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上帝賜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張嘴(2 / 3)

5.囉嗦的女管家

彥虹被一個朋友邀請去家裏喝下午茶,來接她的是朋友的女管家何梅,朋友事先告訴她說:“何梅是個很熱情的人,不過,她有點囉嗦,請你包涵一下,”“你明知她囉嗦,為什麼要請她?”“何梅從小就在我家幫忙了,她辦事是牢靠的,也很盡責,所以囉嗦這個缺點就隻好忍耐一下。”彥虹搭上了何梅的車,她的確是個熱情的人,十分“健談”,講話速度很快,可以從電視節目一路聊到政治。由於彥虹剛處理完一大堆事務,頭已經有點痛,所以她連珠炮般的說話方式,使彥虹的腦袋更加發脹。於是彥虹說:”可以打開收音機嗎?我想要聽一下廣播。”彥虹本以為打開收音機可以暫時讓何梅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和自己講話上,但彥虹錯了,廣播節目裏如果講到煮紅豆湯,何梅就會說出她的意見,想要教彥虹怎麼煮才會好喝;廣播節目女主持人的身世背景,她也如數家珍。“你懂的事真的很多啊!”彥虹苦笑著說。何梅聽了十分高興,更加興致高昂的說下去,聲音分貝越來越高。整個車程有一個多小時,到達目的地時,彥虹的耳朵已經快要爆炸。終於見到了朋友,朋友趁何梅進屋時,悄聲問彥虹:“怎麼樣?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沒累壞你吧?”“不,除了我的耳朵,哪兒也不累。”彥虹無奈地說道。朋友心領神會地笑了。接著彥虹說道:“這個人雖然好,也很熱情,但跟她相處,確實要有一些‘耳功’。”每個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欲望,但是過於健談“未必”是一件好事。即便是你說的不累,別人也許已經聽累了。

6.我想買些雞蛋

新澤西州一家新興電氣公司的推銷員韋爾特到一個比較偏遠的小鄉村去做電氣推銷工作。當韋爾特敲開了一戶在當地算是比較富有的農家的門時,接待他的是一位精神很好的老太太。老太太一開門見到是推銷電氣的,就第一時間把門關上。韋爾特再三叫門,老太太才勉強把門打開了一條縫隙。韋爾特說:“夫人,很抱歉打擾了您。我知道您對電不感興趣,事實上我這一次登門並不是來向您推銷電氣的,而是想從您這買些雞蛋回去。”一聽這話,老太太馬上消除了一些戒意,把門開大了一點,探出頭,但還沒有完全相信韋爾特。韋爾特繼續說:“我看見您喂的雞毛色很漂亮,應該很健康吧?我想買一打新鮮的雞蛋帶回城。”接著充滿誠意地說:“我們城裏的雞下的蛋是白色的,做的蛋糕味道不好,所以,我母親就要我來買些新鮮的農村雞蛋。”聽到這裏,老太太終於放下戒心從門裏走出來,態度溫和的和韋爾特聊起了自己養雞的事。韋爾特指著院子裏的牛棚說:“老太太,我敢打賭,您養的雞肯定比您丈夫養的牛賺錢。”老太太被說得心花怒放。長期以來,她丈夫不承認這個事實。於是她把韋爾特視為知己,並高興地把他帶到雞舍參觀。參觀時,韋爾特介紹了一些飼料和掌握某種溫度的方法,並向她請教了幾件事。片刻間,兩人就高興地交流一些經驗了。“附近一些鄰居在雞棚裏裝設了電器,據說效果極好。你說我是否真值得像他們那麼幹……”老太太問道。韋爾特說:“您的雞舍,如果能用電燈照射,雞的產蛋量肯定還會增多。”老太太似乎不那麼反感了,反問韋爾特用電是否合算。韋爾特給了她圓滿的回答。兩個星期後,韋爾特在公司收到了老太太交來的用電申請書。在和人的交往中,我們不僅要會說,更要會聽。我們不能單純地向他人灌輸自己的思想,更應該在傾聽中接納別人的思想。傾聽是對別人的尊敬,是了解別人的重要途徑,更是一種溝通的藝術和技巧。不光要會說,更要善於傾聽,傾聽是另一種可貴的聲音。

7.聽話不要聽一半

一天,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你長大後想要當什麼呀?”小朋友想了想說:“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緊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正飛在太平洋上空,可這時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該怎麼辦?”小朋友皺著眉頭很認真地想著,一會兒他回答道:“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聽到這,在場所有的觀眾都笑得東倒西歪。林克萊特注視著這個孩子,沒想到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能告訴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嗎?”小孩兩眼淚汪汪地說:“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你真的能理解別人所說的意思嗎?如果不理解,就請聽別人說完吧,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別人想要傳達的意思。

8.傾聽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紐約有一家名叫斯帕克斯的餐廳,這是上層階級的標誌,因為許多富翁、權貴和名人都經常光顧這裏。一天晚上,大衛·伯依斯光臨了這家餐廳,他可是一位耀眼的人物,作為王牌大律師,他剛代表美國司法部就控告微軟違反反托拉斯法案做過精彩辯論,在業界頗具影響。大衛·伯依斯到來餐廳後徑直走向了凱文所在的餐桌前,凱文是他在以前的一個案子裏結識的朋友,而同凱文坐在一起的還有伯依斯不認識的湯姆,於是三個人一起品酒聊天。幾分鍾後,凱文的電話響起,於是他站起身來到外麵接電話。此時餐桌前隻剩下伯依斯和湯姆倆人,倆人以前從未謀麵,彼此都非常陌生。但伯依斯並沒有因此就借故離開,而是和湯姆聊了整整半個小時。通過談話湯姆得知,伯依斯就是那個紅透半邊天的大牌律師,而自己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律師。從名氣、資曆、影響力相比,二者都相差甚遠,將來有一天湯姆能幫上伯依斯忙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伯依斯在這個素昧平生,又不是什麼大人物的湯姆麵前展現了大家風範。伯依斯每問一個問題,都在靜心地等待湯姆的回答。事後湯姆說道:“他不隻是在聽,他還使我覺得,整個餐廳似乎隻有我一個人!”湯姆還表示,自己並不是為伯依斯過人的智慧、尖銳的言辭或者吸引人的軼聞趣事所折服,而是那認真傾聽自己說話的神情讓他印象最為深刻。很顯然,大律師伯依斯顯示興趣,詢問問題,毫不分心地傾聽,這一切,隻是表明,伯依斯在與人交往中具備了一種可貴的能力和技巧——那就是傾聽。傾聽,不僅讓他和一個陌生人良好互動,還讓他人對他產生了無限的敬意。蘇格拉底說過: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隻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在人際交往中,有時會聽比會說更重要。用心去傾聽每個人的計劃、看法,這將有助於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而集思廣益也將助你更快邁向成功之路。

9.林肯的“民意浴”

1861年,林肯出任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他出生於肯塔基州的貧苦農民家庭,先後當過伐木工、船工、店員和郵遞員。這些經曆讓林肯和普通的人民大眾貼得更近了,他很喜歡走進民眾,傾聽他們的心聲。而他在白宮的辦公室的門,也總是敞開著的,隨時歡迎任何人來談談,而林肯不管多忙,也會接見那些來訪者。在林肯剛任總統的那一年,他在白宮外麵渡過的時間要比在白宮多。他常常不顧總統的禮節,在內閣部長正在主持會議時闖進去;他也不喜歡幹坐在白宮辦公室,等著閣員來見他,而親自去閣員辦公室,與他們共商大計;他還總是親自視察他的部隊,站在烏伊拉德旅館的陽台上親切地向士兵致意。在他實在是無法從白宮脫身時,他就會打開白宮辦公室的門,讓所有想見他的人,包括政府官員、商人和普通市民們,沿著行政官邸的圍牆排著隊去見他。林肯很少拒絕他人,甚至還鼓勵有的人來訪。比如他在1863年曾寫信給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公民說:“對來見我的人們我一般不拒絕見他們,如果你來的話,我也許會見你的。”林肯曾經對自己的部下說過:“告訴你,我把這種接見叫做我的‘民意浴——因為我很少有時間去讀報紙,所以用這種方法搜集民意;雖然民眾的意見並不是時時處處令人愉快,但總的來說,其效果還是具有新意、令人鼓舞的。”林肯將傾聽民眾的心聲當成是“民意浴”,可見林肯多麼重視傾聽,而這種方式也確實縮短了他與人民的距離,加深了彼此的感情。聆聽別人的聲音意味著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懂得聆聽的人,才懂得如何更好地同別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