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輕度心理異常不必找心理醫生(3 / 3)

5. 陽光明媚的清晨,你卻覺得今天一定會倒黴。

6. 季節沒有到隆冬,你卻時時感到四肢發抖、手指發顫。

7. 坐在辦公室裏覺得頭痛、背也痛,好像剛剛踢完一場足球。

8. 晚上從不會通宵打麻將,白天卻一樣嗬欠連天、四肢無力。

9. 似乎屁股上有刺,你總是坐不下來,心裏一團糟。

10. 明明是坐電梯上樓,卻突然覺得心跳加快。

11. 小學時你曾因同桌向你笑而眩暈過一次,現在卻經常發生。

12. 頻繁歎氣,並非心情不好,而是覺得缺氧、胸悶。

13. 睡覺時覺得床上有小螞蟻,因為手指、腳趾會一陣刺痛發麻。

14. 不常吃生猛海鮮,胃還是經常會痛,還會拉肚子。

15. 正在逛街時突然想扶著牆,因為覺得自己要昏倒。

16. 不願與人握手,手總是很濕。

17. 沒多喝水卻總要頻繁去廁所。

18. 並沒有人向你暗送秋波,你卻覺得雙頰發燙,臉色發紅。

19. 躺在床上總是睡不著。

20. 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被嚇醒:該死的,又做噩夢。

記分標準為:A:1分;B:2分;C:3分;D:4分。將總分乘以1. 25,4舍5入取整數即為你的最後得分。

分數很低嗎?恭喜你,你一點兒都不焦慮;有點高?50分?沒關係,你需要放鬆一下了;就算超過50分,也不用太擔心,適當調適會很快沒事的。

焦慮程度測試

下麵從五個方麵列舉20種信號,每種可以分為5個等級:“沒有”、“幾乎沒有”、“有時”、“經常”和“總是”,分別給予0、1、2、3和4分。

一、活動方麵

1. 完全失去對社交活動的愛好和興趣,覺得它們似乎太耗精力。(  )

2. 對空閑時間自己該做什麼,一點也沒有底。(  )

3. 經常去做一些難以完成的事情。(  )

4. 因為要做的事太多,感到不知所措和失控。(  )

二、感覺方麵

1. 覺得一天當中很少有自己的時間。(  )

2. 感到不被家人賞識。(  )

3. 時常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不滿和氣憤。(  )

4. 經常在尋求別人的恭維和誇獎。(  )

三、胃口方麵

1. 緊張或焦慮使自己不思茶飯。(  )

2. 靠吸煙或喝咖啡來支持自己。(  )

3. 想用巧克力和其他糖類來應付焦慮。(  )

4. 有惡心、腹痛或腹瀉的症狀。(  )

四、睡眠方麵

1. 經常失眠。(  )

2. 睡了整整一夜,但是仍然感到沒有休息好。(  )

3. 在晚上,不想睡覺的時候睡著了。(  )

4. 需要長時間的午睡。(  )

五、觀念方麵

1. 失去了幽默感。(  )

2. 情緒急躁易怒。(  )

3. 對未來很悲觀。(  )

4. 覺得自己麻木,無動於衷。(  )

測驗結果說明:本測驗的答案沒有對錯之分,隻是在看你的傾向。如果總分為1~20分,表明存在焦慮;21~40分,有輕微的焦慮;41~60分,表示焦慮屬於中等,應該設法放鬆;61~80分,提醒你處於極大的焦慮中,必須對生活加以重新調整。

問題描述

陳飛是一位馬拉鬆長跑選手。有一天,他在新聞上看到一位隊友在大賽中突然倒地身亡,死因是心律失常。陳飛開始為自己把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心律上,偶有跳脈就覺得自己的心髒出現了故障,可能會發生類似災難性的心髒病。不久,陳飛打算放棄長跑以求安全。這時,一位極有聲望的醫生為他進行了仔細的體檢,認為他的心髒極好,應該把那個意外忘掉,繼續跑下去。但是陳飛一點兒也不相信,又去看了別的專家,也沒檢查出他的心髒有任何問題。可笑的是,這些結果不但沒能讓陳飛放鬆,反倒使他更加著急。他覺得那些醫生都沒有看出問題來,或者看出了問題卻又瞞著他。於是,他無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工作,開始花無窮多的時間來讀醫學文獻和期刊,或到網上查閱應該做的化驗和可能的療方。他的朋友開始回避他,因為他完全隻考慮自己所謂的疾病,所有的談話都隻集中在他自己的健康問題上,他也覺得朋友和醫生都對他的問題不夠嚴肅。

問題分析

生病看醫生,這是正常現象。可是有的“病人”反反複複看醫生,卻始終查不出是什麼病,這就令人費解了。其實,這種人確實有病,隻是他的病不是在身上,而是存在於思想上、精神上。從醫學心理學上講,這種病叫做“疑病性神經官能症”,簡稱為“疑病症”。

疑病症主要特征是對自身健康狀況或身體某一部分功能過分關注,懷疑自己患上某種軀體或精神疾病,但與其實際健康狀況不符;醫生對疾病的解釋或客觀檢查,常不足以消除患者的固有成見。病人整個心神被對疾病的疑慮和恐懼所占。臨床症狀的內容為:疑病性煩惱,如對健康過分注意;疑病性不適;感覺過敏;疑病觀念。疑病症的臨床表現可概括為:(1)對自身健康毫無根據的先占觀念,敘述身體的某部有特殊的不適感。疼痛或異常感覺。(2)認為自身患了某種嚴重疾病或堅信某種異物侵入身體,病人終日為之憂慮、恐懼,四處覓醫,然而最終常是醫藥無效。

這類患者對自己身體的變化特別警覺,身體功能任何微小變動如心跳、腹脹等都會引起患者注意。而這些在正常人看來微不足道的變化,卻使患者特別關注,不自覺地加以誇大或曲解,成為患了嚴重疾病的證據。在警覺水平提高的基礎上,一般輕微的感覺也會引起患者明顯不適或嚴重不安,使之感到難以忍受,從而使患者確信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疾病。盡管各種檢查結果並不支持患者的揣測,醫生也耐心解釋、再三保證患者並無嚴重疾病,其往往對檢查結果的可靠性持懷疑態度,對醫生的解釋感到失望,仍堅持自己的疑病觀念,繼續到各醫院反複要求檢查或治療。由於患者的注意力全部或大部分集中於健康問題,以至學習、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常受到明顯影響。

疑病症是由於親友或熟悉的人患病,或由於曲解了醫生的言語和醫學知識,或由於誤信了不正確的科普宣傳,產生了對自身健康狀況的過度關注和擔心,誤以為自已生了重病,如擔心自已生“癌”、“心髒病”、“艾滋病”等,以致把輕度的身體不適、正常的血管跳動和骨骼隆起以及含糊的檢查資料作為患病證據,雖多次檢查結果正常,醫生一再解釋都不能使病人解脫。這是一種心理疾患。

病因未明。疑病症患者病前常有過分關注自身健康,要求十全十美或固執、吝嗇、謹慎等性格特征,男患者常有強迫性特點,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較多。約1/3患者是由軀體疾病所誘發,多數患者可能是醫源性。心理社會因素的強化作用在疾病持久方麵起一定作用。

患者病前個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自我中心、自憐和孤僻,可因軀體疾病後衰弱狀態而促發,也可由於環境的變遷、個體生理心理條件的改變,如月經初潮、絕經期等的疑慮或由於醫務人員言語不當造成。自我暗示或條件聯想,如見友人死於心肌梗塞,使患者對自身輕微胸痛過分關注,或婚外性交後染上性病而產生焦慮與恐懼等。

正常人在某一時期過分重視自己的健康,對不嚴重的普通疾病或不適感的疑懼,可出現疑病觀念,但經檢查證實無病,給予適當解釋後可放棄疑病觀念。這類表現則不屬於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症患者通常以身體的某個部位、某係統、某髒器有某種不適或疼痛證明自己患了某種疾病,並不斷加以強化,企圖用各種辦法以獲得別人的同情。根據其知識水平的不同,分別認為自己受了“風”、“寒”、“病毒”等侵襲,患了“痹證”、“肝炎”、“肺病”、“癌症”、“心髒病”等,主訴喉部有異物阻塞,腸子被扭曲,血液在皮下流動,小蟲在體內行走,或為部位不恒定的疼痛。某些病人則訴述聞到某種難聞的怪味,自身形態發生了奇異的變化等。病人可出現緊張、焦慮,甚至惶惶不安,反複要求醫生進行檢查和治療,並對檢查結果的細微差異十分重視,認為這種差異“證實”了自己疾病的存在。對於別人的勸說和鼓勵不是從正麵理解,常認為是對自己的安慰,更證明自己疾病的嚴重性。患者受疑病觀念的驅使,東奔西走,到處求醫,尋求“最新”診斷。作了大量不必要甚至是重複的檢查,對反複檢查的陰性結果常感到不滿,而對於偶然出現的“陽性”結果雖認為抓住了“證據”,但也常感到懷疑。

病人除表現有日趨嚴重的疑病症狀外,其他認識良好,主動求醫,無任何精神衰退,體檢或實驗室檢查均無異常發現,一般診斷較易明確。

疑病症患者通常不容易被別人說服,患者自己去閱讀有關書籍又容易造成自我暗示,這些做法使得症狀變得愈加複雜。因此,患者一定要做好早期的預防工作,即使患上疑病症,也要做好自我調節工作。

解決之道

一、通過心理調整法加以調節

患者通過正確地認識自己的病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和認真學習各門學科,把精力、精神集中到其他與“病”無關的事上,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徹底的調整。因此,患者必須做好以下三方麵的心理調整工作:

1. 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病情。它不是身體上有病,而是心理上有病。要在“無器質性疾病”的前提下努力放下思想包袱和心理負擔,從個人“疾病”的小圈圈中跳出來,輕裝前進。

2. 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培養自己多方麵的興趣和愛好,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文體活動,增強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轉移自己對“疾病”的過分關注。無所事事和長期休學是無益的。

二、通過自我暗示法加以調節

自我暗示語可以是:“我的身體其實是很好的,這已被所有檢查過的和化驗過的結果所證實,醫生也都說自己是沒有任何疾病的,現在自己應該堅信這點了。過去自己感覺到這兒痛那兒痛、這兒不舒適那兒不舒適,都是自己太敏感的緣故。其實任何一個正常人都會有這樣的現象,這不是病,是一種正常人的‘不正常’現象,會很快過去的。我今後不去想它了,不舒適的感覺就會消失了。現在我已經感覺到舒適多了,也不再為此而煩惱了,現在我對自己的健康充滿信心。”自我暗示語可以根據自己疑病的情況,重新編寫。但暗示語一定要毫不猶豫、直截了當,使自己接受“不必懷疑”的觀念。一般每天自我暗示一次或數日一次,其效果較佳。

三、相信專業人士

疑病症患者千萬不要自己看了點兒有關醫學方麵的書就“對號入座”,認為自己身體的某些不適或與書上描述的症狀相似或相近,就診斷為自己患上了某病。實際上許多症狀在許多疾病中都可能發生,就是正常人也有所表現。因此,千萬不能不去看醫生自己就“對號入座”。到醫院看病,最重要的有三條:

1. 要相信醫生,相信醫生的各種檢查,相信醫生的解釋和勸告,相信醫生經反複多種檢查後所作出的無器質性疾病的結論。

2. 要如實客觀地陳述病情,不要誇大和做出不切實際的解釋,積極主動地配合醫生的診斷,不要把自己的感覺強加於醫生。

3. 要正確看待醫生間的診斷不一致的情況。

附:測試

你有疑病症傾向嗎

如果你有下麵情況的存在,那麼你毫無疑問有了疑病症的傾向:

1. 你堅信自己患有某種疾病。

2. 看過了醫生,在醫生做了全麵的體檢並對你說沒有任何問題之後,你仍然相信自己有病。

3. 常伴有焦慮、抑鬱症狀。

4. 自己內心非常的苦惱,不能正常地工作、學習和生活。

5. 這種擔心持續不散並延續三個月至六個月以上。

問題描述

李女士在政府機關工作,由於長期工作壓力太大,她患上了嚴重的神經衰弱。據李女士自述,大概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她常常感到一天到晚精神很疲乏,工作時很容易分心,讀書看報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總愛胡思亂想,記憶力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由於李女士感覺到自己工作效率低下,於是,生性敏感的她總覺得別人在背後說三道四,弄得自己整天都不開心。後來,她的病情越來越重,終日頭昏腦脹的,總覺得很煩,常常為一點兒小事就和周圍的人爭吵。心慌、失眠、頭暈、月經不調等神經衰弱所引起的症狀也越來越重,她簡直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問題分析

很多人都可能聽說過神經衰弱這個病名。有的人說睡眠不好是患了神經衰弱;有的人記憶力差就懷疑自己患了神經衰弱;也有的人認為自己精力不足,也是患了神經衰弱……眾說紛壇,讓人似是而非。但究竟什麼是神經衰弱呢?

我國精神病學家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認為,神經衰弱是一種神經症性障礙,主要表現為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情緒煩惱,入睡困難。有的病人還表現為頭痛、頭昏、眼花、耳鳴、心悸、氣短、陽痿、早泄或月經紊亂。

神經衰弱是一種輕度的精神病,是神經症的一種。1985年《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編委會在《神經症臨床工作診斷標準》中重寫了神經症的定義“神經症指一組精神障礙,為各種軀體的或精神的不適感、強烈的內心衝突或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所苦惱。其病理體驗常持續存在或反複出現,但缺乏任何可查明的器質性基礎;患者力圖擺脫,卻無能為力。”神經衰弱也符合上述特點,病人無器質性病變,常為失眠、腦力不足、情緒波動大等不能自主的症狀所苦惱。但是神經衰弱的病人,沒有嚴重的行為紊亂,這與嚴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是有區別的。

神經衰弱的症狀表現:

1. 衰弱症狀。這是本病常有的基本症狀。患者經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腦,或腦力遲鈍、肢體無力、困倦思睡、特別是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難,工作效率顯著減退,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複其疲勞感。很多患者訴述做事丟三落四,說話常常說錯,記不起剛經曆過的事。

2. 興奮症狀。患者在閱讀書報或收看電視等活動時精神容易興奮,不由自主的回憶和聯想增多:患者對指向性思維感到吃力,而缺乏指向的思維卻很活躍,控製不住;這種現象在入睡前尤其明顯,使患者深感苦惱。有的患者還可對聲光敏感。

3. 情緒症狀。主要表現為容易煩惱和容易激惹。煩惱的內容往往涉及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感到困難重重,無法解決。另一方麵則自製力減弱,遇事容易激動;或煩躁易怒,對家裏的人發脾氣,事後又感到後悔;或易於傷感、落淚。約1/4的患者存焦慮情緒,對所患疾病產生疑慮,擔心和緊張不安;例如,患者可因心悸、脈快而懷疑自己患了心髒病,或因腹脹,厭食而擔心患了胃癌,或因治療效果不佳而認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這種疑病心理,可加重患者焦慮和緊張情結,形成惡性循環。另有約4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現短暫的、輕度抑鬱心境,可有自責,但一般都沒有自殺意念或企圖。有的患者存在怨恨情緒,把疾病的起因歸咎於他人。

4. 緊張性疼痛。常由緊張情緒引起,以緊張性頭痛最常見。患者感到頭重、頭脹、頭部緊壓感,或頸項僵硬;有的則訴述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

5. 睡眠障礙。最常見的是入睡困難、輾轉難眠,以致心情煩躁,更難入睡。其次是訴述多夢、易驚醒,或感到睡眠很淺,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還有一些患者感到睡醒後疲乏不解,仍然困倦;或感到白天思睡,上床睡覺又覺腦子興奮,難以成眠,表現為睡眠節律的紊亂。有的患者雖已酣然入睡,鼾聲大作,但醒後堅決否認已經睡了,缺乏真實的睡眠感。這類患者為失眠而擔心、苦惱,往往超過了睡眠障礙本身帶來的痛苦;反映了患者的焦慮心境。

6. 其他心理生理障礙。較常見的如:頭昏、眼花、耳鳴、心悸、心慌、氣短、胸悶、腹脹、消化不良、尿頻、多汗、陽萎、早泄或月經紊亂等。這類症狀雖缺乏特異性,也常見於焦慮症、抑鬱症或軀體化障礙,但可成為本病患者求治的主訴,使神經衰弱的基本症狀掩蓋起來。

神經衰弱一病的發病病因目前說法不一,但是總的不外乎是西醫和中醫兩個方麵的說法:

西醫認為是超負荷的體力或腦力勞動引起大腦皮層興奮和抑製功能紊亂,而產生神經衰弱綜合征。據有關資料統計,腦力勞動者發病占96%以上,這也間接地說明神經衰弱與過度腦力勞動有關。但是,有些人常年加班加點,大腦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也未發生過神經衰弱。這說明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為預防本病的發生,應該記住“勞逸結合”這一名言。

中醫認為致病病因多種多樣,不過比較公認的還是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對於不良情感誘發疾病,古書上有不少記載。如狂喜可致精神病,範進中舉這個故典,說範進一心想中舉,幾次考試都落榜,由於勤奮學習,終於實現他多年來的願望,結果卻因過分興奮而患了“癲狂病”。這就說明任何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都會引起身體疾患。

在社會生活中,有很多失意之事,如失戀、夫妻關係不合、上下級及同事間關係不好、意外打擊、高考落榜等。如不能正確對待,均可引起本病的發生。

神經衰弱是能夠治愈的,雖然需要較長時間。合理安排生活,改變不良習慣,起居定時,生活有序,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和工作學習的計劃性,是治療神經衰弱的主要環節。

解決之道

一、自我按摩法

有頭痛者,可擦顏麵,按摩太陽穴;有頭暈者,可加用“鳴天鼓”手法;有失眠、心悸者,可於臨睡前擦湧泉穴。

具體操作法如下:

鳴天鼓:兩手心掩耳,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後讓食指滑下,彈擊腦後(風池穴附近)20~30次,可聽到擊鼓樣的聲音,這對減輕頭昏、頭痛有一定作用。

擦湧泉:兩手握熱後,用右手中間三指擦左足心,至足心發熱為止,然後依法用左手擦右足心。一般以擦四次為佳,按摩這個穴位,有助於失眠、心悸症狀的緩解。

二、冷水浴

冷水的刺激有助於強壯神經係統,增強體質。因此,神經衰弱患者適宜於洗冷水浴;在早晨起床後進行。早期先用溫水擦身,經過一段時間鍛煉,習慣以後改用冷水擦身,最後用冷水衝洗或淋浴,每次30秒到1分鍾左右;從夏天起可以參加遊泳,如能堅持到秋冬,效果更大。

三、適度的勞動或運動

散步和旅行:根據實驗研究,神經衰弱患者作較長距離(2~3公裏)的散步,有助於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過程,使精神振作、心情舒暢、頭痛減輕。

其它運動:情緒較差、精神萎靡不振的患者適宜於進行提高情緒的遊戲或運動,如乒乓球、籃球、劃船、跳繩、踢鍵子等,也宜於在戶外做輕量勞動。

有位中學數學老師由於經常進行單一而過度的數學思維活動,導致了以失眠為主要症狀的神經衰弱。在醫生指導下,他采用多樣化活動的治療方法治療,即每天從事多種活動,如做家務、到菜園子勞動、澆灌花草、修剪盆景,搞些小修理,指導孩子學習,探親訪友等等,每種活動的時間都不長,一個接一個,很緊湊。一段時間後,睡眠改善,上床就寢,很快就能入睡了。按照他的體驗,如果一天隻從事單一的活動,盡管很疲勞,也難入眠。多樣化活動之所以對治療神經衰弱有較好的療效,是因為在多樣化活動的情況下,由於大腦廣泛區域神經過程交替活動,使腦細胞得到了鍛煉,逐漸增加了大腦神經活動的興奮過程和抑製過程的相互誘導作用(這種作用在過去因大腦負擔過重而被減弱了)。因此,到了夜間,大腦中經過白天興奮性活動的許多神經中樞都發生了負誘導作用,並迅速成彌漫性抑製。這樣,“常夜難眠”就變成“長夜好眠”了。

四、放鬆療法

這是一種通過一定的程度訓練,學會精神上和軀體上放鬆的一種行為療法。即練習如何按照自己的意誌逐漸放鬆全身肌肉,藉而獲得心理上的鬆馳。具體做法是以舒適的姿勢靠在沙發或躺椅上。首先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頭部,把牙關咬緊,使兩邊麵頰感到緊張,然後將牙關鬆開,咬牙的肌肉就會產生鬆馳感,逐次將頭部各處骨肉一一放鬆,接著把注意力轉移到頸部,盡量使脖子的肌肉弄得很緊張,感到酸痛,然後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鬆,覺得輕鬆為止。第三步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兩手上,將兩手用力握緊,直至發麻、酸痛、兩手開始放鬆,然後放置在舒服位置,並保持鬆軟無力狀態。第四步是把注意力移到胸部,先做深吸氣,憋幾秒鍾,緩緩把氣吐出,再吸氣,如此反複,讓胸部覺得輕鬆為止。這樣反複類推,將注意力集中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鬆。最後,全身軟軟地處於輕鬆狀態,保持2~3分鍾。按此法學會如何使全身肌肉放鬆,並記住放鬆的次序,每日照此法做2次,持之以恒,可使自己的心身輕鬆,從疾病中解脫出來。

五、藥膳療法

在祖國醫學寶庫中,有不少關於藥膳的論著,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一項寶貴的醫學遺產。數千年來為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保健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至今對不少慢性疾病的防治,仍有很大的實用價值。現就有關防治神經衰弱的藥膳配方介紹如下:

1. 桂圓紅棗粥:桂圓15克、紅棗5~10枚和粳米100克煮粥。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血之功效。適用於心血不足,有心悸失眠、健忘乏力和自汗盜汗的患者。

2. 百合粥:老年人體弱多病,心血不足,往往導致心腎不交、失眠、多夢、健忘、心煩意亂、多愁善感,甚至整夜不能人睡。用百合30克,先用清水浸泡半日,去其苦味,再加大米50克,共煮至米熟有清香氣味,加冰糖適量,早晚各服1次。失眠嚴重者,可衝服朱砂1克,每日2次。百合內含有少量澱粉、脂肪、蛋白質、微量生物堿(秋水仙堿)。具有清熱養陰、潤肺安神的功能,是治療神經衰弱的強壯滋補有效藥物。

3. 地黃棗仁粥:由生地黃、酸棗仁、粳米組成,是一劑治療心腎不交所致失眠心煩的良方,具有滋腎水、清心火、安心神之功效。地黃棗仁粥的煮製方法是:取酸棗仁30克搗碎、地黃30克,以適量水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以藥液煮粳米,粥熟即成。每日l~2次,連服5~7天。脾虛大便稀薄者慎用。

4. 桂圓童子雞:童子雞1隻,桂圓肉30克,料酒、蔥、薑、鹽適量。將雞取出內髒洗淨,斬去雞爪,把腿別在雞翅下麵,使其團起來,放人沸水鍋中焯一下,以去血水,撈出洗淨。桂圓亦用清水洗淨。把雞放人蒸鍋或湯鍋,再放人桂圓、料酒、蔥、薑、鹽和清水,放蒸籠內蒸1小時即可。本菜特點是湯呈褐色,略帶甜昧,清鮮可口。有補氣血、安心神之功。對神經衰弱患者的頭昏健忘、心悸失眠尤為合適。

附:測試

你有神經衰弱的傾向嗎

請對下麵的問題作出最適合你的選擇:

1. 一星期中,你至少有兩天覺得精神飽滿、身心舒暢。

A. 是 B. 否 C. 都不是

2. 已經睡了8小時甚至更多,仍感精神不振。

A. 是 B. 否 C. 都不是

3. 精神不振,但找不到生理上的原因。

A. 是 B. 否 C. 都不是

4. 以下症狀中有哪幾項是你經常經曆的?

頭痛,頭暈,呼吸不暢,心慌心悸,眼花,消化不良,便秘,習慣性腹瀉,精神緊張,四肢乏力,長期失眠,精神不振,容易疲倦。

A. 8項以上 B. 4~7項 C. 3項以下

5. 身體不適時,你是否向他人傾訴?

A. 時常 B. 偶爾 C. 從不

6. 你周圍的人是否重視你的存在?

A. 非常重視 B. 重視 C. 不重視

計分規則:

第1題選“是”,2、3題選“否”,4、5題選C,6題選A,各得1分。

第1題選“否”,2、3題選“是”,4、5、6題選B,各得2分。

第1、2、3題不選擇,4、5題選A,6題選C,各得3分。

將各題得分相加,統計總分:

0~7分,你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8~11分,你已經有神經衰弱的傾向了,應該改變一下目前的生活方式;

12~15分,你已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應重視自身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必要時可求助於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