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輕微病態心理不必找心理醫生(2 / 3)

解決之道

處方一:勇敢地戰勝自卑

戰勝自卑,首先要承認,自卑情緒人皆有之。實質上,一個人並非在每個方麵都能出類拔萃,因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在某些時候的某些方麵有不如意的感覺,出現自卑也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以此為恥而自暴自棄,更犯不著用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去掩飾,那隻是自欺欺人。

戰勝自卑就要正確地認識自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也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我們以己之長去比別人之短,就能發掘出自信,可以在客觀地認識短處和劣勢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長處與優勢。可以將自己最滿意的事情、最引以為榮的優點和令人矚目的成績,炫耀於心中的“榮耀室”,從而反複地刺激和暗示自己“我還可以”、“我能行”。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斯威爾說:“人的所有行為、感情和舉止,甚至才能,與其自我意象是一致的。”如果能將“我還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不斷地滲透到自己人生的各個方麵,便能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就能培養出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地球”的那份自信。

首先,要正確地評價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所謂“自知之明”,不僅表現在能如實地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別人之處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處和過人之處,這才是正確的與人比較。馬克思曾說過,偉人之所以高不可攀,是因為你自己跪著。

其次,要正確地表現自己。心理學家建議:有自卑心理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這些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放棄爭取成功的機會。任何成功都能增強自己的自信,任何大的成功都蘊積於小的成功之中。換言之,要通過在小的成功中表現自己,確立自信心,循序漸進地克服自卑心理。

再次,設法正確地補償自己。盲人尤聰,瞽者尤明,這是生理上的補償,人的心理也同樣具有補償能力。為了克服自卑心理,可以采用兩種積極的補償:其一是勤能補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麵有缺陷,不背思想包袱,以最大的決心和最頑強的毅力去克服這些缺陷,這是積極的、有效的補償。華羅庚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其二是揚長避短,“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讀達爾文、濟慈、康德、拜倫、培根、亞裏斯多德的傳記,就不難明白,他們的優秀品質和一生的輝煌成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這樣促成的。人的缺陷,不是絕對不能改變的,關鍵是自己願不願意改變,隻要下定決心,講究科學方法,因勢利導,就會使自己擺脫自卑,逐漸成熟起來。

處方二:從自卑中超越自我

一個人由於缺乏成功的經驗,缺乏客觀的期望和評價,消極的自我暗示又抑製了自信心,加上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惡劣的生活境遇等等原因導致了自卑心理的產生。這種心理常表現為抑鬱、悲觀、孤僻。如果任其發展,便會成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難以改變,嚴重影響人的社會交往,抑製人的能力發展。那麼如何來超越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呢?

首先,要有意識地選擇與那些性格開朗、樂觀、熱情、善良、尊重和關心別人的人進行交往。在交往過程中,你的注意力會被他人所吸引,會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樂,跳出個人心理活動的小圈子,心情也會變得開朗起來,同時在交往中,能多方位地認識他人和自己,通過有意識的比較,可以正確認識自己,調整自我評價,提高自信心。

其次,增加成功經驗。一個人成功經驗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越強。可見,通過一次又一次微小的成功,可以使自信心得到增強和升華。對於自卑的人來說,重要的是建立起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抱負水平”,增加成功的經驗。這可以由小由少做起,確保首次努力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環。如果已遇到困境,感到自卑時,則可改做一件比較容易成功,或者自己願意並有興趣的活動或工作,以便增強信心,免除自卑。

再次,多向名人學習。多讀些有關名人成功的書籍,尤其是那些曾被自卑感困擾的名人的事跡,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的經驗,進而鼓勵自己加強自信,發揮所長,集中精力,矢誌不渝地達到目標。這樣,自卑心理也會不驅而散。

最後,學會深層冥想法。日本精神療法研究所所長小林英夫認為,此法能充分運用潛能抑製自卑感。方法是:配合腹式呼吸,集中想想自己的長處,例如想想小學時期那些令人高興的事,想想別人的讚美,就擁有越多的自信,不要羞於承認自己的長處,以零為基點,不斷去增添它。

附:測試

你有自卑心理嗎

1. 一旦你下了決心,即使沒有人讚同,你仍然會堅持做到底嗎?

2. 參加晚宴時,即使很想上洗手間,你也會忍著直到宴會結束嗎?

3. 如果想買性感內衣,你會盡量郵購,而不親自到店裏去嗎?

4. 你認為你是個絕佳的情人嗎?

5. 如果店員的服務態度不好,你會告訴他們經理嗎?

6. 你不常欣賞自己的照片嗎?

7. 別人批評你,你會覺得難過嗎?

8. 你很少對人說出你真正的意見嗎?

9. 對別人的讚美,你持懷疑的態度嗎?

10. 你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差嗎?

11. 你對自己的外表滿意嗎?

12. 你認為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強嗎?

13. 在聚會上,隻有你一個人穿得不正式,你會感到不自然嗎?

14. 你是個受歡迎的人嗎?

15. 你認為自己很有魅力嗎?

16. 你有幽默感嗎?

17. 目前的工作是你的專長嗎?

18. 你懂得搭配衣服嗎?

19. 危急時,你很冷靜嗎?

20. 你與別人合作無間嗎?

21. 你認為自己隻是個尋常人嗎?

22. 你經常希望自己長得像某某人嗎?

23. 你經常羨慕別人的成就嗎?

24. 你為了不使他人難過,而放棄自己喜歡做的事嗎?

25. 你會為了討好別人而打扮嗎?

26. 你勉強自己做許多不願意做的事嗎?

27. 你任由他人來支配你的生活嗎?

28. 你認為你的優點比缺點多嗎?

29. 你經常跟人說抱歉嗎,即使在不是你錯的情況下?

30. 如果在非故意的情況下傷了別人的心,你會難過嗎?

31. 你希望自己具備更多的才能和天賦嗎?

32. 你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嗎?

33. 在聚會上,你經常等別人先跟你打招呼嗎?

34. 你每天照鏡子超過三次嗎?

35. 你的個性很強嗎?

36. 你是個優秀的領導者嗎?

37. 你的記性很好嗎?

38. 你對異性有吸引力嗎?

39. 你懂得理財嗎?

40. 買衣服前,你通常先聽取別人的意見嗎?

分析:

回答“是”記1分,回答“否”記0分。將各題得分相加,算出總分。

分數為25~40:說明你對自己信心十足,明白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清楚自己的缺點。不過,在此警告你一聲:如果你的得分將近40的話,別人可能會認為你很自大狂傲,甚至氣焰太盛。你不妨在別人麵前謙虛一點,這樣人緣才會好。

分數為12~24:說明你對自己頗有自信,但是你仍或多或少缺乏安全感,對自己產生懷疑。你不妨提醒自己,在優點和長處各方麵並不輸人,特別強調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分數為11分以下:說明你對自己顯然不太有信心。你自卑和自我壓抑,因此經常受人支配。從現在起,盡量不要去想自己的弱點,多往好的一麵去衡量;先學會看重自己,別人才會真正看重你。

問題描述

生於小康之家的大郭工作能力不錯,虛榮心很強,在單位沒什麼人緣。今年春天,大郭辭去了原來的工作,開始了新一輪的求職之路。由於一般大學的本科學曆讓他覺得沒麵子,於是在校園附近花200元買了一個“北京大學”的假文憑,並憑此混進了一家大公司,四處吹噓他是北大學子。北京大學畢業生還是比較顯眼的,大郭過了一陣子春風得意的日子。但很快,公司內部組織的同學聚會就讓大郭像白蛇娘子喝了“雄黃酒”——現原形了。從此,大郭在公司裏狼狽不堪,被迫在周圍同事的曖昧眼光中離開了。

問題分析

虛榮心是以不適當的虛假方式來保護自己自尊心的一種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借用外在的、表麵的或他人的榮光來彌補自己內在的、實質的不足,以贏得別人和社會的注意與尊重。是為了取得榮譽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現出來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情感。簡單地說,所謂虛榮心就是扭曲了的自尊心。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具有虛榮心,虛榮心理是一種很複雜的心理現象。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曾經這樣說過:“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虛榮心強的人喜歡在別人麵前炫耀自己昔日的榮耀經曆或今日的輝煌業績,他們或誇誇其談,肆意吹噓,或嘩眾取寵,故弄玄虛,自己辦不到的事偏說能辦到,自己不懂的事偏要裝懂,一切為了提高自己。虛榮心強的人喜歡炫耀有名有地位的親朋好友,希圖借助他人的榮光來彌補自己的不足,而對於那些無名無份、地位“卑微”的親朋則避而不談,甚至唯恐避之而不及。

人為什麼會產生虛榮心呢?這與人的需要有關。人類的需要有很多種,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等等。一個人的需要超過了自己的擔負能力,就會想通過不適當的手段來達到自尊心的滿足,這就產生了虛榮心。虛榮者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往往隻追求麵子上的好看,不顧現實條件,最後造成危害。有時甚至產生犯罪動機,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虛榮者的內心其實是空虛的。他們表麵的虛榮與內心的空虛總是不斷地鬥爭:沒有滿足虛榮心之前,因為自己不如他人的現狀而痛苦;滿足虛榮心之後,又唯恐自己真相敗露而受折磨。虛榮者的心靈總是痛苦的,完全不會有幸福可言。虛榮心男女都有,但總的說來,女性的虛榮心比男性強。

虛榮心是不實事求是,不考慮具體條件,追求虛假的聲譽,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打腫臉充胖子”。有人把虛榮心的表現分為十四個方麵,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沒有這種類似的表現呢?

1. 喜歡談論有名氣的親戚朋友或以同名人交往為榮;

2. 熱衷於時髦服裝,對西方的流行貨傾倒;

3. 行事購物喜擺闊;

4. 不懂裝懂,海闊天空;

5. 熱衷於追求一鳴驚人的成果;

6. 對名著、影片隻求一知半解,誇誇其談;

7. 好表現自己,尤其想在大庭廣眾麵前露一手;

8. 好掩蓋自己;

9. 對表揚沾沾自喜;

10. 對批評耿耿於懷;

11. 表麵熱情,內心冷淡,討好別人;

12. 找對象過分追求長相門第;

13. 婚禮講排場、擺闊氣;

14. 講麵子,麵子第一。

虛榮心理,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其一是妨礙道德品質的優化,不自覺地會有自私、虛偽、欺騙等不良行為表現。其二是盲目自滿、固步自封,缺乏自知之明,阻礙進步成長。其三是導致情感的畸變。由於虛榮給人的沉重的心理負擔,需求多且高,自身條件和現實生活都不可能使虛榮心得到滿足,因此,怨天尤人、憤懣壓抑等負性情感逐漸滋生、積累,最終導致情感的畸變和人格的變態。嚴重的虛榮心不僅會影響學習、進步和人際關係,而且對人的心理、生理的正常發育,都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虛榮心理的產生及其強弱與個體心理品質、思想修養有著直接的關係。除此之外,還受個體所處的生活環境及社會文化傳統的影響。

1. 自尊心過強的人易產生虛榮心理。每個人都有維護自尊的需要,每個人都喜歡聽恭維、讚揚的話,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本性的顯現。如果一個人的自尊心過於強烈,渴望獲得別人對自己的重視、尊重和讚揚,而自身又缺乏過人之處,不具備足以令人稱道的實力,則不得不尋求其他手段,如借用外在的、表麵的,甚至是他人的榮光來彌補或替代自己實力的不足,以此滿足自尊的需要。在此過程中,虛榮心理的產生在所難免。

2. 私心過重的人容易產生虛榮心理。私心過重的人會時刻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總希望自己時時處處勝過別人、超過別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常常煞費苦心地營造或借用本來不屬於自己的、虛假的榮譽來掩飾個人的缺陷和不足,以抬高自己,顯示自己的“過人之處”。

3. 缺乏自信的人容易產生虛榮心理。虛榮心理的產生往往是那些缺乏自信、自卑感強烈的人進行自我心理調適的一種結果。某些缺乏自信、自卑感較強的人,為了緩解或擺脫內心存在的自慚形穢的焦慮和壓力,試圖采用各種自我心理調適方式,其中包括借用外在的、表麵的榮耀來彌補內在的不足,以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進而贏得別人對自己的重視和尊敬,虛榮心便由此而生。

4. 處於特定社會文化環境中易產生虛榮心理。

在人際交往中注意“臉”和“麵子”,是中國人長期形成的一種社會心理。所謂“臉”,是一個人為了自我完善而通過形象整飾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目中形成的特定形象;所謂“麵子”,則是一個人在社會人際關係中依據對“臉”的自我評價,估價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所應有或占有的地位。所以,“臉”和“麵子”代表著人的榮譽和尊嚴。一個人要想有臉麵,必須先成就大事,通過他的不平凡的作為而獲得人們的褒揚,形象才會隨之高大起來。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社會人際交往中注重“臉”與“麵子”的文化傳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強化了中國人虛榮心理的產生。

解決之道

一、改變認知,認識到虛榮心帶來的危害

虛榮心強的人,在思想上會不自覺地滲入自私、虛偽、欺詐等因素,這與謙虛謹慎、光明磊落、不圖虛名等美德是格格不入的。虛榮的人為了表揚才去做好事,對表揚和成功沾沾自喜,甚至不惜弄虛作假。他們對自己的不足想方設法遮掩,不喜歡也不善於取長補短。虛榮的人外強中幹,不敢袒露自己的心扉,給自己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虛榮在現實中隻能滿足一時,長期的虛榮會導致非健康情感因素的滋生。

二、端正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提高自我認知。提高自我認知,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分清自尊心和虛榮心的界限。

做到自尊自重。誠實、正直是做人最起碼的要求。我們絕不能為了一時的心理滿足而喪失人格。隻有做到自尊自重,才不至於在外界的幹擾下失去人格。我們要珍惜自己的人格;崇尚高尚的人格可以使虛榮心沒有抬頭機會。

樹立崇高理想,追求真善美。人應該追求內心的真實的美,不圖虛名;一個人追求真善美就不會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炫耀自己,就不會徒有虛名。很多人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就是因為有自己的理想。同時,要正確評價自己,既看到長處,又看到不足,時刻把實現理想作為主要的努力方向。

三、擺脫從眾的心理困境

從眾行為既有積極的一麵,也有消極的另一麵。對社會上的一種良好時尚,就要大力宣傳,使人們感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從而發生從眾行為。如果社會上的一些歪風邪氣、不正之風任其泛濫,也會造成一種壓力,使一些意誌薄弱者隨波逐流。虛榮心理可以說正是從眾行為的消極作用所帶來的惡化和擴展。例如,社會上流行吃喝講排場,住房講寬敞,玩樂講高檔。在生活方式上落伍的人為免遭他人譏諷,便不顧自己的客觀實際,打腫臉充胖子,弄得勞命傷財,負債累累,這完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所以我們要本著清醒的頭腦,麵對現實,實事求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去處理問題,擺脫從眾心理的負麵效應。

要正確對待輿論,正確看待他人的優越條件,不要影響自己的進步,而應該作為自己前進的動力。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自己的需要。隻有自信和自強,才能不被虛榮心所驅使,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四、調整心理需要

需要是生理的和社會的要求在人腦中的反映,是人活動的基本動力。人有對飲食、休息、睡眠、性等維持有機體和延續種族相關的生理需要,有對交往、勞動、道德、美、認識等社會需要,有對空氣、水、服裝、書籍等的物質需要,有對認識、創造、交際的精神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滿足需要中度過的。可人畢竟不能等同於動物,馬克思指出:“饑餓總是饑餓,但是用刀叉吃熟肉來解除的饑餓不同於用手、指甲和牙齒啃生肉來解除的饑餓。”在某種時期或某種條件下,有些需要是合理的,有些需要是不合理的。

附:測試

你是個愛慕虛榮的人嗎

1. 你經常停留在商店櫥窗前,悄悄欣賞自己的身影嗎?

2. 你曾經做過整形手術嗎?

3. 你曾經動過整形的念頭嗎?

4. 你定期花錢保養你的指甲嗎?

5. 你喜歡欣賞自己的照片嗎?

6. 度假回來時,你會向別人展示紀念品嗎?

7. 你很注重衣著打扮嗎?

8. 你每天梳頭超過三次嗎?

9. 你喜歡身上戴許多首飾嗎?

10. 你偏愛名牌手提箱嗎?

11. 你偏愛名牌衣服嗎?

12. 跟一個渾身邋遢的朋友走在路上,你會覺得尷尬嗎?

13. 你希望自己擁有一些頭銜嗎?

14. 你花在打扮和保養上的費用超過預算嗎?

15. 你喜歡照許多照片嗎?

分析:

每題選擇“是”記1分,選擇“否”記0分。將各題得分相加,算出總分。

1. 分數為10~15:無可否認,你是個虛榮心相當強的人。你自己的外表非常在意,在他人麵前,無時無刻不在注意自己的儀容,因為你希望自己永遠留給別人最佳的印象。

2. 分數為4~9:你有點虛榮心,還好,不算很嚴重,也許你隻是比較在意自己的外表和給他人的印象,你仍覺得人生還有別的事比外表更重要。

3. 分數為0~3:你這個人,可以說一點兒虛榮心都沒有。即使有些虛榮的人會覺得你很邋遢,但是你一點兒也不在乎,寧願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也不願花許多時間和金錢在虛無的外表上。

問題描述

小雅發現,自己越來越討厭同屋的小芹了。一年前,小雅和小芹同時從學校畢業,分配到這個單位。她們住在同一個宿舍裏,很快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小芹活潑開朗,小雅秀麗迷人,二人都不乏追求者。半年後,小芹有了一個人人羨慕的男朋友,而小雅還是名花無主,這讓心高氣傲的她心裏很不是滋味。慢慢地,小雅覺得自己像一隻醜小鴨,而小芹卻是那個令人討厭的美麗公主。小雅總覺得,是小芹搶占了自己的風頭,於是經常冷眼以待。前兩天,小雅得知與自己資曆相當的小芹竟然升職了,更是痛不欲生,她簡直不願意再看到小芹。

問題分析

嫉妒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心理。它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複等不愉快的情緒。別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顯示出來的聰明才智,可以成為嫉妒的對象,其他如榮譽、地位、成就、財產、威望等有關社會評價的各種因素,也都容易成為人們嫉妒的對象。

嫉妒是一種負性情緒。它有明顯的敵意,甚至會產生攻擊詆毀行為,不但危害他人,給人際關係造成極大的障礙,最終還會推毀自身。地位相似、年齡相仿、經曆相近的人之間容易產生嫉妒。

嫉妒幾乎人人都有,它是人們普遍存在的病症。從本質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無論是何種形式和內容的嫉妒,都有害於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及健全的社會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地受到別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覺對別人產生嫉妒之心。被嫉妒的人常常是自己周圍熟識的人。有時,明知道是嫉妒,是不應該的,卻無法消除。

嫉妒是心靈的地獄。嫉妒的人總是拿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別人年輕他嫉妒,別人長相好他嫉妒,別人身材高他嫉妒,別人風度瀟灑他嫉妒,別人有才學他嫉妒,別人富有他嫉妒,別人的妻子漂亮他嫉妒,別人學曆高他嫉妒……德國有一句諺語:“好嫉妒的人會因為鄰居的身體發福而越發憔悴。”所以,好嫉妒的人總是四十歲的臉上就寫滿五十歲的滄桑。

好嫉妒的人往往自大。因為自大,想高人一等,所以就容不下比他強的人。看到周圍的人有超過自己之處,要麼設法去貶低,要麼設置陷阱去抗害對方。

好嫉妒的人必然自私,自私的人必然嫉妒。嫉妒和自私猶如孿生兄弟。法國作家拉羅會弗科就曾說過:“嫉妒是萬惡之源,懷有嫉妒心的人不會有絲毫同情”“嫉妒者愛已勝於愛人。”因為嫉妒,他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優越;因為自私,他總是想剝奪別人的優越。好嫉妒的人從來不為別人說好話。嫉妒的人,因為容不下別人的長處,所以他就通過說別人的壞話來尋求一種心理的滿足。好嫉妒的人沒有朋友,因為他容不下別人的長處,而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長處,所以他就把所有的人視作自己的敵人,以冷漠的目光注視別人。

嫉妒害己又害人。從自身來講,嫉妒傷身,嫉妒使人把時光用在阻礙和限製別人身上,而不是潛心於自我的開發。就他人而言,嫉妒者的流言、惡語、陷害、阻撓、拆台、造謠等,往往對被嫉妒者造成惡劣的影響。在中國古代,龐涓嫉妒孫臏、李斯嫉妒韓非子、潘仁美嫉妒楊令公等,都是以害人開始,以害己結束。總而言之,嫉妒不僅折磨患者本人,也危害被嫉妒的人。中國古代有副對聯,叫做“欲無後悔須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希望好嫉妒的人經常誦讀此聯,不斷地反省自己,改善自己的品性。

嫉妒如此可怕,又如此不能割舍,我們不能期待消滅嫉妒,而要把嫉妒的力量轉為建設性的行動能源。這樣,我們就真正戰勝了嫉妒。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影響深遠的20世紀思想家之一伯特蘭?羅素在《快樂哲學》一書中談到嫉妒時說:“嫉妒盡管是一種罪惡,它的作用盡管可怕,但並非完全是一個惡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種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現;人們在黑夜裏盲目地摸索,也許走向一個更好的歸宿,也許隻是走向死亡與毀滅。要擺脫這種絕望,尋找康莊大道,文明人必須像他已經擴展了他的大腦一樣,擴展他的心胸。他必須學會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學得像宇宙萬物那樣逍遙自在。”

其實總的說來,嫉妒的建設性大大超過破壞性。我們之所以總是把它和破壞性連在一起,是因為我們所見到的、所聽到的關於妒忌的案例都比較極端,令人震驚。然而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嫉妒是功不可沒的。出於嫉妒,人們奮發圖強。過去,我們古老的文化為我們贏得了許多嫉妒的眼光。當嫉妒者悄悄追趕時,我們還在洋洋自得。今天,環顧四周,突然發現我們已經掉隊了。為了和世界“接軌”,我們還得哼哧哼哧學英語。我們嫉妒了,於是我們跑步前進。這就是嫉妒的力量。

對於個人來說,戰勝嫉妒需借助於自身思想的成熟。幼兒會毫無顧忌地表現嫉妒,而成人在不斷的交往中學會了人際間的基本規則,懂得了破壞性的嫉妒於人有害,於己無利。對無法改變的事實,如容貌、身材等,屬父母所賜,理當珍惜,無需朝著瑪莉蓮?夢露努力;而對氣質、能力等跟後天努力密切相關的事情,我們盡可以去嫉妒別人,找出差距,迎頭趕上。當你理直氣壯地說“我嫉妒”時,你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戰勝了嫉妒。

跟其他情緒一樣,嫉妒也是一種本能力量。嫉妒作為一種本能反應,不同年代、不同文化中都有它根深蒂固的存在。曾經在一些非洲部落流行一夫多妻製,那裏幾乎都有一條準則,規定丈夫要不偏不倚,對他的所有妻子嚴格地平等分攤寵愛。妻子們的個人茅舍圍著丈夫的茅舍排成半圓形,她們都注意看著,丈夫是否在某個妻子那裏多呆了哪怕一小會兒。

我們現實生活中也充滿了嫉妒。幾乎任何事物,隻要是別人有自己沒有但又渴望擁有的,都會成為嫉妒的導火索。嫉妒的發生有個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即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如果人的眼光隻盯著自己,他是不會知道什麼叫嫉妒的。有些學者認為隻要人與人之間有不平等存在,就有嫉妒繁衍的土壤。20世紀初,曾經有一些以色列移民區的集體農莊試圖建立一種絕對平均的社會製度,以期消滅嫉妒。然而有關人士調查發現,這些地方關於嫉妒的問題依然懸而未決。可見,嫉妒作為一種本能力量,跟社會文化沒有必然的關係。

解決之道

處方一:自知之明,客觀評價自己

當嫉妒心理萌發時,或是有一定表現時,能夠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動,從而控製自己的動機和感情。這就需要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同時客觀地評價一下自己,從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問題。當認清了自己後,自然也就能夠有所覺悟了。

處方二:胸懷大度,寬厚待人

19世紀初,肖邦從波蘭流亡到巴黎。當時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已蜚聲樂壇,而肖邦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對肖邦的才華卻深為讚賞。怎樣才能使肖邦在觀眾麵前贏得聲譽呢?李斯特想了個妙法:那時候在鋼琴演奏時,往往要把劇場的燈熄滅,一片黑暗,以便使觀眾能夠聚精會神地聽演奏。李斯特坐在鋼琴麵前,當燈一滅,就悄悄地讓肖邦過來代替自己演奏。觀眾被美妙的鋼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畢,燈亮了。人們既為出現了這位鋼琴演奏的新星而高興,又對李斯特推薦新秀深表欽佩。

處方三:快樂之藥可以治療嫉妒

快樂之藥可以治療嫉妒,是說要善於從生活中尋找快樂,正像嫉妒者隨時隨處為自己尋找痛苦一樣。如果一個人總是想:比起別人可能得到的歡樂來,我的那一點兒快樂算得了什麼呢?那麼他就會永遠陷於痛苦之中,陷於嫉妒之中。快樂是一種情緒心理,嫉妒也是一種情緒心理。何種情緒心理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靠人來調整。

處方四:少一份虛榮就少一份嫉妒心

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實的榮譽,而虛榮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對於嫉妒心理來說,它的要麵子,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正是一種虛榮,一種空虛心理的需要。單純的虛榮心與嫉妒心理相比,還是比較好克服的。而二者又緊密相連,相依為命。所以克服一份虛榮心就少一分嫉妒。

處方五:自我轉換法可以消除嫉妒心理

嫉妒可以使一個人萎靡不振,但是如果合理地自我轉換,不把時間浪費在抱怨外在環境,就能變為發奮圖強。作家愛德蒙德?威爾遜在看到同行寫的《偉大的蓋茨比》時,非常嫉妒其對戲劇場麵的營造。但他馬上將嫉妒轉換成發奮,寫出了許多充滿激情、技巧高超的作品。

處方六:自我抑製和自我宣泄

嫉妒心理也是一種痛苦的心理,當還沒有發展到嚴重程度時,用各種感情的宣泄來舒緩一下是相當必要的,可以說是一種順坡下驢的好方式。

在這種發泄還僅僅是處於出氣解恨階段時,最好能找一個較知心的朋友或親友,痛痛快快地說個夠,暫求心理的平衡,然後由親友適時地進行一番開導。雖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卻能中斷這種發泄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如有一定的愛好,則可借助各種業餘愛好來宣泄和疏導。如唱歌、跳舞、書畫、下棋、旅遊等等。

附:測試

嫉妒心理自測

1. 你熟知的人成就很大時,你會感到生氣嗎?

2. 你是否感到其他人生活得更舒適?

3. 你想占有朋友的東西嗎?

4. 你想占有自己的親戚的東西嗎?

5. 假如你的配偶在看他(她)先前的朋友或者情人的照片時,你會感到傷心嗎?

6. 你是否擔憂自己的配偶還愛著先前的情人?

7. 你是否堅持要了解自己配偶的全部經曆和做過的事?

8. 假如別人讚美你的配偶十分動人,你會感到不安嗎?

9. 你是否嫉妒別人的生活?

10. 你是否嫉妒別人的家?

11. 你是否嫉妒別人的性生活?

12. 你是否嫉妒別人的衣服?

13. 你是否嫉妒別人的工作?

14. 你有沒有講過自己朋友的壞話?

15. 假如朋友外出遊玩而沒有邀你一起去,你會感到傷心嗎?

評分分析:

回答“是”得1分;“否”得0分。

10分以上,你的生活確實已經遭到嫉妒心理的破壞。它已損害了你與他人的關係,你對自己的一切逐漸產生不滿。在嫉妒心理產生潛在的、更大的危害之前,你的確應該努力控製一下它的發展。

4~9分,你有較強的嫉妒心,但這並不是你生活中唯一的情感。嫉妒心影響了你與他人的關係,影響了你對他人的感情,但它並沒有主宰一切。但假如你能夠學會予以克服,一定可以從中獲益匪淺。

3分以下,在你的生活中,嫉妒心所產生的作用十分小,而且,這是一種合理的、自然的人類情感。

你的嫉妒心重嗎?

測測你的嫉妒心,對下列問題回答“是”或者“否”。

1. 我經常將自己和別人比較。

2. 我覺得別人的成就、才幹或者長相沒什麼了不起的。

3. 當別人遭受挫折時,我有一種幸災樂禍的感覺。

4. 別人的成功會讓我想起自己的不幸。

5. 如果我不喜歡某件事物,我會努力說服別人也跟我持一樣的觀點。

6. 我渴望打敗那些成功人士。

7. 我認為生活是一場競賽,我要衝向最高點。

8. 看到別人的成功,我很惱火我自己。

9. 我有時采取一些方式阻礙別人取得成功。

10. 我從來不覺得滿足。

11. 我希望比別人擁有得更多。

12. 我會多方收集對自己有利的信息。

13. 我會因為不如別人而感到痛苦。

14. 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善於嫉妒的人。

如果有10個或者以上的“是”,說明你確實是一個嫉妒心理較重的人,需要注意調適。

問題描述

高一男孩王某,家庭生活條件優裕,經商的父母每天給他許多零用錢,用完了還可以向父母要,用多少要多少。他自己說,學習完全是為了父母,自己根本不想讀書,上課無精打采,作業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考試好壞無所謂。節假日成天閑逛,毫無目的地東溜西轉,顯得無聊、無事、無奈,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似乎生活中根本就沒有能夠足以引起興奮的事情。沒有興趣,沒有欲望,沒有愛好,也沒有精神,更沒有目的,凡事與己無關,自己也根本不想操什麼心,看到期末自己的成績單上紅燈高掛無動於衷。有時他對目前這種心態也很苦惱,但木已成舟,無可奈何。

問題分析

空虛,是指百無聊賴、閑散寂寞的消極心態,即人們常說的“沒勁”,是心裏不充實的表現。空虛心理其實是一種社會病,存在極為普遍。當社會失去精神支柱或社會價值多元化導致人們無所適從時,或者個人價值被抹殺時,就極易出現這種不良心理。

心理空虛的人不思進取,沒有人生的奮鬥目標,自然不會有奮鬥的樂趣和成功的歡愉。他們無所事事或不願事事,常常感到生活無聊、心靈空乏虛無、寂寞難忍。空虛者常常尋求刺激,比如抽煙、喝酒、賭博、鬧事等等,以此來排遣時間、擺脫心理寂寞。嚴重情況下,空虛者會偷盜、搶劫、奸淫等,走上犯罪道路。

人們通常是因為下述兩種情景而空虛:

1. 物質條件優越,沒有生活憂慮。此類人習慣了滿足與享受,看不到或懶得思考人生意義所在,沒有也不想有積極的生活目的,從而整日安逸奢靡、無所事事、空虛度日。

2. 人生目標不切實際,遭受現實打擊。有的人心比天高,目標不切實際卻又不屑追求,當目標無法實現時,感覺飽受挫折,心靈便虛無空蕩,一蹶不振。

空虛是一種病,是一種危害健康的心理上的疾病,是指一個人沒有追求,沒有寄托,沒有精神支柱,精神世界一片空白。空虛的心理,可來自對自我缺乏正確的認識,對自己能力過低的估計,終至整天憂鬱,思想空虛;或是因自身能力和實際處境不同步,陷入“誌大才疏”或“虎落平川”的窘境中,常常感到無奈、沮喪、空虛;或是對社會現實和人生價值存在錯誤的認識,以偏概全地評價某一社會現象或事物,當社會責任與個人利益發生衝突時,過分地講求個人的得失,一旦個人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心懷不滿,“萬念俱灰”;或是因退休、下崗、失戀、工作挫折、投資失誤、經濟拮據等導致失落困惑感使然。

人生在世,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難免會碰到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遇到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問題,也就必然會有喜有憂有得有失。人,要有點精神,要有所追求,要有精神支柱,要有一種獻身精神。“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這就要求人們要麵對現實,麵對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遇到什麼問題,都應該沉著冷靜,保持良好的心理,實事求是地應對一切。人老了,退休了,還可奉獻餘熱;下崗了,再求職,作為人生拚搏的第二起點;工作受到挫折,投資失敗了,要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審時度勢,東山再起,將其視為成功的“奠基石”。總之,不要灰心,不要氣餒,充實自我,戰勝空虛,就一定能迎來精神和事業上的光明。

有人說,一個人的軀體好比一輛汽車,你自己便是這輛汽車的駕駛員,如果你整天無所事事,空虛無聊,沒有理想,沒有追求,那麼,你就會根本不知道駕駛的方向,就不知道這輛車要駛向何方,這輛車也就必定會出故障,會熄火的,這將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解決之道

一、及時調整生活目標

空虛心態往往是在兩種情況下出現的。一是胸無大誌;二是目標不切實際,使自己因難以實現目標而失去動力。因此,擺脫空虛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生活目標,從而調動自己的潛力,充實生活內容。

二、要有一定的誌向

有誌向才會有追求和拚搏,才會體驗到拚搏的樂趣和成就感,才會珍惜生命。但是要注意誌向的現實性:誌向太低了無需努力,也不會去努力;誌向太高了難以奮鬥,也無從奮鬥,到頭來仍然是沒有努力和奮鬥,空虛度日。所以誌向一定要與自身的實際能力相符合。

三、要改變懶散習慣

因為懶散,不想有所追求,無所事事或不願事事,就會胡思亂想、尋求消極刺激,自然空虛。因此要在生活中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逐漸養成勤勞的習慣,從勞作中獲得樂趣,心靈才會充實而不空虛。

四、求得朋友支持

當一個人失意或徘徊之時,特別需要有人給以力量和支持,予以同情和理解。隻有在獲得很多人支持時,你才不會感到空虛和寂寞。

五、讀幾本好書

讀書是填補空虛的良方。讀書能使人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使人從寂寞與空虛中解脫出來。讀書越多,知識越豐富,生活也就越充實。

六、忘我地工作

勞動是擺脫空虛極好的辦法。當一個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時,就會忘卻空虛帶來的痛苦與煩惱,並從工作中看到自身的社會價值,使人生充滿希望。

七、轉移目標

當某一種目標難以實現,受到阻礙時,不妨轉移目標,如除了學習或工作以外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繪畫、書法、打球等),使困擾的心平靜下來。當有了新樂趣後,就會產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會逐漸完成生活內容的調整,並從空虛狀態中解脫出來,去迎接豐富多彩的生活。

八、要多與人交往

與人交往,相互啟示、相互激勵、相互幫助,心靈將受到熏陶和充實。但要注意,交際對象不能也是空虛者。這樣的人隻能使自己更加空虛,甚至造成不良的後果。

附:測試

你有空虛心理嗎

你對目前的生活滿足嗎?你的精神生活充實嗎?請坦率回答。符合自己情況的畫√,反之畫×。

1. 不大和友人交往。( )

2. 沒什麼特殊的愛好。( )

3. 不大喜歡單位(學校)的領導(老師)和同事(同學)。( )

4. 經常與其他家庭成員發生口角。( )

5. 吃飯時不感到愉悅。( )

6. 對工作(學習)感覺很痛苦。( )

7. 常常一有錢便購買想要的東西。( )

8. 對將來並不怎麼樂觀。( )

9. 無論幹什麼都不值得高興。( )

10. 不大希望受到別人的重視。( )

11. 經常埋怨單位(學校)離家太遠。( )

12. 雖然生活不錯,卻不大快活。( )

13. 常常因零錢少而感到不滿。( )

14. 常常想改變目前的工作單位(學校)。( )

15. 認為各方麵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

評分分析:

“×”計1分。積分0~2、3~5、6~9、10~13、14~15,則空虛度為高、較高、一般、較低、低。

6~9分以下,生活充實度不夠,比較空虛。對生活和工作多有不滿,難以感覺到生活的樂趣。但因態度坦誠,從而表明這種人具有改變生活、工作現狀的願望。有這種願望還應認真分析不滿的原因,並應積極想辦法加以解決。

6~9分以上,對生活工作現狀滿意,精神上較充實,往往生活態度樂觀,充滿熱情。但如果答題時不夠誠實,則說明對生活、工作中的種種不滿被隱瞞了起來,也許這種人沒有改變這種現狀的願望,因此很難自我改善。

問題描述

張某,男,26歲,某事業單位一般幹部。他主動找到心理醫生講述自己的苦悶:“我近一年來一直心神不定,老想出去闖蕩一番,總覺得在我們那個破單位呆著憋悶得慌。看著別人房子、車子、票子都有了,我心裏慌啊!以前也曾炒過股,倒過一些貨,但都是賠多賺少,我就去摸獎,一心想摸成個萬元戶,可結果花幾千元連個響都沒聽著!後來又跳了幾家單位,不是這個單位離家太遠,就是那個單位專業不對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找個合適的工作太難啊!後來聽說某人很有錢,於是寫了信去,說自己很困難,可他連信也沒回,氣得我去信大罵了他一頓,還講了些威脅的話。為此我心裏也確實感到失衡,但這種惡作劇讓我解恨呀!反正,我心裏就是不踏實,悶得慌。”

問題分析

“浮躁”一詞,《辭海》解釋為輕率、急躁,做事無恒心,見異思遷,不安分,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大。浮躁是當前普遍的一種病態心理表現。其具有以下特征:

1. 心神不寧。麵對急劇變化的社會,不知所為,心裏無底,慌得很,對前途無信心。

2. 焦躁不安。在情緒上表現出一種急躁心態,急功近利。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更顯出一種焦慮的心情。

3. 盲動、冒險。由於焦躁不安,情緒取代理智,使得行動具有盲動性。行動之前缺乏思考,隻要能賺到錢,違法亂紀的事情都會去做。這種病態心理也是當前犯罪違紀事件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產生浮躁的社會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變革時期,原有社會製度和結構受到很大衝擊,每個人都麵臨一個重新定位的問題,感到很難把握自己的未來。於是患得患失、焦躁不安、迫不及待等情緒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社會心態;

產生浮躁的個人原因是個人間的攀比,我國的改革開放,“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有的人較早獲得成功,有的人卻遲遲沒有什麼進步,於是攀比在所難免,往往造成浮躁心理。通過攀比,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的生存狀態不滿意。於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個人奮鬥又缺乏恒心與務實精神,缺乏對自己的智力與發展能力的準確定位。

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與我們所倡導的艱苦創業、腳踏實地、勵精圖治、公平競爭的精神相對立,對社會、國家和個人的發展極為有害,必須加以克服。

在當代中國,浮躁心理尤其表現為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現為行動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見異思遷,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掙大錢,就想當歌星;看到企業家、經理神氣,又想當企業家、經理,但又不願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還有的孩子興趣愛好轉換太快,幹什麼事都沒有常性,今天學繪畫,明天學電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最終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