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上帝賜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3 / 3)

10.小夥子真會說話

汪東洋是一個專欄作家,一個周末,為消除寫稿的疲勞,汪東洋下樓到小區裏散步,走了一會兒便在小區的一張石凳上坐了下來。在汪東洋旁邊還有一位老大娘,以前碰到過幾次,不過沒有說過話。大娘見他坐下,看了一眼汪東洋說:“你也在這個小區裏住吧?”汪東洋點點頭。“我說看著這麼眼熟呢,在哪上班啊?”大娘笑著問道。“在一家雜誌社。”“好啊,還是個文化人兒。”隨後,大娘就開始滔滔不絕地和汪東洋聊起天來。更確切地說是大娘一個人在自言自語,因為大娘一個勁地說,汪東洋根本插不上話。她從自己的童年談到工作,從工作談到婚姻,又從老伴兒女談到柴米油鹽。汪東洋沒有表現出不耐煩,隻是微笑地看著她,適當地點點頭,或者附和一聲:“這樣啊!”“是嗎?”“對啊!”當得知大娘的兒女都不在身邊,平時很少有人和她聊天時,汪東洋更加理解作為一個孤寡老人想找人交流的欲望。反正自己也沒什麼事,說不定從大娘以往的經曆中還能學點東西。天色漸漸黑下來,大娘才打住話匣子說:“哎呀,小夥子,我得回家做飯了,你看聊著聊著就把時間忘了。”汪東洋附和道:“是啊,我也得回去了。”臨走前,大娘說:“你這個小夥子真會說話,和你聊天很開心。有對象沒?沒有我給你介紹個好姑娘。”汪東洋笑了笑,不好意思地對大娘說:“好啊,好啊。”看著大娘漸漸遠去的背影,汪東洋笑著返回住處。其實,從頭至尾汪東洋都沒有說過一句完整的話,隻是看著大娘,專心地聽她說,不時地點點頭,或是附和一兩聲,結果卻令大娘這樣愉快,還贏得了她的好感。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欲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話能被人專注地傾聽。傾聽不僅是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更能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帶給人屢屢溫暖。懂得了傾聽,你也是一個會說話的人。在如今,人和人的交往也應該是這樣。當你覺察到朋友想給你傾訴的時候,你也當一次聽眾,細細傾聽他的訴說,那也是對朋友的一種付出。

11.一則未發出的訃告

一個小夥子大學畢業,就去了西部一家報社做實習記者。因為沒有經驗,小夥子隻能報道一些婚喪嫁娶以及兒童拚寫比賽等不太重要的消息。那些衝鋒陷陣、冒險搶下重大新聞的無冕之王是小夥子最崇拜的人,相比之下,自己的生活真是太平淡了。對那些每月獲得“最佳記者獎”的同事小夥子更是羨慕不已,他們的經曆充滿了刺激、驚險和耀眼的光輝,與自己的工作大相徑庭。一天下午,訃聞專線的電話鈴聲大作。“博林頓日報社。”小夥子拿起電話筒機械地說。對方用不太伶俐的口齒說道:“哦,您好!我……要發一個訃告。”於是小夥子翻開筆記本,按部就班地問道:“逝者姓名?”“喬·布萊斯。”聽到這個名字時,小夥子感覺有些異樣,因為說話人不像其他人那樣會帶著或是悲傷或是冷漠的情緒說出逝者的名字,這個人的語氣有一種說不出的迷茫和絕望。“死因?”小夥子又問。“一氧化碳中毒。”“逝世時間?”對方想了一下,含混不清地回答:“嗯,具體時間我還不知道……反正快了。”小夥子越發地證實了自己的猜想,但仍故作鎮定地問:“您的姓名?”“喬……喬·布萊斯。”雖然有思想準備,但這一刻小夥子的心還是狂跳不止,他一邊向同事做手勢,一邊竭力保持冷靜的問道:“喬,告訴我,一氧化碳是從哪兒來的?”“我擰開煤氣……沒點火……我很困,還有別的問題嗎?”他的語氣聽上去相當疲憊。小夥子不停地向編輯打手勢,示意他不要說話,自己在筆記本上顫抖地寫下:“這人要自殺!”編輯走過來看到後馬上會意,用口型告訴小夥子:“我去報警,盡量在電話裏拖時間。”時間緊迫,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時刻,必須盡量讓喬在線上多待會兒,保持清醒。因為他一旦睡著,就再也不會醒來。小夥子知道自己有可能就掌握著喬·布萊斯生命中重要的一環,如若失手,故事便成為悲劇。“非常感謝您的合作,但我還需要一些信息,您願意幫助我嗎?”小夥子用最甜美最和緩的聲調詢問著,喬斷斷續續地說道:“我……失業了,妻子……離開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小夥子注意到編輯正向自己點點頭,意思是警車已經出發。同事們安靜而焦急地看著小夥子。話筒那端的聲音越來越難分辨,小夥子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坐在喬對麵,集中精神聽他說話。一秒鍾仿佛一小時那麼漫長。他不時地應和著:“喬,我在聽,請繼續講。”“等……等……等一下……”“撲通!”喬好像摔倒了,話筒中一片死寂。小夥子慌了神,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大叫道:“上帝,不要讓他死去!喬,堅持住!”隨後小夥子聽到警笛聲、救護車聲、敲門聲,然後是玻璃破碎的聲音。小夥子明白,是救援人員趕到了。突然小夥子聽見一個陌生的聲音從電話裏傳來:“我是警察。”“喬怎麼樣?”小夥子忍不住問。“屋子裏到處都是煤氣,十分危險,我們這就要撤出。謝謝您及時報警,病人還有救。”瞬間,小夥子的眼淚奪眶而出,嘴中擠出“還有救”三個字。頓時掌聲、歡呼聲從編輯部各個角落傳來,大家一邊擦眼淚,一邊互相擁抱、握手。這個月,這位小夥子出乎意料都地當選為當月的“最佳記者獎”,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一位王牌記者說:“你當之無愧。如果那天是我接電話,我肯定不會注意到喬要自殺。”“我什麼也沒做呀,我隻不過聽他說話……”那位記者微笑著拍了拍我的肩:“傾聽是多麼罕有的美德啊!”是傾聽挽救了一個人的生命,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會傾聽,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忠實的聽眾,我們就不會感到孤獨,心靈就會息息相通,就不會有處於黑暗中的絕望。

12.誰的痛苦大

艾森豪威爾是二次大戰時的盟軍統帥。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士兵從早到晚一直挖壕溝,就走過去跟他說:“大兵,現在日子過得還好吧?”士兵一看是將軍,敬了個禮後說:“這哪是人過的日子哦!我在這邊沒日沒夜地挖。”艾森豪威爾聽了士兵的牢騷後,說:“我想也是,你上來,我們走一走。”艾森豪威爾就帶他在那個營區裏麵繞了一圈,告訴他當一個將軍的痛苦和肩膀上掛了幾顆星以後,還被參謀長罵的那種難受,打仗前一天晚上睡不著覺的那種壓力,以及對未來前途的那種迷惘。說到後來,艾森豪威爾拍了拍士兵的肩膀,對他說:“我們兩個一樣,不要看你在坑裏麵,我在帳篷裏麵,其實誰的痛苦大還不知道呢,也許你還沒死的時候,我就活活地被壓力給壓死了。”就這樣,他們圍著營區繞了一圈之後,又繞回了那個坑的附近,這時,那個士兵說:“將軍,我看我還是挖我的壕溝吧!”艾森豪威爾平等的聊天方式,讓士兵對他敞開了心懷,他在了解了士兵的苦處的同時,也讓士兵體會到了自己工作的艱辛,讓士兵心甘情願的回到了工作崗位,更努力的工作起來。你不去傾聽別人經曆的事情,不去傾聽他人內心的聲音,就隻會永遠活在自己的臆想中,抱怨生活的不公,抱怨自己遭受了太多苦難。當你聽聽別人的故事,你的看法就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