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從非常會議到蔣、汪合作
一九三一年四月初,黃紹竑在香港正計劃派人入廣西活動,為他就任廣西善後督辦準備條件。有一天早上,他忽然在港九輪渡碼頭上碰到陳銘樞,後者神色緊張,邀他到香港大酒店密談。陳銘樞說:“廣西局麵又變了,陳濟棠聯合廣西李、白,反對蔣介石,原因是蔣扣留了胡漢民。”陳還說他是隻身跑出來的,很狼狽。這一變化,使黃紹竑感到:兩廣將從此形成一個武裝割據的局麵,要回廣西當然是不可能的了。
一、蔣介石扣留胡漢民
回顧蔣介石於討桂、討閻(錫山)之際,胡漢民乃是蔣的一個主要幫手。胡指使他的心腹古應芬策動陳濟棠擁蔣,使廣西陷於孤立。及陳濟棠關切李濟深被扣後的情況,胡又電陳雲:“須知任潮功不補過,而罪魁禍首,固自有人。”胡不滿李、白,意在言外。以後閻錫山電蔣約以共同出國,“在野負責”。胡又電閻說:“黨國有紀綱,個人進退不能自由,今欲挾介公以俱去,竊為不可。況部屬要挾,更不足為訓也。”像胡漢民這樣一個對蔣削除異己有特別貢獻的人,蔣為什麼要把他軟禁,把他當做李濟深一樣送去湯山(優待)呢?這原來有一個發展過程。
一九三〇年秋國民黨“擴大會議”在北平成立後,曾於九月八日通過“約法起草委員會組織條例”,並擬定約法內容為:一、規定人民公私權利之保障;二、規定中央政府之權限;三、規定各省攻府之權限;四、規定各縣地方自治之權限。約法委員會在北平成立不久,張學良即在蔣介石策動下,九月十八日通電派兵入關,聲討閻、馮。擴大會議和約法委員會遷往太原後,製訂了共有八章二百一十一條的約法草案,其目的在標榜法治精神,以與南京政府相抗衡。
盡管“擴大會議”以失敗收場了,但它所提出“召集國民會議,通過約法草案”的主張,卻贏得了社會輿論的同情和支持。蔣介石有見及此,特於一九三〇年十月三日,從開封致電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建議提前召集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以確定召開國民會議頒布憲法的日期。當時在南京主持常會的是立法院院長胡漢民,他看到蔣介石的電報後大不以為然,麵囑中央通訊社長蕭同茲不要把蔣電原文向外發表。胡漢民說:“要等到中央常委會討論決定後,才可公開。”過了幾天,消息傳到開封,蔣聽到後很不高興,以為胡有意使他難堪,就將原文徑發上海各報發表。蔣、胡之間的矛盾就從這裏突出地表現出來。
事後,根據我們在南寧所了解到的情況,蔣、胡兩人關於“約法之爭”的經過是這樣的:
一九三一年二月二十四日,蔣介石約胡漢民、戴季陶、吳稚暉去他那裏專談約法問題。胡漢民到時,張群、戴季陶都已經在座了。張群正滔滔不絕地闡述他的“立憲救國論”,胡聽了不耐煩,便駁了他。胡漢民說:“我並不是不主張約法和憲法,並且我深信是為約法、憲法而奮鬥的。實在說一句,當我開始反對滿清,提倡民權主義的時候,還不知道你們在哪裏?我在立法院,未嚐不可製定一個約法、憲法來,但立出一個約法、憲法來,是不是就算實行了民權主義呢?現在各項法律案還沒有完備,就是有了一些,又因軍權高於一切,無從發揮其效用。所以,我不主張馬上有約法和憲法。”
胡漢民說了這些話,張群沒有出聲。蔣介石隻好說:“隻好照胡先生的話去做,不要約法。”這天的談話就這樣結束了。
胡漢民為什麼這樣反對約法呢?因為他得到消息,蔣介石要憑藉約法當總統,實行名副其實的獨裁。而蔣介石則以為胡漢民自己要同他爭奪總統的位置,反對約法不過是借題發揮罷了。
二月二十六日,胡漢民接到蔣介石的請柬,邀於二十八日晚到總司令部晚餐。是晚八時三刻,胡漢民的汽車直駛蔣介石的住所,剛到門口,便有十多個武裝衛兵上前來,把他的八名衛士邀到另室去了,胡漢民隻好自己拿著呢帽手杖走進客廳。他看見在座的有戴季陶、朱培德、吳稚暉、王寵惠、何應欽、葉楚傖、劉蘆隱、陳果夫(1892—1951,浙江吳興人,原名祖燾。1911年參加同盟會。1927年後,曆任國民黨中央常委兼組織部部長、監察院副院長、江蘇省政府主席、農業銀行理事長、中央財政委員會主席,並與其弟陳立夫主持中央俱樂部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中統)。1949年敗退台灣。)、陳立夫等等。葉楚傖看見胡漢民,就大聲說:“好了,胡先生到了!”
跟著,蔣的秘書高淩百出來,接了胡漢民的呢帽手杖,讓他到客廳對麵的一間屋中,一麵嚷,一麵說:“來了,請胡先生到那邊坐。”
胡以為有什麼事要商量,便跟他進去。一入室,隻見首都警察廳長吳思豫孤零零地坐在那裏,胡就覺得有點蹊蹺。
這是一間餐廳,胡隨便在餐桌旁一個座位坐下,高淩百、吳思豫在兩旁站著,情況很嚴重。過一會,高淩百拿出一封信來。這信很厚,有十多頁,不是蔣介石親筆函,但蔣在旁邊加注,在後麵簽了他的名字。這信大意是說胡反對政府,反對蔣介石,說無論是黨務、政治、經濟各方麵,胡都處處與蔣為難,並羅列了許多罪狀,如說胡勾結許崇智運動軍隊反蔣,反對約法,破壞行政等等。
在每一條款之旁,蔣介石都加上了注解。
胡漢民看完信,又氣又笑。高淩百收這信時,胡漢民吆喝道:“找介石來,我有話說。”
吳思豫嘟噥道:“總司令在開會。請胡先生吃飯。”一麵說,一麵便傳令開飯。
“我不想吃飯。”胡漢民正色地說。
過一會,邵元衝(1890—1936,浙江紹興人。1917年,任孫中山大元帥府機要秘書。1924年後,曆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立法院副院長等職。1936年12月,應蔣介石電召入陝。西安事變發生時,被士兵開槍擊傷,不久死去。)來了,胡問他:“這是什麼意思?”
“蔣先生想要胡先生辭去立法院院長。”邵元衝吞吞吐吐地說了這麼一句話。
“豈隻立法院院長,我什麼都可以不幹。”胡憤然地說,他強要邵去把蔣介石找來。
午夜十二時,蔣介石來了。王世和持槍侍立。“你近來有病嗎?”胡問蔣。“沒有病。”蔣答。
“那很好,我以為你發了神經病了!”胡笑笑說,“你給我的信,我已經看過了,你強加給我那些罪名,究竟根據什麼?”
之後,蔣、胡之間就展開了一場舌戰。
胡漢民滔滔不絕地說下去,蔣介石止住他道:“胡先生反對我,我隻是……胡先生何以反對張漢卿(張學良)!”
“反對漢卿什麼?”
“胡先生不讚成給漢卿做陸海空總司令。”
“不錯,我的確不讚成。我不讚成,為的是顧惜國家名器。領導政府,不應當自己為鄭莊公,把別人當公叔段。你這一套把戲,施之於馮煥章,施之於閻百川(即馮玉祥和閻錫山),又施之於張漢卿,我以為不對。我以行政治軍,用不著這種卑鄙手段。”
最後胡漢民表示要辭職不幹。
“胡先生能辭職,很好。我蔣某人斷不肯冤枉胡先生。”蔣介石一麵說,一麵拍著胸口。
最後蔣介石隻好說:“夜深了,胡先生還是先歇息吧。”說罷便出門去了。王世和也跟了去。
這一晚胡漢民被軟禁在蔣的總部裏,通宵未睡。次日便由吳思豫、邵元衝等率十多名軍警把他押送到湯山去了。
三月三日,蔣介石在國民政府舉行紀念周時正式宣布扣留胡漢民。他說:“胡漢民同誌負黨國重任,不應私自越法失言,淆惑人心。今引咎辭職,中央自當念其過去勞績,雖不忍坐視姑息,亦不忍其毀棄已往曆史也。”
二、兩廣組府反蔣
蔣介石扣留胡漢民的行動,引起的反應是非常強烈的,為他始料所不及。李宗仁仗賴他這一措施,才能從局處南寧的困境中擺脫出來,收複桂東富庶地區,進而與陳濟棠緊密合作,形成割據局麵,以與蔣介石唱對台戲。
在胡漢民手下大將、國民政府文官長古應芬的策動下,鐵道部孫科、南京市長和新任立法院院長林森先後離開南京南下廣東,繼而隱居天津、上海、港澳,各地原來反蔣的國民黨人也陸續到粵,醞釀一個新的政治局麵。陳濟棠看到時機成熟,於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派馬曉軍、吳錫祺來到南寧,向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表示釋嫌修好。四月二十五日,李、白、張派王公度、吳奇偉偕吳錫祺去廣東報聘,洽商兩廣真誠合作,在廣州樹起反蔣旗幟。
四月三十日,在廣州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鄧澤如(1869—1934,廣東新會人。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主持同盟會南洋支部為同盟會承擔籌款任務。1920年應孫中山號召回國後,任大元帥府大本營建設部部長、兩廣鹽運使、國民黨廣東支部支部長。1923年與林直勉等上書彈劾共產黨,反對國共合作。後又分別與張繼、吳稚暉等對共產黨提出彈劾案,為國民黨右派首要人物之一。)、林森、蕭佛成、古應芬等發出彈劾蔣介石的通電,列舉蔣介石犯了下列的罪行:
一是起用政學係楊永泰之流。通電指出:“政學會員,昔雖曾隸黨籍,自袁氏竊國,即已叛離。民國七年總理南下護法,楊永泰勾結桂係(陸榮廷),竊取政權,排斥總理以去;今楊氏則時時追隨蔣氏之側,參與密勿矣。其他餘孽,夤緣充任要職者比比。”(此電也是古應芬起草的,胡漢民一向以政學係為政敵。)
二是陷害許崇智及其他革命同誌。通電說:“許崇智同誌獻身革命,無有寧息,馳驅閩贛,功業彪炳。蔣氏其不備,奪其兵柄,迫令離粵,取而代之,革命粵軍,多予消滅。有功者因其所巷,比肩者尤其所畏,故其傾陷同誌,先捏造其人之罪狀,以眩世人耳目,藉以毀其名譽與人格,而己乃得為一黨之領袖,因以求取大欲,經其羅織之案,不可勝紀。”
三是扣留胡漢民。通電說:“胡漢民同誌以國民會議不應議及約法,與蔣主張不合,被其監視。蔣猶出席紀念周演講黨員自由問題,且公然指胡同誌不能出京,其非法捕禁,已為中外人士所共知,而蔣氏猶複擾亂是非,顛倒事實,欲以一手掩盡天下耳目。蔣氏與胡同誌為同列,究有何職權而得遷怒監禁中央重要人員耶?”
通電最後指出:“總之,觀蔣氏之罪,至今已暴露無餘,同誌等夙昔之休容,冀其翻然悔悟,戮力國事者,至今日亦成絕望。循此以往,則總理艱難締造之事業,人民為革命無數之犧牲,以及我武裝同誌積年之奮鬥,其結果隻造成個人之地位,而以陰賊險偽之人,靦然民上,中國數千年固有之道德,總理所力圖恢複者,已供其斷喪無餘,騰笑列邦,見譏後世,天下痛心之事,孰有甚於此者!默察今日中央已為蔣氏所支配,政府被其一係所割據,政治日益腐敗,為人民所厭惡,澤如等誠不忍黨國與之偕亡,職責所在,更難緘默,古人有言,心所謂危,不敢不告,用函列其罪端,提出彈劾,以俟公決。唯愛護祖國諸同誌,急起圖亡。”
這通電發出後,首先響應的是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和廣州各界民眾團體。第八路總指揮陳濟棠於五月三日通電附和,並宣布歡迎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來粵協商團結反蔣大計。繼而廣東陸海空軍將領黃任寰、張瑞貴、陳策、陳慶雲、黃光銳等也於五月八日聯合發表反對蔣介石的通電。
兩廣既合作反蔣,原駐桂平、梧州一帶的陳濟棠部於五月中旬即撤退回粵,李宗仁派第四十三師黃鶴齡部東下潯、梧接防。旋王公度來電,謂陳伯南(濟棠)表示,懇切希望廣西派大員赴穗協商組府大計。五月,李宗仁派白崇禧、張發奎、葉琪、李品仙偕馮祝萬東下,於五月二十日到廣州,商談建立新的中央及兩廣軍事統一問題。二十五日李宗仁也親自到粵,行前對我說:“有關‘革命同誌會’事務,隨時與黃旭初會商決定;有關廣州方麵情況,統由‘同誌會’內部通報。”
這一次廣州組府反蔣的辦法,還是走去年北平“擴大會議”的老路,決定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非常會議”的名義,凡是國民黨一、二、三屆中央執監委員,都歡迎來粵參加,借以壯大聲勢。這樣,到五月二十五日,各方反蔣的代表人物:汪精衛、許崇智、唐生智、陳友仁(1875—1944,原籍廣東順德,出身於美州牙買加島華僑家庭。1924年任孫中山秘書。1926年任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1932年,一度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部長,因主張抗戰,被迫去職。次年參與福建事變,失敗後赴法。1937年後閑居香港。1941年日軍侵占香港,被拘捕,強迫移居上海。1944年病逝。)、李宗仁皆陸續來粵,連唐紹儀也來參加了。隻是馮玉祥、閻錫山方麵沒有人到場。據時人猜度,大概是去年北平演出“擴大會議”一幕政治鬧劇,胡漢民係站在反對立場,而今“非常會議”的召集,主要是支援胡漢民,馮、閻對胡迄今猶耿耿於懷,故拒絕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