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己不作評價,我們請與此評價利益無關的第三人來評價。
這個“與此評價利益無關的第三人”最好的人選非“透明國際”莫屬,該組織自1995年起,每年一屆在發布《全球腐敗感指數》。
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透明國際”,“透明國際”柏林總部約有40人,在83個國家設立了分會,該組織已得到國際組織及大多數國家的承認。
以《2004腐敗感指數排行榜》為例,它選取了世界12個權威機構(包括世界銀行、世界經濟論壇、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蓋洛普國際公司、普華永道會計公司等)、18個分項指標,反映了全球各國企業界和商界、學者及風險分析人員,對世界各國腐敗狀況的觀察和感受。
“腐敗感指數”采用10分製,10分為最高分,表示最廉潔;8.0~10.0之間表示非常廉潔;5.0~8.0之間為輕微腐敗等。2.5~5.0之間腐敗比較嚴重,0~2.5之間則為極端腐敗。
在《2003年度腐敗指數》中,中國在133個評比國家中,排名第66位,“腐敗指數”為3.4~3.8。即:“腐敗比較嚴重”。台灣排名第30,香港排名第14,其中芬蘭連續第四年被評為世界上最清廉的政府。
而在《2004全球廉潔排行榜》中,中國位列71,倒退了五位。“腐敗指數”為3.0~3.4。仍為“腐敗比較嚴重”。
在2006年11月剛剛發布的《2005全球廉潔排行榜》中,中國位列70。仍為“腐敗比較嚴重”。
對於這樣一個評價,我們要冷靜地加以分析。不可惱羞成怒,拿起石頭砸鏡子。腐敗是權力的影子,有權力便有腐敗。我們應該知恥而後勇,在反腐敗之戰中,投入更多的兵力,加強進攻的火力,將總攻擊的時機,提前再提前。
“存款實名製”:被迫網開一麵?
有“業內的專家”問:由於我國保護私有財產的法製建設還很不完善,實行完整的“存款實名製”會不會使存款人感到人人自危,從而引發擠兌風潮?會不會使銀行存款大幅度流失,或加劇現金的體外循環?我國銀行不良資產率相當高,會不會使我國的金融風險的危機急劇加大?
說的似乎振振有詞,問的似乎句句在理。立論遑遑,言之鑿鑿。可果真如此嗎?
先說“人人自危”,就憑老百姓掐尺等寸、省吃儉用存在銀行的那點保命錢,就憑工薪們每月從工資裏結餘下來的所剩無幾的仨瓜倆棗,犯得著去銀行擠兌嗎?
“人人自危”的是貪官汙吏們,與99.99%的民眾們完全不搭界。至於說到銀行存款大幅度流失,不過是危言聳聽而己。一旦“金融實名製”宣布實施,貪官汙吏們有膽子到公然從銀行上百萬上千萬地來取錢嗎?要錢還是要命?
至於“加劇現金的體外循環”,中國現在的“現金的體外循環”就己經非常嚴重,超過了兩萬億元。那是因為中國現行的利率水平非常之低,與民間借貸的落差太大,隻要實行合理的利率水平,老百姓的錢就會像開了閘的水一樣湧入銀行。
可即使就在如此之低的利率水平下,老百姓的錢己經像開了閘的水一樣在湧入銀行。2005年中國銀行業的居民存款餘額便己突破了17萬億元。中國銀行業的金庫水位居高不下,中國銀行業天天在為金庫裏的錢太多犯愁,愁得吃不香,睡不著。怕什麼?嚇唬誰呀?
至於說到“我國銀行不良資產率相當高,會不會使我國的金融風險的危機急劇加大?”更是在胡說八道。“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產率相當高”兩大成因,一是效率低下的中國國企造成的,一是中國房地產業平均自有資金比例過低造成的。與“金融實名製”何幹?
我們倒是該看一看作此問的“業內的專家”的屁股幹不幹淨。
從“儲蓄實名製”到“金融實名製”
無論有多少困難,殘缺的“存款實名製”是一定要完善的,我們不能容忍我們的銀行成為藏汙納垢之所。而且在半個“存款實名製”實施了6年之後,完善的條件己經成熟。無論是在硬件建設還是在軟件建設上,實行“金融實名製”的條件均己成熟。
對於處在腐敗高發期的中國,在反腐敗之戰中,在反腐敗的製度建設上,最重要是兩個互為補充的製度,其重要的程度就像反貪勇士的兩條腿:“金融實名製”和“家庭財產申報製”。缺少了這兩種製度,中國就永遠不會有政治清明的那一天。
中國可以借鑒韓國的經驗,建立並授權金融監督委員會對銀行賬號進行監督檢查,我們應當堅決地將銀行裏所有的存款進行全麵的清理,要求所有存款在三個月內轉為真名實姓,逾期不轉,將其中一半作為國家稅收收繳,六個月不轉,還要追究法律責任。查個水落石出,超過三年無人認領的假名、借名賬戶一律上繳國庫。
“金融實名製”是一張其大無比的網,它能竭澤而漁,將那些貪官汙吏一網打盡,無論他是真老虎還是死老虎,無論他是在官場爭鬥中的勝利者,還是在官場爭鬥中的失敗者,隻要他是貪官,他就不可能漏網。我們不能忍受這樣的愚弄:審判貪官的也是貪官。
在腐敗的製度中,清官也會便成貪官,而在嚴厲的監督下,就是有人想貪,他敢嗎?他能嗎?
我們奮力地在擦地板,水龍頭卻大開著。
我們期待“金融實名製”,中國期待“金融實名製”。
(《時代金融》2007年第一期)
實行完整的、徹底的“存款實名製”,那將是一次對貪官汙吏們的竭澤而漁,我們真不知道會有數量多少和什麼級別的貪官汙吏會浮出水麵,而且浮出水麵還不僅僅是貪官汙吏,還有數量更為驚人的家賊碩鼠。
從“存款實名製”到“金融實名製”
從邯鄲金融大盜說起
2007年4月14日,中國農業銀行邯鄲市支行發生了震動全國的,5100萬銀行存款被該行工作人員監守自盜的特大案件。
有意思的是該案中的這樣一個細節:
該案主犯任曉峰從河北、山東,一路順公路南下,於4月16日潛入連雲港市,4月19日落網,經過突擊審訊,犯罪嫌疑人交待,出逃時身上帶有現金350萬元左右,在山東省德州工商銀行已存入牡丹卡110萬元,被捕時,警方現場搜出220萬元現金。
讓人深思的是,該犯在潛逃途中,因攜帶的現金量過大,行動不便,在山東省德州工商銀行存入牡丹卡110萬元。
可以肯定,他使用的絕非自己的己有的、真名實姓的牡丹卡,否則,這個公安部發出A級通輯令的犯罪嫌疑人,絕不會數日後才在連雲港歸案。
那麼,他的這張牡丹卡是怎麼辦的?是新開的戶,還是早就辦好的?未見深度報道,所以我們隻好加以猜測。
我們先假設他是新開的戶,此種可能性較大。他用的應當是假身份證,假名假姓。可假身份證,假名假姓在銀行辦卡時,銀行就發現不了嗎?銀行就不查驗照片嗎?任曉峰的照片隨著公安部的A級通緝令從網絡、電視到平麵媒體,滿中國都是。銀行在開戶發卡時,就不核對身份證號嗎?用身份證號上網一查,便能知道身份證的真假。這是一。
我們再作第二種假設,任曉峰用的是事先用假身份證,假名假姓辦好的牡丹卡,此種可能性也存在,那麼,發卡行是有責任的。可即便如此,任曉峰也必須進入山東省德州工商銀行,才能存入牡丹卡這110萬元,如此之大的一筆巨款,自動櫃員機是無法存入的。銀行就不警覺嗎?銀行的保衛處就不查看櫃台監控錄像嗎?
任曉峰又是個銀行的內賊,為什麼就站在銀行對麵,與銀行麵對麵,公安部懸賞20萬元重金緝拿的重犯送上門來,銀行都發現不了?而且,他存入的是110萬巨款。110萬巨款都引不起我們的警覺嗎?蓄戶在銀行提取5萬元,不都得提前打招呼嗎?
說來讓人毛骨悚然,我們的銀行在為出逃的銀行大盜保存髒款。我們的銀行《個人存款賬戶實名製》竟如此地形同虛設。我們能不深深地反躬自問嗎?我們能不在亡羊之後,修補我們的藩籬嗎?
如果我們的銀行業實行的不是《存款實名製》,而是《金融實名製》,這一切會發生嗎?這麼大的動靜,會發現不了嗎?
關於“存款實名製”
2005年9月6日,中國的各大媒體及官方網站,都報道了這樣一條新聞:《中國人民銀行將與公安部聯網鑒別用戶身份,以加強對個人存款實名賬戶的管理。》
該新聞中說:
“少數銀行機構還沒有嚴格執行賬戶實名製規定。中國人民銀行正在組織對銀行結算賬戶進行清理核實。”昨天,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在支付體係建設的新聞通氣會上披露,央行近期將發布《關於切實落實銀行賬戶實名製的通知》。
蘇寧透露:“目前人民銀行正組織與公安部信息係統聯網,保證對身份證的查實”。今後,央行還將逐步實現與工商、技術監督和稅務部門信息係統聯網。如果銀行遇到拿不準的風險較大的賬戶,可查詢開戶者在這些部門的信息記錄。
事實上,早在1999年,央行就製定了《個人存款賬戶實名製規定》。蘇寧表示,相當多的涉案賬戶是以假名開立的,實名製對於從源頭上遏製洗錢、腐敗和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有重要意義。
中國的“存款實名製”是2000年3月31日破冰實施的,到現在,己七年有零了。在中國的法製建設史上,“存款實名製”是非常重要的一頁。
中國建立並實施“存款實名製”的初衷,首先是因為它是掃除腐敗、清明吏治上是一種重要的製度保證;其次是唯有實行“存款實名製”,才能建立起經濟領域裏的強有力的監督機製,並完善經濟領域內的法製秩序,建立一種全新的、透明的、公平、公正、公開的經濟新秩序。
一晃便是七年,我們該回頭看看,“存款實名製”實施的情況如何,有沒有收到我們曾預期的收獲,存在些什麼問題,該廢該存?廢又如何廢,存又如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