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上調貸款利率的經濟環境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是,中國經濟都處在通貨膨脹期;不同之處是,2006年的通貨膨脹比2004年的通貨膨脹,顯然要溫和得多。
央行上次加息是在CPI連續3個月超過5%的情況下做出的,是被動的。而這次,央行則是在信貸供應增長過快的初期、CPI還較低的情況下做出的,是主動的。它更多的顯現出的是央行貨幣政策的政策導向。
為什麼不提高存款利率?
此前,盡管許多人都在預測,由於美元利率的不斷上行,己經拉得太大的美元與人民幣之間的利差,還在越拉越大。國家將調整人民幣的存貸款利率,以改變人民幣存款的弱勢地位。
此次調息,既讓人奇怪又讓人失望的是,僅調高了貸款利率,而不提高存款利率。這樣,此次加息成了中國的金融業單行道,中國的金融業成了獨享調息受益的大贏家。
對此,中國金融業高管人士解釋說,出於拉動內需的考慮,國家近來沒有存款利率加息的打算,(那是因為銀行的存款增加得很快-----筆者注),但在研究取消利息稅。這話說得有些時日了,隻是不知“研究”到何時。需要說明的是,2006年己是中國的負利率時代的第三個年頭了。
2006年3月29日,美聯儲連續第15次提息。美元基準利率再次提高25個基點,由4.50%己增至4.75%。
此次加息後,美元的一年期的基準利率(4.75%),己高出一年期人民幣的基準利率(2.25%)2.5個百分點。美元的一年期的基準利率,己超出人民幣的基準利率的100%(4.50%)。
而這一美元與人民幣“倒掛”的利率差,在新中國金融史上是極為罕見的。這一狀況,進一步加強了美元作為強勢貨幣的地位。而且,美聯儲的加息不會就此止步,兩種貨幣的落差將進一步加大。這不能不對讓人對人民幣的地位憂心忡忡。
更何況,2006年一季度的通膨己達到3~4%。
中國股市:從大悲到大喜
對於中國股市來說,2006年4月28日,是個死去又活來的日子。
僅看看這天中國股市的開盤,你就會明白,中國股市是如何理解消化“貸款基準利率上調”的這個消息的。
那一天,幾乎天天紅盤勢如破竹的中國股市,突然以一個罕見的,下跌13個點的跳空缺口開盤,隨即拋單洶湧,一路下行。中國股市己很久很久沒見過這樣的開盤了。不僅1400點毫無抵抗地失守,還見低1389.35點,大跌了26.74點。如此跌幅,嚇了人們一大跳。是泥石流,是沙塵暴,還是印度洋大海嘯在撲麵而來?股民們為什麼驚慌如此?
“貸款基準利率上調”對股市來說,的確是個毫無疑問的“利空”。不僅“貸款基準利率上調”無疑會提高投資人的成本,加大投資風險。還意味著銀行進一步為存款利率加息的可能,所以,無論是機構投資人還是股民們,對此的認識是一致的。股市選擇向下,這一點沒錯兒。
可這一個缺口是否也忒大了點兒?至於嗎。
首先作出激烈反應的是房地產板塊,2006年以來,房地產板塊一直走勢強勁,股評家們解釋說,這是因為受到了人民幣升值的影響。這倒是個很大很大的大實話。道出了中國房地產的一個大秘密。
那麼,人民幣升值又是如何影響中國房地產的呢?
因豪賭人民幣升值,聞風而來的“熱錢”,使中國的金融市場充滿了風險。一浪又一浪的大規模的熱錢的流動,是中國樓市過熱的重要原因之一。進入中國樓市這批“熱錢”,幾乎占到了支撐樓市走強資金的1/3,你可以想像,這批“熱錢”能掀起多大的浪。
自2003年以來,我們便不斷地看到這股動轍數千億美元的熱錢,所掀起的巨浪。
還有,超過了1萬億元的這批數額驚人的民間熱錢,成為包括溫州炒房團在內的,中國炒房大軍的無堅不摧的鐵騎兵,不斷地推動著樓市的瘋漲。這批熱錢炒了上海炒杭州,炒了杭州炒廣州,炒了廣州炒深圳,炒罷深圳,又揮師北上,鋒芒直指天子腳下的首都北京了。
京畿樓市告危。北京的淪陷己板上釘釘,指日可待。
這一天的中國股市,房地產板塊成為領跌板塊。
可開盤不過1個多小時,大盤便很快止跌回暖。
升息受益最大的板塊,銀行股板塊集體大幅飆升,銀行龍頭G招商行將漲停的霸氣保持到收盤,G民生緊追不舍,隨即封於漲停,更難得一見的超級大盤股深發展在做多氣息的強烈感染下,將逼空行情演繹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許多人開始反應過來,就是常說的那句話:強牛回頭金不換。
中國股市在回補了當日的跳空缺口後,午後,便一路上行,更創出了本輪行情的新高:1442.88點。成交同比放大。
那一天,中國股市從大跌到大漲,從大悲到大喜,深市一天的漲跌幅居然創下了80個點的2006年來單日最大的漲跌幅。
那一天,中國股市滬市從下跌23點,到上漲20多點,收出一根喜氣洋洋的中陽線。我想,中國的股民們這個“五.一”節一定過得很快樂。
2006年4月28日的中國股市表明,中國股市不僅己是一個強勢股市,而且還在越走越強,這一天的中國股市再一次證明,強市無“利空”。任何“利空”都會被當作“利多”來消化。
看罷了股市看樓市。
中國房地產漲勢如潮
據上海官方網站“網上房地產”最新統計顯示,該市3月份商品住宅交易量達179.67萬平米,與2月份82萬平方米成交量相比,環比增幅高達119%。3月底的成交均價達9,548元/每平方米。這一水準基本上是滬樓市鼎盛時期的價格。看不出跌了什麼。
看了上海,再看廣州。
今年1~3月,廣州市共成交10,833套商品住房,均價為每平方米7,483元。該價格已經大大超越去年12月每平方米6,563元的平均水平,漲幅達到14%。一些地區二手房已達到每平方米7,500元-10,000元,最高達到12,000元/每平方米。
年初開始,深圳商品房均價9,000元/每平方米在關內已難覓新房,新開盤的近100個樓盤再次刷新深圳房價曆史,某樓盤高層均價甚至達到2.8萬元,福田、南山、羅湖新盤,均價幾乎都在9,000元以上,其中福田全市最高,達9,600元以上。
大連成為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上漲的領頭羊,新建商品住房售價同比漲幅15.1%,樓市整體均價較去年同期增加1,034元/平方米,增幅26.9%。
今年一季度,武漢商品房每平米均價為3,584.78元,比上季度漲0.67%,與去年同期相比,房價上漲22.7%。江漢區均價最高,達4,366.87元/平米。
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10.2%,銀行貸款量提前3個月完成了半年的目標,同時房地產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曾疾呼,央行應盡快出台趨緊的政策措施。
讀一讀這些關於中國房地產的報道,似乎漲聲一片,驚濤駭浪。
可你稍用鼻子聞一聞,你就會聞到這些精心設計的數字陷阱中,那嗆人的商業味道。當統計數字中彌漫著商業味道的時候,你還能相信它,不對它保持警惕嗎?
可問題是,房市真的如此火爆,房屋的銷售價真的在一路猛進嗎?
如果不是,就不怕把狼招來嗎?這不,真的狼來了。
深圳市民發起“不買房行動”
4月26日,一篇《深圳市民鄒濤關於發起“不買房行動”致全體市民的公開信》出現在一網站上。
由於曾在網上自薦競選人大代表,並長期實名網諫關注社會公義,網俠鄒濤近年來一直深受深圳網民追捧。前日的帖子發出後,再次一石激起千層浪,網民跟帖如大風起兮雲飛揚。
深圳樓市2005年末,遭遇了國內外熱錢狂炒,均價已突破了7,000元/每平方米大關。
鄒濤在公開信中呼籲。
“麵對‘虛火上升’的樓價,為了社會的和諧,我們不能再視而不理,我們需要積極的行動。為了不做‘房奴’,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在近3年之內不要買房。”
在公開信中,鄒濤還懇請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一步調控房價。
如果說,鄒濤的《公開信》僅僅是在網上貼貼,也就罷了。網絡是一個誰都可以上去貼貼的地方,每天都有數以百萬、千萬計的新貼出現,一個普通的帖子很快就會被淹滅,可鄒濤的《公開信》不是。
鄒濤的《公開信》很有當年的陳勝吳廣的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的氣勢。他的這封《公開信》,一夜間便飛遍了全中國,它不僅被中國各大門戶網站爭相轉載,成了多個網站的熱門大帖。還被幾乎中國所有的主流媒體,當成重要的動態新聞,追蹤報道。
“不買房行動”所揭示的,是一種國民收入與高房價社會矛盾的激化,此種激化己演化為對抗的形式。這還不足以引起我們的警覺嗎?
空置率在對我們訴說些什麼
就在在4月25日的《藍皮書》發布會暨研討會上,與會者紛紛指出空置率不斷走高,已經成為“一個危險的信號”。
有權威的專家在會上指出,空置率不僅沒反映出當前的實際供需關係,而且潛藏著很大的隱患,因此需要更為有效的調控政策大力跟進。
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3月底,全國商品房空置麵積為1.2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3.8%,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983萬平方米,增長19.7%。
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副司長侯淅瑉就此指出,商品房空置麵積中非住宅的空置占比有所增加、增長很快。從央行的數據來看,當前房地產個人消費信貸表現為快速下降。
2004年個人住房消費信貸增長35%以上,達4,700億元,而2005年個人住房消費信貸增長15.8%,增加2,600億,僅為2004年的一半。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易憲容分析說:“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居民戶消費性中長期貸款增加399億元,同比少增245億元。盡管這裏有居民住房消費貸款提前還款,與房地產投機減弱的因素,但個人住房需求下降已是不爭之事實。”
易憲容認為,“結合不少國家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手段看,隻要動用利息這一招,就能夠立竿見影。”他說,2003年英國5次調高利率,房價就下跌了;而美國快速飆升的房價在連續15次加息後,也出現了泡沫消解。
新一輪的宏觀調控大幕拉開
嚴格地說,此次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的幅度不大,程度溫和。
由於升息的幅度並不大,對房地產行業的實際影響,要遠小於心理影響。
加息對整個行業而言,將使開發商與購房人每年分別多付20.9億元和49.68億元利息。
升息對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影響不大,以83家已公布2005年年報的公司統計,升息將會使淨利潤下降640萬,(這個數字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淨資產收益率下降0.62%,每股收益下降0.015元,按15倍合理市盈率計算股價平均下跌0.22元。
對房地產需求而言,貸款年限分別為5年、10年、20年的消費者,其月還款額增加的比例分別為:0.65%、1.22%、2.18%,以20萬貸款額計算,每月增加的還款額分別為:25元、26元和31元。
實際上,央行此舉僅僅是在釋放一個政策信號:貨幣政策要收緊。如果信貸繼續高增長,還可以繼續提高貸款利率。很可能,中央新一輪的宏觀調控大幕就此拉開,更加嚴厲的調控政策會緊隨其後。比如,己在廣州等城市試點的開征不動產稅。
中央政府有決心、有能力對國內過快的房地產市場投資,對上升過快的房價進行調整。而且這種調整並不在於這次利率上升的幅度,而是在於市場對這次加息的反映。估計央行會通過市場反映,來決定未來加息的頻率。
當然,對房地產調控應該是政府各相關部門,如土地供應、金融政策、銷售管理、稅費等的聯動,購房人和開發商,以及房地產相關的行業,都要密切關注政府有關方麵後續調控政策的出台。
我們該仔細研究的是: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些什麼,閃亮的是紅燈,綠燈,還是黃燈?
(《檢察風雲》200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