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我們隻有一種選擇:因為國家助學貸款帶有強烈的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特點,所以,國家助學貸款就像是過了河的卒子,隻能前進不能後退。
(2004年6月23日?《檢察日報》)
自創立“國家助學貸款”這項貸款製度四年以來,幾乎年年春夏之交,每年的新學期開學,我們都要討論“國家助學貸款的生存狀況”。
2004年,我們又要討論這件事了,那是因為國家助學貸款遭遇了自國家助學貸款誕生四年來,最嚴重的生存危機。我們甚至不知道剛剛出台的,2004版的國家助學貸款新辦法,能不能使國家助學貸款起死回生。
“國家助學貸款的生存狀況”危及中國高等學校80萬貧困大學生的生存線,它危及到的是社會的弱勢群體的生存保障。它會危及到中國社會的安定團結。所以,我們不能不嚴重地關切它的生存狀況。
2004年國家助學貸款生存狀況調查
自創立“國家助學貸款”這項貸款製度四年以來,幾乎年年春夏之交,每年的新學期開學,我們都要討論“國家助學貸款的生存狀況”。而每一次的討論都沒有說了白說,都推動了“國家助學貸款”製度的改進和完善。所以,我們也很樂意說了又說。所以,2004年,我們還要說。
那是因為2004年的春夏之交,國家助學貸款的生存狀況形勢尤為艱難。國家助學貸款像是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麵對國家助學貸款的紅燈、黃燈、綠燈,再次麵臨著痛苦的生死塊擇。甚至在國家助學貸款上參予利益博弈的各方都在問:國家助學貸款如何突出重圍?如何再現生機?
國家助學貸款大麵積停貸?
前不久,中國銀行業紛紛紅燈閃閃,許多媒體上都登出了讓人觸目驚心的大新聞:“國家助學貸款大麵積停貸”。
這消息比2004年中國24個省市大麵積拉閘停電,還讓人眼前一黑。
該來自《新聞周刊》的消息說:國家助學貸款大麵積停貸,100多所高校進入停貸黑名單,占到全國高校總數的10%。位列中國著名高校第12位的西安交通大學,因還貸違約率高達50%,而成為此黑名單之榜首。
細讀這張黑名單,更加讓人驚心動魄,黑名單中還包括了天津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廣東省的一批大學,而北京市的所有大學無一幸免。簡單地說吧,均為國家重點大學。
讀到此消息後,深受震動的筆者前往西安交通大學學生處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進行了調查,調查的結果是:此消息與實際情況略有出入。
西安交通大學的國家助學貸款並未停發,(僅陝西省工行一家,對西安交通大學的國家助學貸款,於2003年年底停發),新的國家助學貸款申請停辦。自然,西安交通大學也並非停發國家助學貸款的第一所重點高校,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助學貸款還貸違約率,也沒有該消息中所說的那麼高,據該校學生處助學貸款管理負責人所提供的準確的數字,2004年5月,為24%。(需要說明的是,國家助學貸款還貸違約率是一個變數,每個月都在變。)
但是,這仍然是一個足以導致國家助學貸款停發的、很高的數字。這仍然是一個足以危及國家助學貸款生存的,很高的還貸違約率。
筆者次此對國家助學貸款發放及還貸情況的調查還表明:承擔發放國家助學貸款任務的國有四大銀行,對此項業務普遍積極性不高。在它們看來,國家助學貸款是一項很麻煩、風險大,又不掙錢的事兒。
國家助學貸款的發放,遠未能惠及高校中所有符合條件的,應當得到幫助的貧困生,(以上所說的還僅限於國家重點高校,民辦高校鮮有能獲得此項貸款的)。
我們從陝西省各高校調查所得到情況是,真正得到此項貸款的貧困生,僅為應當得到此項貸款的貧困生中的10%左右。陝西省教育廳學生助學貸款管理處負責人無奈地說,陝西應當可以得到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應為72,000人,而實際上真正得到的隻有6,000多人,還不到此數的1/10。
在這件事上,各省情況不同,富裕的廣東及貧窮的貴州發放的情況便好得多,大約在80~90%左右。而且,確有許多銀行停發了對一些高校的國家助學貸款。
總的情況是:國家助學貸款生存狀況岌岌可危。
國家助學貸款的違約率
足以讓國家助學貸停貸的理由是,國家助學貸款還款違約率太高。
按照2003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的《助學貸款管理辦法》之規定,助學貸款違約率達到20%,違約人數達到20%,經辦銀行可以停發貸款。這個理由似乎也可以成立。因為隻有貸款違約率低於4%,銀行才能保本經營,為了規避金融風險,銀行不得不如此。這的確是一個可以成立的理由。
看來停貸有據。(需要說明的是,該《辦法》後來並未得到相關銀行的認真執行。)
可問題是:
如果嚴格按此《辦法》規定執行,停發國家助學貸款,高等學校的貧困生們吃什麼?學生們生活無著,衣食無靠讓他們如何安心讀書?貧困生們整日為學費熬煎,這書如何讀得下去?而貧困生們在各高等學校所占的比重高達20%~30%,我們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
2004年高考在即,停辦國家助學貸款,讓考上大學的貧困生們又如何去上學?《憲法》所賦予每一個公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如保證?國家莊嚴保證的“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真的會成為空頭支票?若如此,國家信譽何存?而如果連國家信譽都會成為空頭支票,又何言學生的信譽?
結論是:停什麼都不能停國家助學貸款。
國家助學貸款進退兩難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又如何解除中國銀行業的困境?
首先,國家助學貸款總額對於中國銀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數字,在中國銀行業的貸款總額中所占比重微不足道。
2004年中國銀行業所發放的商業貸款總額接近10萬億元,而國家助學貸款總額不過72億元,僅為2004年中國銀行業所發放的貸款總額的0.072%,說“九牛之一毛”並不誇張。可這72億元所危及的,是80多萬在高校就讀的貧困生們的最低就學保障線哪。
而中國銀行業僅2003年為中國房地產業所發放的貸款總額,便超過了1萬億元,其中的呆壞賬己超過了3000億元,不是也沒見對中國房地產業停發貸款嗎?由於兩者之間的絕對值沒有可比性,所以,國家助學貸款的風險與中國房地產業貸款的風險也沒有可比性。
而國家助學貸款即使按20%違約計,(即使全按呆壞賬計,這個呆壞賬總額也仍微不足道,何況未必都會成為呆壞賬。與其它商業貸款相比,20%的呆壞賬率也不算高,不過持平而己。)也不過14.4億元。即使一筆勾銷,全當扶貧幫困,社會救濟,也無礙大局。中國今年不是一筆便勾銷了中國的農業特產稅400億元嗎?
我們可以打這樣一個微縮的比方:假如你一個月收入1萬元,(2004年,中國每個月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了1萬億元),你會舍不得拿出區區的14.4元,去幫幫大學裏的嗷嗷待哺的貧困生們嗎?
向來不以嫌貧愛富為恥的中國銀行業,就這德性。
當然,這不過是些氣話而己,國家的錢是不能如此一筆說勾銷便勾銷的,哪怕隻有14.4億元。因為銀行的每一分錢都是儲戶的錢,對銀行的錢不負責任,便是對我們自己的錢不負責任。
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率真的太高嗎?
還有,中國銀行業對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率計算方法有失公平,而對貸款人的還貸要求也過於苛刻。
2003年,中國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僅為50%,(恰為傳說中的西安交通大學的還貸違約率。也許,2003年8月西安交通大學的還貸違約率曾達到過50%,而還貸違約率是一個月月都在變的數字),到2004年春,還有大約20%的去年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未能找到工作。(恰為國家助學貸款的還貸違約率)。實際上,國家助學貸款的還貸違約率與2003年中國的大學畢業一次就業率兩個數字基本重合。
也就是說,是因為2003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創出了曆史新低,所以造成了國家助學貸款的還貸違約率偏高。
西安交通大學學生處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負責人說,尚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連生活都成問題的學生,你如何要他還貸?他就是想還貸,拿什麼還?所以,國家助學貸款的還貸違約率偏高,與貸款人的信用無關,不是貸款人的錯。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銀行業對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率計算方法,有失公平。是銀行對國家助學貸款貸款人的還款期限的規定,過於苛刻。
西安交通大學學生處國家助學貸款管理中心負責人還說,國家助學貸款規定的還款期限,不應從學生畢業之日算起,而應從畢業生找到工作,並拿到第一個月工資時算起,這才是合理的計算方法。如果這樣一統計,國家助學貸款的還貸違約率便沒有那麼高了。
可即便如此,國家助學貸款的一些相關規定也還是有問題的,盡管2003年的中國經濟增速超過了9%,但不僅2003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創出了曆史新低,大學畢業生的薪酬也創出了近兩三年來的新低。
該負責人說,許多幸運地獲得了就業崗位的大學畢業生,其薪酬一個月尚不過七八百元,如何要他們一個月還款400多元?高於50%薪酬的還款額度是不適宜的。還款額度應控製在不超過30%,才是國際普遍認為可以接受的合理額度。還有,為什麼國家助學貸款規定的還款期限隻有4年,而住房按揭貸款的還款期限可以長達二三十年?不要說二三十年吧,五六年或六七成嗎?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些,行嗎?
國家助學貸款製度的缺失
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率偏高還顯示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家助學貸款製度和社會信用製度的缺失。
作為一個商業合同,我們不能僅僅單方麵地責怪或約束簽約方中一方的信用,而要對簽約方雙方的信用都作出約束,這才是一種公平。
在發達國家,鮮有學生敢於對此種貸款不守信用的,那是因為此種不守信用所冒的風險太大,成本太高。
在發達國家,由於高效的國家管理的電腦化,由於密如蛛網般的信息資源的高度透明和社會共享,使得每一個公民和商業機構信用記錄都清清如水,所以在信用記錄上的不良記錄,會使該公民或該商業機構寸步難行。
在此種情況下,誰敢去冒這樣的風險?
我國應當盡快地建立這樣的、高度透明的、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而作好這件事所需的條件均己成熟。隨著電腦大麵積地洪水般地快速進入中國社會的各行各業,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的軟硬件條件均己具備。隨著這一網絡的建立,許多困擾中國社會和中國經濟的老大難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這樣的呼籲我們發出己有許久了,可不知為什麼就是沒有動靜,以致讓人懷疑,是不是有人在反對這樣作,或是有人在從中作梗,因為此種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會使腐敗和洗錢遭遇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