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消費品價格快速上揚
仔細研究推動此輪物價上漲的潛在動力,並找出對策,對我們是最重要的事。
說鋼鐵,說煤炭,說石油,說建材,說汽車,也許,許多人沒有切膚之痛,那畢竟不是天天要買的東西。可食品便不同了,米袋子菜籃子便不同了。而且,回顧建國以來的幾次排山倒海般的、惡性的通貨膨脹,每一次都是以食品價格價格的大幅上揚為先導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
物價的上漲,你隻要到菜市場上去,聽聽靠退休金生活的老爺子、老大媽們說些什麼,你就會洞若觀火。
食品價格仍然是物價上漲的最大動力。
9月份食品類價格同比增長13.9%,其中,糧食價格上漲了31.8%,鮮蛋類價格同比上漲30.3%,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了23.5%。漲幅一個比一個驚人。
同時,居住類價格上漲也繼續推動物價的上揚。其中,大幅上揚的水、電及燃料價格上漲了9.6%,建房及裝修材料價格上漲了5.3%,租房價格上漲了3.2%。
今年春節以來,全國不少地方的豬肉價格都在大幅度上漲。老百姓隻要隔上幾天到市場走一圈,就會發現,豬肉的價格又漲了一大截。
讓我們先看看北京,菜價、蛋價還在高位未落,豬肉價格又漲了。
北京的嶽各莊農貿批發市場,9月初,這裏的豬肉批發價格是12元左右一公斤,市場的零售價格1公斤比這個還要高出七八毛錢,據這裏的工作人員說,今年的豬肉價格比去年這個時候,差不多一公斤要高出兩塊錢多。
據了解,北京嶽各莊農貿批發市場是豬肉批發的一級市場,共有6家肉食公司直接在這裏設攤批發豬肉,他們的肉價基本上是市場上最便宜的第一手價格。
豬肉價猛漲的並不僅是北京。
在上海,去年豬肉的批發價每公斤不到10塊錢,今年4月底,每公斤的價格在12塊4毛錢左右,而到了8月份,每斤的批發價已經超過了13元。
在重慶,進入8月以來,不少市場的裏脊肉已經賣出24元1公斤的“天價”,直接影響了部分低收入群眾吃肉。
而貴陽,武漢、長沙等地的豬肉價格,也都達到了十五六塊錢一公斤。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豬肉平均價格為11元左右一公斤,比去年高出40%以上。7月份的價格又上升了10%,1公斤豬肉的售價已經超過12.4元。
西安市的市民們發現,中秋節、“十一”期間,市場上豬肉、雞蛋價格和以往相比,漲了一大截,其他食品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一些市場經營戶也驚歎:做了多少年生意,還是第一次碰到這麼高的價格。
持續了3年每公斤10元左右的豬肉價格,從今年3月起開始上漲。尤其是最近兩個月,漲速加快,現在每公斤精瘦肉已經漲至16元,價格創出六年來最高。漲了幾近一倍!
據西安商貿委的統計,8月份,西安市區豬肉批發價平均每公斤11元,進入9月份,批發價為每公斤13.2元,前腿肉為每公斤14.5元,後腿肉每公斤16.5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批發價增長65%,前腿肉增長31.81%,後腿肉增長41.67%。
不僅是西安,全國各地的豬肉價格今年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據商務部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豬肉平均價格為11元/公斤,比去年高出40%左右。目前全國部分地區的豬肉價格,已經達到近20年來的最高點。
看罷了豬肉,我們再來看看雞蛋,雞蛋在今年國慶漲到了每公斤7元,多年一直在每公斤4元上下徘徊的雞蛋,價格衝到了3年來最高點。
在這裏,在這些調查得細致入微的,生動具體的鮮活的數字中,你能看到那些顯示在統計機關統計數字中的3.6%。3%,4.6%。2.4%。分類別看,食品價格上漲9.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9%;居住價格上漲3.7%。這些令人生疑的數字的影子嗎?
銀行告急:儲蓄存款餘額快速下滑
快速大幅上揚的通貨膨脹,必然會危及國家的金融安全。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己連續11個月的銀行的負利率,給中國的銀行業都帶來了些什麼。
來自央行統計顯示,截至2004年7月底,居民儲蓄存款已經連續6個月增速減緩,增幅由年初1月末的20.5%,下降到7月末的14.5%。
其中,7月份居民儲蓄存款增加461億元,同比少增456億元,這意味著今年7月居民儲蓄增加額,足足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0%。目前中國居民的儲蓄存款增幅,已降至2002年4月(兩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儲蓄存款增速繼續減緩,中國近10年高速增長的居民儲蓄,將會出現下降的拐點。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居民儲蓄存款(含外幣)增加1.038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309億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1093萬億元,同比增長14.2%,比上年同期低4個百分點,增長幅度今年以來已經連續4個月回落。
十多年來,中國銀行業一直在為增速過快的儲蓄存款犯愁,因為中國銀行業存貸款比例一直在70%徘徊,可中國銀行業得為每1元的存款支付利息,於是,儲蓄存款餘額過多也會蠶食銀行的盈利能力。
可2004年以來,情況發生了變化。
銀行儲蓄存款餘額的急劇下滑,己使中國銀行業捉襟見肘,無米下鍋。
銀行儲蓄存款餘額的急劇下滑,己使中國銀行業看到了它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近一時期,各商業銀行間悄悄掀起了一場狼煙四起的“吸儲大戰”。其慘烈程度己到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手足相殘、兄弟反目的地步。
各銀行為了“找米下鍋”,銀行職員的吸儲業績與高額的活動經費、工資、獎金、職務直接掛鉤。存款達到十萬元級以上的,可以得到比規定高0.5個百分點的利息。能帶來億元級以上存款的信貸員,至少能得支行行長助理頭銜。
為了搶奪存款份額,有些商業銀行不惜違反銀行業的三令五申的工作紀律,甚至涉嫌違法:一是給存款人高利息(即“高息攬儲”);二是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對自己的員工不論“資曆”,隻要拉到大額存款一律給予重獎與提拔。
而這些臭不可聞的對策,傳遞的是這樣一個信息:金融危機己是風雨滿樓。
貼著地皮掠飛的燕子,匆匆搬家的螞蟻,滾滾而來的雷聲,空中狂飛亂湧的烏雲,都在告訴我們:金融危機的風暴己越來越近。
在溫州都發生了什麼?
溫州人在中國曆來有“中國猶太人”的美譽(估且使用這個褒意詞)。溫州是中國金融貴族密集聚居的地方,正因為如此,中國金融業的每一點波動,都會在溫州敏感地表現出來。為了觀察和捕捉中國金融業的動態信息,讓我們再次聚焦溫州。
最近發生在溫州的一件大事,震動了全中國。
自今年2月以來,溫州銀行業全市存款餘額每月遞減20億元左右,至7月,不過五個月,累計減少總數超過了100億元。這不僅打破了連續10年來,溫州存款餘額月月快速上升的紀錄,也是今年波及整個浙江的“存款銳減潮”中下滑最厲害的地區,遠遠地超過了寧紹和浙北。
據估計,從銀行流出的100億元,絕大部分都進入了溫州的民間借貸市場。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溫州支行的調查,溫州民間借貸發生額,自今年年初開始連續上漲,7月達到6732萬元,比去年同期上漲23%;利率上漲更為驚人,7月最高突破20厘,平均利率超過12厘,是去年同期的1.5倍。
民間借貸需求為何驟增?據了解,受到央行數次調整銀行準備金率的影響,溫州金融機構的貸款供應總量減少了100億元左右。於是,銀行放貸變得謹慎挑揀,企業也就不得不更加依賴民間借貸。
銀行惜貸的結果大大地剌激了民間借貸,而非法的溫州地下錢莊(請當心,它們有著很高的信譽度和很強的生存能力)的猖獗,又進一步地使溫州的銀行業生存艱難。
溫州地下錢莊的幾乎沒有可比性的“高息攬儲”,幾乎有著不可抗拒的致命的誘惑,以致會有這樣的結果出現:如果溫州的銀行業不提高儲戶的存款利率,(而對於這件事,溫州的銀行業連話語權都沒有。)溫州的銀行業會因為大量的失血而休克。
銀行加息:幾家歡樂幾家愁?
包括10月份在內,中國的實際存款利率已連續11個月為負,實際貸款利率與物價上漲率相比,兩者相抵,也就是說,實際貸款利率連續4個月幾乎為零。如果銀行貸款利率繼續為零,銀行業何以生存?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加息,成嗎?
銀行加息,對於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是個好消息。
如果銀行再不加息,對廣大儲戶是不公平的,老百姓存在銀行裏的錢不但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在不斷縮水。如果銀行再不加息,老百姓能不對銀行所執行的金融政策,頗有微詞嗎?
據香港《文彙報》報道,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表示,在過去的兩個月內,內地銀行至少有1,000到1,400億資金流出,進入民間信貸市場。(地下錢莊)進入體外循環,對金融市場造成風險。
銀行加息這是銀行業最艱難的、最無奈的決策。如果銀行業還有一條路可走,銀行業是不會冒這個險的。
目前,糧食價格還在持續上漲,房地產價格高速上行,國際石油價格短期內也還會繼續上漲,糧油煤運的緊張形勢並無緩解跡像,這些都將引起物價總水平的繼續上行,用調整利率來抑製銀行存款溢出,以減輕通脹壓力,勢在必行。
說它是個壞消息,對中國房地產業來說是個絕對的壞消息。
拿著銀行的錢說事兒,靠兩萬多億銀行貸款生存的中國房地產業,提高貸款利率會使房地產開發成本會大幅上升,同樣靠銀行按揭買房的購房人,購房熱情肯定會大幅降溫,拿著銀行的錢炒房的房蟲子,成本大幅上升,這三麵夾攻、前堵後截,對於中國房地產業能是個好消息嗎?
這一點,己在2004年10月29日的中國股市上得到了驗證,該天開盤的中國股市,房地產板塊集體跳水,多家房地產股跌停。
而且,可能許多人都注意到了這件事,即在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加息的前幾天,國家發改委剛剛發布了這樣一個警告: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調查顯示,今年三季度房屋銷售、土地交易和房屋租賃三大價格全麵上漲。國家發改委拉響全國房地產價格預警:各方必須高度重視全國房地產價格上漲。
讓我們來看看上漲的情況:
1-9月,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2777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3%。其中,商品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為2566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0.9%。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3449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4.3%;中、西部地區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15.7%和9%。
35個大中城市中,沈陽、南京、重慶3個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漲幅位居前三位,分別高達19.2%、17.7%、15.6%。其次為上海、天津、蘭州、青島、寧波、杭州6個城市。
警告在前而加息在後,我們能認為兩者毫無聯係嗎?
讓我們來看看與中國經濟毫無利害瓜葛的國外經濟學家,是如何評價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的。
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表示:“目前2/3國家和地區正麵臨房地產泡沫危機,而即將到來的貨幣政策調整,將為全球房地產和世界經濟帶來更巨大的風險。在所有房地產泡沫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排在第一。”
這位首席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的觀察,可說是洞若觀火,他既不是中國的房地產的賣方(比如中國的房地產商及他們的協會),也不是中國的房地產的買方(比如中國的想要買房的工薪們),他也不是中國的房地產利益關聯的任何一方(比如建設部),所以,此種中立的地位可以保證他的分析的客觀公正。
而他所說的“即將到來的貨幣政策調整”又讓他不幸言中,“將為全球房地產和世界經濟帶來更巨大的風險。在所有房地產泡沫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排位第一。”這個預言很可能將在未來的2005年全麵兌現。
中國房地產業吞蝕了超過了兩萬億元的巨額貸款,留下了數量驚人的空置房和爛尾樓,(貸款加息了,爛尾樓還敢繼續“爛”嗎?空置房還敢繼續“空”嗎?)這是中國最大的一筆不良資產,中國房地產業是中國金融業產生呆壞賬最多的行業。需要說明的是,房地產業又是抗禦金融風險能力最差、最脆弱的行業。
而且,2004年10月29日的中國股市也證實了此種預測,該日中國股市的房地產板塊集體跳水,一批大牌房地產股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