黃紹竑看到衡陽被粵軍占領,急電李宗仁:以兵力單薄,難將衡陽奪回,請前方部隊回師破敵,再一同北進。六月十五日,李、白、張徇黃之請放棄長沙,退往耒陽。新任湖南綏靖督辦李品仙最後撤退,原來受他招撫的劉建緒部至是複叛,以至他的座車被襲,李本人頸部受彈傷。事後他對我說:“好險!”
黃紹竑知前方部隊回師,即率部向常寧前進會合。到秧田墟被粵軍阻擊受挫,及李宗仁率前方各軍到耒陽,粵軍始退守衡陽。李宗仁在耒陽舉行軍事會議,黃紹竑也去參加,大家都以為衡陽工事堅固,不易進取,決定全軍渡過湘江北岸休整,以後再伺機圖進展。衡陽粵軍見桂、張軍後撤,即向洪橋急進。李宗仁在洪橋召開會議,作了錯誤估計,以為應乘敵離城,一舉反擊奪取衡陽。七月一日下令反攻,李、白、張率第四、七軍在左,黃紹竑率十五軍及教導一二師在右,進至衡陽五塘附近展開激戰。第一日進展尚順利,但次日左翼部隊以溽暑遄征,兵力疲憊,損兵折將,第四軍副師長張世德、李漢炯、第七軍師長梁重熙陣亡。白崇禧看到此種情況,不得不下令撤退。白通知黃,被通信員失誤,黃知道時,左翼已潰逃了一天,右翼部隊也急退。此次退卻得很淩亂,幾乎潰不成軍。事後蔡廷鍇在追述此事時對李宗仁說:“他們那時從衡陽城出來,隻是要守住熊飛嶺,並不準備打仗,可是桂軍誤會了,結果硬拚一場,實出意外。”聞之不禁啞然失笑。
李宗仁的第一方麵軍,由於黃紹竑貽誤戎機,未能完成會師中原的任務。否則蔣馮閻的中原混戰,將會是另一結局,也未可知。
七、黃紹竑通電主和,桂、滇軍角逐桂南
一九三〇年七月十三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張發奎等從湖南回到桂林。第四軍以損失重大,又未能達到會師中原的目的,要求清算黃紹竑失誤軍機的責任
一晚,風洞山上的迎風樓下,三軍將領置酒高會,張友奎、薛嶽等打算在酒酣耳熱時發難,指控黃紹竑應對湖南戰敗負責。黃紹竑到時,發現座上各人表情有異,於是一開席就猛飲其酒,邊飲邊鬧,未中席就喝得酩酊大醉,吵到天翻地覆。李宗仁見狀,急令身邊侍從副官把他扶出。一場危機,終於避免了。
黃紹竑感到四、七軍袍澤對他深懷不滿,而他本人也負疚良深,自是遂萌退誌。恰巧那時柳州空虛,黃紹竑就自請率十五軍一部回柳坐鎮,實際上這是他要脫離桂係所采取的第一步驟。
八月初,李宗仁以梁朝璣守桂林,將主力移柳州。在柳州改編全軍,仍為第四、七、八、十五等四個軍,以張發奎、楊騰輝、顏仁毅、黃旭初分任軍長,每軍兩師,各師兩團。黃紹竑以既辭去第十五軍軍長兼職,又由柳州到桂林休養。八月二十一日,黃紹竑突由桂林發出《馬電》,自動辭去副總司令兼廣西省政府主席職,並另電蔣介石呼籲:和平息事。李宗仁、白崇禧看了這兩個電報十分驚異,忙派總司令部政務處長朱朝森和軍法處長張君度去桂林把黃紹竑接來柳州,告以人各有誌,不能相強,但不必公開表示決裂,授人以柄。黃那時既不能去香港,就在柳州開辟一個林場,取名“茂森公司”,種植桐油樹,借以消磨時日。於是白崇禧繼任副總司令,仍兼前敵總指揮,以取代黃紹竑。黃紹竑自動解職,並向蔣提出和平主張,黃這一舉措對桂軍來說是很不利的。李宗仁為了穩定內部,鞏固軍心,特采納汪精衛通過張定璠提出的建議,決定成立一個秘密政治組織,定名為“革命同誌會”,於九月一日宣告成立。該組織最高領導機關為中央幹事會,以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為中央常務幹事,王公度為書記,我為助理。王和我的公開名義均為總司令部秘書。當時由於軍事形勢緊張,在成立時還沒有充分時間來詳細研究組織發展計劃。
原來當桂、張軍進軍湖南時,蔣介石任命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為討逆軍第十路總指揮,令出兵入廣西。龍以盧漢為前敵總指揮,率領盧自兼的九十八師,朱旭的第九十九師和張衝(1899—1980,雲南滬西人,彝族。曾在滇軍任旅長、師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黨政府六十軍副軍長兼一八四師師長。1938年,參加台兒莊會戰,升任新三軍軍長。1942年任雲南部隊第二路軍指揮官。1946年去延安。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曆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雲南省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第一〇一師於六月間分兩路入桂;盧、張兩師由剝隘入百色,沿右江而下;朱旭師由富州入靖西,沿左江而下。兩路於七月十八日進抵南寧近郊,八月七日開始攻城,連攻一周,且有廣東方麵的蔣空軍助戰,但因南寧守城司令韋雲淞指揮保衛戰得力,滇軍全無進展,八月十七日,遂撤圍退往邕江上遊二三十裏各村落防守。李宗仁估計滇軍必複來圍攻,於是派黃旭初於九月十五日趕往南寧坐鎮。九月二十日滇軍果然再攻南寧,黃旭初連電告急,說城中糧食隻能維持到十月十五日左右,形勢危迫(一九三〇年十月十日南寧守軍已吃光了食米,隻剩下一些黑豆。後來因定是日為“黑豆節”。但那時黃旭初已接到白崇禧電報,白就要進軍武鳴了。)。
九月二十五日,李宗仁在召開“革命同誌會”常務幹事會議時檢討了整個局勢,由我擔任記錄。李宗仁在分析華北軍事情況時說,中原大戰於五月十一日揭幕,第三方麵軍傅作義部很迅速地渡過黃河,占領了濟南。由於大雨滂沱,道路泥濘,傅部未能前進,後來一經蔣軍反攻,即撤回河北原防。中原大戰以後進入膠結狀態,雙方互有勝負,直到九月二十二日才結束,曆時四個月又十二日。馮、閻兩軍以穩紮穩打的戰略方針,與蔣介石的中央軍相持於山東、河南一帶。最後是被張學良的一封擁蔣電報打敗的。假使我們的第一方麵軍能夠衝到武漢,互相呼應配合,則蔣軍首尾難顧,勝負之數,實未可知。
李宗仁談到國民黨擴大會議時說,由於國民黨各派係意見紛紜,需要時間進行協商,所以擴大會議直到七月十三日才在北平成立,發表宣言。汪精衛於七月二十五日由香港到北平參加。九月一日擴大會議通過國民政府組織大綱,並推定閻錫山、馮玉祥、汪精衛、李宗仁、唐紹儀(1860—1938,廣東香山(今中山)人。辛亥革命時,作為袁世凱的全權代表參加南北議和。1912年8月被任命為第一任內閣總理。同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參加護法軍政府,任財政部長,後為七總裁之一。1919年任護法軍政府代表,與北洋政府代表朱啟鈐在上海議和。後任汪精衛、孫科的廣州政府常務委員。“九一八”事變後,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1938年在上海被刺身死。)、張學良、謝持等七人為國民政府委員,閻錫山為國民政府主席。除張學良外,餘均於九月九日宣布就職。
李宗仁談到張學良進軍關內時說:張擁有東北實力,舉足輕重,蔣和馮閻都致力於爭取他,蔣既有大量金錢,並予張以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的名義。九月十八日,張學良終於最後表態:發出和平通電,即日派東北軍人入關,隨馮、閻之後,擴大會議被迫執笠(完蛋)。二十二日閻、馮宣告下野。一幕轟轟烈烈的反蔣運動,終以失敗而告終。
李宗仁在總結中指出:北戰場既結束,蔣介石已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廣西。現在陳濟棠的餘漢謀部已由蒙山調到貴縣,八月二十五日進占賓陽,切斷了我們柳州和南寧的交通;南寧方麵滇軍又來攻城,守軍待援迫切。我們必須擊退賓陽、南寧一帶的敵人,才有回旋餘地。現在我們前麵有兩大任務:一是打粵軍,一是打滇軍,孰先孰後,請考慮!
張發奎搶先發言,他說,第四軍進入廣西以來,同粵軍三戰三敗。我們四軍將士經過這些挫折,再不能在戰場上聽到“丟那媽,契弟”的喊戰聲了。如打滇軍,四軍仍願當先鋒隊。於是決定避開賓陽之敵,繞道上林、武鳴,去解南寧之圍。
九月二十八日,白崇禧統率張發奎、楊騰輝、李品仙三個縱隊從柳州出發。他先派李品仙縱隊在賓陽一帶牽製粵軍,使其不敢越過昆侖關和南寧滇軍聯合;又以一部分兵力監視武鳴和高峰隘的滇軍;而親率其餘部隊,在幾個得力向導的協助下,通過昆侖關和高峰隘之間的單人小徑,輕裝偷渡叢山,一出重重險峰,就衝到邕賓公路上的四塘附近。十月十二日淩晨,白開始向南寧方向進攻。事前自己同黃旭初用無線電約好,要黃十二日晚率部突圍出城。十三日對敵內外夾攻。滇軍幾疑城外援軍從天而降,苦戰竟日,滇軍卒敗,逃回右江。二十三日自率張發奎、楊騰輝兩軍追擊到平馬,又激戰五日,滇軍才退回雲南。
在賓陽的粵軍餘漢謀部,看到滇軍敗退,也自動撤到貴縣。至是邕柳公路複通。李宗仁即將總司令部由柳移邕,南寧恢複了原來省會的地位。
八、黃紹竑入京,受蔣介石任命
一九三〇年十月,黃紹竑隨李宗仁從柳州來到南寧,他向李宗仁、白崇禧表示,他即將去香港。白崇禧對他說,你到香港後,蔣介石必派人來找你,那時你盡可用在野的超然地位,設法和緩蔣介石對廣西所施加的軍事壓力。那時受蔣利用的呂煥炎,已於六月十五日在廣州新亞酒店被他的護兵開槍擊斃,但是陳濟棠部控製著梧州、桂平等幾個比較富庶的地區。李宗仁局處南寧一隅,這是在國民黨內碩果僅存的反蔣勢力,蔣介石如於此時解決李、白,易如反掌,所以白提出了上述的建議。
十二月一日,李宗仁、白崇禧在南門外黃紹竑的果園舊寓設宴祝賀黃紹竑的三十七歲生日,同時為他離省餞行,特邀在邕高級幹部參加。白崇禧恐怕黃紹竑到香港後即去南京投蔣,故意在祝酒詞中提醒他道:“廣西人是不會投降蔣介石的,不但現在不投降,即使將來環境再壞一些,也是不會投降的。我們為要爭取生存,必須奮鬥到底,一息尚存,此誌不渝。”黃紹竑在答詞中說:“我今後的行動準則有兩條:第一是不再破壞國家,第二是不再破壞廣西。”我當時在座聽他這麼說,覺得語意含糊,模棱兩可。次日,黃紹竑就離開南寧,取道龍州入越轉去香港。
黃到香港時,蔣介石已派了楊永泰的一個心腹陳適在那裏等候他。黃紹竑在去南京之前,關定先入廣州看陳濟棠,返港後即由陳適陪同乘輪北上,到南京後住安樂酒店。一九三一年一月二十五日,蔣介石接見了他,對他脫離李、白,擁護中央大加讚許。一月三十一日,蔣又把陳濟棠召到南京,立予接見,告以解決廣西問題的方針。二月二日,蔣介石接見陳濟棠、黃紹竑,麵示要派黃紹竑為廣西善後督辦,返桂辦理廣西善後事宜,並著陳濟棠以軍事力量幫助他上台行使職權。陳唯唯應命。二月十日,蔣以國府主席正式發表對黃紹竑的任命。黃回到香港正準備入廣西聯係,不料嶺南政局忽掀起軒然巨波,大大出乎他意料之外。
當黃紹竑離開南寧以後,第一方麵軍總司令部機要室經常截獲廣東方麵發給第七軍軍長楊騰輝的密電,幾經譯電人員翻譯,才知道這些密電是廣東省府主席陳銘樞發來的,內容是要楊騰輝起義,就近解決李、白,南京當給楊以收拾廣西局麵的任務。李宗仁對此加以分析,認為楊騰輝能夠同陳銘樞秘密勾結,一定是在他同李明瑞於去年夏從武漢因師經過廣州時建立關係的。這時中原大戰已經結束,馮、閻早下野了。在國民黨內,隻剩半個殘破的廣西繼續進行反蔣。如果楊騰輝再來一次倒戈,那麼前途實不堪設想。
李、白商量對策後,就由白崇禧帶張發奎、楊騰輝兩人去龍州、百色檢閱四、七兩軍,並乘此機會發展“革命同誌會”組織。一到龍州,白崇禧就把楊騰輝扣留起來,依照“革命同誌會”會章,楊騰輝叛變投敵,應把他就地槍決的。可是後來經張發奎一再替他求情,結果是準許他入越去香港了事。楊到香港後,因愛妾跟人逃跑,人財兩失,貧病交加,不久就憂鬱而終,了結其反複無常的一生。
十二月下旬,白崇禧從左右江歸來,在“革命同誌會”常務幹事會上報告處理楊騰輝問題的經過,同時通過了下列決議:
一、第一方麵軍設軍事委員會,與總司令部並立,軍事委員會掌理軍政,總司令部則掌理軍令。以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為軍委會常委(關於成立第一方麵軍軍事委員會的擬議是張發奎提出的,目的在爭取他與李、白平起平坐的地位。)。
二、第一方麵軍設政治委員會,以黃旭初為主任委員,負責處理政務。
三、第一方麵軍設財政委員會,以黃鍾嶽、陳勁節(第四軍的人,此時任第一方麵軍總司令部經理處長)為正副主任委員,負責整理財政。
在那個時候,最艱苦的一個任務,就是怎樣來維持這幾個軍的補給。因為梧州、玉林、桂平仍在粵軍手中,李、白所能控製的是那些比較貧瘠的地區。為了籌措軍費,隻好采取下列措施:
一、努力維持地方治安,使人民有力量完糧納稅。
二、在桂林、柳州、慶遠、百色、龍州成立財政整理處,負責整理稅捐。而所謂稅捐,實以收雲南、貴州兩省鴉片煙過境稅以及公開承包開賭收捐為主要收入。
關於開賭,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一位駐桂林的師長,竟向桂林財政整理處長王遜誌威脅說,如果桂林的賭場不是由他負責承包的話,他就下令每夜戒嚴,派兵在各城門檢查行人來往,使那些賭場冷冷清清。這位師長的跋扈行為,給李、白知道了,立刻加以處置。久戰之後,紀律廢弛,蓋可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