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的《1950年至今發達國家吸煙死亡率》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世界上每10秒鍾就有一人因香煙而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字,肺癌的發病率,吸煙者是不吸煙者的10.8倍;肺癌的年死亡率,不吸煙者為12.8/10萬,每天吸煙10支以下者為95.2/10萬,每天吸煙20支以上者為235.4/10萬,比不吸煙者高18.4倍。
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女性吸煙人數也在不斷上升。據統計,全國女性吸煙人數已超過3000萬人,占總煙民的10%,少數省市女性吸煙率更是高達18%。另外,城市的青少年及學生吸煙人數也呈現增長趨勢,城市中大學生的吸煙率達26%,中學生為15%。
值得強調的是,吸煙對人的健康可真可謂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吸煙有害健康”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究竟吸煙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吸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從頭到腳都會對人體造成負麵影響。吸煙對人的神經係統、呼吸係統、心血管係統、消化係統都有損害。吸煙與癌症有密切的關係。據統計,與不吸煙的人相比,吸煙的人發生喉癌的危險性高出8倍,食管癌的危險高出6倍,膀胱癌的危險高出4倍,並造成30%的宮頸癌和胰腺癌死亡,50%的男性膀胱癌和腎癌,20%的胃癌死亡。甚至有人估計,假若全世界的人都不吸煙了,男性癌症會減少2/5,女性的癌症會減少1/3。另外,吸煙還會損害皮膚健康,會引起性功能障礙,會引起骨質疏鬆症。
吸煙會造成胎兒畸形。很多研究表明,吸煙母親所生的孩子,患先天性心髒病的比率為7.3%,而不吸煙母親所生孩子則為4.7%。另外,還發現,新生兒的死亡率與母親吸煙也有明顯關係,產科常見的流產、早產、胎盤早剝、死胎、前置胎盤、胎兒窘迫等病症,均與母親吸煙有直接關係。
所以,為了女性的健康,千萬不要吸煙。
不僅女性自己不要吸煙,一定要勸自己的丈夫或家人也不要吸煙。因為女性被動吸煙危害也大。會引起女性患肺癌、不孕及出生缺陷的死胎和流產的幾率增大。
大量飲酒對人體健康有害,會損害人體的肝髒、泌尿係統、生殖係統、心髒和大腦。所以一定要做到限製飲酒。
對於女性來講,尤其是孕婦要做到滴酒不沾,徹底戒酒。因為,根據美國的統計數字,因為母親懷孕期間飲酒而造成的嬰兒畸形,每年大約有5萬人。醫生將這種因孕婦飲酒給胎兒造成的嚴重損害,稱之為胎兒酒精綜合征。這種病的典型臨床表現是:體重低、中樞神經係統發育障礙,有小頭畸形、前額突出、眼裂小、斜視、鼻梁短、鼻孔朝天,有的還有心髒及四肢畸形。研究證實,孕婦過量飲酒是胎兒先天性畸形和先天愚型以及脊髓膜膨出、智力缺陷的原因之一。
酒精對孕婦的危害程度與飲酒的時間和酒量有關。一般來說,越是在妊娠的早期,越是酒量大,越是對孕婦的危害程度大。
由於懷孕最初3個月,正是胎兒形成的重要階段時期,這個時期,如果孕婦飲酒,對胎兒的損害會特別嚴重。在妊娠初期的1~2個月內,孕婦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影響胎兒發育以及嬰兒出生後的智力發育。因此,孕婦、產婦和哺乳期婦女都要堅決戒酒。
第四節心理平衡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著名的《維多利亞宣言》中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四大基石就是健康的金鑰匙,也是最經濟,最有效的保健方式。
西方有一句格言說得好: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有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人的精神、情緒和意識方麵有良好狀態。具體內容包括智力發育正常、情緒穩定樂觀、意誌堅強、行為規範協調、精力充沛、應變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能夠從容不迫地應對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經常保持充沛的精力,樂於承擔責任,人際關係協調,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相一致。
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過程,它不是說沒有遭受挫折,沒有衝突,沒有痛苦,而是能夠有效地進行調整,並且在這種狀態下,保持良好的工作、學習效率。
擁有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的重要保證。其重要性不亞於生理健康。維護心理健康不僅有利於預防精神病、神經病,而且還有利於預防像高血壓、冠心病、惡性腫瘤等一類心身疾病的發生。
要維護心理健康,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到以下8點。①保持心情愉快。情緒不佳,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容易誘發許多疾病。所以,要心胸開朗,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②要合理用腦。一個人要經常讀書看報,勤於思考,不但會減少煩惱,而且還可以使自己的腦力活動保持旺盛,延緩腦細胞的衰老和退化。③要睡眠充足。一旦疲勞過度,生理功能就恢複較慢,所以,一個人要保持擁有旺盛的精力,就要保證擁有足夠的睡眠。④要家庭和睦。家庭氣氛和諧,關係融洽,生活才會幸福美滿,從而保證一個人擁有心理健康。⑤要經常與人交往。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就要和人發生交往。要經常與親朋好友談心,交流感情。還要與人友善,經常助人為樂,積德行善。⑥要注意飲食調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吃五穀雜糧和蔬菜、水果,少食油膩和食鹽。⑦要開拓自己的興趣愛好。一個人如果整日無所事事,就會煩惱,就會苦悶。尤其是離退休人員,這個時候要自己找事做,可以從事繪畫、書法、音樂、下棋等活動。⑧要正確對待疾病。一個人在平時要注意定期檢查身體,如果發現患有某種疾病,就應當及時治療。千萬不要緊張、疑慮,更不要恐懼和悲觀失望。
心理平衡是健康的一半。所謂心理平衡,就是指人們用升華、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來調節對某一事物得失的認識。心理平衡是心理的各主要構成部分間協調一致的關係態勢,也即個人在認識上達到的主客觀統一。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保持著互助、友好、合作的關係,從而使群體裏的每個人都能明確地認識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意義,這樣就容易達成心理平衡。而心理不平衡則是受歧視、侮辱,有壓抑感甚至產生自卑、羞恥,絕望、抱怨、不滿等消極情緒。
健康不僅僅是指健全的身體,也包括精神和心理上的健康。和諧、開朗、安詳的心情,能夠起到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作用。
神經免疫學證實,良好的心態使機體免疫功能處於最佳狀態,對抵抗病毒、細菌對人體的侵襲以及預防腫瘤的發生等都至關重要。反之,心理不平衡可以促發心血管疾病。突然而又強烈的心理應激可以造成心動過速,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律失常,甚至會突然出現心室顫動和猝死。
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有多種,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有激勵法、疏導法、宣泄法、轉移法、暗示自慰法、換位思考法、幽默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激勵法,要有自信,以積極的心態麵對生活。要養生健身不忘養心,把心理健康、心理平衡的金鑰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天天快樂,天天健康。
第五節充足睡眠
睡眠是一個人各種休息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種方式。睡眠時,大腦基本上處於停止工作的抑製狀態,即休息狀態。一個人在勞累之後,又經過充足的睡眠後,可以使疲勞的大腦重新恢複正常的功能,從而保證了大腦的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改善睡眠質量,對於保證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是極為重要的。
人體對於睡眠的要求,一般青壯年一夜睡7~9小時,少年幼兒增加1~3小時,老年人減少1~3小時。這是不同年齡段對睡眠量的要注。上床半小時內即能入睡,整夜不醒或者醒一次,不是間斷多醒或早醒;不夢少夢,不是多夢或噩夢;睡眠深沉,不是似睡非睡,或者易受環境幹擾,驚醒。這是對睡眠質量的要求。人類最佳睡眠時間應該是晚上10時至清晨6時,老年人稍微提前為晚上9時至清晨5時,兒童為晚上8時至清晨6時。這樣的睡眠時間符合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長期違反這個規律,就會受到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的製約,而發生失眠現象。
失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之大是大多數人難以想象的。根據兩位美國學者對7000人為期5年半的研究表明,在影響人壽命的7種因素中,睡眠是重要的一項。睡眠障礙往往引起人體免疫力低下、精神煩躁,同時還容易引發高血壓、神經衰弱、心腦血管意外以及心理疾患等。睡眠障礙還造成了相當一部分人群處於“亞健康”狀態。
另一項研究表明,缺乏睡眠使人難以抵抗傳染病。免疫係統功能的減弱還會使抵禦早期癌症的能力降低。
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不良的睡眠習慣可能導致感冒、抑鬱症、糖尿病、肥胖、中風、心髒病和癌症。另外,經常缺乏睡眠還會誘發精神錯亂。
睡眠障礙給日常工作生活帶來的威脅也是十分可怕的。據報道,30%~50%的意外事故是由瞌睡引起的。20世紀90年代美國睡眠障礙研究所一項調查表明,在美國,一年因睡眠障礙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30至560億美元。正因為睡眠障礙的巨大隱患,世界各國都越來越重視以各種方式解決睡眠障礙問題。1988年,成立了世界聯合睡眠學會,1994年,成立了亞洲睡眠研究會,並且每三年舉行一次“亞洲睡眠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