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大量地吸收信息,有時候並非是由於人的主動意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被動的行為,是出於工作的需要,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認為是被逼無奈。從日常生活上看,每天連續看電視、聽廣播的人和每天都泡在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的人都很容易引發焦慮。從職業來講,像記者、廣告員、信息員、網站管理員、圖書編輯等等都是該綜合征的高發人群。
也有專家認為,像劉先生和王小姐這樣的情況,不應該將其作為一種病態來對待,但是盡管如此,專家還是提醒,一定要注意對自身的關注。身體的任何不適都可能為自己帶來健康損害,不容忽視。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發表的一份專家報告預測中指出,目前就全球範圍而言精神病已經成人類的第二殺手,僅次於癌症。而焦慮症或過度焦慮則屬於精神病科的高發症。大家都會有類似的感覺:有一天你的心情好極了,而第二天你的心情卻又糟糕透了。兩者相比可以說一個是天堂的快樂,而一個是地獄的痛楚。其實引起這種截然不同情感的事件和客觀理由都是次要的,我們也許並沒有意識到,真正嚴重地影響我們情感的是我們人類自己的心情。
人類的心理疾病並沒有隨著醫學與心理學的發展而得到緩解,相反的,科技與文明把人的心靈變得更為擁擠和孤獨。所謂的知識焦慮症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它本身屬於一種焦慮症的異化形式。由於生活或工作環境的瞬息萬變,使得許多人對未來無法確定,甚至充滿恐懼。這就必然會造成心理上的緊張、急躁。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引起一係列的生理反應。如果不懂得恰時地放鬆和調節,就極有可能會給你的精神及生理造成傷害。
求知欲使人類渴望把更多非我的東西轉變成自我的東西。這一方麵符合人類進步的需要,但另一方麵,現代社會非我的知識確實無限浩大。未知的知識就像黑暗對於一個無知的孩童,對未知的恐懼感使現代人承受著更多的心理壓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擁擠,嚴重者則導致心理疾患。所有這些,就像一個無形的殺手,時時侵蝕著人類的健康與生存。
一般來說,信息焦慮綜合征的症狀表現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信息消化不良:患者在短時間內接收到大量信息,卻來不及對之進行處理,時間一長,便會出現偏頭痛、頭昏腦脹、注意力分散等現象,比較嚴重的還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心律不齊、緊張性休克等;第二種是信息幹擾:患者大腦中可能同時貯存著大量同類信息,對於各種信息接觸過多,如果不善於分析和處理,就會變得思緒混亂,判斷力下降,同時帶來一係列情緒上的困擾,甚至是生理不適;第三種是信息恐懼:由於知識更新過快,患者不得不拚命學習新的知識。有些人就因此而顧慮重重,感到自己負擔過重或擔心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最後出現惶恐不安、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心悸氣短等症狀。
值得慶幸的是,信息焦慮綜合征或知識焦慮綜合征本身並不可怕,也不用擔心它會轉變為某種精神疾病。隻要患者能夠正確意識到自己發病的原因,並正確對待自己的治療,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夠有效緩解的。
解決之道
1. 一定要保證自己每天有足夠的睡眠,一般應該保證有九小時或更多。每天睡前堅持鍛煉15分鍾,盡量過有規律的生活,可以適當減少不必要的娛樂活動。
2. 提醒自己每天盡量減少接觸各種信息量較大的媒體,閱讀品種最好不要超過兩種,盡量避免大量信息對自己的刺激。
3. 給自己每天的工作製定一個計劃,盡量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並且盡量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
4. 注意自己飲食習慣方麵的問題,去除不良習慣,增加各種綠色蔬菜的食用量,保證每天的飲水量,最好不少於三千至四千毫升。應該徹底減少自己使用刺激性物質的機會,嚴禁飲酒。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營養神經的藥物。
當患者對所謂的信息焦慮症有了一個清醒認識之後,患者就可以很容易地將之擺脫,重返正常生活。
問題描述
蘇先生剛過而立之年,卻是一位老煙民了,有十多年的煙齡。他自稱,從16歲開始就跟著周圍的朋友們學抽煙,當時覺得抽煙的人看上去很有氣質,於是就慢慢學會了,然後煙癮越來越大。
步入社會後,他平均每天要抽掉兩包煙,周末和朋友聚會時則更多。雖然家人都不讚成他抽煙,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現在,他和妻子商量好,準備生一個孩子,但醫生強烈建議他戒煙,蘇先生為此深感苦惱。
問題分析
吸煙是一種後天形成的不良嗜好,它對自己、他人和環境都有較大危害。全世界每年因吸煙導致死亡的人數達250萬之多,可以說,煙是人類的第一殺手。
煙草的煙霧中至少含有3種有毒的化學物質: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由好幾種物質混合而成,在肺中會濃縮成一種黏性物質;尼古丁是一種會使人成癮的藥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對神經係統發生作用;一氧化碳有降低紅血球將氧輸送到全身去的能力。有資料表明,一個每天吸15~20支香煙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幾率要比不吸煙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幾率比不吸煙的人大4倍;死於膀胱癌和心髒病的幾率要比不吸煙的人大2倍。吸煙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髒病的危險。同時,吸煙也增加了患高血壓病的危險。
被動吸煙又稱“強迫吸煙”或“間接吸煙”,是指不願吸煙的人被迫吸入別人吐出來的、夾有大量卷煙毒性物質的空氣15分鍾以上。被動吸煙者可能遭致與吸煙者同樣的病症。
吸煙主要是外界環境的影響:一是好奇;二是模仿。香煙具有多種象征作用,曆史上許多偉人都是大煙鬼,這些偉人形象與吸煙聯係如此緊密,無形中便成了一種力量和自信的象征,吸引著許多青少年去模仿。此外,成人或同伴的影響,吸煙者那種瀟灑自如、悠然自得的神態對青少年有極大的誘惑力,吸引著年輕人去模仿。此外,還有交際的需要。在中國吸煙已成為一種交際手段,敬煙往往是社交的序曲,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互相敬煙能溝通感情,產生心理上的接近,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許多人開始吸煙純粹是因為社交上的應酬,但隨著這種“禮尚往來”的增多,最終加入到吸煙者的行列。消愁和提神也是煙癮形成的原因之一。
解決之道
一、消除緊張情緒
如果緊張的工作狀況是您吸煙的主要起因,那麼拿走您周圍所有的吸煙用具,改變工作環境和工作程序。在工作場所放一些無糖口香糖、水果、果汁和礦泉水,多做幾次短時間的休息,到室外運動運動,幾分鍾就行。
二、體重問題
戒煙後體重往往會明顯增加,一般增加5~8磅。吸煙的人戒煙後會降低人體新陳代謝的基本速度,並且會吃更多的食物來替代吸煙,但可以通過增加身體的運動量來對付體重增加,因為增加運動量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另外,多喝水,使胃裏不空著。
三、加強戒煙意識
一旦戒煙,人感覺總是不太舒服,要有這種意識,即戒煙幾天後味覺和嗅覺就會好起來。
四、尋找替代辦法
戒煙後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在受到引誘的情況下找到不吸煙的替代辦法:做一些技巧遊戲,使兩隻手不閑著,通過刷牙使口腔裏產生一種不想吸煙的味道,或者通過令人興奮的談話轉移注意力。如果您喜歡每天早晨喝完咖啡後抽一支煙,那麼您把每天早晨喝咖啡換成喝茶。
五、打賭
一些過去曾吸煙的人有過打賭戒煙的好經驗,其效果之一是公開戒煙,並爭取得到朋友和同事們的支持。
六、少參加聚會
剛開始戒煙時要避免受到煙的引誘。如果有朋友邀請你參加聚會,而參加聚會的人都吸煙,那麼至少在戒煙初期應婉言拒絕參加此類聚會,直到自己覺得沒有煙癮為止。
七、遊泳、踢球和洗蒸汽浴
經常運動會提高情緒,衝淡煙癮,體育運動會使緊張不安的神經鎮靜下來,並且會消耗熱量。
八、扔掉吸煙用具
煙灰缸,打火機和香煙都會對戒煙者產生刺激,應該把它們統統扔掉。
九、轉移注意力
尤其是在戒煙初期,多花點兒錢從事一些會帶來樂趣的活動,以便轉移吸煙的注意力,晚上不要像通常那樣在電視機前度過,可以去按摩、聽唱片、上因特網衝浪,或與朋友通電話討論股市行情等。
十、經受得住重新吸煙的考驗
戒煙後又吸煙不等於戒煙失敗,但要仔細分析重新吸煙的原因,避免以後重犯。
附:測試
你有煙癮嗎?
1. 你每天抽多少支煙?
A. 10支以下(0分)
B. 10~19支(1分)
C. 20~29支(2分)
D. 30支或以上(3分)
2. 你早上起床後多久才吸第一口煙?
A. 5分鍾內(3分)
B. 半小時(2分)
C. 1小時(1分)
D. 1小時以後(0分)
3. 在不準吸煙的場所如公共汽車、戲院等,你有沒有吸煙的欲望?
A. 有(1分) B.沒有(0分)
評析:
若總計得0分者,即沒有上癮;得1~2分者,屬輕度上癮;得3~4分者,屬中度上癮者;得5分者,屬嚴重上癮者。
問題描述
小敏今年24歲,是一個很清爽的女孩,眉宇間略帶憂鬱。她的母親年近60,神情憔悴。據母親介紹,小敏從小就很愛幹淨,後來逐漸發展為潔癖。
一次,女友約她去玩,臨時介紹了一位朋友認識,握手之後,小敏便忍不住使勁地搓剛剛被別人握過的手,一直搓得雙手緋紅才停止,這讓對方尷尬不已。漸漸地,她與朋友疏遠了,朋友們也無法理解她的行為,離她而去。
後來,小敏以學習為由獨自搬到舅舅家的一套空房裏居住。搬去以後,小敏把空房徹底地收拾一新。母親擔心女兒,時常去看望她。但是每次母親一走,小敏一定要大做清潔,碗筷煮了又煮,廁所衝了又衝,沙發套也是拆下來重新洗過,就連門柄也是擦了又擦,一邊收拾還一邊考慮有沒有地方沒顧及到,做完屋內清潔,她自己也要徹底清洗,洗個澡,換洗一套衣服才能停止。
問題分析
愛清潔,本是一種良好的品格,因此名人們有“清潔僅次於聖潔”之說。但是,愛清潔愛得太過分,就是一種心理疾患了。心理醫生們將愛清潔愛得太過分稱之為“潔癖”。小敏其實是患上了潔癖這種心理障礙,所以她的行為才變得這樣古怪,以致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最終導致失去了朋友,又不願和母親交流。
所謂“潔癖”,是指在衛生方麵極其講究,尤其最注意雙手的衛生,每天要洗十幾遍甚至幾十遍,每次要打三四遍肥皂,每接觸過一件東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萬分,什麼事情都做不了。洗手時,先是使勁搓手,然後是手臂、胳膊肘,甚至肩膀,直至皮膚都變得緋紅才肯放心。從外麵一回家動不動就要大洗一番,自己的房間不讓家人隨便亂坐,也不歡迎朋友來訪。患者不僅注意自己的手,還關注周圍的其他人,例如別人去廁所後忘了洗手,或從外麵回來沒有洗手,又碰了什麼文件和用具,那他就對這些文件和用具特別緊張,不敢接觸;和別人握手也很緊張;回到家裏也不放鬆。時間一長,就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自己也是明知道沒有必要,可就是控製不住自己的行為。
像這樣有“潔癖”的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很多見的,他們整天都活得特別緊張,其生活目標就是講究衛生,整天關注的就是病菌,而無暇顧及別的,沒有什麼業餘愛好。小敏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
潔癖的發病原因與家庭、個體性格及生活經曆有關。首先,潔癖可能是由生活經曆,即出身和家庭環境而產生的癖,有些潔癖者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往往就是一個潔癖者,他們對子女的潔淨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要求。如同上文中的小敏,在她小的時候,母親對她十分嚴厲,一切與小敏相關的東西,不論是她的身體和衣服,還是她的床與桌子,隻要有一點兒髒和亂,馬上就會遭到愛淨如命的母親的一番沒完沒了的訓斥,並非要勒令小敏馬上收拾幹淨。天長日久,小敏對髒與亂產生了一種病態的恐怖。一旦看到哪個地方有點兒淩亂,她馬上會聯想到母親那嚴厲的麵孔和刻薄的語言,進而產生了心理上的緊張感。於是漸漸地,她不能容忍自己及其周圍有那麼一點點不幹淨的地方,哪怕那些不幹淨在別人眼裏算不了什麼。
其次,潔癖可能反映了一種自卑心理。有些潔癖者由於某種原因感到很自卑,因而他們很擔心自己因不整潔而被人看不起。有一位從農村考上了大學的女孩小芬,她常常因物質生活水平沒有城市同學高,見識沒有城市同學那麼廣,以及說話沒有城市同學那麼純正而感到低人一頭。有一次同屋的一個城市的女同學諷刺鄉下人身上有一種難聞的味道,她聽後就老擔心自己身上會產生別人難以接受的味道,所以從此以後,她老是反複地洗澡洗衣服,最後竟成了潔癖。
最後,潔癖可能是一種代償行為。所謂代償行為,就是人在某種心理欲望得不到滿足時,通過它來獲得替代滿足的一種方式。文芳找了個大老板結了婚,但婚後兩人感情並不融洽。丈夫由於業務繁忙經常長期在外,常常讓她一個人空守閨房。後來她又發現丈夫與別的女性還有不正當的關係,更讓渴望真情摯愛的她心灰意冷。於是她整日地把時間花在反複地梳洗打扮上,一會兒照照鏡子,一會兒又聞聞手,總覺得還不夠潔淨,於是又擦又洗。顯然,文芳的潔癖背後隱藏著一種不能得到滿足的心理欲求,她企圖借外在潔淨來增強自己的魅力,滿足自己被愛的強烈心理需求。
由此可見,潔癖是當事者在其生活過程中,逐漸固定下來的行為模式。所以潔癖者要從上述分析中找出與自己有關的心理動因,對症下藥而加以克服。此外,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的潔癖,當事人都應讓自己明白,整潔幹淨自然是好,但凡事不能絕對。人的天性中應有一點兒對亂的寬容,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心態與生活的穩定與正常。
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潔癖之士首推明初大畫家倪雲林。他愛潔成癖,連自己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都有兩個傭人專門負責經營,隨時擦洗。院裏的梧桐樹,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幹淨。一日,他的一個好朋友來訪,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幹淨,一夜之間,竟親起視察三四次。忽聽朋友咳嗽一聲,於是擔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傭人尋找朋友吐的痰在哪裏。傭人找遍每個角落也沒見痰的痕跡,又怕挨罵,隻好找了一片樹葉,稍微有點髒的痕跡,送到他麵前,說就在這裏。他斜睨了一眼,便厭惡地閉上眼睛,捂住鼻子,叫傭人送到三裏外丟掉。
因他太愛幹淨,所以少近女色。但有一次,他忽然看中了一姓趙的歌姬,於是帶回別墅留宿。但又怕她不清潔,先叫她好好洗個澡,洗畢上床,用手從頭摸到腳,邊摸邊聞,始終覺得哪裏不幹淨,要她再洗,洗了再摸再聞,還不放心,又洗。洗來洗去,天已亮了,隻好做罷。
此君堪稱潔癖之登峰造極者。潔癖的做法好像是很衛生,但卻感受不到幸福,隻感到緊張和痛苦,覺得活得特別累,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其實過分的潔癖會導致人免疫功能的減退,影響健康。人適度地接觸病菌,反而會產生抵抗力。假如,有兩個人去一個有病菌的場所,一個是潔癖者,特別愛幹淨,一個不是潔癖,誰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潔癖者”。因為後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體內產生抗體,會和外來病菌進行戰鬥,而“潔癖者”沒有任何防備,病菌可以長驅直入。進入成年以後,接觸的社會麵很廣,如果還把自己搞得過分幹淨,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谘詢門診,就有許多有“潔癖”的人同時還易患口腔潰瘍、腹瀉、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為太愛幹淨的緣故。
解決之道
一、係統脫敏法
請患者把自己害怕的東西和場景、經常做的事情,從輕度到重度寫出來,然後每天從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製自己的行為,如逐漸地減少洗手的次數和時間。讓患者學會控製自己的行為,教導患者改變思維方式,做事情先顧全重要的事情,一切慢慢來,一步一步地走。
二、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的主要說法:
1. 事實根據:生活在衛生條件不如城裏的鄉下孩子們身體更健康;適當地“髒”一下有助於提高免疫力;不經曆風雨,哪裏見彩虹,溫室的花朵更經不起考驗;人隻要在這個世界上,就不可能與外界環境隔絕,致病的病原體是始終存在的,人的免疫機能阻止疾病發作;頻繁洗手、更衣對預防疾病沒有太大的用處,大多數病原體用肥皂是殺不死的;過於緊張和焦慮反而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惹病;其他病沒得,但強迫症也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
2. 潔癖所帶來的危害超過益處。細菌是人類生活環境的必要組成部分,日常接觸到的眾多細菌對我們的生活與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不加選擇地滅菌,就可能給那些抵抗力、適應性、侵襲力強的有害病菌開綠燈,破壞人體內及自然環境的微生物平衡,以致有害的超級細菌大量生存和繁殖。
三、滿灌療法
讓患者坐於房間內,請其好友或親屬當助手。患者全身放鬆,輕閉雙眼,然後讓助手在患者手上塗各種液體,如清水、墨水、米湯、油、染料等。在塗時,患者應盡量放鬆,而助手則盡力用言語形容手已很髒了。患者要盡量忍耐,直到不能忍耐時睜開眼睛看到底有多髒為止。助手在塗液體時應隨機使用透明液體和不透明液體,隨機使用清水和其他液體。這樣,當患者一睜開眼時,會出現手並不髒,起碼沒有想象的那麼髒,這對患者的思想是一個衝擊,說明“髒”往往更多來自於自己的意念,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當患者發現手確實很髒時,洗手的衝動會大大增強,這時候,治療助手一定要禁止他洗手,這是治療的關鍵。患者會感到很痛苦,但要努力堅持住,助手在一旁應積極給予鼓勵。
在這一關鍵時刻,助手的示範作用很大。助手可在自己手上也塗上液體,甚至更多更髒,並大聲說出內心感受。由於二人有了相同的經曆,在情感上就能得到溝通,對髒東西的認識也能逐漸靠攏。這時,患者要仔細體會焦慮的逐步消退感。
滿灌療法在剛開始時把人推向焦慮的頂峰,但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焦慮會逐漸下降,強迫行為也會慢慢消退。
要對患者好的行為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以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暗示。如此進行,過不了多久,患者的潔癖自然就會慢慢消失,恢複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