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女性心理異常不必找心理醫生
女性在就業、社會地位、子女教育、照顧老人等方麵內外壓力都高於男性,另外,女性在妊娠、生育、更年期等一係列特殊時期,都會麵臨更多的生理與心理壓力。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也加劇了婦女雙重角色的衝突與心理壓力。她們既要扮演好妻子、母親、兒媳的家庭角色,又必須承擔起社會工作的角色。
在生活、工作、學習的重壓之下,女性容易變得焦躁、倦怠、多疑而出現失眠、焦慮和抑鬱等心理障礙、精神心理疾病。所以,女性更應有意識地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要及時做好不良心理的自我調節和心理挫折的預防與轉化,學會給自己創造一個好心境,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
問題描述
40歲的王女士相貌姣好,對人非常熱情,和人說話的時候手舞足蹈,從表情到體態讓人覺得活力四射,像少女一般。但是她最近心情很不好,因為總是覺得單位的人不願意接受自己。
年輕的同事說,本來自己應該叫王女士一聲“大姐”,可是這位大姐卻沒事喜歡從背後嚇人一跳,或者開點可愛的小玩笑,讓人哭笑不得。同年齡的同事們覺得別扭,是因為王女士的脾氣像小女孩一樣陰晴不定,總得讓人哄著,否則她的性子一上來,眼淚就吧嗒吧嗒地往下掉,讓人不知所措。
問題分析
追求“可愛”並沒有錯,但不同年齡的人應有展示“可愛”的不同方式。像王女士那樣,雖然已是不惑之年,卻在一些行為方式上停留在少女階段,不僅不能惹人愛,而且讓人敬而遠之。其實,王女士自己也很苦惱,她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努力製造快樂的氣氛,大家卻總是不領情、不接受。我們可以把王女士的這種心理現象叫做“少女情結”。
這種“少女情結”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典型的“固著”現象。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需要,例如,在兒童期要學習基本生活技能,在青少年期要建立起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成年期則需要建立親密感、結婚生子等。如果進入人生下一階段後,卻沒有產生相應的需要,就難以產生與之相應的行為,於是發生“固著”現象,即行為表現停留在上一發展階段。
王女士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和哥哥非常疼愛她。等到結了婚,老公又是“好男人”型的,她一直無需操心生活。年輕時,她還需要辛苦帶孩子,現在他們的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在家庭生活中,王女士再沒有多少需要特別操心的事情了。在事業上,她也沒有什麼高的追求,這些都使她的心理容易固著在無憂無慮的少女時期。
還有人認為,這裏有懷舊成分。女人比男人衰老得快,加之社會對男女年齡的價值認同有差異,因此,中年女人比中年男人更留戀青春時代,言行舉止無意中會向青春時代靠攏。
王女士的性格保留了少女的過多敏感性以及情緒化,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往往立即做出反應,而且受不得一點兒委屈。要改變這種習慣,需要打破固定的行為模式。
解決之道
一、學會反思
當出現了讓人情緒衝動的情形時,要把當時的想法記住,回到家後和家人一起分析自己的思維邏輯錯誤。當再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了錯誤的思維邏輯,馬上告誡自己要冷靜。
二、避免給別人添麻煩
至於在單位的人際關係,盡職盡責地工作就是最好的交往。必須自己獨立完成分內的工作,才談得上與同事的其他交往。每天工作結束後,看看自己分內工作完成得如何,有沒有給別人添麻煩。如果有,不光在口頭上表示歉意,還要在行為上幫助別人。
有時像小孩一樣“可愛”一下,對人際交往也是非常有益的,但要注意場合和對象。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雖然平時很隨和,但在工作時卻非常嚴肅,不希望受到幹擾。新來的同事則希望在與老同事的接觸中,學到工作技巧,小鬧劇並不是他們所希望的。中年女性要想受到大家歡迎,就要考慮到這些情況,而不能統統以“天真、可愛、熱情”來應付。有些人隻需要一個眼神、一杯茶水就足夠了,太多的關心反而讓他們難受,甚至厭煩。有些人則需要一些直接的建議和熱情的開導……
對人熱情不必強求回報,隻要覺得這樣做很開心就行了。長此以往,慢慢地,就會發現大家會真誠地喜歡上你的。
問題描述
紀先生有一個上大二的女兒。父女倆感情特別好,女兒有什麼心裏話都悄悄地告訴他。3年前,紀先生的妻子意外去世。之後,陸續有人給他介紹對象,但考慮到女兒尚在讀高中,紀先生怕影響女兒的情緒,均當場謝絕。一直到女兒考上大學後,紀先生才開始考慮個人問題。後來,朋友給他介紹了一位方女士,兩人交往一段時間後,對彼此都很滿意。然而,當女兒聽說老爸要再婚時,立即表示反對。
為了阻止老爸與方女士約會,女兒每天晚上都守在家裏。甚至在周末,女兒怕老爸私自外出,竟然將自己和老爸鎖在家裏,並說絕不會讓別人來分享老爸的愛,如果老爸執意要再婚,她就休學,弄得紀先生無可奈何。
問題分析
女人為什麼有戀父情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發現,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普遍存有一種現象,即在3歲左右開始從與母親的一體關係中分裂開來,把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與父親的關係上。隻不過男孩更愛母親,而排斥和嫉恨父親;女孩除愛母親外,還把愛轉向父親,甚至要與母親競爭而獨占父親,對母親的愛又加進了恨的成分。這就是所謂的“俄底浦斯情結”和“埃勒克特拉情結”。
這兩個名字源於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兩部著名悲劇,前者主人公殺父娶母,後者主人公誘使其弟殺死了母親,為父報仇,自己則終身未嫁。小女孩到了3歲左右,認識能力和獨立性都有較大提高,達到一個轉折點,意識裏開始清晰地發現了父親,就這樣女兒打破了與母親渾然一體的關係。這種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盡管處於朦朧之中的潛意識狀態,但卻明顯地作用於孩子的情感和行為。這時女孩變得柔媚會撒嬌,願意與父親接近,讓父親抱。
父親是人們幼年生活中的第二個重要人物,對女孩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表現為:
父親給兒童更多新奇、刺激和超出常規的東西,帶給兒童更多的激情。母親的活動則常重複、單調而刻板;
父親更富於身體上的魅力,令人興奮。母親則長於言辭,給人以安慰;
父親花在嬰兒身上的大部分時間是在玩樂上,母親則主要是偏重於在生活上照顧嬰兒。孩子更願意與父親一起玩樂,追求新奇的探索,而受到委屈時則願意找母親,以求得安慰;
孩子可以在父親麵前表現對母親的憤怒和恨而不被譴責和遺棄,能表達豐富情感,又有安全感。
父親作為在兒童早期心理發展上起獨特作用的角色,他是拆散母嬰結合體的建設性分裂者,鼓勵並支持了兒童的獨立和自由,有利於兒童個性的發展。他是兒子學習男子漢氣質的楷模,也是女兒形成女性氣質的導引者、支持者和認可者,對兒童性別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戀父情結”是性心理障礙,亦稱性心理倒錯,即生理上已進入“潛伏期”或“成熟期”,而性心理卻嚴重滯後,仍停留在“性器期”,猶若蝌蚪變青蛙,變成了青蛙卻仍留下蝌蚪時代的尾巴,不成熟。
“戀父情結”的害處,是可能阻礙女孩長大後走近異性,走向婚戀。困於某種原因,即使走進婚戀,亦身在曹營心在漢,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婚姻生活,因為她仍在深深地依戀著父親,無法把感情從父親身上轉移到丈夫身上。
看來這錯誤並不在少女們,而是愛本身出了問題。她們太想得到愛,但沒有什麼法子將愛挽留,於是集體選擇了病態的手段。而那些沒有得手的少女則變得歇斯底裏,最終以各種悲劇收場。弗洛伊德認為,有戀父情結的人如果發展不利,一生都可能受其影響。
解決之道
一、 性的教育
實際上,就是性的補課教育,包括這樣兩個方麵:一是性的社會角色教育,讓孩子明白“男女有別”,教育孩子從依戀父親中解脫出來。
二、幫助孩子
幫助孩子走向同齡同性夥伴,結交同性朋友,為將來青春期結交異性朋友做好鋪墊。
三、行為配合
孩子的“戀父情結”,源於其嬰幼兒期父愛的過溢與母愛的不足,因此,矯枉時必須過正:一方麵,作為父親,應堅定而巧妙地暫時疏遠女兒;另一方麵,作為母親,則應急起直追,行為上親近,滿足女兒的愛欲依附。
許多父母都注意了,不要給男孩穿花衣服,不要讓女孩爬牆上樹。但更為重要的是,應該讓孩子主動地多跟同性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範融彙在共同玩樂之中。這是孩子“遊戲期”性別角色培養的根本“秘訣”。父子共同“騎馬打仗”、捉螞蟻;母女一塊兒打扮布娃娃、“跳房子”,這才是有益的天倫之樂。父母過於自我封閉,或者隻會買好東西,開發智力,是無法促進孩子的性別認同的。異性成員組成的單親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對子女成長極為不利,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這樣的家庭無法較好地培養孩子的性別角色。
問題描述
安彤剛剛生下一個漂亮的小男孩,一切都很順利。然而,產後的第二天,安彤發現自己無法入睡、沒有食欲、劇烈頭痛而且毫無理由地身體顫抖。醫生不得不給她服用了鎮靜劑幫助她入睡。在醫務人員和丈夫的陪伴下,安彤熬過了4個夜晚。回家以後,安彤每6小時服用一次鎮靜劑,期望那些惱人的症狀會盡快消失。但是,1周過去了,安彤還是無法入睡,聽到任何聲音都會感到煩躁不安,而且什麼都吃不下。
安彤很愛自己的兒子,期望可以照顧他,但卻力不從心。她手抖得非常厲害。因為擔心會摔著孩子,安彤根本不敢抱他。兩周過去了,情況並沒有好轉。每天晚上,丈夫給孩子喂奶,白天則是保姆負責照顧他。
安彤對自己無法照顧孩子感到非常羞愧,而且擔心自己永遠無法恢複。她開始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她並沒有真的想過要傷害自己,但是她覺得如果自己現在死去,也未嚐不是件好事。
問題分析
產後抑鬱的具體症狀:感到不安;感到傷感、無望;經常哭泣;沒有精力或沒有動力;吃得太多或太少;睡眠太多或太少;集中注意力困難,難以做決定,記憶能力下降;感到沒有價值或罪惡感;對各種活動都沒有興趣或者無法感到快樂;不願和家人、朋友接觸;出現各種軀體症狀,例如頭痛、胸痛、心率過速、淺而快的呼吸;擔心自己傷害孩子或者傷害自己;對孩子沒有任何興趣。
解決之道
盡管產後沮喪或產後抑鬱的發生如此普遍,我們並不是對此束手無策。以下7種方法可以幫你降低產後沮喪或產後抑鬱的發生可能性,或者減輕症狀的嚴重程度。
一、照顧自己
首先,對自己好一些,確保自己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
盡可能多休息。當孩子入睡時,新媽媽也要小睡一下。照顧新生兒會讓你精疲力竭,加上不眠之夜,很容易導致情緒低落。為了對抗疲憊和抑鬱,你必須獲得休息;保持營養豐富的飲食,多吃穀物、蔬菜和水果;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適度鍛煉身體;不要因為你照顧自己的需要而感到內疚。
二、積極尋求幫助
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刻不要猶豫。幫助可以有很多種形式,例如請丈夫幫助完成家務和夜間喂奶的工作,請家人幫助準備食物或者處理家務等等。
三、和他人分享你的感受,不要獨自忍受孤獨
和丈夫談談,確保他知道你的感受和擔憂;找一個信任的朋友,跟她談談你的感受;和其他新媽媽談,你也許會驚奇:如此多的女性曾有過類似的感受。你並不孤獨。同時你也可以學習她們應對的方法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