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笑對挫折,百煉成鋼(1 / 3)

第九章笑對挫折,百煉成鋼

1.摔打是人生的必修課

生命永遠是美麗的,但美麗的生命卻離不開風風雨雨的吹打和磨煉。鐵經百鑿煉始成鋼,石曆千雕方成玉。不經曆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體會失敗的痛楚也難以品味成功的甘甜。蓮花因為於泥而高潔,生命因為挫折而精彩。

石曆千雕始成玉,鐵經百煉方成鋼。人生要經曆摔打才能成熟。北大學生知道,不經曆摔打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也是有缺欠的人生。北大學生都是在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檢驗,一次又一次的考試,才在這種優中選優中脫穎而出,實現了邁進北大的夢想。十年寒窗苦讀,十年的摔打曆煉,有過失敗,有過成功,有過傷悲,有過歡喜,每經過一次摔打就向成功邁進了一步。

一個北大學生在一篇《人生在於摔打》的演講稿寫道:人生需要溫暖,溫暖讓人感受以幸福。但一個總希望享受溫暖的人永遠也不會承受住寒冷的侵襲。因為沒有經曆寒冷的考驗,就會在突然來臨的寒冷中喪失抵禦能力。其實,人生不僅僅需要溫暖,人生尤其需要寒冷的考驗。我們不能總躺在溫暖的安樂窩裏,終有一天,我們要麵對人生的風霜雨雪。與其等待風霜雨雪的襲擊,莫如早早地摔打自己,讓自己變得堅強不屈,讓自己的意誌不再薄弱,讓自己的筋骨強壯起來。燕子不經曆摔打,就永遠飛不出安樂窩;魚兒不經曆摔打,永遠遊不進大江大海。人生不經曆摔打,永遠也成熟不起來。隻有經曆摔打,才能自由地馳騁於人生的大舞台。

北大教授講過兩個哲理小故事。

小馬駒剛剛出的時候,渾身濕漉漉的,猶如從水坑裏剛打撈出來的一根木棒。小馬駒會使勁地支撐前肢,想盡快站立起來,剛開始的幾次,剛剛立前半身就很快倒下了。起來,倒下,又起來,一次又一次,但每一次都會比前一次有所進步。這時,母馬走上前去,用鼻子對著濕漉漉的小馬駒噴出氣來。小馬駒聞到母親的氣味,就更加用力了,兩條後腿也慢慢支了起來。四條腿彎彎地叉開著,難以撐住整個身體,然後重重地摔倒。這樣反複摔了幾次,小馬駒終於可以站穩了,並朝媽媽那裏晃晃悠悠地走出幾步,接著又是摔倒。母馬發現小馬駒走過來時,不是去迎接,卻是又向後退幾步,小馬駒前進一步,它就往後退一步;小馬駒倒下了,母馬就又前進一步。有人發現母馬故意折騰小馬駒,讓這麼小的生命遭受痛苦,就想過去攙扶一把。馬的主人就會攔住他,並說:“一扶就糟了。一扶,這馬就成不了好馬,一輩子都是個熊貨!”

在飛蛾的世界裏,有一種飛蛾名叫“帝王蛾”。它的幼蟲時期要在一個洞口極其狹小的繭中度過。當它的生命要發生質的飛躍時,這狹小的通道將嚴重束縛住它的身體活動範圍,對它來講簡直變成了鬼門關,它還有些嬌嫩的身軀必須拚盡全力才能夠破繭而出,不少幼蟲常常就是在往外衝殺時不幸身亡。有人不忍心看它痛苦地煉獄過程,就拿來剪刀剪大繭子的洞口。這樣繭中的幼蟲不必費多大力氣,很快就輕易鑽了出來。但是,所有靠處力救助而見到天日的飛蛾都成不了真正的“帝王蛾”,因為它們根本就飛不起來了,隻能在貼著地麵的地上滑行。原來,那狹小的繭洞正是幫助帝王蛾鍛煉兩翼的關鍵所在。穿越的時候,它通過用力擠壓,血液才能順利送到蛾翼的組織中去;隻有雙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飛翔。

北大教授說,摔打、磨難,常常是生命中必須獨自體驗和經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正是這個過程,讓生命得到了錘煉和磨礪,造就人生的堅強意誌,使生命得以茁壯成長、出類拔萃。逃避這個過程,隻能成為平庸的生命而永遠也成不了千裏馬、帝王蛾。

許多北大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都經曆了學業的摔打與磨礪,受到過老師的批評、父母的指責。這樣的批評和指責讓他們更早地領會了長者的良苦用心:父母不會永遠保護孩子,任何一個孩子總是要脫離父母的懷抱,而最終獨地行走在社會上,讓他們在鍛造中焠火,不斷獲得自立於社會的能力,那才是真的愛。也許如果不是這樣的批評和指責,他們還不能理解人生要經曆風風雨雨。摔打造就了他們堅強的性格。

年僅43歲的查利·貝爾是麥當勞的首位澳大利亞老板。28年前他剛剛15歲的時候,家裏生活很困難。正是那個時候,麥當勞打入澳大利亞餐飲市場,彼得·裏奇在悉尼東部開了家麥當勞快餐店。貝爾的家正巧離這家麥當勞店不遠。為了掙點零用錢貼補家用,他勇敢地走進了麥當勞讓並幸運被錄用了,工作卻是最下賤打掃廁所。

掃廁所的活兒又髒又累,但貝爾卻幹得踏踏實實。他常常是掃完廁所,就接著擦地板,之後又去幫著翻翻烘烤中的漢堡包。一件接一件,他細心學,認真做。很快就得到了彼得·裏奇的賞識。沒多久,裏奇說服貝爾接受了正規職業培訓,然後又把貝爾放在店內各個崗位“全麵摔打”。經過幾年的磨礪,他全麵掌握了麥當勞的生產、服務、管理等一係列工作。19歲那年,貝爾成為為澳大利亞最年輕的麥當勞店麵經理。2003年,貝爾又被被任命為麥當勞(全球)董事長兼執行官,獲得了人生的成功。

少年是人生的黃金成長期,就象樹苗一樣,隻有經曆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長成結實的大樹。越早放手,越早讓他們自己去摔打,哪怕摔得頭破血流,走投無路,就越是能錘煉他們的意誌和處世能力,使他們獨立地成長起來,為人生積累下豐富的經驗。

日本有一句教育口號說:“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中國有句俗語說:“小孩子是摔大的。”都是指出了對孩子進行摔打的重要性。生命的綠燈不會久亮不熄,人們常說:“困難是進步的階梯,磨難是最好的大學”。摔打使人硬朗,摔打使人成熟,摔打使人明智,摔打使人增長處世能力。海明威說:“英雄可以被摧毀,但是不能被擊敗”,不經曆摔打的人,當困難和磨難臨頭時,就會一無所措而一敗塗地。

一個北大教授在給學生的畢業留言上引用了中國一句古語: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經曆是最好的老師。經曆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會讓人生擁有豐富多彩故事,心田才不會幹枯、黑夜才不覺漫長,日子才不會枯燥無味,心中和會常有激情在蕩漾。摔打是人生的必修課,及早地摔打自己,將會給漫長的人生帶來不盡的財富。

2.成功在於再堅持一步

“三更燈火五更天,正是男兒讀書時”,北大學生在走進北大的曆程中,無不經曆了夜無數個夜以繼日的艱辛求索。他們在疲憊不堪的時候,就稍作休息,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和意誌,又繼續投入到學習中,堅持、堅持、再堅持,進步、進步、再進步,他們為了奔向心中那神聖的目標,他們全神貫注於高中階段的學業,聰明與堅持不懈的精神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堅持到底的頑強拚搏精神,終於收到了令人欣喜的回報。

“行百裏者半九十”。追求成功從來就沒有一帆風順的坦途,獲得成功,往往在於堅持,就象水燒到九十九度一樣,如果此時再加一把柴草,馬上就會看到沸騰的汽泡。但如果放棄了,差一度也隻能永遠是溫水。許許多多的人本來走著相同的路,卻得到了不同的結果,有的人風風光光,有的人窮困潦倒,出現巨大反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者堅持不懈而大獲成功,後者半途而廢而一事無成。

北大教授說,世間最難的事是堅持,最容易的事也是堅持。如果願意堅持做一件事,並把這件事當成人生的事業而樂此不疲,那麼就會不斷進步,並激勵自己堅持下去,直到取得成就。而如果把一件事當成了思想和精神上的負擔,就會產生厭倦情緒,就會轉到放棄的路上來,這樣的結果就隻能無所事事了。就象登山一樣,如果把堅持登下去,肯定會登到頂峰。如果半路放棄了,就永遠領略不到頂峰的壯美風光了。

一個想成就任何大事的人,都必須有堅持到底的精神,隻有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一個人做一點事並不難,難的是能夠持之以恒地堅持做下去,不管遇到多少障礙,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隻要堅持,就一定會有收獲。北大學生在總結他們考進北大的經驗時發現,起初他們的同學中有許多比他們聰明的人,也有許多與他們一樣努力的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度的加大以及體力和精力的耗費,一些人便在思想上開始產生鬆懈和畏難情緒,接著便是努力程度的減退與消弱,最後隻能與北大絕緣了。

人天生就有一種難以擺脫的惰性,這種惰性總是很勤奮跑出來幹擾人的進取動力。特別是當一個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遭遇挫折和失意時,惰性就會馬上出現,讓人喪失信心,讓人的意誌鬆懈下來。就象願意走下坡路而不願意走上坡路一樣,不再去費盡力氣地追求進步了,離成功也漸行漸遠。

放棄努力是成功的最大敵人。傑出人士與平庸的人,最明顯的不同就在於能否堅持。堅持下去就是成功,半途而廢就隻能前功盡棄而一事無成。

其實,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失敗者之所以失敗,都不是別人決定的,而完全取決於他自己。成功者成在堅持,而失敗者敗在放棄。淘汰失敗者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正象馬拉鬆比賽,開始奔跑時可謂人山人海,而跑了一段路程後,人就越來越少,原因是他們不能堅持下去了,他們自己淘汰了自己。而獎牌隻好在堅持到底的人中產生。

在漫無邊際的沙漠中,隻有堅持不懈的人,才能找到清涼的綠洲,獲得甘甜的生命之源。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成功與失敗往往隻是一步或者半步之差,起決定作用的就是把水燒得沸騰的最後那把柴草。誰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最後的努力決定了命運的努力。

1986年,美國職業籃球聯賽開賽的時候,洛杉磯湖人隊一點也不占優勢,麵臨了巨大的壓力。而就在上一年,湖人隊曾有很好的奪冠機會,當時所有的球員都處於巔峰狀態。但是,決賽中卻輸得一塌糊塗。這使教練和球員都十分沮喪。

教練派特一直相信湖人隊有奪冠的實力。第二個賽季開始了,教練告訴球員:隻要能在球技上進步1%,那麼這個賽季的的冠軍就是湖人的。1%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12球員每人都進步1%,湖人隊就進步了12%,進步12%將使湖人隊輕鬆奪冠。結果,所有的隊員都堅持不懈地訓練和提升自己,向著冠軍的目標努力。就在這個賽季,湖人隊大部分球員進步5%以上,終於奪得了冠軍。

北大學者告訴學生,平庸人與傑出人在做事之初並沒有多大區別,都會保持旺盛的鬥誌,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中。但往往到最後那一刻,頑強者與懈怠者就顯露出來了。前者咬緊牙關堅持到成功,後者卻喪失鬥誌而放棄了努力,於是誰成功,誰失敗,自然就涇渭分明了。

1831年瑞典化學家薩弗斯特朗發現了鉑元素。對這一化學領域的重大發現,後來他在給朋友,化學家維勒的信中這樣寫道:“在宇宙的極光角,住著一位漂亮可愛的女神。一天,有人敲響了她的門。女神懶得動,在等第二次敲門。誰知這位來賓剛敲過後就走了。女神聽見遠去的腳步,就急忙起身打開窗戶張望:‘是哪個冒失鬼?啊,一定是維勒!’。如果維勒再堅持敲一下,不就可以見到女神了嗎?過了幾天又有人來敲門,一次沒有敲開,就繼續敲。女神開了門,是薩弗斯特朗。他們相晤了,鉑便應運而生!”

維勒是悲哀的,本來已是暑光在望,卻與成功失之交臂。而薩弗斯特朗卻是幸運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感動了化學女神,達到了成功的頂峰。

眾所周知,貝爾發明了電話,但他隻是將電話中一個螺母轉動了4.1周。而之前的大量工作是由愛迪生等科學家完成的。正是那4.1周,使電話有了實際用途,愛迪生等科學家並不是沒有那個能力,隻是在發明電話時缺少了一份堅持,才會與成功擦身而過,許多偉大成就都正在於一份堅持。

愛迪生發明電燈,經曆1000多次反複實驗,如果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他沒有堅持,也就不會獲得成功,富蘭克林的“風箏引雷”試驗,有著很大的危險,沒有堅持,他不會獲得成功。可見,堅持對於成功的重要性。

大作曲有貝多芬說:“涓滴之水終可以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的滴墜。”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隻要堅持到底,就能把事情做的比較完善,甚至做到完美無缺。郭沫若說:“讀不在三更五鼓,功隻怕一曝十寒。”成功在於堅持,這是一個並不神秘的秘訣。成功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追求,鍥而不舍的過程。隻有“鍥而不舍”,才能“金石可鏤”。

3.始終堅信我能行

心理學家指出,信念對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有著不可忽視的導向作用。始終堅信“我能行”,就會在內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克服恐懼和膽怯心理,使人敢於嚐試未曾嚐試的一切事情。而反過來,如果開始就懷疑自己的能力,對自己缺乏信心,不能抱著必勝的信心,大腦就不能激發人體所擁有的潛能,不用說超常發揮,連正常發揮都不能實現,這樣就會有保留地進行嚐試,稍稍遇到困難就會讓“不行”占上風,恐懼感不斷加重,以至於越來越縮手宿腳,最終導致失敗。可見,始終堅信“我能行”,就會給自己不斷鼓勁加油,並充分調動起人體潛在的能量,使智能和體能都達到最佳狀態,於是,成功的奇跡就會在“我能行”的鼓勵中悄然而至。假如一開始就認為“我不行”,先在精神上喪失了主動,行動上緊跟著也會遲鈍下來,失敗就在所難免。

北大學生是“我能行”的堅定實踐者,他們總是抱著必勝的信念,用積極的心態,卻迎接生活和學業上的挑戰,就是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動搖對自己的堅強信心。一個北大教授說:“北大學生最突出的優點之一便是自信,他們幾乎沒有認為自己不行。相反,他們都對自己有堅強的信心,這種信心正是保證他們能夠敢於闖進未知的領域,敢於嚐試未知的方法,從而更容易比別人做得更出色。”正如居裏夫人曾經說的那樣:“生活對於任何一個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一件事情具有天賦的才能,並且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情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夠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一個人隻要始終相信“我能行”,那麼他就能夠成為他所希望成為的人。

北大教授講述了美國芝加哥聖易市麥雅西站立起來的故事。

1971年2月22日,這一平常的日子對於《華爾街日報》的西部經理麥雅西來說,卻是一個不幸的日子。這天他駕著自己的車在芝加哥聖易市70號公路上飛馳。突然,正在超越前麵卡車時,卡車的一隻輪胎爆裂,卡車尖叫著駛出數十米後停了下來。而來不及刹車的麥雅西重重地撞在了卡車的側麵,他還沒不得及反應,就已經失去知覺,他的大腿、前胸,特別是頭部受到了重創,他的頭頂被撞擊凹陷足有兩厘米,大家都認為這次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然而,麥雅西經過七天七夜的昏迷後,竟然奇跡般地度過了危險期,但從胸部以下的身體卻不聽使喚,就是拿刀子剜一下也沒有知覺,雙手不會動彈,於是人們說,麥雅西是個廢人了,他的餘生隻能陪伴著輪椅度過了。

麥雅西本人也非常失望和沮喪。這位曾經充滿活力和激情的人在經曆了消沉、恐懼、失望與自悲自憐後,很快就從心裏生出這樣的念頭:我要重新站起來,我一定可以再站起來!

他的決定引起了熟悉他的媒體的廣泛關注。但是,當時的醫療水平還很落後,但就是現在,對於麥雅西這樣的傷來說,幾乎也是不可能。但麥雅西堅信他能夠重新站起來,他開始鍛煉,先是從伸手開始。正常人伸手縮手就象眨眼一樣正常,無須用力氣。而對於麥雅西來說,每伸一次手竟然急得他滿頭大汗。終於他的手可以伸開了。接下來,他要用手抓住東西,但卻不能如意,他試了無數次,把能抓住的東西放在身邊練習,但就是抓不起來,幾乎就在他要動搖時,手指頭終於可以回過彎來,把東西抓起來了。

經過半年的苦練,他除了不能站立起來外,四肢都能夠正常伸縮了。但就在他練習站立的時候,卻很難有進展了,無論怎麼努力,腰就是使不上勁。想了許多法,找了許多專家,但卻沒有一點效果,麥雅西再次陷於絕望中。

這時,一位來自瑞士的心理學專家瑞佛士來為他治療。經過精心準備,他把麥雅西帶進一間掛著黑板的房間裏,他在黑板上寫下了“不能”兩個大字,然後問麥雅西:“你想重新站起來嗎?”

麥雅西回答:“當在想。”

“那麼你認為你還能站立起來嗎?”

麥雅西猶豫不決,他對自己的信心已經動搖了,但他還是遲疑地點了點頭。

“那你就走過來,把‘不’字擦掉,留下‘能’。”專家命令他。

麥雅西扶著輪椅的把手,用力支撐身體,但還是沒有站起來。

“如果你堅信你能行,那你就行!上前來,把‘不’字擦掉!”瑞佛士很強硬地命令他。

這時,奇跡出現了,麥雅西竟然哆嗦著全身站了起來,他扶著輪椅來到了黑板前,顫抖地拿起板擦,把“不”字擦了下去,最後在黑板上留下了“能”字。

瑞佛士激動地說:“‘不’字已經從你心裏消失了,今後再也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止你重新站立起來了。”

1971年10月29日,麥雅西車禍後的35星期零5天,大難不死的麥雅西又回到了他的工作崗位上。

世上有許多擁有成功潛質的人,因為他們總是強調“不”,提起筆來,就說我不會這個題;讓他演講時,他總說我不會說;外出找工作時,心裏想的是我找不到合適的崗位;他們貧窮時,他總說我賺不來錢。總之,每天都是扛著沉重的“不”,讓“不”字壓得很累很累。

北大教授說:“世上最偉大的事都是由人做出來的。而做到這此致的人事先並不知道能不能,但他們在心裏已無數次地告訴自己:“我能做到”。於是,他們毫不動搖地為之努力,因此最終獲得了成功。

生命是你自己的,沒有人應該為你做什麼。成功與失敗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努力程度。如果把你堅信“我能行”,那麼你的生命力就會象大海波濤一樣,始終是滾滾向前的。但如果你認為“我不行”,那麼沒有人能代替你成為成功者,而緊緊伴隨著你的,隻能是永遠的“不行”。

比爾·蓋茨與北大學生交流時說:“人的意誌具有無限的力量,能夠把夢想變為現實。但前提是堅信‘我能行’。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信心,堅信成敗並非命中注定而要靠自己努力。天空沒有永遠的黑暗,大地沒有永遠的蕭條。始終堅信我能行,並努力前行,世界就會有更多的人成為最傑出的人。”

4.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

什麼是一流的學生?北大學生認為,一流的學生就是要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任何時候都能做到不懈怠、不放棄、不甘於失敗。當挫折和困難來到時,能夠用冷靜的態度麵對挫折和困難,不是消極地等待挫折和困難自消自滅,而是千方百計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索突破挫折和困難的道路。在他們看來,任何一個想考進北大的學生,都必須有這種積極麵對挫折和困難的精神,擁有一顆樂觀、積極、主動進取的心,決不小看自己,決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