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小心誤會和傷害的造成(2 / 3)

8.幽默要用對地方

周妮在大學結識了一個很有幽默感的朋友葉桃,由於葉桃反應快,為人又開朗,所以每次聚會時都能把氣氛搞得很活躍。後來周妮和葉桃分到了一個寢室,由於變得更加熟悉,周妮漸漸發現葉桃的幽默變了味。一次,班上幾個玩得好的男生女生一起去公園玩,葉桃幫周妮和其他兩個女生拍照時,竟然當著眾人的麵大聲說:“嘿,我要走遠一點才能把你拍進去,要不鏡頭快裝不下去囉。”周妮知道自己上了大學變胖了不少,可是當著這麼多人麵說自己,不是讓別人笑話嘛!還有一次,周妮在服裝店試穿一件當年非常流行的娃娃裝,當周妮穿出來問葉桃怎麼樣時,葉桃說一般也就算了,可她居然還當著那麼多店員的麵自以為風趣的說:“你要是穿這樣出去,人家會以為你懷了雙胞胎呢!”氣得周妮臉都發白了。女生最不喜歡的幽默感,就是別人拿自己的外貌、年齡、身材等來開玩笑,這對她們來說,無異於人身攻擊。不同的人,不同的場合,都要謹慎地運用幽默感,幽默感更不應該建立在挖苦別人的基礎上。所以切勿犯了大忌,踩到地雷。一次,著名足球運動員歐文在開賽的3分鍾時,由於一個非常小的動作失誤,十字韌帶被撕裂。由於無法進行比賽,歐文自動離場。但他沒有坐在球場上等著擔架把他抬下去,而是堅持自己爬出去。而事後一個足球節目的女主持人在描述這段時,屏幕上放到歐文爬出球場的鏡頭,女主持人竟笑得很開心地說:“這好象是曆史上第一個爬出世界杯的人。”這樣的“幽默”讓球迷深感不滿,因為球迷理解歐文,他是不願意因為自己的傷影響比賽才選擇了爬出去,他是個足夠敬業的球員。但這位主持人卻用不恰當的幽默做了個糟糕的注解。對一個傷者,這樣表達自己的幽默恐怕是不合時宜的,此時應該表現出尊重,而非幽默。幽默也是要看時機的,也是要分對象的。該嚴肅的時候不能幽默,而且如果是為了調節氣氛,最好拿自己開玩笑,而非別人。

9.別用言語為他人判刑

林肯曾經喜歡在報上公開抨擊反對者,妄加對別人下定論。但有一次一封信所導致的後果,使他刻骨銘心。1842年秋天,他為了諷刺政客詹姆士·席爾斯的自視清高,林肯寫了一篇抨擊他的文章,還將這篇文章以匿名信的方式在《春田日報》上發表,席爾斯在文章中被作者嘲弄,全鎮哄然引為笑料。席爾斯是個自負而敏感的人,當他查出寫信的人是林肯時憤怒不已。於是他躍馬追蹤林肯,下戰書要求決鬥。本來林肯不喜歡決鬥,但迫於情勢,也為了維護自己的榮譽,隻好接受挑戰。由於臂長,林肯選擇了騎兵的腰刀這一武器,並且向一位西點軍校畢業生學習劍術。到了約定日期,林肯和席爾斯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麵,準備一決生死。所幸的是,在關鍵時刻有人出來勸阻,他們才終止了決鬥。林肯事後對這一次驚心動魄的經曆膽寒,這次經曆也讓他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的藝術。從那以後,他不再寫信罵人,也不再任意對別人妄加批判了。隻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善解人意和寬恕他人,需要有修養自製的功夫。無論你是否高高在上,也沒有資格對別人橫加批判。托馬斯?卡萊爾曾說過:“偉人是從對待小人物的行為中顯示其偉大的。”在與人交往尤其是與陌生人初次交住時千萬不要用言語對別人判刑,那會給你的人際關係造成極惡劣的影響。約翰博士說過:“上帝本身也不願論斷人,直到末日審判的來臨。”

10.恥笑譏諷萬不可

法國巴黎有一名“美食專欄作家”,以在文章中特別讚譽某家餐廳,或嚴辭批評某些餐廳的菜肴而出名。有一次,這位美食評論家在專欄中對一家餐廳的菜肴做了這樣過分的點評——“像豬食”,餐廳老板得知後被大大激怒了。該老板事後特別再請此美食專欄作家去試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專家吃完後臉色大變,暈倒在地,送到醫院時氣絕死去。餐廳老板被警方逮捕後,承認了自己“設毒宴”下毒的犯罪行為,他說:“批評我們的美食像豬食的人都該死!”這真是叫人瞠目結舌,有時候人說的話,比鋼針還更加讓人刺痛。如果你說話言詞過於尖酸刻薄,批評太過分,可能也會"惹禍上身"。台北縣曾經發生蕭崇烈一家三口被殺的慘案,案件不久就宣告偵破,凶犯是鄧笑文,原因也很簡單,隻是因為幾句嘲諷的話。鄧笑文表示:兩個月前,死者蕭崇烈用話刺激他、恥笑他,並用手指指他胸前,笑他“沒什麼用”,開堆高機那麼久了,仍然是幫人家打工,不像他自己開堆高機沒多久就當了老板。對這樣的“譏諷”,鄧笑文懷恨在心,加上後來蕭某隻要與他碰麵,就不斷嘲笑他,以致使他萌生殺人泄恨之心。“言語傷人,勝於刀槍。”這是古人給我們的明訓。許多人常以嘲笑他人為樂子,有些雖然是屬玩笑性質,但總讓人覺得不妥,畢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事批評,會使聽者產生不悅,嚴重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所以大家一定要對說出來的話慎之又慎。被一些不中聽的話激怒,任何人都有可能因情緒失控,而口出狂言,甚至大打出手。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用譏諷的言語觸碰到別人那根脆弱的情緒神經,禍從口出,一定要切記。

11.留心對方的忌諱

肖強是西北某地區的人,而李名是北京人。一次兩人閑聊,談得正起勁,肖強看見李名頭發有點長了,就隨口說:“你頭上毛長了,該理一理了。”不料李名聽後勃然大怒:“你的毛才長了呢!”一句話把肖強搞得莫名其妙。其實,問題就出在肖強的一個“毛”字。肖強那個地方的人都管頭發叫做“頭毛”,肖強剛來北京時間不長,言語之中還帶著方言,因此不自覺地說了出來。而北京卻把“毛”看作是一種侮辱性的罵人的話,什麼“雜毛”“黃毛”,無怪乎李名要勃然大怒了。人與人溝通,得體恰當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許多爭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說話沒有考慮到對方的立場,忽視了對方的忌諱,使對方誤解,以致造成彼此間的隔閡。對年長的人,說話要謙虛有禮。對於年齡相仿或是年紀比你小的人,要注意分寸。別人在緊張工作或是焦急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如果對方正陷於悲痛之中,更要選擇適當的話題。總之,我們在和別人談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方的年齡、地位、文化層次甚至別人的心境等,這樣才能避免造成不愉快。

12.大大方方說出心中的疑問

一個晚上,在電視台工作的嚴敏錄製完節目準備回家,由於時間已經相當晚了,她打了個電話叫計程車回家。到家樓下,付錢時,她看了看顯示器是80元,於是就從錢包裏拿出100元給司機。司機頓了一下,緩緩接過錢,沒說什麼就收下了。以台北市的計費標準,顯示的數字加上15元就是所需要付的車費。嚴敏想,自己拿了100元,按理司機該找她5元。但看樣子司機並沒找錢給她的意思,表情還怪怪的。於是就心想:不就5元錢嗎?不找就算了,這麼大半夜的,司機也夠辛苦的。剛下車,嚴敏猛地想起來,是自己搞錯了——她叫的是無線電計程車,得另外加上叫車費10元錢,是自己少給了司機5元錢!怪不得剛才司機一臉迷惑的表情。於是嚴敏趕忙拍拍車窗示意司機開窗戶,趕緊遞上5元錢。司機慢慢地搖下車窗,接過錢說:“你總算想到了,要不然我還想:你們名人怎麼也這麼小氣,連5元錢的小便宜也想貪。”嚴敏望著開走的計程車,心中很不是滋味。雖然錢是給了司機,誤會也解除了,但嚴敏想:我少給5元錢,為什麼不直接跟我說呢?很多人有時候都會像那個司機一樣,無聲無息地忍耐著某個人不當的行為,而事實上那個人卻是毫不知情的無辜者,也許他根本不知道哪裏得罪了你。所以為了避免瞎猜疑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如果我們有疑問,不妨大大方方地問出來。

13.不要隨便附和閑言閑語

孟曉曉剛上班不久,同事唐昕就對她特別照顧,除了對她噓寒問暖,還很熱心地告訴她,公司附近午餐哪家好吃,公司老板各自有什麼脾氣等等。孟曉曉覺得唐昕很熱情,對自己也很照顧,於是就把她當成自己在公司最好的朋友。跟唐昕熟悉之後,唐昕在孟曉曉麵前開始肆無忌憚地說公司及同仁的閑言閑語,為了迎合她,孟曉曉還跟著大聲附和,而且愈說愈激烈。直到有一天主管找孟曉曉到辦公室談話,說:“聽說你對公司很不滿。"之後主管轉述了她說過的很多話,孟曉曉非常震驚,事後仔細一想,就心知肚明怎麼回事了。錯誤已經造成,懊悔已經來不及,還好主管肯原諒她。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孟曉曉一方麵怪自己不明智,還沒弄清楚唐昕的為人,就呆呆地當她批判的跟屁蟲。這次經曆也讓孟曉曉明白,以後再也不能隨便附和別人的抱怨,絕不隨便批判公司或同仁了。當你的朋友有一天忽然對你說:“我覺得某某人很驕傲,你認為呢?”此時你千萬不要附和說:“是啊!我也這麼認為!”因為說人壞話的人大抵是“廣播電台”,這件事他既然和你說了,自然就會和別人說,當他和別人再提到這件事時,難免不會在後麵加上你的名字說:“誰誰誰也這麼認為。”不論家庭或是學校,都免不了有“批判”的聲音,聰明的人懂得保持緘默,但大部分人則往往會毫無防衛地成了“批判”的跟屁蟲,待惹禍上身則為時已晚。絕不能心存僥幸地認為“反正別人也有說”就大膽地跟風,一定要認清:同樣的一句話,別人可能沒事,但隻要說過,你就得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