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從來就不容忍虛偽。因為北大人清楚知道,虛偽的學術是害人的,也是害世的,經不起客觀世界的檢驗。同樣,虛偽的人也隻能曇花一現,經不起誠信的考驗。容忍了虛偽的存在,就是對北大精神的褻瀆,就是對社會的欺騙,最終也是對自己的欺騙。因此,北大在教授學業的同時,也把誠信做人的哲理教給了學生,使北大誠信、嚴謹、科學的教學精神得以發揚光大。
4.善良的前提是誠信
誠信的人都是善良的人,有人說誠信是一枚古老的種子,她播撒在每顆善良淳樸的心靈裏,她植根於每一個踏實真誠的足跡裏!是的,善良的人才會以誠信為本,善良的人才會擁有一顆充滿了愛意的心,用一顆愛心包容世界。北大教授說:“善良的前提是誠信。缺乏誠信的人到處行欺瞞之術,把別人的感情玩弄於股掌之中,根本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做出來的盡是傷害別人感情的事,這樣的人哪裏還談得上善良呢?”做一個善良的人,首先需要做的是一個誠信的人。
善良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善良的人表現在處世上,總是能夠考慮別人的感受,是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典型。而這也正是誠信之人的特征。善良的人總是以欺騙他人為一種恥辱,內心會時時受到良心的譴責。同樣,誠信的人是不屑於做欺騙之事的,認為那是一種見不得大天的行為。一個北大學生在他的日記裏這樣寫道:“做一個善良的人,首先要做一個誠信的人,用誠信去塑造高尚、善良的人格。像林肯那樣,用誠信和善良麵對這個世界。特別是一個大學生,不僅要做掌握科學知識的先鋒,更要做引導社會誠信和善良的先鋒。
曾任美國總統的林肯小時候,家裏很窮,甚至於經常吃不上飯,穿不上鞋子,也沒有機會讀書,不得不每天跟著父親去賺錢糊口。長大後,林肯離開家鄉到外地去賺錢,他不怕吃苦,什麼活都肯幹,先後當過店員、鄉村郵遞員、伐木工人等,但不管做什麼,他都非常認真,非常坦誠,總能處處受到人們的稱讚。
1836年,經過長期自學後,林肯通過了律師考試。成了一名頗有才氣的大律師。由於他人品好,待人和氣善良,很快就遠近聞名。很多人慕名而來,請他幫助打官司。但林肯替人打官司有個條件:必須當事人是正義的一方。否則,就算給再多的錢,他也不幹。
一次,有一個富翁請林肯作辯護人。林肯了解了案民用工業後,發現那富翁決不是善良之輩,在案件中也是強詞奪理。於是,林肯就告訴他說:“很抱歉,我不能接受你的案子,因為你的行為不是正當的。”
富翁有些不甘心,就想用提高酬金打動林肯。林肯嚴肅地說:“說實話,你的案子,隻要我使用一點點技巧,你就可能勝訴。但那是不公平的。讓我撒謊,那不是我的做人風格。謊話隻有在丟掉誠實和良心時,才能夠說的出口。但我林肯永遠也不會丟掉自己的誠實和良心,因為那樣做,我就會與你一樣是上罪惡的人。”
最後,那個富翁不得不離開了林肯的辦公室。
誠信是一種美德,謊言與欺騙是墮落的開始。海涅說過:“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始開出燦爛的鮮花。”同樣,善良也不可能在欺騙中綻開美麗的笑臉。隻有善良的人,才會象林肯先生那樣,不為金錢所動,心裏始終裝著別人,把最真誠的愛獻給所關心的人,充分展現一顆善良的心。
原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先生,總是深愛著全國的少年兒童的她一直遵循誠信做人原則。
有一天,宋慶齡先生要去一個幼兒園看望那裏的少年兒童。聽說宋奶奶要來看望大家,孩子都高興地跳了起來。幼兒園的老師也做好了一切準備,隻等宋奶奶光臨。可是,天突然刮起了大風,霎時間飛沙走石,有的大樹被連根拔起,也有的大樹被吹彎了腰,電線吱吱作響,人走在路上也難以睜開眼晴。大家都以為宋奶奶不會來了。正在這時,門外卻傳來了汽車喇叭聲,原來宋奶奶頂著大風,冒著漫天沙塵來了,她的臉上帶著愛意微笑著走到孩子們中間。一位老師不安地說:“這麼大風沙,您就改日再來嘛!她搖搖頭,認真地說:“孩子們都在期待我,我不能失信於孩子,再說我也想早點看看孩子們啊!。”一句話,讓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們深受感動。
善良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優良品質。一個善良的人應該時時刻刻保持誠信做人的原則。美國偉大的政治家、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曾對一個青年人說:“你要切記,善良的人首先是一個誠信的人,缺乏善良的人也肯定是一個缺少誠信的人,缺少誠信將使一個人名譽掃地,缺乏善良同樣會使一個人臭名遠揚。”
北大教給了學生們誠信做人的人生哲理,也教給學生們要學會善良做人。善良與誠信是不可分割的。誠信是最大善良,一個缺少了誠信的人就沒有善良可言。猶如大詩人羅素所說:“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5.信守諾言
溫暖是春天的諾言,潮汛是大海的諾言,明亮是陽光的諾言,成熟是秋天的諾言。世界因為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諾言,才變得美麗而多姿多彩。大自然信守諾言是自然規律使然,春夏秋冬的交替永遠也不會改變,這種誠信給人類帶來了美麗和期盼。北大教授說,大自然為我們人類信守諾言做出了最好的榜樣。信守諾言是人的一種美德。“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一個人如果不信守自己的承諾,不僅僅是失信於人的問題,更是一個人品德低下的象征。而一個品德低下的人是沒有願意與他打交道的,其人生必然會處處碰壁。
韓非說:“巧詐不如拙誠。小信誠則大信立。”生活中,幾乎沒有人不渴望被別人理解和信任。能得到別人信任,就會從內心感到幸福和快樂。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原因就在於他對答應別人的事情,卻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履行諾言,最合喪失了別人的信任與理解。
信守一份諾言,或許要比登上一座高山更難。而一個有分量的諾言,猶如一座有高度的大山,許多人沒有履行好自己的諾言,一時被困在履行諾言的山前,就失去了永遠登上山頂的機會,因為一時的失信,就失掉了所有的信任。
北大教授曾講述了《鬱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商人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突遇風浪襲擊,船被打沉了。他死死抓住一根桅杆高喊“救命”。正好有個在河上打漁為生的人聽到呼喊聲,就急忙奔了過來。商人一看自己有救了,高興地說:“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如果救了我,我答應給你100兩黃金”。漁夫想:“自己一輩子恐怕也賺不來這麼多錢。而且自己已經來了,就救救他吧。”於是,漁夫三下二下就把商人拉上了自己的小船。商人看自己這麼容易就被救了上來,覺得自己答應的錢太多了,就翻臉不認帳了。他隻拿出10兩金子給了漁夫。漁夫責怪他不守信譽,出爾反爾。富翁卻說:“你就是一個打漁的,一輩子能賺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嫌少嗎?”漁夫隻得怏怏而去。可是沒有多久,那富翁又一次在先前落水的地方翻船了。主一次他又喊出100兩黃金的價碼。有人欲救他,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兩次在同一地點翻船而遇上同一個漁夫是偶然的,但商人不守諾言的結局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諾不守信,就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隻有坐以待斃。
正如日本學者山本有三所說:“說謊就如同向天空吐唾沫,最終要落在自己的臉上”。假話一旦被戳穿,假象一旦被識破,遭殃的還是作假者本人。人人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狼來了》,說謊孩子最終不是成了狼的美味大餐了嗎!
諾言之所以是一種無可替代的力量,是因為信用具有無上的價值。社會秩序建立在人與人之間彼此信守承諾的基礎之上,是否信守了諾言,是衡量人類精神是否高尚的準則。如果把諾言都不當回事,輕易許諾,輕易在違背諾言,人與人之間就將沒有信任而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成相互防備、相互猜疑、相互敵視的關係,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都將深受其害。諾言是神聖的,承諾是金,每一個人都應該信守自己的諾言。
北大哲學係教授陳少峰著有《生命的尊嚴》、《中國倫理史》、《宋明理學與道家哲學》、《倫理學的意蘊》等書籍。他曾給學生講過兩則守諾的故事:在日本東京的澀穀,有一座狗的雕像,叫“忠公”。每天這隻狗都要在固定的時間,去固定的地點準備接主人回來。後來主人死了,而狗卻不知道,仍是風雨無阻地去接主人,要把主人等回來,一直到死,他還相信主人會回來。人們為了紀念它,就為它建了一座雕像。這則關於狗的故事生動地描述了狗遵守那份承諾的事跡。這也是正是狗能成為人類忠誠朋友的緣故吧。
另一個故事講的是丈夫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被關在獄中。他的妻子一直堅信住院部民有回家的那一天,於是每年都等著他,並且每年都為他做了一雙鞋子。三十年後,等到丈夫回家的時候,床下整整齊齊擺放了30雙新鞋。這種對愛情的堅守與忠誠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堅持承諾猶如一支盛開著的雪蓮花,雖要忍受冰天雪地的嚴寒,卻把那份美麗的芬芳留給了廣闊的大地,奉獻了感天動地的誠信精神。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裏求真即是誠信。他告訴我們,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更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通行證。
眾所周知,一個人是很難被別人打垮的,而能打垮自己的也隻有自己。自己說話不算數,就是自我貶值,就是自己不拿自己當人看,也就怪不得別人對你說三道四了。而信守諾言,就是自己給自己加了一把鎖--無論何時何地,一言即出,駟馬難追,不辜負別人的信任,不辜負自己的諾言,給自己一個心安理得的交代,這也是平凡歲月的一種值得追求的境界。
竭盡全力做好自己答應別人的事情,兌現諾言,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是給自己的良心一個心安理得的交代。是讓自己樹立起做人的尊嚴,是為成功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是為享受美好的人生創造所必不可少的條件。
不可否認,北大會有許多人能成就驚天動地的人生大業,讓世人刮目相看,他們不會象我等平常人一樣,是足夠的底氣喊出如曹操所說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居高臨下的驚世駭俗之語。但也免不了與和自己一般的人打交道,也免不了處理平平常常的庸常小事,打發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小事更能見精神。把這些庸常小事力所能及地做得善始善終、擲地有聲,完完整整地兌現自己的諾言,日久天長,就可以樹立起自己誠信的良好的形象,為成就人生偉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個北大學生寫下這樣一首小詩:“身披燦爛而來,心係執著而去,誠信裝於心間,踏出成功未來”。是啊,有北大的招牌,有執著的信念,有誠信的品德,人生就一定如霞光般光彩耀眼。
6.誠信是打開心鎖的鑰匙
一個北大心理學教授在講述誠信時說,人與人之間心與心的交流才是最融洽的、最和諧、最沒有戒備的。當兩個人坦誠相待時,彼此能夠看清心靈。為什麼兩個談情說愛的人可以彼此柔聲細語地述說情懷,而兩個吵嘴的人也同樣離得很近卻要一個比一個聲高震天呢?原因就是處於談情說愛中的人,心與心是坦誠的,彼此都聽得見心的跳動,所以要輕聲細語情更濃;而兩個吵嘴的人卻雖近在眼前,心卻相隔甚遠,所以總想用聲音彌補漸行漸遠的心理距離。可見,隻有坦誠相見才可以使心靈相通。一個北大學生說,最遠的距離不是相隔十萬八千裏,而是彼此近在咫尺卻心隔重山。隻要心與心相通,就算遠隔千山萬水,也能夠彼此聽是見呼吸的聲音。
誠信獲取別人信任的必要條件和根本保障,一個追求成功的人,必須具備可貴的誠信品格,並對誠實篤信不移。這樣,就能在與人交往中,打開人心中固有的那把戒備之鎖,使大家坦誠相見。誠信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是愛心的組成部分,一個時時都講究誠信的人才會用博大無邊的愛心去溫暖別人,因而也得到他人溫暖的回報,為成就事業創造條件。
公元前4世紀,一個名叫皮斯阿司的意大利年輕人觸犯了暴君奧尼索司,被判處絞刑。皮斯阿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他想在臨死之前再看一眼父母,與生他養他的父母作最後的訣別,然後再回來受刑。可是暴君並不信任他,怕他隻是編造一個逃跑的理由,因此一直也沒有同意他的請求。就在他受刑的前一天,從小與他一起長大的朋友達蒙站出來為他擔保,並表示:如果皮斯阿司不能按時回來受刑,自己就代替他受刑。這樣,暴君才勉強應允。
第二天的臨刑時間眨眼就要到了,皮斯阿司卻遲遲不見蹤影。人們開始憎惡皮斯阿斯不害誠信,也都同情和嘲笑達蒙:竟然傻到用自己的生命來為死刑犯擔保!達蒙被帶上了絞刑架,繩索已套到了他的脖子上,人們都低下頭去不忍看善良的達蒙被處以絞刑。就在繩索即將被拉動的時候,皮斯阿司滿頭大汗地飛奔而來,並上氣不接下氣地高喊:“我回來了!”他坦然地走向絞刑架,熱淚盈眶地擁抱達蒙,作最後的訣別,之後從達蒙頭上解下繩索套在自己的頭上。這場麵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也感動了說一不二的暴君,下令特赦皮斯阿司,並表示:願意傾其所有來結交這樣的朋友。
皮斯阿司的誠信感染了暴君,讓暴君異常堅硬而封閉的心靈打開了惻隱之門。可見誠信具有無堅不催的能量。誠信可以讓天地動容,化危機為平安,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所以,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世的基礎。誠信不足的人,即使處世的技巧高超,終究不過是曇花一現,得一時之逞,卻難以保持長久成功。而以誠信為本,即使處世技巧拙笨,也可以得到別人的理解和信任,並成為受人尊敬的人。
對人要誠信。如果一個人不能建立起堅如磐石的忠誠信譽,這一缺點將會困擾你一生。不忠誠的惡名必然會使你在事業上到處不受歡迎。任何人都不能靠暗箭傷人爬到事業的頂峰,而必須依靠真誠剛直和不可動搖的聲譽走出成功之路,投資於忠誠,就一定會作為一個可以信賴的人百倍地收到忠誠的回報。
當年25歲的傑克·韋爾奇曾經在通用電氣公司的一家研究所擔任化學工程師,年薪是10500美元。那年年底,因為他的卓越表現,他又被加薪1000美元。但是當他發現親不隻是他自己而是所有的人都獲得了加薪,一向出類拔萃的韋爾奇心裏很不是滋味,覺得自己肥到了上司的愚弄。於是,他去找上司理論,結果上司並沒有給他合理的解釋,一時間,他的心情沮喪到了極點,他打算另謀高就。就在主時,他的上級主管魯本·加托夫來到研究所檢查工作,當他聽說韋爾奇因不滿加薪之事而要辭職時,他開始坦誠地挽留這個出色的小夥子。其實,加托夫早就因為韋爾奇出色的表現而知道韋爾奇,韋爾奇是他最為欣賞的工程師之一。
這天晚上,加托夫邀請韋爾奇共進晚餐,他帶著誠意,竭盡所能地挽留韋爾奇。他們開城布攻地交談了幾個小時,在表時特別欣賞和信任韋爾奇的才能的同時,一定設法改變薪水發放的不合理問題。為了能夠讓去意已決的韋爾奇改變辭職的主意,在後半夜一點多鍾,他又利用高速公路邊的投幣電話繼續勸說韋爾奇。他的坦誠終於打開了韋爾奇已經閉緊的心鎖,使傑出的韋爾奇留了下來,並後來成為通用電氣公司的總裁。
誠信如溫暖的陽光,可以照亮封閉的心靈,讓冰冷的心得到溫暖;誠信如清塵器,可以掃盡藏在心裏的灰燼,誠信是一朵最美的花,可以讓抑鬱的情緒得到痛痛快快的舒解。世間若人人坦誠無欺,不知要減少多少是非,減少悲哀。
北大一個著名書法家曾送給畢業生一幅對聯:“誠為至寶一生用不盡,信作良田百世耕有餘”。人人都離不開社會,人與人之間總免不了交往和聯係。誠信是維係良好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彩色紐帶,更是做人做事的一般準則。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成功不可能單打獨鬥,誰的成功也離不開他人的支持和幫助,而要贏得他人真誠相助,就必須把誠信作為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以誠立身,以誠待人,自然能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信賴和關心。弄虛作假,食言毀約,就等於給自己的前進道路設置障礙,到頭來隻能自己吞咽失信帶來的苦果。
7.誠可服眾欺必傷人
誠實可以贏得人們的尊重和信任,獲得良好的口碑,成為人們願意交往和幫助的人。誠實的人即使犯了錯誤,也容易得到人們的理解和原諒。相反,欺騙卻隻會受到人們的厭惡和憎恨,當麵遭到別人白眼,背後讓人指脊梁骨,因為欺騙具有極大的傷害性,它會傷害人們善良的情感,使人受到愚弄;它會讓人受到精神和物質上的損失,使人產生憤怒情緒,不敢再輕易相信別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唯有欺騙能有這樣讓人痛徹心扉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