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忙著在拍手叫好,“這別具一格的盛大酒宴,可是令人大開眼界啊!你就是提上燈籠打著火把往天下四處八下裏去找,也是找不來的。除了我們這些有福分的人之外,誰也沒機會享受到這難得一見的瓊漿美味哩!”
6
這是五月裏的一個星期天。從來就不曾下過雨的塔裏木盆沙海綠洲上,此時亦如中原大地的陽春三月,經曆著這樣一個又一個沉浸在灰蒙蒙裏的豔陽天。
不知道是從何年何月又是自何地起,長期生活在新疆的機關幹部形成了一種不變的習俗,這就是利用七天裏唯有的禮拜日,一家人關門閉戶來逛“巴紮”,逛商場,趕集市貿易。這就是流行已久的“過禮拜”,買不買東西是另外一回事,主要的是一家老少輕鬆愉快地湊在一塊來圖熱鬧,欣賞這異域才有的這麼一種別開生麵的集市風情。臨到中午,一家人坐在飯館餐廳裏吃上一頓飯。把這叫改善生活,是人們生活普遍困難、物質匱乏那些年的稱謂。
人們酒足飯飽之後,也就顯得精神疲倦,個個困了乏了累了走不動路了。然後,就在街道路旁找尋一處白楊參天的小樹林裏停留下來,照水渠縱橫成網的草地上坐下來休息。這裏,清清的流水在腳下汩汩不斷流淌,遍地裏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鮮花怒放,同樣有粉蝶蜜蜂在芬芳的花草叢中飛舞奔忙。林子裏也自然是空氣清新,環境幽雅,呈現出瀚海北國實難一見的那種江南水鄉才有的一絲氛圍,也同樣令人在痛痛快快中感受到心曠神怡的滋味。你就看,奔忙了一個上午的一家家人走過來了,這裏一攤那裏一夥,或坐著或躺著,盡量找那綠草鋪地的地方來休息。性情興趣高的湊在一塊來打撲克下象棋,抑或是談天說地拉家常。少數民族男女,喜歡在這時候彈起六弦琴來唱歌,即便圍成圈子跳舞。這裏儼然就是一處小公園,一下子變得熱鬧非凡起來。
這樣的街邊道旁小樹林,幾乎遍布在南疆的每一座市鎮的中心地帶。這些地方,不光是供人們勞動之餘休息,也是人們賦閑娛樂的場所,散心的地方了。這對於遠離開家鄉親人,少有親戚故交,長期生活在異地他鄉的這些外來人口十分有利也有益,成了他們生活中離不得的好去處。
這個禮拜天,朝暉和父母親一家人,也同樣逛了“巴紮”,逛了商場。中午時分,一家三口坐在街道上一處烤肉串攤子上,美美吃了一頓烤羊肉,各自痛飲了一肚子磚茶泡製的茶水。在這之後,也就按習慣湊熱鬧,趕來一處不收門票的小公園,找蔭涼坐在花草叢中,是要度過這個漫長的假日生活。
先時,父親母親背對背靠在一起,坐在地上打起盹來,父親也能香甜地扯起酣暢淋漓的酣聲。朝暉饒有興趣奔走在草地上,忙著去追捕那些美麗的花蝴蝶。他費盡九牛二虎的力氣,搞了自己個滿頭大汗,到底也沒如願抓到一個機靈著隻飛不停的蝴蝶,隻好喪氣地躺倒在父母的身旁來休息喘氣了。
對於他來說,難捱的時間過了許久,爸爸終於醒來了,媽媽也便醒來了。爸在嘴裏喊了聲“美”!媽也急忙跟著喊,“不錯!睡得香!”
兒子趁這工夫,抓緊時間偏起頭來朝爸爸,問:“你不是說,準備帶我再到維族飯館去吃手抓飯嘛!咱們啥時候去呢?”
“難道你又餓了嗎?”媽媽扭頭問。
“我餓了。剛才爸爸說,吃烤肉串那是在品嚐吃著玩的,不可以敞開肚皮來吃。也是,烤肉這玩意帶有致癌物,吃多了對人身體有害,不敢多吃。我就不能把它來當飯吃,肚子當然是在餓著呐!”
爸爸也隻好笑了笑,兩隻眼睛裏興奮地望對著兒子,滿口答應下來,喊聲“好吧”!“等再過上一會兒,咱當做晚飯來安排,再請兒子飽餐一頓羊肉抓飯。”
“算了吧!”媽媽這樣說,“還是趕回家去,晚飯媽給你做一頓揪片子,這也是新疆風味。你也沒吃過,就把羊肉抓飯留到下個周星期天咱們逛街時再吃。要說,新疆好吃的美味實在太多了,咱一個周吃上一樣。”
“也行也行!你先找地方再玩一會,咱們再說回家去吃揪麵片。這小公園不錯……”父親這樣在寬慰勸導兒子說。
兒子幹脆伸開四肢,耍賴躺在地上不動,不高興地在嘴裏嘟囔,“啥麼!這也能稱得上叫它公園……”
時間就這樣又過了許久。
突然,朝暉翻起身來坐在地上,問:“爸爸!你和媽媽不是經常說,想聽咱們老家山裏的那些人和事嗎?今天,我就給你們講個故事,發生在老家大山裏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好磨過這不是滋味的漫長時間。隻是,這故事我也是聽人傳說的,不是我自己親眼所見。究竟發生在啥地方,具體到哪個鄉村,也說不上來。總是發生在咱那陝南山區的故事。還有哪麼多的人物,我也記不清他們姓啥叫啥。但,這並不影響故事的內容,聽起來既感動人,又讓人心裏怪難受的不是個滋味!”
爸爸笑了,掩飾不住心中的歡喜,說:“你就別再來買關子了!沒看出來,我這兒子還能講故事!”
“講吧!我和你爸早就在洗耳恭聽了。當場就來試試看,看兒子的口材表達能力到底咋樣哦!”媽媽是在鼓勵兒子。
“這是一宗離奇的案子,講故事的人給它冠名叫《洞房複仇記》。也有人說它是一樁冤案,主人公也像《竇娥冤》裏的竇娥那樣,是個飽受冤情委屈的少女。因此,故事名稱為《新編杜娥冤》。姑娘姓杜麼!這我不會忘記……”
“你瞎編啥麼!這社會哪能出現冤死人的案子?這真的就是現在發生在咱老家那塊的事嗎?還是聽你爺爺奶奶他們講的,過去舊社會的事情?”
“就是發生在當今的現在,我親自……”
爸爸嘿嘿哈哈,笑道:“我想,該不會是你的親身經曆吧!對不對?騙人騙的越來越象模象樣了!”
母親可是那樣子開心地說:“倒真地象是個說書人,人物還沒有出場,就把自己的感情投入進去,煞有介事講說的這般繪聲繪色,引人入勝哩!這也算是天才,我兒子能寫小說編故事了!”
於是,朝暉有聲有色地給爸爸媽媽講起杜娥的遭遇來。他講的過程中,沒有用人名,特意把杜娥稱為“那女孩”。趙小牛就叫“小夥子”。把爺爺稱作“鄉領導”,大爺爺叫“村支書”,等等。全用的是代稱,或者是代名詞。
父母聚精會神地聽兒子在講述,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和矛盾衝突的層層展開,深深陶情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中,擔心迷醉在人物的命運裏,有時候顯得激動,有時當下就被激怒;為主人公的輟學而難過,為她的外出打工而惋惜。當兩人被迫回山後,先後落進在他人布設好的陷阱時,他們咬牙切齒憤恨著怒發衝冠,急著站起身來出點子,插話進行評說。故事講到洞房花燭夜,新郎醉酒而亡,他們為姑娘慶幸,說,“這是上蒼在對惡人施行懲戒,死得好,死得活該!”當說到有個俠肝義膽的小男孩,趁夜冒險將兩人救出牛圈、放出洞房來的時候,他們稱讚著為他喊好,評論說,“這種愛憎分明,是非界限清楚,大智大勇,敢作敢為的年青一代,才是山裏人的希望,將來才能夠擔當大任,撐得起山裏那片天地。”
爸爸激動地站起來,喊:“應該登報表揚,獎勵這個少年,給他立功!”
媽媽可是擔心地問:“後來呢!兩個人逃出來怎能麼辦?”
“這沒說的,當然是去找公安,求得法律的保護和支持,依法申訴告狀麼!找黨和政府投靠,好給自己撐腰,這是不用說的……”爸爸倒像是胸有成竹,又若是在指點受害人呢!
“沒有啊!他們不敢去投奔政府,畏懼人家在當地強大的勢力,上上下下都是人家的人。他們隻能向外逃走了,逃了個不知去向,無影無蹤。”
媽媽感到十分氣惱,憤憤不平地說:“山裏人怎麼這樣愚昧,不懂法規!這姑娘實在太可憐,可憐到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上……”
爸爸可是分外惱火,沉不氣地暴怒起來,氣呼呼追問:“怎麼的!你講的這是真人真事?”大概他想要抱不平呢!
兒子忙說:“講故事就是講故事,瞎說亂編由人了,咋可能是真人真事哩!”
其實啊!自打街頭那次與流浪在此地的兩個朋友相遇之後,這件事就若一塊千斤巨石壓在少年的心頭,讓他白天吃不下飯,夜裏睡不著覺,人也就逐漸地消瘦起來。母親心疼著責怪他是“吃肉不長肉”,擔心他有病,催著要父親帶兒子去醫院檢查。這機靈鬼自然心知肚明自己是怎麼回事,傷透腦子的他,也不得不對此事進行慎重考慮,時常在心裏反複琢磨斟酌。他想到,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過於單薄,麵對重重困難,很難達到長久救援朋友的目的,更不要說替他們申冤告狀,從根本上徹底解救兩人了。如果能把父母爭取到手,讓他們也和自己站在一起來,能夠深明大義伸出手來,事情就可以大大改觀;變一個人的援救為一家人的援救,力量也就大得多了;也就能在一定的範圍內大方而且是大膽地實施救助,不用這樣來偷偷摸摸背開人暗地裏交往聯係。
他覺得朋友和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已經退守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正像人說的,“再也贏得起,輸不起。”隻能縝密從事,不能冒險而為。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安排準備好是要找機會把這件事當故事先講說給自己爹娘知道。那是因為他心中還沒底,實在對父母摸不準也就猜不透,拿不準他們究竟是兩個什麼樣的人;所有思想覺悟和道德意識,是不是也和山裏的爺爺他們沒有區別?或者和自己一樣同情理解自己的朋友?這就不得不對自己親而又親的親人采用試探的辦法,從中考察兩人的是非判斷能力、及其所具有的法律知識、法製觀念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他覺得,今天這機會終於等來了,也是盼來了,那就不能錯過。
最終,他自己心裏清楚明白,那是在父母那種大氣磅礴,和那種正直無私思想精神的感染熏陶下,讓他能夠鼓起自己勇氣來,敢於把這事講說出來。那還因為,他相信自己生活中一貫信賴依靠著的父母,必定是這樣的兩個國家幹部,同樣都是共產黨員。這才大著膽子用這種講故事的方式,抓緊把兩個落難少年朋友的不幸遭遇告訴給爹媽知道。
7
講罷故事,太陽偏西,三人這才推起車子準備回家。
在路上,爸爸媽媽一邊騎車子,一邊照樣還在憤恨著氣不順,回過頭來問坐在自己身後車子尾巴上的朝暉。
“我再問你一遍,你就如實地告訴我,你講的這是不是真人真事?”
朝暉想了想,回答道:“這樣說吧,起碼有一半情節是真的。另一半麼,就是即興發揮杜撰編造了。爸爸,我真地想把這一題材寫成小說,編成故事。講給你們聽,也算是在征求讀者的意見,再行潤色加工的前過程。”
“這事,就發生在咱們老家那塊地方?”媽媽將信將疑地問他說。
“是啊!就是咱們老家山裏的故事。”
“這樣違法亂紀的事,就沒人來管嗎?”
“山大人稀,路途遙遠,這就叫封閉;它時常看不到山外的世界,山外世界也難看到它。再說,那村上鎮上當權的都是人家的人,形成了一股勢力,類似於黑社會的袍哥把頭,那厲害得很哩!”父親憑經驗和自己的閱曆想象說。
媽媽緊跟上,問:“那公安呢?公安局總該要實事求是把案子搞清楚麼!”
朝暉告訴她:“公安當然要秉公執法,隻是案子一時破不了。”
“簡直是舊社會的惡霸麼!公安咋就破不了案呢?真是怪事!”母親在連聲抱恨,也是在抱怨了。
丈夫勸妻子,說:“奇怪啥?你我才從從那座封閉的大山裏爬出來幾天,咋就忘了!聽朝暉講的這事不知它是真是假,反正是夠複雜的。你還不清楚山裏人個個都是這樣的愚昧無知,天生成的自私又狹隘,從來就是各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他們信奉的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眼裏隻有錢沒有人。改革開放以後,更是這樣,人人都成了把家猴,損人利己、損公肥私、傷天害理,采取一切不正當的手段也得要發家致富。有權的自然是略高一籌,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無官不貪。而且,百姓中好事人多,愛見瞎摻和,把上風、攀高枝成風,喜歡落井下石,狗攆下坡羊。凡惡霸橫行,自有其堂而皇之的身份和地位作掩護。就像故事裏講的副鎮長和村支書這些人,他們多以合法的借口行非法不義之事,事瑣碎繁而雜。而惡霸的生成,又非一朝一夕,多係‘大法不犯,小犯不斷’,點點滴滴,由小漸大,由量變達到質變。時間誇度大,時過境遷。農民最喜歡人雲亦雲,熱衷於傳說小道消息;流言蜚語經過多張嘴巴之後,常常就把假的東西弄假成真;農民又膽小怕事,容易見風使船,趨炎附勢,遇事不講原則,就看那邊風大,人硬占勢就往那邊靠。”
“也是啊!公安辦案,調查取證難度大。農村惡勢力滋生長成過程中,總會極力編織出各種關係網,與大人物拉拉扯扯,以便狐假虎威以自保,嚇唬住膽小怕事的老百姓,穩住自己的陣腳。這些亦真亦假製造出來的‘靠山’,像鎮山石一樣可以壯其威,嚴其色。”妻子似乎理解了丈夫說的意思和道理,跟著這樣說。
“無知野蠻,哪兒倒是有現代文明可言!”兒子隨聲附和父親的話,忙著得出這樣的結論。
媽媽又卻說:“讓你爸一口氣講了這麼多!可是把咱山裏人遭踐得一無是處啊!”
“農民身上所存在的這些毛病也算是根深蒂固,曆史到現在也改變不了。且隨著時代的變遷,似乎愈演愈烈。人們生活起來十分艱難,一生隻知道吃吃喝喝,像是寄生在大山裏的虱了,生生息息,綿延傳宗接代。為了一張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幹活、吃飯、睡覺是一生的正經事。酗酒、賭博、玩女人,戳事弄非算能人,文明離他們是那樣的遙遠。正像一個人類科學家說過的那樣,‘猿人的後代很多依然處於原生態。他們的衣食有所改善,住所有所變遷。但他們的文化依然原始,酒文化和性文化是大山深處人類文化的兩大特色。’”
媽媽在嘴裏念叨:“算起來,都解放這麼幾十年了……”
爸爸進一步,說:“毛主席曾經說過,最難的是改造農民的問題。解放後,大規模的土地革命結束之後,黨一心一意引導農民走上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幾十年間在農村的大小運動就不曾中斷過。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要教育農民發展集體經濟,保護集體經濟;開展階級鬥爭,反對貪官汙吏;警惕封資修,杜絕幹部為非作歹,以權牟私。這其中,對農村基屋組織建設和農村幹部的教育首當其衝,把這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因為,他們是帶頭人、領頭羊,隻要能把基層組織抓在各級黨組織的手裏不放,就能把廣大農民帶領起來。這些年,黨風不正影響到社會風氣不好。當大權的黨內上層腐敗分子賣官鬻爵、貪汙受賄,啥事情都有了。表現在農村基層幹部身上的腐敗與上層人物的腐敗大同小異,本質上一致。故事裏所表現出來的鄉村幹部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甚至玩權弄法,操縱封建家族以強淩弱,等等這些現象,在農村那都是普遍存在。這也不是,在三年五載所能夠解決了的。”
“依照爸爸這樣說,那老家的那些人就隻能忍著慢慢來,等待時代的大變革了?”
“可不是麼!不等又有啥好辦法?要想徹底改變農村物質上的貧窮和精神上的貧弱,必須靠農民整體素質上的提高,包括領導者和被領導者。應該是一代接一代的努力,反對腐敗和不正之風,捍衛改革開放的成果。首先是我們這一代人要敢拚敢鬥,敢於和腐敗現象鬥爭到底!接著是你們下一代,這是一場在拚毅力和耐勁的接力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