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季度,基金總虧損高達6500多億元。但基金公司卻仍然賺得缽滿盆盈,有超過50億元的管理費收入。基金經理們仍在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用集裝箱朝自個兒家裏拿錢。
基金經理們是開賭場的,不管輸贏,賭場的抽頭一個鋼蹦兒也不能少。
中國基金的遊戲規則很奇怪,對基金隻賞不罰,對基金經理們隻有賞沒有罰。賺了賞,賠還賞,這樣的便宜事兒,天底下上哪兒找?一個蘿卜兩頭兒切,便宜全讓它占了,這樣的美事兒,天底下上哪兒找?這個差事可真肥。
我們能問一聲銀監會嗎?設定這樣的遊戲規則倒是嚴格地保護了銀行的利益,可誰又來保護基民們的利益呢?銀監會是幹什麼的?銀監會是隻保護銀行利益的政府機構嗎?這樣的遊戲規則,符合《民法》的立法基礎“公平”原則嗎?
2008年上半年,基金總體虧損預計將超過一萬億元,超過了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169家中央企業2007年的總利潤。這樣驚人的天文巨虧,卻對基金經理們毫發無損。他們的管理費收入,將再超100億元。
截至6月13日,今年以來,淨值跌幅排在第一名的“國投瑞銀瑞福進取基金”的跌幅已經超過50%,達到58.66%,該基金的淨值跌到0.478元,創下了國內基金業淨值的新低。
虧損之慘,以至於斯!
此外,天治核心成長、天弘精選、華寶興業多策略增長、新世紀優選分紅、國泰滬深300的單位淨值分別隻有0.5597元、0.5743元、0.583元、0.5969元、0.597元,另外淨值徘徊在6毛錢到1元錢之間的基金更是高達163隻。
這就是基金們號稱的“專家理財”,這就是基金們聲稱的“船大風浪小”。說他們比豬還蠢,沒錯兒,他們手裏的基金比大盤跌得還慘。他們不但比豬還蠢,他們比狼還貪。
在中國股市,他們好話說盡,壞事幹絕,他們從大宗交易市場上以半價買入大小非減持,再拿到二級市場上全價賣出,中國股市不跌到1000點去,才是咄咄怪事。難怪《華西都市報》報道說,中國的老百姓哭著請求中國股市停業關門。
中國股市就看著他們如此胡作非為?中國股市基本製度的建設,當從修改基金遊戲規則始。讓基金經理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改惡從善,這是中國股市天字第一號的基本製度的建設。
有人給我講了這麼個故事:那天,有位老者在銀行流著眼淚,痛說他的十萬元基金,才半年就剩下了不到4萬元。越說越氣憤,越說嗓門越大。忽然,滿身酒氣的基金經理衝了進來,他大吼:老實告訴你,你們就是我養的一群豬!我吃的就是你的肉,扒的就是你的皮!剩下了不到4萬元,就是剩下3萬元,你還得再給我繳3千元。
老者暈倒。120如風而來。
基金聯手作空成了屠殺中國股市的一群狼
2007年5月,中國汶川大地震,汶川不倒,股市倒了。1.3億戶中國股民,8000萬中國基民,被埋到了廢墟裏。
中國股市的投資人生不如死,可基金經理們的日子過得很快樂。他們隻怕淺套,不怕深套。隻怕淺跌,不怕深跌。套得越深,基民們被套得越牢,大規模贖回暴發的可能性越小,套得越深,他們的日子過得越滋潤,他們夜裏睡得越香甜。
2007年以來中國股市的大跌,跌幅居然如此之深,居然為全球股市之最,是基金們的傑作,在所有的股票中,基金重倉股跌得最慘,他們是屠殺中國股市的一群狼。
說這話你也許不信。
那好,我們就看看中國艦隊的旗艦“石化雙雄”近日的市場表現。
6月20日,國家發改委宣布上調成品油價格,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中國股市的重大利好,“石化雙雄”的重大利好。一直在為國家調控通脹而作出犧牲,價格倒掛的“石化雙雄”,終於可以喘一口氣,大漲一回了。而由於它在中國股市所占權重極大,中國股市也勢必趁勢反攻,收複失地。
6月20日,“中石化”、“中石油”大幅高開,不過隨後卻大幅度震蕩,漲幅明顯回落,高開低走。6月23日“中石化”大跌8.89%;幾近跌停。“中石油”下跌3.15%,成為拖累指數的“罪魁禍首”。
人們痛定思痛,發現基金成為做空主力。
上證所提供的數據表明,僅僅在6月20日當天,機構資金就淨流出了25億元,其中基金賣出最多。基金一天內就賣出31.17億元,占了當天機構資金賣出總額的23.51%。
“中石油”同樣如此,從6月份開始,機構一反常態開始賣出該股,持倉比例也下降到9.9%,在6月20日當天,機構資金淨流出3.76億元。
在利好消息刺激下,散戶投資者洶湧買入,而機構卻乘機賣出,“中石化”一天內賬戶數猛增了8萬戶就是最好的證明。散戶投資者在奮力支撐著這個岌岌可危的市場,而基金們卻成了中國股市的範跑跑。
6月18日,中國股市反彈,滬綜指大漲158點,成交量從上個交易日的600多億元放大至1200億元,結束了十連陰的黃黴雨。
人們的眼裏有了希望,天該晴了吧。老天爺該睜睜眼了吧。可6月19日,股市再次暴跌,一根巨陰吞沒了滬深兩市的中陽,跌去198點,18日上漲的那點兒點子,還不夠19日跌。
6月20日,不服輸的中國股市再次上攻,上證指數奮力衝高2900點上方,但這兩次死地求生的掙紮,都被大規模的拋壓打壓下去。
誰是“反彈殺手”?
從最新披露的TOPVIEW統計數據來看,鎮壓這兩次反彈的是股市第一大資金——基金。
TOPVIEW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上周三股市大幅反彈當日,基金卻進行了大量拋售,18日的基金淨賣出高達26.3847億元;19日繼續小幅甩賣,當日淨賣出0.9216億元;20日上證指數高開高走,散戶們以為真正的反彈即將到來,但這一上漲繼續被基金扼殺,當日基金淨賣出高達24.0524億元。
說它們是群狼,冤屈了他們嗎?
誰該對理財產品“被迫清盤”承擔責任
2008年3月26日,民生銀行宣布:2007年10月發行的,期限1年,名為“港基直通車”的QDII產品,該產品投資標的為霸菱香港中國(歐元)基金巨虧50%,而將被迫“自動清盤”。
對於購買該產品的投資人來說,這是一個如同天塌地陷一般的消息。前後不到5個月,你投資總額的一半,便永遠從人間蒸發了,再也不會回來了。這比被套更可怕,被套尚有解套的希望,尚有翻盤的可能。可“清盤”又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割肉出局,被“踢死了”。說雅點兒,叫“清盤”,說俗點兒,叫“破產清算”。
如果該投資人認購的額度是10萬美金,這個數字並不算很大,不過5個月,便5萬美金不知所終,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場噩夢?這是一場什麼樣的災難?這一“破產清算”讓多少投資人重返赤貧,又把多少投資人投入了地獄?
讀著這條“把錢交給專家,讓專家為你理財”的“專家理財”的後續報道,讓人不寒而粟,讓人兩眼發黑。
而銀監會對此事作出的教訓總結,僅僅是指示各銀行的理財產品要對客戶說明風險,要對客戶的風險極限承受能力作出評估。
我們不由得想問:銀監會是個什麼機構?銀監會是代表政府對中國銀行業進行監管的機構,是作為責任政府的一個行使監管權力的職能部門,它應當責無旁貸的代表廣大民眾的利益,可怎麼胳膊肘朝外拐,向著損害了老百姓利益的銀行說話?
這話兒怎麼聽著橫豎都是客戶的事兒,我們是不是要與各銀行的理財產品簽個生死合同?生也好,死也罷,斜順都是客戶的事兒。賺了錢銀行大秤分紅,賠了錢銀行道個歉完事。天底下有這麼便宜的事?銀行的商業道德就這德性?
早在去年年底,在各銀行QDII產品上市之初,我便著文多篇勸各銀行QDII產品不要投資海外證券市場,那時美國的次貸危機己經大規模地爆發,而且越刮越猛。還是不要此時頂風出海吧。先在自家的港灣裏貓著,等風也平了,浪也靜了,再揚帆出海,也為時不晚。
我不是事後諸葛,有發表在《中國證券報》上的《破冰船“寶B計劃”進軍B股市場》一文為證。在該文中,我呼籲各銀行學學建設銀行的“寶B計劃”,進軍中國自家的B股市場。中國的B股市場是2007年全球最強勁的證券市場,它比中國的A股市場還要走勢強勁。
到2008年3月,盡管這一階段中國股市跌幅驚人,可中國的B股跌幅還是明顯小於A股。從2007年11月到2008年3月27日,A股從5471點跌到了3411點,跌去2060點,跌幅為40%,B股從356點跌到了252點,跌去104點,跌幅為27%。
我們再以建行的“寶B計劃”中,投資的滬B“陸家B”為例,看看情況如何:“陸家B”2007年11月1日的股價為2.31美元,2008年3月27日為2.01美元,跌幅僅為14%。
如此看來,民生銀行QDII如果進入的是中國的B股市場,是絕無可能被迫破產清算的。
不僅民生銀行QDII如此,中國的其它銀行QDII也好不到哪兒去,包括中國國家投資公司在內,幾乎所有的出海的QDII產品都損失慘重,無一幸免。
還有更慘的,3月1日,民生銀行發布公告稱,中國證監會同意其以9573.19萬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聯合銀行4.9%的股份,並已完成外彙彙出核準手續。該筆交易的價格每股約為17.79美元。而截至3月17日,美國聯合銀行的收盤價為7.66美元,較協議簽署時下跌了近60%,民生銀行賬麵浮虧金額達5381萬美元,約3.81億元人民幣。
如此慘重的損失,豈是“道歉”兩個字所能了得了的?
中國的銀行行長們拿著全球最豪華的頂級薪俸,一年便能從銀行堂而皇之地拿走幾千萬元裝進自己的腰包,卻不對客戶們理財產品的“破產清算”承擔一丁點兒經濟責任,天底下還有這樣的美差嗎?而且,這場災難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我們就是這樣地養著寵著這些敗兵之將。
我還想說,如果中國的QDII現在改弦易轍,也為時不晚,現在入市甚至比2007年11月的時機更好。
此時此刻,我的眼前浮現的是這樣一幕:泰坦尼克號的船長在巨艦沉沒時,是有逃生的機會的,可他沒有逃生,而是拿起槍,對準自己的太陽穴開了一槍。
修改基金遊戲規則是當務之急
其實,中國基金業遊戲規則的不公平,早己顯現。2007年中國基金業所設定的基金管理費額度,居然高達基金收入總額的20%,這己是一個非常不公平的收費。全世界鮮見如此昂貴的基金管理費率。而2007年股市的火爆掩蓋了這個規則的不公平,基民們寬容了中國基金業遊戲規則的不公平。
可2007年20%的費率給基金業帶來了驚人的暴利,使基金經理們一夜暴富,而基民們的碗裏沒剩下多少。年底,在中國基民們的忿忿不平中,基金管理費額度終於下調到了10%的水平。
中國基金業應當建立基金經營保證金製度。即中國基金業在設立時便應拿出一定的資金,建立經營保證金。例如,一個100億規模的基金,至少應有10億規模的基金經營保證金。這再正常不過。任何一家商業經營公司,都必須有注冊資本。這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中國基金業並應作出承諾,在經營發生虧損時,首先是沒有管理費可言,其次是按虧損的程度用經營保證金,對基金投資人作出一定額度的賠償。當經營保證金歸零時,應對該基金進行破產清算。
隻有如此,才能防止基金及基金經理們漠視基民的利益,甚至故意損害基金投資人的利益。
奇怪的是,在基金中有的基金承諾保底,卻被銀監會明文禁止了。銀行和基金的風險被最大限度地釋放了,可最大限度地釋放了到了誰的頭上?基金運作發生虧損,就不該作出適當的賠償嗎?對基金經理的報酬,就不該作出適當的懲罰嗎?若不賞罰分明,又如何能使基民的利益與基金及基金經理們的利益協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