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貝爾投其所好籌得試驗經費
電話機的發明人貝爾,有一次出門到一個大資本家許拜特先生的家裏籌款,希望他能夠為他正在進行的新發明投一點資。但他知道許拜特是一個脾氣古怪的人,而且對電氣事業也絲毫不感興趣。怎麼能讓他發生興趣,並為其投資呢?他們見麵寒暄一陣之後,貝爾並沒有直截了當地向對方說明預算能獲得多少利潤,也沒有對他解釋科學道理。而是先坐下來彈起了客廳裏的鋼琴。彈著彈著他忽然停止,向許拜特說:“你可知道,如果我把這腳板踏下去,向這鋼琴唱一個聲音,這鋼琴便也會複唱出這聲音來。譬如我唱一個DO!這鋼琴便會應一聲DO!這事你看有趣嗎?”許拜特放下手中的書本,好奇地問:“這是怎麼回事?”這時,貝爾才詳細地為他解釋了和音或複音電信機的原理。這次談話的結果就是許拜特很情願負擔一部分貝爾的實驗經費,而貝爾也如願以償。貝爾投其所好,贏得了許拜特先生的好感,使其籌款請求一蹴而就。我們在釣魚的時候,往往要考慮所要釣的魚喜歡吃什麼樣的東西,然後再準備魚餌,這樣才能釣到魚。如果你弄一些你自己喜歡吃的水果或蛋糕做魚餌,而魚喜歡吃蚯蚓或小蟲,那你將徒勞無功。人際溝通中,智者是高明的釣手,他會針對所釣的“魚”喜歡什麼,然後投其所好,“魚兒”往往容易上鉤。說話也一樣,要想贏得別人的好感,你首先就要了解對方的喜好,然後投其所好。俗話說:“牛不喝水強按頭”,這樣是達不到目的的,隻有順其意投其好,才能使它高興地喝水。抓住對方的興趣點,投其所好,再適時引出自己觀點,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巧言激將達目的
周瑜是江東主戰派的核心,但是,他在諸葛亮麵前卻故意說要投降,魯肅當麵就與其爭了起來。諸葛亮沒有辯駁,反而也裝作主張投降的樣子。然後,他又說:“我有一計,既不必牽羊擔酒,納土獻印,也不必親自渡江,隻需要派一名使者,送兩個人到江北給曹操,百萬大軍就會卷旗卸甲而退。”周瑜果然問道:“送哪兩個人?”諸葛亮說:“我在隆中的時候,曾聽說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非常漂亮的樓台,並將之稱為‘銅雀台’,之後廣羅天下美女,將她們安置其中。曹操本來就是個好色之徒,他很早就聽到江東喬公有兩個女兒,長女大喬和次女小喬,兩人皆有沉魚落雁之貌,閉月羞花之容。曹操曾發誓說:‘我有兩個心願,一是掃平四海,成就帝業;二是得江東二喬,將之置於銅雀台上,以樂晚年。這兩個心願若成,那我就死而無憾了。’可見,他率百萬雄師,虎視江南,其實不過是為了得到這兩個女子而已。將軍為何不去找到那喬公,用千金買下這兩個女子,派人將她們送給曹操。相信曹操得到她們後,定會心滿意足,班師回朝。”周瑜頗為疑惑,問道:“你憑什麼讓我相信曹操想得到二喬?有什麼憑證嗎?”諸葛亮說:“曹操的小兒子曹植,才思敏捷。曹操曾命他寫了一篇《銅雀台賦》。賦中的意思,就包含了他那兩個心願。”周瑜又道:“那先生還能記得那篇賦的內容嗎?”諸葛亮說:“我看曹植文采華美,很喜歡他的那首賦,就把它背了下來了。”說完,當即將《銅雀台賦》背誦了一遍。周瑜一聽,其中“攬‘二喬’於東南今,樂朝夕與之共”一語,果然有想要把江東二喬收入銅雀台之意。於是他勃然大怒,從座位上站起身來,指著北方罵道:“曹操這個老賊,簡直是欺人太甚!”諸葛亮這時趕緊勸解道:“當年匈奴的單於屢次侵犯大漢邊境,大漢天子為了邊疆人民生活安定,尚且願意讓公主與匈奴和親,你現在為什麼這麼在乎兩個民間女子呢?”周瑜氣憤地說道:“先生有所不知,大喬是孫策的妻子,而小喬如今是我周瑜的妻子。”諸葛亮佯裝不知,很惶恐地說:“我的確不知道這件事,矢口亂說,真是罪過罪過!”周瑜捏緊了拳頭,道:“我一定要雪洗這個恥辱,決不放過曹操這個老賊!”諸葛亮假意勸誡道:“請將軍三思啊,免得將來後悔呢!”周瑜說:“我又怎會屈膝向曹操投降?說要投降,不過為了故意試探先生而已,現在,我已經下定決心北伐,還望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共同破曹!”諸葛亮見此激將法已收到成效,立馬說道:“如果大將軍不嫌棄,我願意效犬馬之勞,早晚聽候差遣。”於是,諸葛亮和周瑜順利訂下了聯合抗擊曹軍的大計。諸葛亮貫徹“聯吳抗曹”,妙言激將,巧服周瑜。“激將法”是我們很熟悉的說服他人的說話策略,是用刺激性的語言說服對方,使對方幹他原來不想幹的事,尤其是對自負的人非常適用。激將驅動法此方法固然能通過故意貶低對方,激起對方的鬥誌,從而達到說服的目的,但並非任何人都適用。一定要在了解對方的性格、脾氣、心理的前提下,注意激將的分寸,把握好火候,才能達到目的。
9.卡耐基租房
卡耐基是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他曾有這樣一段親身經曆:有一段時間,他每季都要租用紐約的某家大旅館的大禮堂20個晚上,為了講授社交訓練課程。有一次,他剛準備授課時,忽然接到通知,屋主要他付多出原來3倍的租金。而在知道這件事前,入場券就已經全都發出去了,其他的開課的事宜也都已經準備妥當,隻等講課了。他必須找對方談談,希望能改變他們的決定,那麼怎樣才能使他們撤銷這個加租的決定呢?他準備了兩天,然後去找了旅館的經理。“我接到你們的通知時,有點震驚。”他說,“不過這不怪你。假如我處在你的位置,或許也會寫出同樣的通知。你是這家旅館的經理,你的責任是讓旅館盡可能地多盈利。你不這麼做的話,你的經理職位難得保住,也不應該保得住。假如你堅持要增加租金,那麼讓我們來合計一下,這樣對你有利還是不利。”“先講有利的一麵”。卡耐基說:“大禮堂不出租給講課的而是出租給舉辦舞會、晚會的,那你可以獲大利了。因為舉行這一類活動的時間不長,他們能一次付出很高的租金,比我這租金當然要多得多。租給我,顯然你吃大虧了。”“現在,來考慮一下。不利的一麵。首先,你增加我的租金,卻是降低了收入。因為實際上等於你把我攆跑了。由於我付不起你所要的租金,我勢必再找別的地方舉辦訓練班。”“還有一件對你不利的事實。這個訓練班將吸引成千上萬的有文化、受過教育的中上層管理人員到你的旅館來聽課,對你來說,這難道不是起了不花錢的活廣告作用了嗎?事實上,假如你花5000元錢在報紙上登廣告,你也不可能邀請這麼多人親自到你的旅館來參觀,可我的訓練班給你邀請來了,這難道不合算嗎?”說完這些,卡耐基也沒有多做停留,就告辭了:“請仔細考慮後再答複我。”雖然表麵上看來給了經理選擇,但實際上這番話卻說得經理別無選擇,於是,最後經理做出了讓步了,沒有加卡耐基的房租。試想,如果卡耐基直截了當的質問對方為什麼加租,肯定是不能改變對方的決定,反而會讓對方將房子收回,為講課所做的準備也付諸東流了。而卡耐基的成功在於他沒有談一句自己想要什麼,而是一直站在對方的角度,分析對方要的是什麼。這樣既減輕了對方的抗拒心理,也讓自己的話更具有說服力。人們往往喜歡和了解自己的人說話,如果對對方一點都不了解,不知道對方的喜好,就找不到話題,更別說去說服他人了。如果不知道對方心底真正的想法和意圖,又憑什麼說服對方照自己的意思做呢?所以,在勸說他人前,我們不妨先問問自己,怎樣才能使對方願意去做這件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說服別人也是一樣,了解對方的真正喜好和意圖,才能對症下藥,找出應對方法,進而說服對方。
10.範縝用事實說服群眾
範縝,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無神論者。在他任宜都太守的時候,一次,他帶著隨從下鄉去視察民情,見到大街上導出都是買賣香火的人,特別是寺廟前的香火販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範縝看到後,就命令隨從將香火集中到一起,然後問香火販:“你們天天在這兒賣香,可知香火有何用處?”香火販連忙答道:“燒香可是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的大事,好處可多了。燒香可托神佛之福升官發財,招財納福……”聽到這裏,範縝打斷他們的話說:“既然燒香有這麼多好處,又可以招財納福,你們為什麼要把香賣掉,而不留給自己去燒呢?你們把香賣給別人,讓別人招財納福,你們豈不是大傻瓜嗎?”賣香的小販聽到此話均麵麵相覷,無言以對。範縝接著說:“這樣吧,今天我就讓你們發一次大財吧!”說完,範縝命令隨從,把集中起來的所有香火全部當眾燒掉了。然後他又對圍觀的人群說範縝對:“剛才賣香的人講,燒香可以發財,今天,就讓他們先發財去吧!”圍觀的人群漸漸散去。滾滾的濃煙中,香火販們呆若木雞地望著已經燒成灰燼的香火,心想,這下財氣可真給一把火“燒”光了。範縝通過燒掉香火販的香,用事實證明燒香不會發財,說服群眾不再買賣香火,一味迷信。俗話說:“事實勝於雄辯”,有理可以行天下,說的就是凡事要以理為先,以理服人。但是要勸服別人,不能光講空話,要將可能出現的後果擺出來,將事實展現在大家麵前,進行分析和比較,曉以利害,正麵反麵一起說,這樣顯然更有說服力。
11.老師動之以情勸誡蘇步青
數學家蘇步青小學時,成績很差,每次期末考試都是倒數第一,別人都笑他“背榜生”。一次他又逃課了,老師找到並告誡他說:“你不讀書,別人怎會看得起你呢?看不起你的原因,不就因為你是背榜生嗎?如果你考前幾名呢?你知道牛頓嗎?他也生在農村,到城裏念書時成績也不好,同學也都欺負他瞧不起他。一次,一個成績好的同學還故意把他打得趴在地上——他憑什麼?不就是成績比牛頓好、身體比牛頓壯嗎?平時牛頓不敢惹他,這回可不一樣了。他將那個打他的同學逼到了牆角。那同學一見牛頓如此勇猛,就很害怕,隻得認輸,從此也再不敢欺負他了。從這件事上,牛頓得到了啟發,隻要有骨氣,肯拚搏,就能取勝。從此他努力學習,終於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績。”這時蘇步青第一次聽到一位大科學家如何克服自身弱點、奮發圖強的事跡,這無疑使他心靈受到極大的震動,老師列舉的牛頓的事例,使蘇步青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從此以後他開始發奮學習,終於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得到根本的改變。說服者應當設法通過具體生動的現身說法,幫助說服對象。如果絲毫不考慮對方的合理需要,雙方交談就沒有共同的語言,說服就無從談起了。如果看準了對方的需求,說服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卓有成效。亞裏士多德曾說過:“說服是通過演講使聽眾動感情而產生效果的,因為我們是在痛苦和歡迎、愛和恨的波動中作出不同的決定的。”很多說服者在說服他人時,往往能在催人淚下影響別人,使人不知不覺地接受,這就是情感的力量。
12.觸龍抓住心理說服趙太後
戰國時期的趙國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就來攻打趙國。趙太後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國卻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來做人質,援兵才能派出。”趙太後自然不肯答應,為了趙國安危,大臣們都極力勸諫。太後很惱火,公開對左右近臣說:“有誰敢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我一定唾他一臉!”左師觸龍見此,就想去說服太後。太後知道他要來進諫,就很生氣地等著他。觸龍做出快步走的姿勢,慢慢地挪動著腳步,到了太後麵前謝罪說:“老臣腳有毛病,不能快跑,很久沒來看您了。我私下想原諒自己呢,又總擔心太後的貴體有什麼不舒適,所以想來看望您。”太後說:“我全靠坐輦走動。”觸龍又問:“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後說:“吃點稀粥罷了。”觸龍說:“我近來也不想吃東西,但是勉強自己每天走上三四裏,就慢慢地稍微增加點食欲,身上也比較舒適了。”太後說:“這個我就做不到了。”說到這裏的時候,太後滿腔怒火已經稍微解了些。觸龍又接著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愛他,希望能讓他替補上黑衣衛士的空額,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稟告太後。”太後說:“可以。年齡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希望趁我還沒入土就托付給您。”太後說:“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說:“比女人還厲害。”太後聽後終於笑了:“女人更厲害。”觸龍回答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後就超過了疼愛長安君。”太後說:“您錯了!不像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疼愛子女,就得為他們考慮長遠些。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摸住她的腳後跟為她哭泣,這是惦念並傷心她嫁到遠方,也夠可憐的了。她出嫁以後,您也並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時,一定為她祝告說:‘千萬不要被趕回來啊。’難道這不是為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嗎?”太後說:“是這樣。”觸龍說:“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後繼人有還在的嗎?”趙太後說:“沒有。”觸龍說:“不光是趙國,其它諸侯國君的被封侯的子孫,他們的後人還有在的嗎?”趙太後說:“我沒聽說過。”觸龍說:“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就降臨到自己頭上,禍患來得晚的就降臨到子孫頭上。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這是因為他們地位高而沒有功勳,俸祿豐厚而沒有勞績,占有的珍寶太多了啊!現在您把長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很多珍寶,而不趁現在這個時機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後,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站住腳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認為您疼愛他不如疼愛燕後。”太後說:“好吧,任憑您指派他吧。”最終講到了齊國去做人質,等來了齊國的救兵。觸龍之所以能成功地說服趙太後,是因為他抓住了趙太後'愛子'的心理。而且,他也沒有一開始就直接勸說太後,而是先拉家常,從身體、飯量這些瑣碎的生活小事開始聊。兩人同是老年人,聊這些自然讓太後放鬆了戒備。接著,觸龍就轉到了老年子愛子的方向上,然後再自然而然地轉到這次長安君去齊國當質子的事,為其分析利弊。最終說服了太後,使她接受了觸龍的觀點。不同性格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說服。比如性格溫和的人,我們可以采取迂回的辦法,因為這種人往往自負,雖然表麵上像是同意了你的觀點,但其實心裏並沒有真正的服氣;而性格固執、倔強的人,就更不容易改變他的觀點了,對於這類人,我們隻要對症下藥,抓住對方的要點,就能速戰速決了。所以在說服別人時應該抓住對方的心理、性格等特點,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