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想讓別人喜歡你就讚美對方吧(3 / 3)

11.一朵梔子花

靈曦長得不好看,甚至還有些醜陋——皮膚黝黑,臉龐寬大,一雙小眼睛老像睜不開似的。她在班上的成績也一般,字寫得東倒西歪,像被狂風吹過的小草。再加上她寡言少語,更很少參加班裏的娛樂活動,所以不管是同學還是老師,都極少關注到她。她太過平常了,她的位置,被安排在教室最後的那個課桌上,她就像一個隱形人,守著那個位置,仿佛守住一小片天,孤獨而蕭索,那是一個被大家遺忘的角落。那天上數學課,數學老師讓學生們自習,自己則在課桌間不斷地來回走動,以解答學生們的疑問。當數學老師走到最後一排時,突然聞到一陣甜甜的花香。老師把頭扭向窗外,看見教室外麵一排白玉蘭開得正豔,一朵朵碩大的花,棲在枝上,白鴿似的。開始老師以為是白玉蘭散發出來的花香,可是稍稍一低頭,覺得這香不像是從外邊飄進來,分明就在身邊,一陣一陣,固執地繞鼻不息。於是老師四處張望了一下,忽然發現一朵凝脂一樣的小白花,落在最後一排那個女孩的頭發裏麵。走進一看,原來是梔子花。老師忍不住向她低下頭去,笑道,好香的花!靈曦當時正在草稿紙上計算一道試題,草稿紙被一些公式畫得亂七八糟。聽到老師的話,靈曦一愣,抬頭怔怔地望了望。當看到老師眼中一汪笑意時,她的臉迅速潮紅,不好意思地抿了一下嘴。在餘下的自習時間裏,靈曦坐得端端正正,認真做著試題。中間居然還主動舉手問了老師一個她怎麼都計算不出來的問題。經過老師稍一點撥,她便恍然大悟。老師覺得,她是一個很有悟性的孩子。第二天,老師在教科書裏發現了一朵梔子花,猜想是她送的。於是便往她座位上看去,她正盯著老師,滿眼的笑意。老師對她笑著一頷首,以表感謝。之後的一個月裏,靈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比以前活潑多了,愛唱愛跳,同學們也都喜歡上了她。她的成績也大幅度提高,讓所有教她的老師再不能忽視她了。老師們都驚訝地表示,看不出這孩子還挺有潛力的。幾年後,她出人意料地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沒多久,那位數學老師收到了靈曦寄給自己的一張明信片,上麵有她寫的這樣一段話:老師,我有個願望,想種一棵梔子樹,讓它開許多許多可愛的梔子花。然後,一朵一朵,送給喜歡它的人。那麼這個世界,便會變得無比芳香。是的,有時,無須整座花園,隻要一朵梔子花,一朵,就足以美麗整個人生。

12.仁慈的語言

美國電影演員克裏斯托弗用自己的親身經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並告訴我們仁慈的語言不僅能帶來快樂,關鍵時刻還能拯救生命。1995年5月的一天,我的生活徹底改變了。我在弗吉尼亞州參加馬術比賽,我騎的那匹馬在跨越第三個障礙時突然收住了馬蹄。這樣,慣性使我的身子前衝,越過馬頭摔了下去。然而我的雙手不巧纏在了韁繩上,我騰不出手來平衡自己,頭朝下著地。我身高一米九,體重近90公斤,就是憑著這樣的身子骨,我在電影《超人》中扮演超人而一舉成名——然而,這樣的分量頭朝下著地的後果可想而知。我當即全身失去了知覺,像一個淹沒在水裏的人快要窒息而亡了。5天後,我醒了過來,發現自己躺在弗吉尼亞大學附屬醫院的病房裏。神經外科主任約翰·簡告訴我,我的第一及第二節頸椎已經折斷,能活下來算是萬幸了。他還說,我可能再也不能夠正常呼吸了。所幸的是,我的腦幹,也就是緊貼受傷的部分,似乎沒有受到影響。簡說,我的顱骨和頸椎要動手術才能重新連接到一起。他不能夠確保手術一定能成功,甚至不能確保我能活著離開手術室。我突然意識到,我成了每一個人的負擔,我不但毀了自己的生活,也毀了別人的生活。為什麼不死呢?這樣一了百了,對大家都有益。家人和朋友不斷地來醫院探望我,但那段日子我沮喪透頂,總是躺在那裏,盯著牆壁,想著未來,難以相信還會有什麼好的未來。隻有在夢中,我才又成為一個完好的人,同妻子丹娜親熱、騎馬或拍電影。醒來後我更加感到沮喪,因為夢中的一切我是一件也幹不了的,我隻是一個占據空間的廢物。一天,丹娜在我的床邊時,我有話對她說,但我戴著呼吸器不能啟齒,我用眼睛告訴她:“不要救我,讓我走吧。”丹娜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她哭著對我說:“不管怎樣,我都會永遠和你在一起。”隨著手術日期的臨近,我變得越來越害怕,因為我知道這手術的成功率隻有50%。大部分時間我都僵直地躺在床上,悲觀地胡思亂想。可是我3歲的兒子威爾給我帶來了生活的希望。一次他對丹娜說:“媽媽,爸爸的膀子動不了呢。”“是的,”丹娜說,“爸爸的膀子動不了。”“爸爸的腿也不能動了呢。”威爾又說。“是的,是這樣的。”威爾停了停,有些沮喪,忽然他顯得很幸福的樣子,說:“但是爸爸還能笑呢。”6月5日,我接受了手術。手術很成功。感恩節前夕,我終於完全擺脫了呼吸器,出院回家了。在感恩節的晚餐上,一家人按照傳統說了幾句感謝的話,而我的兒子威爾隻說了兩個字——“爸爸。”當每個人看到的都隻是“超人”受傷的部分,想著悲觀的結果,唯有兒子看到了“爸爸還能笑”,這恰恰是所有大人都忽略了的部分。就是這仁慈的語言喚醒了父親僵死的心,喚起了一家人對生活的渴望。正如克裏斯托弗所說:仁慈的語言不僅能帶來快樂,關鍵時刻還能拯救生命。

13.博大的胸襟

一次,郭沫若在台下觀看曆史劇《屈原》的演出,這部《屈原》是他自己創作的作品。當看到演到第一場的某個片段時,他聽到“嬋娟”怒罵“宋玉”:“宋玉,我特別恨你,你辜負了先生的教訓,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郭沫若在台下聽了,怎麼都覺得這個“罵”還缺少些分量,應該再狠一些。於是就到後台去找“嬋娟”商量。“你看,在‘沒有骨氣’的後麵加上‘無恥的’三個字,是不是分量加重些?”郭沫若問演員。此時正在化妝的一個演員靈機一動插了話:“不如把‘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改成‘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這多夠味,多有力!”郭沫若想了想,不禁拍手叫絕,連連稱讚到:“好!好!”事後,他專門為此寫了一篇《一字之師》的文章,傾吐了這位“一字之師”的讚賞之情。郭沫若是著名的文學大師,能夠對一名演員隨機說出的使自己作品更加有表達力度的一個字,表示出連連稱讚,還特地寫文章致謝,看得出他有多麼博大的胸襟。讚美對於讚美者來說是一種給予。隻有具有寬廣的胸懷,才會將自己的美好感受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作怪的人永遠也無法取得這種給予和付出的快樂。邁克爾·喬丹是享譽世界的籃球明星,而他所在的芝加哥公牛隊也是籃球史上最偉大的球隊之一。在一次聯賽前,喬丹為了能讓公牛隊連續奪冠,他意識到必須推倒“喬丹偶像”。如果隻強調自己的作用,那就意味著其他隊員的作用下降,如果大家都把自己作為唯一的希望,那團隊的合作就無法實現了,這樣公牛隊的勝算率肯定會下降。所以喬丹有意鼓勵其他隊員的信心。皮蓬是公牛隊最有希望超越喬丹的新秀,但喬丹沒有把他當作自己最危險的對手而嫉妒,反而處處加以讚揚、鼓勵。一次,喬丹問皮蓬:“咱倆3分球誰投得好?”皮蓬想也不想就說:“你!”“不,是你!”喬丹十分肯定。雖然當時有關部門統計,喬丹投3分球的成功率是28.6%,而皮蓬是26.4%,但喬丹卻對別人這樣解釋道:“皮蓬投3分球動作規範、自然,在這方麵他很有天賦,以後還會更好,而我投3分球還有許多弱點!”喬丹還告訴皮蓬,自己扣籃多用的是右手,用左手也多是習慣的幫一下,而皮蓬雙手都行,甚至用左手更好一些。這是連連皮蓬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細節。正是喬丹博大的胸襟,使得全體隊員樹立起了的信心並增強了凝聚力,於是公牛隊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願意降低自己以鼓勵他人,看來喬丹不僅是世人心中的籃球王,因為他的心胸寬廣,他更是全隊的福音。讚美,是對他人成績的認可,是一種高度肯定的評價,是一種對於他人價值的判斷。從你的讚美中,他獲取了一種優厚的精神報酬,而作到這一點,非一個博大的胸襟做不到。

14.不要停,繼續彈

帕岱萊夫斯基是一名著名的鋼琴家及作曲家,某晚,他預定在美國某大音樂廳進行表演。那晚,所有到場的觀眾都身著黑色的燕尾服或正式的晚禮服,精心打扮後優雅地坐在座位上,等待大師的表演。一位母親也帶著他九歲的孩子坐在觀眾席中。小男孩煩躁不安地坐在座位上,動個不停。這位母親希望兒子在聽過大師的演奏之後,會對練習鋼琴發生興趣。趁母親沒注意,跟身旁的朋友交談時,小男孩再也按捺不住,悄悄從座位上溜走,他被刺眼燈光照耀著的舞台上那演奏用的大鋼琴和前麵的烏木座凳所吸引。所有人都還沒發現台上出現了一個小男孩,就在觀眾不注意的時候,孩子瞪眼看著眼前黑白顏色的琴鍵,把顫抖的小手指放在了正確的位置,開始彈奏名叫《筷子》的曲子。觀眾立刻被鋼琴聲吸引,數百雙表示不悅的眼睛一起望向上台。觀眾開始叫嚷:“把那男孩子弄走!”“誰把他帶進來的?”“他母親在哪裏?”“製止他!”此時,正在後台準備出場的鋼琴大師聽見台前的聲音,立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於是趕忙抓起外衣,跑到台前,小心翼翼地站到男孩身後,伸出雙手,即興地彈出配合《筷子》的一些和諧音符。二人同時彈奏時,大師在男孩耳邊低聲說:“繼續彈,不要停止。繼續彈……不要停止……不要停止。”台下觀眾安靜了下來,靜靜欣賞著這支特別的曲子。兩人配合完畢後,台下掌聲雷動,孩子的母親更是熱淚盈眶,這是比聽演奏會更好的啟蒙孩子的方法,而做這件事的竟然會是一位大師。偉大的人,其品質的崇高往往在於他能在普通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在其身後默不作聲地推一把,鼓勵他不要停止、繼續努力,這種無聲的關懷和幫助通常比單純的說教更有促進力。

15.一句話的力量

亨利從小就很瞧不起自己,因為他在福利院裏長大,不僅長相平平,個子還不高,一口法國鄉下口音經常被人嘲笑,所以自卑心理伴隨了亨利的整個童年。長大後的亨利不敢去應聘最普通的工作,也不敢追求自己喜歡的女孩。有一天,他突然覺得這樣的人生太悲哀了,於是他來到河邊發著呆,思考自己活下去有什麼意義。這時,他的好友約翰找到了他,約翰看上去很高興,他對亨利說:“我剛才聽廣播,播音員說拿破侖曾經丟失過一個孫子。聽完播音員描述的相貌特征後,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人就是你!亨利,描述的特征真的和你絲毫不差!”亨利聽後眼中立即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他興奮地說:“真的嗎,我竟然是拿破侖的孫子?”於是,他想象著爺爺在戰場上英勇奮戰的場景,用他那短小的身材指揮著千軍萬馬,攻破敵人的防線,還用那法語口音發出威嚴的命令。一想到著,亨利頓時覺得自己矮小的身材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缺點,仍然可以充滿力量,自己的口音似乎也帶著幾分高貴和威嚴。回到家,亨利覺得全身充滿了自信。第二天一早,他就來到一家大公司應聘,20年後,亨利竟然成為了這家大公司總裁。後來經查證,自己並非是拿破侖的孫子,但這早已不再重要了。亨利覺得,正是當年朋友那句“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人就是你!”,讓自己得到了自信,才有了今天的成績。有時,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就可以對別人產生無比強大的力量,所以,任何時候都別忘了讚賞對方,給他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