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瑾瑜坐到床邊,要喂明玉。明玉愣了愣,說:“我……我自己來吧。”
“我看不見的時候,你也是每日這樣照顧我。今日就讓我來照顧你一次吧。”孟瑾瑜不容明玉拒絕。
白粥雖淡而無味,可明玉吃在心裏卻是甜絲絲的,真希望這碗粥永遠也喂不完,真希望這樣的時光悠長綿遠,能一直一直就這樣寧靜下去。
一直等到午後,孟瑾瑜一行人才算上路了。小吉和老白仍在睡著沒有醒,明玉便也沒讓人去叫醒他們,隻是對他們倆的媳婦兒說,老白和小吉都是粗人,有時候脾氣難免急躁些,讓她們多擔待著些。媚娘和小吉娘子點點頭,又問她這一走,以後到哪裏去找明玉。
明玉看看身邊的孟瑾瑜,回道:“找我難,找孟大人容易,以後老白和小吉要是有事要找我,隻要找到孟大人就行了。”
馬車上,孟瑾瑜摟著明玉,問她剛才那句話是什麼意思?明玉笑而不答,孟瑾瑜的頭抵著明玉,在她耳邊輕聲問:“你是不打算走了,對嗎?”
他在哪裏,她便也在哪裏。這話早先她說過,心裏也是這樣想的。雖然她離開京城來西江的時候是說過隻要找到孟瑾瑜她便會回去的,可是現在,找到了人,孟瑾瑜的眼睛也快要痊愈了,她卻舍不得回京。她隻想陪在他身邊,哪怕隻是看著他,陪他說說話也好。
“我可以再留一段日子嗎?”明玉看著孟瑾瑜,“你一個人在外,也需要個人照顧,我……我……”
有時候還真不知道是誰照顧誰呢。
孟瑾瑜在她額上輕輕問了一下,她的心意他明白。
“明侯怕是會擔心你,等回了西江,你先給他去封信,等到西江的事務都穩定些,我再差人送你回去。”
相思兩地,對兩人來說都是一種折磨,隻是兩人既未成親,孟瑾瑜也不敢將她長留在身邊,隻希望盡快將西江治理好,能早些調回京城。
孟瑾瑜回西江的消息一傳出,這天上午,西江的巡撫衙門口前的大道上便都站滿了老百姓,夾道歡迎孟瑾瑜。
明玉坐在車裏邊,掀開簾子往外看,隻見人山人海,這些百姓有的喊著:“孟大人回來了!”有的說:“孟大人,謝謝你派人給我們修屋子,才讓我們有地方住啊!”
明玉不由想起幾年前在雲水鎮看到百姓夾道歡送白羽軍孟將軍出征的情形來,那個時候也是人潮如流,百姓們追送著孟良棟將軍,交口稱頌。
而現在孟瑾瑜雖沒有帶兵打戰,可卻在這次洪災中,讓西江的百姓都知道這個孟大人是實實在在為他們辦事的。
回到西江,孟瑾瑜先要處理他不在的這段日子積累下來的公文。他在西江沒有置府邸,在衙門府後邊有一座“嵐苑”是原先那位巡撫在這裏的別院,現在他已卸任,孟瑾瑜便搬了進去,平日到衙門也算方便。
嵐苑雖不大,但勝在小巧別致,裏麵草木幽深,環境雅致。有兩間臥室,一間琴房和一間書房,還有小廚房和一個小天井。明玉倒是挺喜歡這樣小巧的地方,讓她想起了自己的碧苑。於是她便挑了一間挨在孟瑾瑜書房旁的屋子住。
孟瑾瑜回來後,需要處理不少文書,書房的案牘上都快要堆滿了。明玉說孟瑾瑜的眼睛才剛複原,還是需要多休息,這樣看法,太傷眼睛了。於是,到了晚上,明玉便陪孟瑾瑜一起呆在書房裏,她負責念這些文書給孟瑾瑜聽,而孟瑾瑜則一邊聽,一邊低頭沉思,隨後再做批複。
明玉讀著這些東西也覺得一省巡撫也並不是那麼好當的,雜七雜八事務甚是繁瑣,尤其是洪災剛過,重建事務又多又細,既要擔心那些被衝毀了房屋的百姓住哪裏,又要擔心他們的糧食從哪裏來。家園重建,之後這些百姓的生計又該如何安置?……
明玉搖搖頭輕歎一聲:“瑾瑜師傅,我現在才知道,這官可真心不好當。”
孟瑾瑜笑了笑:“不好當沒關係,隻要無愧於心,踏踏實實是為百姓做了些事那便行了。”
明玉在心裏說,光是西江一省便如此繁雜,趙雲徹治理大楚一國,那豈不是更難,更艱辛?
她輕輕歎了口氣,又從桌上拿起一封文書。咦,這封東西並不是公文,而是京城孟府寄來的家書。
明玉揮了揮信,朝孟瑾瑜道:“好像是老太太來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