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我是個挺在乎同學關係的人,我也在往這方麵努力。但是,我感到同學們並不是很喜歡我。可是,我們班上的另一個女孩卻非常有人緣,她不當幹部同學們都喜歡她,她當班幹部同學們也喜歡她。您說,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先不去管那些大道理是怎麼講的。你能仔細想想那個同學們喜歡的女孩有哪些表現嗎?想起什麼說什麼。”醫生試圖引導她自己來領悟。

女孩沉思片刻說道:“她喜歡幫助人。同學們誰有困難都願意找她,隻要是她能做的,她總是盡力幫助。她也常常主動幫助同學。”

“這的確是首要的一條。”醫生說,“在人際交往中,人們都喜歡對自己有過幫助的人。喜歡是一種感情。感情沒有無緣無故的。經常幫助別人,別人就會感到你對別人的價值。因此,幫助別人就是給別人一個喜歡你的理由。”

女孩一邊點頭一邊說:“是這樣。對了,她平時臉上總是帶著微笑。”

“你發現的很對,微笑也是一種很好的交際方式。”醫生肯定說,“心理學發現人們最容易給微笑以回報,這幾乎是一種本能。成人以微笑麵對嬰兒,嬰兒也會以微笑回報他;有時候,嬰兒總是朝你甜甜地笑,成人就是心裏再是滿天烏雲,也會雲開霧散臉上露出笑容來。你也可以做一個小小的實驗:今天你麵帶微笑;明天你滿臉烏雲。你肯定會有兩種回報。有心理學家說,人際交往中的表情是掛在路口的一塊路牌,麵帶微笑等於在告訴人:此路暢通;麵目呆板等於在告訴人:此路不通。所以說,微笑是人際交往最好的通行證。”

“她也不喜歡炫耀自己。”女孩子又有一點新的領悟。

“好哇!你領悟得很好。”醫生說,“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一般的情況是,人都不喜歡嘴上老是掛著‘我’的人。在同學麵前誇誇其談賣弄自己,常常是給自己的人際交往設置障礙。因為,當你感覺最得意的時候,常常就是別人最討厭你的時候。”

“那麼,還是少說多聽的好了?”

“你真是個很有悟性的女孩。”醫生由衷地讚歎,“學會做一個好聽眾的確是讓人喜歡的一條秘訣。因為你做一個好聽眾能滿足別人許多方麵的心理需求。這一點隻要想想別人很好地傾聽你的訴說時你的感受就有很好的理解。從這個角度說,一個好耳朵比一張好嘴巴更重要。你別看我似乎現在說的多些,其實心理谘詢老師首先是一個好聽眾,首先靠的是耳朵而不是嘴巴。”

女孩笑了,醫生也笑了。“你看,現在你我的笑就證實了剛才說的微笑最容易得到回報的……”說話間他們更輕鬆地笑了起來。

笑過之後醫生說:“此外,她可能學業很好很努力,也可能言行舉止很自律……”

“您說得對,她的確還有這些優點。”女孩搶著說。

“這都是很要緊的。”醫生接著說,“還有一條一定要牢記:要別人喜歡你,你首先需要學會喜歡別人。那個女孩讓大家喜歡,絕不會是每天很苦很累很委屈地逢迎別人。她一定有一顆喜歡別人的心。她一定是總能看到別人身上的可愛之處可取之處可喜歡之處。如果你和她多交交心,你肯定會發現這一點。”

女孩深深地點頭。

“最後我想說,你不必非要大家都喜歡你。世上哪有讓所有人都喜歡的人?你今天專門來討論這個問題,說明你將會有更好的人際交往,將會如那個女孩一樣讓大家喜歡。”

女孩很有信心地笑著和醫生告別。

活在別人的影子裏,好累!

王衛是高中生,現在已陷入了一個心理上的怪圈:平時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調整與同學的關係上,惟恐與同學發生任何摩擦,影響自己在同學當中的形象,學習成績因此明顯下降;自己心理痛苦不堪,不知如何是好。他曾經給一位心理老師寫過這樣一封信:“老師,現在我的脾氣總是怪怪的,心裏難受,還不能寫在臉上,仍在裝做輕鬆的樣子,竭力善待每一個同學,對他們笑臉相迎,而不管他們怎樣對我,也不知什麼時候會爆發,做出糊塗事。我現在覺得好累好累

……”

另一位學生月月也在日記裏寫道,現在最苦惱的就是自己認認真真地對待朋友,而他們卻不知為什麼莫名其妙地離開我,甚至充滿敵意,且不和我作任何解釋,造成極大的精神負擔。這樣的學生出現了明顯的心理障礙——“他人中心”,且在中學生中有一定代表性。

易發建在其著作《心理醫生》中對這種現象作出如下分析:

一是外界過於刺激。隨著社會快速發展,生存競爭更加激烈,生活節奏加快,謀生壓力加重,尤其是中國“關係社會”的特性現在更趨明顯,還會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使學生過早地思考承擔社會角色的適應性問題。而這些又和過重的課業負擔,家長的望子成龍,學校片麵追求升學率,社會期望值高等發生衝突,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長時間的過度精神緊張,得不到緩解,就會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失去平衡,植物神經紊亂,形成焦慮、精神萎靡、寢食不安、記憶力下降等病理症狀。身心一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二是缺乏自信心。隨著心理的成熟,青少年在內心世界有許多複雜的事情要考慮,甚至操心勞神。其中最關鍵的是對“自我的認識”,即怎樣認清自己的行為、性格、心理上的表現。時時刻刻都在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發覺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哪裏等。由於對成長中的自我形象認識不清而感到煩惱,同時也對別人的表揚、批評與反應甚為敏感,隻要稍微被人批評就反映強烈,而且十分難過。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信心,是青少年常遇到的內心焦慮。

三是人格發展紊亂。在人格發展過程中,青少年的人格要從已建有初步秩序和結構的孩童期,變為組織紊亂無結構的過度期,以便於重新組合,建立起更高一級秩序與結構的成人人格。所以,在青少年的人格處於紊亂不穩定狀態。

除以上原因外,家庭影響、身心發展不平衡、朋友關係、價值觀念等都會直接和間接對其心理產生負麵影響,導致心理上的扭曲變形。

打開精神的鐐銬

朋友之間的感情往往被重視,非常在意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位置,是否被朋友接受。對朋友和同學的言語接觸很敏感,容易產生興奮、嫉妒或爭奪別人關心的現象。有時,受到群體朋友的打壓,強迫自己采取某種行為,哪怕不惜一切代價,惟恐被大家排斥。如果誇大了這種正常同學關係的力量,甚至充滿了幻想,認為隻要處理好了同學關係,就等於擁有了一切。友情勝過了親情,其他的人之常情被忽略不計。由於理解上的偏差,便時時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談舉止,自我檢討,這就是所謂的“人際敏感”。它源於中國人具有的他製、他律的他人價值取向,個體對自我的價值判斷往往取決於他人對自己的態度。

這其實是一種心靈上的“枷鎖”,我們應該學會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臉色,不要對自己太過苛刻。

也許,帶著這種心靈枷鎖的人,並沒有感到這是一種枷鎖。自己正為之所困,相反,卻感覺良好!有些中學生表現得尤其突出。說話時,怕自己的言行欠妥當,得罪傷害別人,引起同學不滿。做事時,謹小慎微,點點滴滴認真反省;痛苦時,“男兒有淚不輕彈”,忍氣吞聲,自我壓抑消沉;高興時,故作平靜,不顯山露水,相當含蓄,甚至自我調侃,怕同學看到自己的高興而心生不快。表情上,老擔心透出冷漠、驕傲等神情,惟恐對自己產生誤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察言觀色,窮於應付,甚至變的唯唯諾諾,戰戰兢兢,苦不堪言,精神上套上了沉重的枷鎖,形成了心理障礙,身心都受到了傷害。

有時為了保持自己與同學的那份“真情”,不惜違規違紀,包庇他們身上的缺點,和老師打遊擊,甚至“助紂為虐”,這是人際交往異化的另一種表現。

有一次,一個同學所在的宿舍,出現了晚自習以後還在打撲克、外出打遊戲機等違紀現象。班主任進行了調查,絕大部分學生都承認錯誤,隻有這個同學一人矢口否認,且絕不如實反映情況。經過仔細開導,原來是怕影響同學關係,受到同學孤立。出現這種情況,說明以前有過這樣的經曆,在心靈深處留下過類似的創傷。而這種表現的實質,歸根到底是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天天生活在別人的影子裏,迷失了自我。

別人的要求往往是超常、拔高的,甚至是挑剔的、敵視的,如果不用自己的標準、尺度來衡量自己的言行,自然會陷入迷茫當中。其實,別人的評價正如股市的股評員所說,以上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以人為鏡,可以明理。外人的看法有時可以借鑒,修正自己,做得更好;有時可能無價值,甚至故意扭曲事實,屬歪理邪說,若以此為標準,則愚不可及,南轅北轍實屬情理之中。

心理醫生告訴我們:“心理健康問題是每一個現代人都會麵臨的難題,也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過關的必修課。”打開心靈上的枷鎖,既可通過心理醫生的治療進行,更需要自我排解,自我矯正。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臉色,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凡事要有一定之規。這就需要建立一種內在的自信。愛看別人臉色的人,也必竟是一個自卑的人。既看不起自己,又怕別人否定自己。因為自己的脆弱,就覺得別人承受力差,進而再損傷自己。因此建立起自信,才是解除心理疾患的良藥。學會將成功歸因於自己,把失敗歸結於外部因素,不在乎別人說三道四,“挺起胸走路,抬起頭做人”。隻要把心思和精力用於該做的正確的事上,用在自己追求的目標和向往的樂趣上,就會與人為善,和睦相處,也不會出現矛盾,坦然麵對非議和攻擊,輕鬆地學習、生活。自己的路自己走,這樣的人,永遠是快樂的成功者。

學業上的成敗,生活上的苦樂,還得靠心靈的浸潤。隻有真正鍛打出啟迪心靈的金鑰匙,打開精神上的鐐銬,青少年才能全麵健康的成長。

友誼天長地久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一個人坐在電腦麵前看著電腦屏幕上灰暗的頭像發呆,隻因為那個心中的人沒有來……

以下是一個女孩的網絡隨筆,讀後不禁深深為其幽婉淒美的筆調感傷,同時也體驗到e時代的友誼。文章這樣寫道:

冬天的夜異常冷寂,外麵寒風不時拍打著窗戶的玻璃,發出刺耳的咣鐺聲,帶給人一種寂寥的感覺。有點懼怕冬夜的冷清和寂靜,讓人有一種無助的感覺。不知道為什麼,在夜晚的時候,我的心靈就變得特別脆弱,有點忍受不了這樣孤寂的夜。

打開一個音樂網站,“Yesterday Once

More”悠揚淒婉的歌聲隨著空氣的浮動在狹小的房間流轉,慢慢滲透我的內心深處。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特別容易傷感和懷舊的人,這些歐美懷舊經典讓我百聽不厭,我感覺這些悠遠的歌聲更能牽動一個人的靈魂深處,總會讓人不自覺想起一些久遠的事情。

在這樣一個縈繞著傷感和寂寥的黑夜裏,我還是不由得想起了遠方的你。此刻你的QQ頭像沒有發出清脆的滴滴聲,我不期望會出現奇跡。在這個午夜時分,我知道你早已隨著軍號聲步入夢鄉,也許你會在夢裏看見我淡淡的笑容。

一直答應為你寫篇帖子,可竟然拖了近一年之久,你不曾問起,我也不曾提及。每次見了你還是淡淡的打著招呼,不鹹不淡地繼續著我們永遠沒有主題的聊天。有時我也會把你晾在一邊,忙著去做自己的事。雖然不說話,但是看著你明亮的頭像,我的心就十分塌實,似乎感覺你就在我身邊陪伴著我。

別人都說我是一個把心事藏的極深的人,不願輕易對別人訴說我的煩惱以及快樂,我寧願獨自去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可是自從遇見小我一歲的你後,我竟也會在苦悶的時候,對你訴說我的憂愁和彷徨。雖然年齡比我小一歲的你,但是卻遠遠比我成熟穩重的多,你對世事的理解要比我深刻,也許這和你的經曆分不開。和你聊天,我總能獲得一些收益。

有人說男人和女人之間不會有純潔的友誼,當那種默契和感情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份友情就會變質。我不知道這話對不對,我也不想去探究這話是否能靈驗,我依舊習慣著你的存在,依舊心情平靜的看你走了又來,來了又走。當別人的網戀演繹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我們依然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交往著,沒有波瀾,沒有激情,沒有任何可以產生質變的情感因素,但是我們又互相習慣著彼此的問候和關心。

回想去年“十一”突然襲擊似的出現在你麵前時,望著熟悉又陌生的你,我竟沒有一絲的拘謹感,感覺就像多年沒見的老朋友突然相逢一樣。在你的陪同下,走在你生活了幾年的軍校裏,我竟感覺是那麼熟悉和親切,隻因為你在這裏生活學習。校園裏飄散著桂花的淡淡清香,夜空中的皓月散發著柔和的光,這樣的場景有些溫馨和浪漫,可你我都清楚這樣的溫馨和浪漫與愛情無關,隻有友情在我們彼此的心靈傳遞著。

相處了短暫的三天,我更加透徹的了解了你,也深深被你的才氣所吸引,我暗歎你的優秀,欣賞你飄溢的軍人氣質,那是一種英武之氣。擁有如此優秀的朋友,我暗自慶幸自己的幸運,我也告訴自己,要讓這份純真的友情天長地久。有人說友情化為愛情容易,但愛情再轉作友情實非易事。

臨別的站台上,我們互相凝望著對方許久,終究那些深藏心底的話沒有說出口。也許有些話不必說出口,讓我們各自在內心去慢慢品味。

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再次在網絡裏相見,我們互相打了一個會心的笑容,仍然如昔般淡淡交談,淡淡離去,可是在彼此的心中,都為這份友情暗暗祝福:“友誼天長地久”!

友誼是下午的茶

友誼,像什麼的?

有人感覺友誼就像北方春季揚沙後的一場細雨,就像工餘疲憊時輕啜的下午茶。

沒有轟轟烈烈,沒有曖昧與糾纏不清。煲個電話粥,一同逛街購物,約會喝咖啡,說不出的舒暢與充實。

因為,你知道,這個世上總會有雙耳朵在隨時準備聆聽,無論是快樂,還是煩惱。

一個周日的下午在飯店酒吧裏等人。鄰桌是4位女性,裝束優雅,親昵地輕聲細語。

朋友告訴我,她們是好友定時聚會,彼此倒倒苦水,說說女人之間的小秘密。

全世界的女人都需要從同性的友誼中分享親密和友好,從與女友的交往中得到一種精神的滿足感。這種友情就好像一個充電器,補充營養,消除緊張和壓力,使生活更加充滿活力。

友誼的敵人,是沒有保持好距離。

世上沒有親密無間的事,愛情沒有,友情也沒有。人人都有隱私,此時不想說,切忌刨根問底。朋友再要好,也沒有義務向你交代自己的一切。若不懂得維持好這個距離,朋友就會被嚇跑了。

公司一位同事,便因交男友而與女友鬧翻。

女友理直氣壯,所有細節自己都應有優先知情權,同事偏偏在現階段不想將發展情節泄露。女友委屈,我什麼都不瞞你,你卻這麼不夠朋友。同事也煩惱,自己還理不清楚呢,實在不想再向別人解釋什麼。

叔本華把人比作一群擠在一起相互取暖的豪豬,靠近了,彼此會刺到對方,離遠了,又要挨凍。我想,能夠在親密和孤獨之間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這就是友誼吧。

就像古人所說的:君子之交淡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