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汪倫巧語“騙”李白
唐朝時代,有一個叫汪倫的人住在安徽縣桃花潭的萬村小鎮。李白是他十分仰慕的大詩人,但是卻無緣相識。汪倫一直為此事苦惱,不甘心的汪倫一直想找個機會親眼目睹“詩仙”的非凡風采,想與之共同吟詩作賦。李白在一次遊曆名山大川時,正巧來到安徽。汪倫暗自揣想有什麼妙法可以結識李白呢?他忽然想到李白一愛桃花,二愛喝酒,於是靈機一動,便給李白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裏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信,大為驚喜,想立刻去見如此美景,於是欣然趕往桃花潭來見汪倫。兩人寒暄一番後,李白說:“我是特地來欣賞十裏桃花,並想到萬家酒店暢飲一番。”汪倫這才透露了實情:“十裏桃花,說的是十裏之外的桃花潭;萬家酒店是指桃花潭西,一個姓萬的人家所開的酒店。”李白聽了,這才知道自己上當了。雖知上當,可李白對汪倫表現出的機智和友情仍十分感激,因此作詩相贈,這才有了那句經典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汪倫巧妙利用了的解釋法,使李白誤把“十裏桃花”解讀成“綿延十裏的桃花林”,把“萬家酒店”解讀成“上萬家酒店”,這才有了釣“魚”上鉤。語言是活的,因此同樣一番話,可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理解。至於能不能說得得體、有說服力,就看你能不能靈活運用。
12.晏子巧勸酒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齊景公常常豪飲玩樂,無心管理朝政,有次竟與宮妃們連飲了七晝夜仍不止。大夫弦章十分焦慮,決心極力勸阻齊景公玩樂,甚至還抱著一死的決心。沒想到弦章求見後,齊景公興奮不已,還把酒杯舉到弦章麵前,衝他嚷道:“弦章,來,來,來,陪寡人飲三杯!”弦章怒氣衝衝地大聲說:“如君王不戒酒,請賜臣死。”齊景公聽後先是有些吃驚,接著擺手大笑:“酒是寡人的性命,怎能戒得?”弦章擲地有聲地說:“那就賜臣一死!”在這進退兩難的局麵,恰巧相國晏子來到。齊景公高興地說:“相國來得正好,請幫我出個主意。弦章勸我戒酒,不然就讓我賜他一死。可是如果我聽了他的,那不是被他製服了?但不聽他的勸告,我又不想讓他死,你看怎麼辦呢?”晏子聽齊景公這番描述後,立即轉向弦章拱手賀道:“弦章大夫你真是太幸運了,還好你遇到的是這樣一位善聽臣下意見的賢明君王,如果你遇到夏桀王、商紂王那樣的昏君,你早就死了!”晏子的一番話,說得齊景公尷尬極了,他自我解嘲地大聲笑著說:“相國,我算服你了。弦章大夫,寡人聽你的就是。”弦章以死相諫未能使齊景公戒酒,而相國晏子卻在談笑風生中達到了目的。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大夫弦章方法簡單生硬,一下子把齊景公推到了兩難的窘境。而相國晏子則順著齊景公的思想之勢,把齊景公引導到了隻有戒酒的單向選擇上,使齊景公看到隻有采納晏子的意見戒了酒,才是一個賢明的國君,否則就是昏君。這樣說既維護了齊景公作為君王的尊嚴,又使齊景公不得不選擇戒酒。在日常生活中,敢講真話、勇於提意見的人是值得讚賞的,但如果不講究方法和藝術,直接提出來,或許那並不是最好的方法。提意見並非一定要忠言逆耳,應注意策略和場合,又進忠言又能順耳,這樣更容易讓他人接受和理解。
13.上帝從不看輕卑微
有個下崗女工,因為朋友的慫恿,加上自己破罐破摔,準備收拾行李去南方當三陪女,還好她的姐姐在車站攔住了她。望著對生活已經不抱什麼追求的妹妹,姐姐給她講了一大堆大道理,可是妹妹就是聽不進去,她覺得自己很卑微,根本沒有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氣。後來,姐姐給她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兒子去參觀梵高的故居,父親告訴他梵高的許多畫是價值連城的。後來,小男孩無意中看到了一張小木床還有裂了口的皮鞋,他不解地問父親:“梵高在世界上這麼著名,難道不是百萬富翁嗎?”父親望著兒子,說道:“你錯了孩子,恰恰相反,梵高是個連老婆都沒娶上的窮人。”第二年,父親又帶著小男孩去了丹麥。在安徒生的故居前,男孩又困惑地問:“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答道:“安徒生隻不過是一個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棟簡陋的閣樓裏。”後來,這個小男孩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他在回憶童年時說:“那時我們家很窮,父母都靠出賣苦力為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好在父親是個水手,每年往來於大西洋的各個港口,他帶著我認識了梵高和安徒生。這兩個人告訴我,上帝從不輕看卑微。”講完這個故事,姐姐望著妹妹的眼睛,堅定地說道:“不管多麼卑微,隻要不小瞧自己,不自暴自棄,人生就充滿希望。”妹妹含著淚點點頭,她靠著自己的力量一點一滴幹起,三年後,她擁有了自己的美容院和飯店。別人問她是什麼力量使她獲得成功,她說:“是姐姐給我講的那個故事。”上帝從來沒有看輕卑微,很多時候,是出身卑微的人自己看低了自己。
14.列寧巧解農民仇恨
俄國十月革命剛剛勝利的時候,許多農民都對沙皇非常痛恨,堅決要求燒掉沙皇住過的宮殿。不管別人做多少次工作,都置之不理,非燒不可。最後,隻好由列寧親自出麵去說服他們。列寧對農民說:“燒房子可以,在燒房子之前,讓我講幾句話,可以不可以?”農民說:“可以。”列寧問道:“沙皇住的房子是誰造的?”農民說:“是我們造的”。列寧又問:“我們自己造的房子,不讓沙皇住,讓我們自己的代表住好不好?”農民齊聲回答:“好!”列寧再問:“那麼這房子還要不要燒呢?”農民覺得列寧講得好,同意不燒房子了。列寧采用的這種“啟發式問話”方式,逐步將農民的想法導出他們的軌道,瓦解他們的仇恨,使他們終於放棄了燒毀房屋。任何人都喜歡堅持相信自己已經相信的事物,而不希望別人來加以反對。當對方矛盾激烈到很難說服時,應該適當的給予他啟發。以發問的形式,將對方的理解點導向自己所期待的方向,使其慢慢放棄自己的想法。
15.展示手藝
白林克是個富翁,一次他舉辦了一個宴會,邀請了很多上層名流,其中也包括德國著名鋼琴家庫勒克在內。宴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白林克請庫勒克彈奏一曲,庫勒克不好回絕,勉強彈了一曲。事後庫勒克才得知白林克原來是個皮鞋匠,後來發了財,為了抬高自己的身價,他便經常舉辦宴會,巴結各界社會名流。不久後,庫勒克也舉行宴會,除了邀請文壇名人以外,還請了富翁白林克和那天出席宴會的一些有錢人。飯後,庫勒克當著眾人的麵遞給白林克一雙破舊的皮靴,說:“麻煩您替我補一補。”白林克一臉的茫然,忙不迭地問:“這是什麼意思?”庫勒克說:“我是鋼琴家,你是皮鞋匠,上次我參加你的宴會,你讓我當著大家的麵表演我的絕活,這一回,你也要當著眾人的麵展示你的手藝。”好一個表麵不失禮節,暗地裏卻浪潮洶湧的反擊!
16.濃縮的箴言
清朝中期的時候,洛陽城裏有一個七十多歲的富翁。他有千畝良田,成群的牛馬,還有一個鼎盛景象的宅院,奇花異草四季流香。雖然富翁精神矍鑠,但卻有塊心病,一直堵在心裏。他有心遍訪賢人,又打發管家去鹹陽、西安尋找高人,但這些人最終都沒能解除他心中的病根。日子一天一天遠去,富翁的白發也一天天地增添。後來,富翁突然做出決定,他讓管家安排十幾個仆人,帶著銀兩盤纏和寫好的告示,迅速奔往全國的各大州縣。很快,全國的城鎮都貼滿了富翁的告示,告示上說富翁熱情邀請天下最富有智慧的人,來他的莊園做客。這個消息很快便傳進了皇宮,大臣們不知道這位富翁要搞什麼名堂。有人猜測,難不成他敢明目張膽地聚賢納卜,想反抗朝廷。於是朝廷派出密探悄悄埋伏在富翁的莊園附近。半個月後,許多的奇人異士、知名學者都紛紛來到富翁的住處。富翁的莊園立刻群星薈萃、貴客盈門。不久後,富翁看來的人已經差不多了,於是就從客人中篩選了16個非常拔尖的智者,用盡各種各樣的辦法把他們挽留下來。並送給其他客人許多的銀兩,讓他們走了。在這16名智者中,有的是一代文豪,博古通今,有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謀士,還有一個是已經隱居多年的奇人。富翁把他們召集在一起,熱情洋溢地說:“我懇請您們給我一年的時間,幫我編一本人類的智慧錄,留給我的後世子孫。”於是智者們彼此切磋交流,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一年之期到了,他們洋洋灑灑地完成了八大卷的智慧錄。富翁看過後,表示非常感謝他們。但又說:“我相信這些都是智慧的精華,但它們太多了,我擔心我的子孫沒有耐心將它閱讀完,你們看能不能把它濃縮一下。”好事做到底,於是這些智者們又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通過精煉、刪減,最後,將八大卷文寧濃縮成一卷,富翁看了後,又真誠地表示非常感謝,但是他認為字還是太多了,又懇請他們再濃縮一下。於是,這16位智者每天聚在一起討論該刪除哪些字句,有時候甚至爭論得麵紅耳赤。就這樣,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一卷文字濃縮成了一章,接著又濃縮成一節,之後又濃縮成一段,最後,隻剩下了一句話。幾個月後,富翁看到這句叫話,拍案叫絕!他萬分驚喜,安排管家預備了一場最最盛大的晚宴,並親自給各位智者斟酒,16位智者個個都喝得很痛快。在宴會即將散場的時候,富翁很滿意地說:“您們提煉的這句話,真是古今所有智慧的結晶啊!”與此同時,埋伏在富翁莊園周圍的皇宮裏的兩個密探聽說有了結果,便偷偷潛進富翁的房間。借著微弱的月光,他們看見床頭放著—個精美的匣子,心想這一定就是那些智者研究的成果。於是密探神不知鬼不覺地拿走了那個寶匣,連夜快馬加鞭地送進皇宮。第二天,皇帝打開寶匣一看,笑了。寶匣內沒有別的,隻有一張裱得非常精致的字畫,上邊寫著: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莎士比亞曾說過“簡潔的語言是智慧的靈魂,冗長的語言是膚淺的藻飾。"智慧並不在於長篇大論,越是簡練的語言,越能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