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父親,這位開大貨車的司機,向車主求告借貸2000元錢,以解燃眉之急,可沒能打動這位冷酷的車主。
到了8月25日,也就是錄取通知書上寫明的彙款所規定的最後期限,盡管他們己借遍了所有的親朋好友,但仍未能湊到所需款項的一半。眼看兒子入學無望,這位父親在悲傷、無奈、絕望中寫下了遺書,拋下睡夢中的妻兒,獨自一個人走了。
讀到這樣的新聞事件,該讓我們如何評說?
我的心在流血,我的心在呐喊:永遠不要讓我再讀到這樣的新聞!它帶給我們的思索是如此沉重。
其實,這樣的悲劇本就不該發生。
8月25日:那不該是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
如果國家助學貸款能像當初設立時,成為那麼完美的對貧困生救助機製,這樣的悲劇本還會發生嗎?
麵對這樣一件又一件流血的現實,我們是不是該檢查檢查,國家助學貸款機製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為什麼這樣難?
西安科技學院大三的女生孟娟長著一雙美麗的大眼睛,可這雙眼睛裏,似乎總是翳滿著與她這樣的年齡,所不相稱的愁苦和無助。
她的眼睛總是讓人想起,希望工程那幅震撼了海內外十幾億華人的,招貼畫上的那雙大眼睛,一樣的天真無邪,一樣地充滿希望,一樣的渴盼上學。
每到開學她就犯愁,為新學年的學費,為沒有著落的生活費犯愁,她多次向學校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國家給了學校150個名額,可真正拿到國家助學貸款的連10個人都不到。她們班一共才兩個名額,可她們班的特困生有18個。
一說到這兒,她的眼裏再也翳不下那麼多淚水,淚如雨水般灑落。當我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的心被揪得好疼。
麵對這樣的現狀,陝西省教育廳學生助學貸款管理處負責人無奈地說,陝西應當可以得到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應為72000人,而實際上真正得到的隻有6000多人,還不到此數的1/10。
我們原本渴望國家助學貸款能像三月裏的小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能給我們的大地帶來綠色和繁榮。可實際的情況是,雷聲大,雨點兒小,僅僅下了幾滴毛毛雨,連地皮都沒打濕。幹涸的土地依舊幹涸。
那麼,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為什麼這麼難?
銀行如是說
發放貸款的銀行對此事是這樣答複的:
“銀行隻是一個金融機構,要進行營利性經營。現在人才流動性很大,銀行沒有辦法對學生的信用進行跟蹤監督,所以就沒有多少積極性。把這個任務推給學校,學生畢業後就與學校沒有多少聯係,所以學校也不願太多地承擔什麼責任。另外,國家助學貸款具有數額小,人數多,追還麻煩,成本太高的特點,從操作的角度考慮,也是銀行不願承接這項業務的一個原因。”
讓我們對這個理由一個個地進行剖析,看看是否真有道理。
1.銀行隻是一個金融機構,要進行“營利性經營”。
“國家助學貸款”不營利嗎?“國家助學貸款”並非無息貸款。國家助學貸款的利率為4~5%,略低於一般6%的商業貸款,雖然不高,但也不算很低。銀行還是有利可圖的。財政部還貼息50%,學生本人再繳納50%的利息,怎麼就不是“營利性經營”?
2.現在人才流動性很大,銀行沒有辦法對學生的信用進行跟蹤監督。
果真如此嗎?
現在人才流動性還不算很大,將來還會更大。可真的銀行就沒有辦法對學生的信用,進行跟蹤監督了嗎?情況並非如此。
學生就業後,他的檔案會他到哪兒跟到哪兒,而哪一個用人單位又能沒有銀行帳戶?沒有銀行帳戶能開業嗎?銀行可以直接從該生所在單位的工資帳戶上,把所欠款劃走。這真的很難嗎?難到了無法實施嗎?
而且這種情況會隨著我國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網絡化工程的建設,全社會信息資源共享程度的提高,使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容易。所以,這也不是一個可以成立的理由。
3.把這個任務推給學校,學生畢業後就與學校沒有多少聯係,所以學校也不願太多地承擔什麼責任。
學校應當積極地配合銀行作好這件事,除了學生,學校也是“國家助學貸款”的直接受益人,而且是“國家助學貸款”最大最先的受益人,“國家助學貸款”在很大程度減少了學生的欠費率。按照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這是學校義不容辭的義務。
而且教育部也在積極地在作這件事,教育部將在“全國高等教育學曆查詢係統”中公開學生的國家助學貸款還款情況,作為該生信用記錄的一個重要方麵。信用不好的人很可能連工作都找不到,哪個學生敢冒這麼大的風險呢?這就從製度上保證了國家助學貸款的歸還。
4.國家助學貸款具有數額小,人數多,追還麻煩,成本太高的特點,從操作的角度考慮,也是銀行不願承接這項業務的一個原因。
這個理由同樣不能成立。
數額小嗎?
一個學生一年可以貸6000元,僅陝西省就有72000名學生有資格申請這種貸款,一年便高達4.2億元,全國有115萬貧困生,貸款總額高達69億元。到2002年,加上新生中的145萬貧困生,受貸學生將超過265萬人,總金額將高達139億元。這數額小嗎?更何況“數額小”跟本就不是一個可以成立的理由。至於“人數多”則說明這種貸款對我們的社會有多麼重要,如果說這也是一個理由,那麼它恰恰是銀行義不容辭的理由。
“追還麻煩,成本太高”嗎?
還是讓我們聽聽“權威發言”吧。
據陝西省教育廳學生助學貸款管理處負責人說,“國家助學貸款”在陝西的還款率為百分之百,到現在為止,還沒聽說哪個學生借了不還的。這表明了中國老百姓民風的淳樸和民心的憨厚。
“國家助學貸款”的還款期限為8年,現在還沒有到還款高峰期,現在作出“追還麻煩,成本太高”的結論,是不是早了點兒?
銀行有一萬個理由去作好這件事,而沒有一個理由拒絕,或在這件事上消極怠工。這就是結論。
更何況中國銀行是由中國銀行、財政部、教育部聯合組成的“國家助學貸款”的發起人之一。
其實有一個辦法可以治治那些應當承擔此項任務,而又對此事消極怠工的銀行的:
那就是對“店大欺客”的銀行來個“請君入甕”,還以“客大欺店”的顏色。
如果他們對助學貸款總是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那麼,學校可以將學校在銀行的存款取出提走,換一家認真辦事的銀行作為開戶行。一般的學校在開戶行都有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存款,這種威脅屢試屢爽。不信,您試試?
我們希望從孟娟的眼裏不再看到: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為什麼這樣難?
廣東省國家助學貸款新政策
前不久,從廣州傳來了“廣州的銀行己決定給貧困生取消限額,全額發放國家助學貸款”的令人激動的好消息。
據中央電視台《新聞30分》報道,廣東省國家助學貸款新政策,已於近日出台。今年,包括私立民辦院校在內,廣東省各類高校均可實施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且沒有額度限製。貸款學生在校期間,均可享受政府100%財政貼息。
原來,高校的在校貧困生可獲得此項貸款的麵為80~90%,那麼,那10~20%的學生又怎麼辦呢?現在取消了此限額,可達到100%。而且此項貸款對學生來說,變成了無息貸款。就是那句話:《一個都不能少》。
對於這樣一項貸款,我們不能把它視同一般的商業貸款,它是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國家的安定,科教興國建國大計的,關係到公民受教育的平等權利的一項關係重大的國策。與此同時,我們也充分考慮了作為商業銀行的貸款風險和收益。
我們難以想像,一個學生欠著學校的學費,生活沒有著落,吃著這頓飯還不知道那頓飯在哪裏,如何能安心讀書,如何能將將書讀好?
當讀到這樣的流血的新聞的時候,我真不知負責此項貸款業務的銀行,又該作何想?就沒有一點自責、些許反省嗎?我們懇切地希望,別讓國家助學貸款成了貧困生的一張空頭支票。
關愛他們吧。他們是我們的兒女嗬。
(《西部人》2003年06期)
國家助學貸款:過河卒子不能退
??
銀行放寬還貸條件社會建立誠信係統學校分擔貸款風險
最近,許多媒體上都報道了這樣一則讓人觸目驚心的大新聞:“國家助學貸款大麵積停貸”。停貸的理由是,還款違約率太高。按照2003年8月出台的中國人民銀行的《助學貸款管理辦法》之規定,助學貸款還貸違約率達到20%,違約人數超過20%,經辦銀行可以停發貸款。因為隻有貸款違約率低於4%,銀行才能保本經營,為了規避金融風險,銀行不得不如此。看來停貸有據。
可問題是,中國銀行業對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率計算方法有失公平,而對貸款人的還貸期限要求也過於苛刻。2003年,中國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僅為50%(恰為傳說中的西安交通大學的還貸違約率),到2004年春,據中央電視台報道,還有大約30%的去年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未能找到工作。實際上,國家助學貸款的還貸違約率,與2003年中國的大學畢業一次就業率,兩個數字十分接近。
尚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連生活都成問題的學生,你如何要他還貸﹖所以,國家助學貸款的還貸違約率偏高,與貸款人的信用無關,不是貸款人的錯。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銀行業對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率計算方法,有失公平。比如,國家助學貸款規定的還款期限,不應從學生畢業之日算起,而應從畢業生拿到第一個月工資時算起。如果這樣統計,國家助學貸款的還貸違約率便沒有那麼高了。
即便如此,國家助學貸款的一些相關規定也還是有問題的,2003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創出了曆史新低,大學畢業生的薪酬,也創出了近年來的新低。許多幸運地獲得了就業崗位的大學畢業生,其薪酬一個月尚不過七八百元,如何要他們一個月還款400多元?還有,為什麼國家助學貸款規定的還款期限隻有四年,五六年成嗎?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些,行嗎?
作為一個商業合同,我們不能僅僅單方麵地責怪或約束簽約方中一方的信用,而要對簽約方雙方的信用都作出約束,這才公平。在發達國家,鮮有學生敢於對此種貸款不守信用的,那是因為此種不守信用所冒的風險太大,成本太高。我國應當盡快地建立這樣高度透明的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
還要說的是,銀行業不是一家純之又純的商業機構,它在一定程度上還代表國家,行使對中國金融業的管理權,所以,它不能處處事事以贏利為目的而過於惟利是圖。在許多時候,微利、無利,甚至微虧也得幹。
對於中國銀行業的難處,其實我們也要體貼。銀行業的錢是儲戶的錢,為儲戶的錢負責當然是對的,而且中國銀行業所提出的要求中也有許多合理的成分,比如,中國銀行業提出要求學校分擔國家助學貸款的風險,便是一個合理的要求。因此,學校應建立一筆國家助學貸款的風險金。在國家助學貸款違約率太高的時候,啟動該基金與銀行共擔風險,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