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誠信為本,至真至善(1 / 3)

第八章誠信為本,至真至善

1.誠信比金子更可貴

泰戈爾說:“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誠為美德,虛為醜行。世人無不讚賞誠實者,也無不厭惡虛偽者。蟋蟀的心隻有貼著厚實的土,才會放聲歌唱。人隻有把誠實種子種在心裏,才會結出有分量的果實。

北大學生都是靠實力邁進北大校園的,而不是靠欺瞞進入北大的。北大的四年裏,北大學者們也一再強調,世間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黃金白銀,而是人身上所具有的誠信品德。誠信猶如蓮花這高潔,茉莉之清香,永遠是做人不能缺失的最重要的立身之本。真誠做人,保持一種本然人品,是一個人最為高貴的品德。一個人的思想、言行、品格都要發自內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不加以修飾,由內而外散了出來的美,才是最吸引人的、光彩奪目的美。

一個北大女生在他的日記裏寫下這樣幾句話:先師魯迅曾告訴我們,守信的人是最快樂的,誠實是最天真的。是啊,誠信的人坦坦蕩蕩,沒有思想上的負擔和顧慮,沒有欺騙別人之心,沒有隱瞞自己之意,永遠象一潭幹幹淨淨、清澈透明的湖水,送去的是真實,收回的一定是快樂。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放上它生命不再搖擺不定,天平立即穩穩地傾向一端。誠信是一輪朗耀的明月,惟有與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澱出對待生命的真正態度。誠信是一道山巔的流水,能夠洗盡浮華,洗盡躁動,洗盡虛假,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人可以不聰明,可以不優秀,可以不美麗,但卻永遠不可以不誠信,誠信比黃金更金貴,比白銀更純潔,人生再也找不到比誠信更金貴的品行了。

北大老師給學生講過許許多多誠信的故事。

美國第十八屆總統、南北戰爭時期擔任北方軍統帥的格蘭特將軍的陵墓特別高大雄偉,莊嚴簡樸。與這個陵墓想對應的是,有一個非常矮小、簡陋的小陵墓,座落在離格蘭特總統墓不遠的草坪上。如果這個小陵墓不是與格半特將軍的陵墓相鄰,相信誰都不會在意它的存在。然而,正是因為它鄰近了總統的陵墓,卻更加映襯出格蘭特總統那種誠信如金的偉大人格魅力。

據說,這個鄰近格蘭特總統陵墓的小墓地主人隻是一個平民的孩子。就在200年前的1797年,這個隻有5歲的可憐孩子不慎從這個墓地北側的懸崖上摔落下去,他的父親傷心欲絕,也曾想為愛子修建一座豪華的陵墓。但由於家庭條件所限,隻好在這裏修建了這樣一個簡單的小小的陵墓,讓愛子得以入地為安。

數年之後,美國南弱戰爭暴發,人荒馬亂之年,一直守候著兒子的父親不得不把這片讓他傷心、又讓他牽掛的土地轉讓給別人。出於對兒子愛心,他對接收這片土地的新主人提出了一個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把兒子的陵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一同轉讓給新的主人,並要求新主人永遠也不要毀壞了兒子的陵墓。新主人答應了,並把這個要求寫入了土地轉讓契約裏。這樣,這個孩子的陵墓得以保留了下來。

滄海桑田,100多年過去了,這片土地被轉讓了一次又一次,主人也換了一次又一次,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但他的陵墓卻仍然完好如初地立在那裏。它在一個又一個的契約裏成了土地的組成部分。1897年,格蘭特將軍病逝了,美國聯邦政府決定把準一級反應的遺體埋葬在這塊土地上。無名孩子的陵墓連同這片土地一同被聯邦政府接管。但那份轉讓土地契約裏仍然保留了這樣的約定:孩子的陵墓必須完整無損地留在這片土地上,因為這孩子是這片土地的永久主人。於是,世界上兒一無二的奇觀誕生了:一個偉大的總統之墓與一個無名孩子的墓毗鄰而居,成了這片土地上最為傳奇的故事。

轉眼又一個100我年過去了。1997年,時任紐約市長的朱利安尼來到這片土地緬懷格蘭特將軍,朱安利尼深深地被主空虛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所感動,親自撰寫了這個流傳了200年的動人故事,並把它刻在了墓碑上,這個從平民到總統的誠信故事,永遠地保留了下來。

“言必信,行必果”是誠信的最好現表現形式。這個幾乎與美國國家曆史一樣悠久的誠信故事,已成為美國人做人做事遵守誠信規則的典範。就此,一位北大教授說:“對人必須講誠信二字,我認為這是做人的第一原則。是讓人能夠頂天立地的脊梁所在。”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五百年文明的古國,誠實、守信一直是中華民族引以自豪的品格。“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種優秀文化熏陶了我們幾千年。統治了中國兩千我年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誠信。至聖先師孔子說:“民無信不立”;孟子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司馬光說:“誠者天下之道”。他們都把誠信視為人的立身之本、處世之道。沒有誠信的人,也許會得逞一時,而一旦被人識破,就將寸步難行。

北大學生幾乎無不熟悉“一諾千斤”的故事: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講究誠信,從來說一不二,許多人願意與他交朋友。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由於季諾為人耿直,不肯趨炎附勢而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那些好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終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守信的人,他的自我是純真的、穩定的、健康的,體現出不可動搖的強大的道德力量和意誌力量。一個北大學生在演講中借用一首詩說:“生命誠可貴,誠信價更高。黃金終有價,誠信比天高。”英國最偉大的詩人喬叟說:“真誠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北大一位生命學家家說:“誠信是生命的靈魂。”一位思想家說:“用誠信統領人生,人生才能多姿多彩。否則,你的生命將會黯然失色。”一位教育家說:“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沒有誠信的人猶如竹子一樣,外表擊破堅硬,凡心也是空虛的。”一位文學家說:“誠信是心靈盛開的玫瑰,誠信是亙古高揚的旗幟。”誠信使人高尚,誠信讓人堅強,給人力量,誠信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2.要成功更要誠信

誠信是成功者必須遵守的做人法則。誠信的人在做人做事時,總是能夠給你以信任感,進而是得到別人的幫助,給人生和事業添加助推力。一個人有怎樣的美德,便有怎樣的人生。誠信是卓越人生的表現,誠信的美德為人生搭建了成功的階梯,使人由平庸而變偉大,由平凡而變高尚。而那些不講誠信的人,卻不會有這樣的好運。因為不講誠信,則人人避而遠之,甚至受人鄙視,最終要淪落到失敗的境地。北大教授說:“要成功,必須講誠信。誠信是人生成功的保證。”

誠信的人做什麼事都會有高度的責任感,不把所做的事情做到完美無缺的程度都會覺得是一種失職。因而總是樂於竭盡全力,盡職盡責,而不允許出現偏差和漏洞。因而誠信的人總是讓人放心。另一方麵,誠信的人因其誠,他們不會弄虛作假,不會蒙混過關,更不會欺上瞞下,因而贏得人們的尊敬,獲得良好的口碑,為成功和進步創造出良好的環境。誠信是每一個熱愛生活、熱愛事業、有責任心、渴望成功人的標準。因為誠信使人贏得尊敬,因為誠使人受一歡迎和幫助,誠信把人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在全世界擁有2.9億鐵杆影迷,把手印留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的香港演員成龍,在北大演講會上說,自己的成功之路是誠信的結果,如果沒有誠信作為立身之本,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需要感謝除了給他幫助的那些人外,還有就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誠信品德。

成功剛出道時,隻是香港影視界的一名“臭武行”。所謂“臭武行”,就是充當一下跑跑龍套、背背影視裏的死人等最末等的角色,不僅受累不落好,還常常受人歧視。但成龍天生的表演才華和那份忠誠敬業的態度,讓他導演非常賞識。於是,幾年後他開始有機會擔當主角。終於有一個影視公司到成龍所在的公司挖他,請他跳槽出演另一個劇本的主角,並願替他賠付10萬元違約金,還當場給了他一張100萬元的支票。成龍卻不為所動,委婉地拒絕說:“我不能因為這100萬元就背叛公司,做出失信於人的事來,那不是我成龍做事的風格,大丈夫一諾千金。”成龍所在的公司得知這件事後非常感動,就主動買下這個劇本,讓成龍自導自演。就這樣,成龍憑電影《笑拳怪招》創造了當年的票房記錄,一舉獲得了成功。

有人說,誠信對別人很重要,是做給別的的,對別人有利,而與自己關係不大。但從成龍的成功看,不但世無誠信不寧,而且人無誠信不立,一個人要有所作為,誠信是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沒有誠信作為基礎,就不可能感動別人,獲得成功。

誠信是追求人生事業所必須具備的職業操守,更是一種做人的價值取向。誠信的人不會想通過歪門邪道,去達到自己的目標,而隻會把精力和心思用在正道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標。生意人做買賣缺斤少兩,就會有損於自己的招牌;公務員弄虛作假,就會損壞社會和群眾的利益,最終給自己的政績抹黑;學生考試作弊,就會掩蓋真實成績,自欺的同時又欺人。一個人要在競爭的社會裏立足,靠欺騙和隱瞞隻能取悅於一時,卻不能得逞於長久,唯有誠信做人做事,才是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上方寶劍。可以說,誠信是競爭力,是走進成功大門永遠的通行證。

西周和商朝都曾在中國最古老城市西安建立國都。西周因為誠信缺失而走向滅亡,而商朝卻因立信於民,走向了強盛。因誠信產生出了兩個不同的結果。

周幽王作為西周末代的國君,性情殘暴,沉溺酒色。他特別寵愛美女褒姒。但褒姒從進宮以來,就從沒有開口笑過一次,一直悶悶不樂,這讓色欲熏心的周幽王非常煩躁。幽王就招天下說:如果誰有辦法能把王妃逗笑,就賞賜他千兩黃金。於是,馬上就有逢迎者出主意,讓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燃烽火。各地諸侯一見烽火台上狼煙衝天,都以為國都遇到了外敵入侵,於是紛紛率兵前來救援,結果白忙一場。褒姒看到亂哄哄的場麵,果真笑了。

然而,這一笑卻為西周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771年,外敵入侵西周,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但各諸侯以為周幽王又在玩遊戲,誰都沒有派兵來救援。周幽王因城破被殺。

西周把誠信當作兒戲,結果引來滅亡之災。400多年後,也是在西安這個地方,國弱民虛的秦國商鞅推行變法。正式頒布變法令之前,商鞅派人在都城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宣布:誰能把它扛到北門去,重賞“十金”。

這本不是一個大不了的難題。但沒人相信這是真的,因為這件事做起來太容易了,人們不相信做這麼簡單的事就會得到一筆豐厚的錢財,於是沒有人肯去扛這根木頭。商鞅就把賞金增加到“五十金”,終於有人壯著膽子把木頭扛到北門,他果真得到了“五十金”的獎賞。事情傳開後,人們都相信上麵說話是算數的。

“立木為信”,是為了達到取信於民的目的。自此,秦國由此漸漸強盛起來,終於在一百多年後統一了中國。

北大曆史學教授說:“周幽王喪失誠信而亡國喪命,秦商鞅因恪守誠信而成就霸業。鮮明的曆史寫下了誠信的重要。誠信可以促進曆史進步事業,不講誠信則隻能受到殘酷的懲罰。”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他告誡人們,一個人不講信用,就無法處世立身。所以,孔子把“信”列為君子應該具備的五種品德之一。

儒家的另一代表孟子在論述社會規範時曾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信”成了最基本的社會道德規範。

北宋著名學者周敦頤說:“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誠信是一切道德原則和一切道德行為的根本。

有一句關於誠信的名言這樣說:“人無信不立,業無信必衰,國無信則危。一兩重的真誠,等於一噸重的聰明。誠信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曾任北大教授的魯迅先生說:“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人生的發展與進步,需要誠信作為人保障。人生沒有誠信,就會是灰暗的,就象天空布雲彩一樣。而把誠信作為人生準則的人,其人生將處處充滿明媚的陽光。

3.北大不容忍虛偽

北大學生都知道,北大有許多懲罰考試作弊學生的嚴厲措施,就是因為北大這個另最高的學府裏,決不容忍虛偽的成績。對這樣考試作弊的學生,不管他們平時怎樣用功,也會毫不客氣地把他們的成績記作零分,同時不要進行更為嚴厲的懲罰。正是這樣嚴厲製度的約束下,北大學生從來不敢怠慢學業,他們知道,靠作弊拿到的成績心裏不踏實,不如把功夫下在平時,既能讓自己掌握到真才實學,也會在考試中輕鬆過關,不用為考試發愁,更不用在考場上冒著被清除出場或者記作零分的風險,而象一個作案的小偷一樣去偷取別人的東西。隻要平時用心聽講,把心思用到學習上,就能拿到足夠的學分,何樂而不為呢?

弄虛作假曆來為北大人所唾棄。北大教授季羨林老先生在《謙虛與虛偽》一文中這樣寫道:“真誠是第一標準。虛懷若穀,如果是真誠的話,它會促你永遠學習,永遠進步。有的人永遠“自我感覺良好”,這種人往往不能進步。康有為是一個著名的例子。他自稱,年屆而立,天下學問無不掌握。結果說康有為是一個革新家則可,說他是一個學問家則不可。較之乾嘉諸大師,甚至清末民初諸大師,包括他的弟子梁啟超在內,他在學術上是沒有建樹的。”一個大師級人物,對於學術上的虛偽是絲毫也不能容忍的。同樣,北大的學者們最為痛恨的就是考試上的作弊行為和論文上的抄襲現象。他們對於這種虛偽的行為簡直到了深惡痛絕的程度。一個北大教授這樣說:“容忍了考試作弊和論文抄襲,就是容忍了賊人橫行。既然大家痛恨賊人如過街之鼠,那麼對待考試作弊和論文抄襲,也當如對過街之鼠那樣,毫不留情。”

做一個真實的的人而不是做一個虛偽的人,是北大的優良傳統。這種真實不僅體現在做學問上,也體現在做人做事上,他用自己的真實給虛偽以當頭一棒,在北大的發展曆程中留下了許多令人稱道的佳話。

明清史專家孟森教授,講課時從來都是麵部沉悶,毫無表情,從來不會因為要給學生留個好印象而失之於嚴肅。他講課總是出奇的沉悶,幾乎沉悶得快要讓人窒息了。他對待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準備得極為認真,就是身體再不舒服,也要把講義編得完美無瑕。不僅自己手裏的講義能夠經得起論證和推敲,還要提前把講義印製出來,發給學生,使學生人手一編。每次上課,必把拇指插在講義中間,不苟言笑地走上講台。他講課,從來不向台下看,照本宣讀,與講義一字不差。下課時,講義合上,拇指依然插於講義中間,轉身走去,依然不向台下看。下一課,仍舊如此。孟森教授講課嚴肅認真,對學生考試要求更加嚴格,決不允許有人抄襲他人答卷,考試時間一到仍不交卷,則嚴厲批評。他說:“容忍了抄襲,就等於容忍了學生的不良習性,那是講師的失職,我決不能當一個失職的講師。”

虛偽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考試抄襲是虛偽,見人說假話也是虛偽,當麵一套背合一套上虛偽,不真實做人也是虛偽。而虛偽的人總是愛把自己打扮成誠信的人,因為虛偽的人也知道,隻有誠信的人才會受歡迎,才能得到人們的相信,也才能鄧得人生的成功。所以虛偽的人總要把自己說成是最誠信的的人。而越是宣揚自己誠信的人卻往往就是最缺乏誠信的人。北大有一教授就曾用一個喜鵲的寓言來諷刺這樣的人。

曾有一隻花喜鵲走到哪都大言不慚地說:“我是最直性的人,從來不隱瞞自己的心眼,心裏想什麼說會說什麼,一點也不會裝假,心直口快,愛講真話,從來不怕得罪人。”

喜鵲確實有這樣的特點,它遇到不順眼的,就愛唧唧喳喳說一通,指責一氣。比如,見了麻雀,他要斥責:“不知道自己打食知道偷糧食的家夥。”見了貓,他要嘲諷:“尾巴卷上就知道討好人的虛偽者。”見了牛,他要戲謔:“蠢貨,拉個犁杖還要假裝費勁。”見了柳葉眉,他要譏笑:“小不點兒,別把人吵死。”……

有一次,烏鴉總管大人下來檢查山林。喜鵲一聽到了這個消息,趕忙飛向前,笑臉相迎,喋喋不休地恭維烏鴉:“總管大人,您到這裏來真是我們的榮幸。我們太想見到您了。見到了您,我們就感到莫大的幸福。總管大人,您的羽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羽毛,您也是天下最漂亮的鳥。總管大人,您唱的歌兒特別動聽,那次演唱會上你唱的歌好象現在還響在我耳邊呢,您的歌聲真是百聽不厭,您真是鳥王國的最有實力歌星。”

烏鴉總管走後,一群鳥民就圍攏上來,七嘴八舌質問喜鵲:

“愛講真話的先生,今天怎麼不講真話了?”

“烏鴉是最美的鳥嗎?”

“烏鴉是最有實力的歌星嗎?”

喜鵲窘態百出,吱吱唔唔,答不出一句話來。公正的貓頭鷹出來替喜鵲作了回答。“喜鵲先生,恕我直言。你的所謂心直口快,愛講真話,也是有選擇的,在與自己沒有利害關係者的麵前,你什麼都敢說,也什麼都能說;而一旦到了關乎自己利害的對象麵前,你就變成了最虛偽的家夥。”

古語雲:索物於暗室者,莫良於火;索道於當世者,莫良於誠。“誠信”有“虛偽”來證明它的價值。意思是說在黑暗的屋子裏尋找東西,隻有火把最有用處,一下就能照亮東西所處的位置;在當今的社會裏尋找做人的道理,唯有誠信最受歡迎。誠信與虛偽比較起來,就會發現誠信的可貴。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泰戈爾說:“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因為虛偽給人帶來的是表麵的虛假的東西,它掩蓋的事實的真相,使人們受到蒙蔽,產生錯覺。沿著虛偽者提供的信息走下去,最後就會上當受騙,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