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東方海豹”——中國第一支海軍陸戰隊(2 / 3)

“蛙人”訓練

炎炎烈日下,官兵們打著赤背在沙灘上麵朝大海盤膝而坐,個個被曬得冒汗流油,脫皮起泡,皮膚由白變紅,由紅變黑;十萬大山裏,隊員們隻準攜帶一包鹽、二兩米、一盒火柴,不僅要生存半月以上,還要完成吃住打走藏全科目訓練;萬米高空中,隊員們身背傘包,從飛機上騰空跳下,並對地麵目標實施連續突擊;深海中,隊員們從潛艇魚雷發射管裏爬出來,在茫茫的大海裏潛泳、泅渡,悄悄接近目標,實施偵察、襲擾、爆破;在“魔鬼訓練營”,隊員們扛圓木、鑽泥潭、爬管道、潛汙水,經受著一係列高強度特戰訓練的考驗……

在海軍陸戰隊,人人都明白,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陸戰隊員,不脫幾層皮,掉幾斤肉,那是不可能的。每一名走進海軍陸戰隊的新兵,就如同礦石投進高爐,開始了冶煉、鍛造的過程。除了散打、擒拿、格鬥、射擊、刺殺、硬氣功等常規的訓練科目外,還開展了耐高溫、耐嚴寒、抗眩暈等特色訓練。每年夏季,海軍陸戰隊官兵要在炎炎的烈日下,接受戰術基礎訓練和海上武裝泅渡訓練,統稱為“海練”。在“海練”的最初幾周,陸戰隊員們每天晚上睡覺前完成30個引體向上、200 個俯臥撐、200個仰臥起坐、200次馬步衝拳,清晨一起床就是10公裏武裝越野,腿上還綁著幾公斤重的沙袋。

除了鍛煉超常體質,隊員們更要培養堅強的意誌。在戰術訓練場,隊員們在機槍掃射中衝進壕溝,為的是體驗“槍林彈雨”的感覺。水下求生訓練,一個個“蛙人”被綁住手腳扔進水裏,讓他們想方設法浮出水麵逃生。潛水訓練時,教練常常會拔掉“蛙人”的氧氣管,扯掉氧氣罩,“蛙人”們必須學會在無氧條件下的水下換氣技巧,正是這種近似殘酷的訓練使中國“蛙人”練就了超凡的水下求生本領。在海軍陸戰隊服役期間,每名隊員除了掌握多達十種武器外,還要掌握跳傘、爆破、潛水、攀登、滑雪、車舟駕駛、擒拿格鬥、方位判斷、地圖識別等本領。

兩棲偵察隊是海軍陸戰隊的“隊中之隊”,隊員的別稱是“蛙人”,他們是精英中的精英。然而,成為一名“蛙人”的條件十分苛刻,僅從選拔來看,就比考名牌大學還要難,並不是每一個海軍陸戰隊員都能成為“蛙人”的,新兵訓練結束後,經過多方麵考核,成績優秀的才有資格進入兩棲偵察隊,而後進入預備中隊,經過嚴格的基礎訓練後,在分配到相應的中隊。如果訓練中不及格會有第二次機會進入基本強化訓練階段,如果達不到基本要求就要被淘汰出局,調動到其他專業兵種。

潛水是“蛙人”最基礎的訓練科目。每年1月,南國海水還是冰冷刺骨,潛水訓練就開始了。“蛙人”們從水中冒出來時,個個嘴唇發紫牙齒咬得咯咯作響。夜間要潛水、雨中要潛水,隻要戰爭可能發生,隊員們就要隨時訓練。

30年來,中國海軍陸戰隊員們無論是出國留學或考察,還是迎接外軍來訪或參觀外軍潛艇,都要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或影像材料,體味現代戰爭理念,開拓和培養官兵的前瞻意識和世界眼光。外軍一切精華皆可為我所用,這加速了海軍陸戰隊與世界接軌的步伐。

從1987年3月至今的24年間,中國海軍陸戰隊先後24次迎接美國、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56個國家駐華武官、軍隊高級將領和普通士兵的參觀訪問。中國海軍陸戰隊頑強的作風、良好的素養過硬的戰鬥力讓外國同行驚歎不已。中國海軍陸戰隊正以嶄新的姿態,自信從容地登上世界大舞台。

2008年4月3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詹姆斯?康威上將參觀訪問該旅,觀看完兩棲登陸演練、沙灘特戰訓練等演示課目後,這名登陸作戰專家說:“你們的訓練很有實戰氣氛,非常能鍛煉部隊的實戰技能,今天進行的兩棲登陸作戰,對任何國家軍隊來說難度都很大,中國海軍陸戰隊有很強的戰鬥力。”

海上建礁守礁

1988年2月,年輕的海軍陸戰隊受領一項特殊任務:組建特遣隊赴南沙建礁守礁。在煙波浩瀚的南中國海上,陸戰隊員們用竹竿和鐵皮,在時隱時現的礁盤上搭建起高腳屋,開始了早期的守礁生涯。官兵們把草棚式高腳屋稱之為海上 “貓耳洞”。台風襲來,高腳屋吱吱作響,隨時都有可能被卷進大海。湧浪衝上平台,僅存的一點生活用品被一掃而光。就這樣,官兵們在敵情不斷,海況惡劣、缺水少菜的情況下,頭頂烈日忍受寂寞,一日三餐啃餅幹吃罐頭,一連數十天堅守在高腳屋上。不少守礁隊員口腔、皮膚潰爛,患上了風濕關節炎。然而,他們正是憑著“人在礁在國旗在”的英雄氣概,忠誠地履行著捍衛藍色國土的使命。

千裏飛赴抗洪救災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在抗洪救災最關鍵時刻,中央軍委命令:急調海軍陸戰隊馳援災區。短短7個小時,海軍陸戰隊整建製千裏飛赴湖北長江大堤,迎戰最大的第六、七、八次洪峰。陸戰隊員們以搶灘登陸的衝鋒姿態,戰漢川,守嘉魚,扛沙包,堵管湧,用血肉之軀在長江大堤上築起了一條堅不可摧的鋼鐵防線,為奪取長江抗洪的最後勝利發揮了關鍵作用。陸戰隊某旅榮立集體二等功,兩棲裝甲營榮立集體一等功,海軍授予兩棲偵察隊“長江抗洪英雄兩棲隊”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