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小心誤會和傷害的造成
1.什麼東西最燙
一位大學教授在一次講課的時候問學生,哪一種東西最燙?學生們的答案五花八門,火、火山岩漿、沸騰熱開水、滾滾熱湯、溫泉、熱水器、暖爐、火鍋……有一位學生不同尋常,寫的是“惡語毒話”,教授特別挑出來,請他說明為何寫這個答案。學生答曰:“惡語毒話會燙得你三天三夜難以成眠,燙得你火冒三丈、怒火攻心,甚至燙得你一輩子氣難消,所以最燙!”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交往,離不開語言上的溝通,俗話說:一句話說得讓人笑,一句話說得讓人跳,可見語言的威力巨大。說話若是不經大腦,口無遮攔,一時快語就會變成利劍,傷害到他人,也傷害到自己。趙小姐剛從夏威夷旅遊回來,參加朋友的聚會,感歎著夏威夷美麗的風景和風情,那湛藍的海洋,奔騰洶湧的桔紅色火山,熱情的舞蹈……忽然,朋友那讀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問道:“阿姨,火山燙不燙?”趙小姐不假思索的開了個玩笑:“再怎麼燙,都不比你媽媽罵人的話燙!”話才說出,製止聲不斷,朋友的臉上更是陰沉的厲害。趙小姐自知說錯了話,趕緊向朋友道歉。好好的一個聚會,不歡而散。我們常常被告誡,“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病從口入,禍出口出”。所以,在人際溝通中,說話須謹慎駐守這道傷人傷己的閘門,切勿逞一時口舌之快,就算對方有錯誤,也要委婉相告。否則,就要付出口出惡言的代價,因為別人會說出更傷人、更惡毒的話,來侵蝕我們寧靜的心靈與快樂的人生。
2.不要告訴別人,你比他聰明
有一次,漢娜請一位室內設計師為她置辦一些窗簾。等她看到賬單的時候,大吃了一驚。過了幾天,一位朋友來看漢娜,看到那些漂亮的窗簾時,朋友問起價錢。這個價錢也讓朋友有些吃驚,隨後她麵有怒色地說:“什麼?太過分了,我看那個設計師一定是從中謀取了利潤,明擺著占你便宜。”朋友的話雖然是實話,漢娜自己也覺得窗簾有些太貴了,但朋友這樣說無異於是在羞辱自己的判斷力,這讓漢娜很不高興。於是漢娜開始為自己辯護:“貴的東西終究有貴的價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價錢買到質量高而又有藝術品味的東西。”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來拜訪,她開始讚揚那些窗簾,表現得很熱心,說她希望家裏購買得起那些精美的窗簾。漢娜的反應完全不一樣了。“說句老實話,”她說,“我自己也負擔不起,我所付的價錢太高了。我後悔訂了這些。”人都有這樣的心理:也許我們會對自己承認錯誤,但如果有人故作高姿態來指出我們的錯誤,那我們就難以接受了,反而還可能會更加堅持那個錯誤。而如果對方處理得很適合,態度和善可親,我們也會對別人承認。所以在別人麵前表現得聰明未必是件好事,不經意間說不定還會傷及對方的自尊。
3.撿起地上的雞毛
聖菲利普是16世紀深受愛戴的羅馬牧師,因為他的善解人意,當地的富人和窮人都追隨他,貴族和平民也都喜歡他。一次,一位年輕的女孩來到聖菲利浦麵前傾訴自己的苦惱。聖菲利浦從女孩的表述中了解到她有些小小的缺點,其實她心腸並不壞,隻是喜歡說三道四,到處傳播些無聊的閑話。但無知的女孩似乎並不清楚這些閑話傳出去後會給別人造成多少不必要的麻煩和傷害。就此,聖菲利浦對女孩說道:“你不應該談論他人的缺點,我知道你也為此苦惱,你必須為此贖罪。我命你到市場上買一隻母雞,走出城鎮後,一路上要不停地拔下雞毛並四處散布。記住,一刻也不能停止,直到拔完為止。做完這件事後,請回到這裏告訴我。”雖然女孩覺得這是非常奇怪的贖罪方式,但為了消除自己的的苦惱,她遵照神父說的做了一切。之後她重新來到教堂。聖菲利浦對她說:“你已完成了贖罪的第一部分,現在要進行第二部分。你必須回到你當初去的路上,撿起所有的雞毛。”女孩麵有難色:“這好像不太可能吧,也許我可以撿回一些,但風已經把它們吹得到處都是了,我不可能撿回所有的雞毛。”“沒錯,我的孩子。那些你脫口而出的愚蠢話語不也是如此嗎?你不也常常從口中吐出一些愚蠢的謠言嗎?你有可能跟在它們後麵,在你想收回的時候就能收回嗎?”女孩說:“不能,神父。”“那麼,當你想說些別人的閑話時,請閉上你的嘴,不要讓這些邪惡的羽毛散落路旁。”聖菲利普相信通過這樣的引導,女孩已經知道以後該怎麼做了。生活中,不要讓閑話輕易從口中飄出,尤其是在談論別人時,我們一定要慎重考慮。
4.誰能把“把避難當度假”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意大利地震發生兩天以來,救援人員還在不斷從廢墟中營救幸存者,災民們的衣食住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指揮各部門積極進行救災,鼓勵那些家園遭毀的災民們“打起精神”。當他在鼓勵那些失去住房、被迫住進帳篷中的災民們時,這樣說:“他們(災民)有需要的一切東西,包括醫療和熱騰騰的食物等等。當然,他們現在的寄居處是臨時的,但是應把這次經曆看做是一次周末的野營度假。”貝盧斯科尼此番不合時宜的表述,讓意大利民眾十分憤怒。一名災民說:“如果貝盧斯科尼認為我們都在度假,那麼我邀請他和我們交換。他要是能來這裏睡覺,我就能當總理。讓我們看看,在這樣的寒夜,他如何度過。”這位災民的妻子說:"盡管這裏一切都很有組織性,甚至營地中還有獸醫專門為我們的寵物治病。但這畢竟不是度假,我們是被迫的。我們被迫將所有衣服仍在家中,隻來得及帶走手邊的東西;我們不被允許回家,我擔心這種狀態可能要持續好幾個月,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對此,貝盧斯科尼解釋稱,可能是民眾誤解了他的意思,他的本意是安撫無家可歸的民眾,努力讓他們保持樂觀精神。他還辯解說:“我不認為我的話不合適,我希望孩子們能夠保持樂觀和無拘無束,我不想看到到處都充滿了悲觀、絕望甚至死亡的氣氛。”角色不同,所麵臨的處境不同,態度就不同。別把話說得那麼輕鬆,當事人的痛苦你又怎麼可能會有深切的體會。
5.越親密,越要小心說話
小優和喬喬原本交情不錯,卻因為有次言語不當造成多心,而導致疏遠。那天喬喬到達紐約,請小優到機場接自己。碰麵之後,小優問她:“聽說你的表哥就住在附近,為什麼不找她就近來機場呢?”喬喬隨口回答道:“因為他忙!”豈知隨口說出的話竟得罪了小優。小優心想:你表哥忙,難道我就不忙?你表哥的時間值錢,我的時間就不值錢?從那時起,小優就不太願意搭理喬喬了。而喬喬對好朋友的有意疏遠還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哪裏做錯了。喬喬本是無心,可這句不經思考就脫口而出的話讓別人聽起來確實是不那麼舒坦,得罪了老同學自己還不知道。如果當時她能這樣回答:“因為我跟你的交情,比我親表哥還好,巴不得一下飛機就能看到老同學你!”那小優心裏一定會樂開了花。人有時就是這樣,越是親密,就越不經過大腦說話,比如輕聲細語通常會用來應付外人,留給自己人的,反而是難看臉色。其實,對親近的人也應該想好了再說,不要太過隨意,否則會容易失了分寸。
6.自負讓人變得愚蠢
年輕時候的富蘭克林是個毛躁的小夥子,有一天,一位教會的老朋友把他嚴厲地訓斥了一頓:“本,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已經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變得太珍貴了,沒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發覺,如果你在場,他們會很不自在。你知道的太多了,沒有人再能教你什麼,也沒有人打算告訴你些什麼,因為那樣會吃力不討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識了,但你的舊知識又很有限。”漸漸成熟的富蘭克林明智地領悟到朋友的教訓是正確的,他一麵拍著身上的灰塵,一麵說:“我很慚愧,不過,我實在也是很想進步。”其實富蘭克林已經漸漸發覺他正麵臨失敗和社交悲劇的命運。於是他開始反省,試圖改掉傲慢、粗野的習慣。後來富蘭克林這樣說道:“我立下一條規矩,決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見表達,比如。‘當然’、‘無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我想像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或‘目前,我看來是如此’。當別人陳述一件事而我不以為然時,我決不立刻駁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錯誤。我會在回答的時候,表示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他的意見沒有錯,但在目前這件事上,看來好像稍有兩樣等等。我很快就領會到我這種改變態度的收獲:凡是我參與的談話,氣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更減少了一些衝突。我發現自己有錯時,我沒有什麼難堪的場麵。而我自己碰巧是對的時候,更能使對方不固執己見而讚同我。”“我最初采用這種方法時,確實和我的本性相衝突,但久而久之就逐漸習慣了。也許50年來,沒有人聽我講過些什麼太武斷的話,這是我提交新法案或修改舊條文能得到同胞的重視,而且在成為民眾協會的—員後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重要原因。我不善辭令,更談不上雄辯,遣詞用字也很遲疑,還會說錯話,但一般說來,我的意見還是能得到廣泛的支持。”富蘭克林起初是一個自負的人,後來卻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深受大家的歡迎,也影響了他的後輩。與其總是驕傲地炫耀自己,不如更關注於自己的將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一個有用的人。在別人麵前,切忌狂妄自大,虛心的態度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讓你受益匪淺。
7.本想安慰人,卻越說越傷人
張嫻靜忽然接到家裏打來的電話,父親因為心髒衰竭過世了。她立即請假回家奔喪,但喪禮上除了悲傷之外,還對一些親戚感到氣惱。事後她跟一個朋友抱怨:“我那些親戚啊!還不如不要來安慰人算了,說那些話好傷人!”“怎麼了?”朋友問。“他們知道我哥哥、弟弟都是醫生,來吊喪時竟然感歎:‘唉,真遺憾,你們也醫不好爸爸的病。’還有人說:‘你們家都是醫生,怎麼沒早發現爸爸有問題?都是因為太忙了吧?’這些話聽起來,不像諷刺,就像幸災樂禍!”這些親戚說話真是過於“純樸”了,一點不懂得說話的藝術。那些話不但不會給喪家慰藉,反而有雪上加霜的效果。錢誌剛參加一位朋友母親六十大壽的壽宴上,飯後,他跟壽星聊起天來。錢誌剛深知女人對於年紀都很敏感,但也很容易討好,隻要訝異於她的年輕,她一整天的心情都會很好。於是錢誌剛對壽星說道:“您六十歲了,真看不出來。”壽星聽了很高興,說道:“嗬嗬,別人都這麼說,還說我身材好,看起來像兒子的姊姊。”“您有做運動嗎?”“有啊,我每天早晨都會做三個小時的鍛煉。”“噢,跟我爸一樣呢。他也很老了,但是都退而不休,每天還去公園跳交際舞……”“什麼叫也很老了啊?”壽星是個直率的人,臉色馬上就變了。錢誌剛這才意識到自己多麼的不小心,本想誇老人家,卻沒想到弄巧成拙,隻好在一旁尷尬地陪笑。許多人說話都是出於好心,但有時安慰人的話卻讓別人哭笑不得。比如有些人習慣一開口就讚美一個中年女子保養得很好──在對方聽來,你的意思可能是:你其實很老了,但因為保養得不差,能夠維持這樣的身材已經不錯了。如果真想安慰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傾聽,讓他盡情把不快宣泄出來。順應他的感受來回答,表現同理心。就算對方有錯,也不要再讓他自責。不要指導對方應該怎麼做,除非他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