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張力的錢包丟了,便把全寢室的人都當成賊,他的目光就像一把鋒利的小刀子,在我們身上掃來掃去。我頭天對李明說王磊長得很漂亮,第二天全班都在傳說我暗戀她。我有什麼心事可以毫無保留地告訴別人呢?學校舉行網頁設計比賽,我動員室友們一起去參加,他們都說沒有時間,但是最後,卻有三個人偷偷報名參加了。交朋友貴在知心,可是每人臉上都是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仿佛猜度防範著一切,這樣如何能夠交心,如何交友?
本來我以為,上了大學,摒除了升學壓力和巨大的競爭力,同學之間更可以建立親密友誼。回想我當初進校時,是懷著極大的熱情,期待與同學們交往的,但我又遭遇到了什麼呢?
我也曾試著檢討自己,是我做人太失敗了嗎,或者我太挑剔?我甚至寧願是自己性格的問題,那樣至少還有回旋的餘地。我嚐試著毫無保留地去接近同學,把自己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與他們分享,但總得不到真誠的回應。人們都說大學已經是半隻腳踏入社會了,做人要留個心眼,即使是好朋友,也隻能說三分話,不能全獻一片心。大家帶著麵具做人,不願暴露自己的喜怒哀樂和真實想法。這就是成熟嗎?還未步入社會,就已經開始過度保護自己,結交著一些似是而非的情誼。在內心深處我鄙視這些友誼,寧願不要!
無法融入鐵桶大軍,網絡在這時迎合了我,虛擬的手法給予我一個真實的世界,即便歡樂和悲哀都要用“:)”和“:(”顯示,卻總能讓我莫名地為之感動!每次一進入聊天室,會有很多人跟我打招呼:“等你好久了!”一打開QQ,無數個頭像在上麵閃動,像多位熟識的故交。他們熱情、真誠、坦率,無須寒暄和客套,每個人都活得那麼真性情,你甚至可以把內心深處的秘密與他們分享,他們也會對你言無不盡。雖然相互連真實姓名都不知道,但你卻知道今天誰被女友甩了,誰和上司吵架了。有時候我常常會想,這麼多人中,有沒有我認識的呢?在麵對麵的生活中拒人於千裏之外,而現在彼此卻可以相談甚歡,豈不是莫大的笑話!
也許對網絡過分沉迷更加速了我在現實生活中的孤立吧,我想我跌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每每歡笑著伸出手想要握一握他們的手,隻能觸摸到冰冷的熒屏。內心深處,我那麼渴望現實生活中的友誼,但既然接受了網絡,也隻能接受虛擬法則。真誠的友誼,即使是虛幻的也比虛偽的好。
帖子二:高中的和大學的
姓名:周萌
年齡:18歲
學校:北京某大學2002級法律係
在大學同學中我沒有朋友,但這並不代表我沒有朋友。我身邊要好的朋友都是高中同學。高中的時候,我們是“四人幫”,後來看了《流星花園》就改名F4。上大學後仍在一個城市,所以基本上我的人際交往範圍還是她們幾個人。也許這是我交不到新朋友的一個原因?
不知道算不算懷舊,我很看重高中的友情,那是我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我們四個人愛學也愛玩,最喜歡湊在一起做白日夢,幻想今後租一套房子,一起“花天酒地”。或許是“青蔥”歲月中結下的友誼最穩固,也許僅僅是習慣了她們陪伴,每次隻要有空,我寧願和舊友煲幾個小時的電話粥,也不和室友們分享閑暇。
當然,也會和現在的同學有交情,但離“朋友”的距離相差太遠了!平時,和室友接觸最多,但不知道是自己別扭還是她們有問題,總是覺得和她們格格不入。每天回到寢室,她們就知道看書、學習,熄燈後上了床,窩在床簾後一言不發,拒絕臥談。她們不知道貝克漢姆,也不知道嬌蘭和蘭蔻哪個牌子的眼霜好,有人開學後竟然連校門都沒出過一次。用誰的肥皂洗個手,她們和你慪上好幾天的氣。除了學習以外,任何事情都一問三不知,我簡直不知道該如何與她們溝通。
其實,我知道自己的性格也不好,任性、自以為是、不拘小節,但這些個性通過與高中舊友的磨合,彼此已經可以接受和容忍。最讓我感到可貴的我們之間的相互信任、理解。即使有些矛盾,也不會真的介意。而和現在的同學就不同了,我們是在各自特有的成長環境中長大,天南海北差異極大,而每個人的性格都已經形成了,還有磨合的餘地嗎?就像我挑了她們一堆毛病,保不準她們也會說我整天就知道玩,除了名牌什麼都不懂。
總的來說,我認為大學同學感情再好也趕不上中學同學。複雜的社會、成長的壓力讓人變得世故功利起來,沒有無憂無慮的歲月做依托,到哪裏去尋得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呢?我是幸運的,有高中老友陪在身邊,隻是偶爾我也會問問自己,如果我們不在一個城市上學,那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帖子三:一個貧困的小刺蝟
姓名:周延
年齡:19歲
學校:上海某大學國際金融係
又到周末了。在大學裏我最害怕過周末,每到這時,寢室裏就隻剩下我一個人。同學們有的約會去了,有的逛街看電影去了,隻有我,一個人窩在寢室裏看書發呆。她們以前出門也叫上我,但被我拒絕了多次後也就作罷了。她們應該明白,我沒錢。
我是孤兒,從小被奶奶帶大,用她的退休金讀大學,還要做家教賺生活費,這就注定我不能過和同學們一樣的生活。高中的時候還好些,因為成績突出,在同學麵前有維護自尊的資本,並且由於我勤奮、純樸,還真結交了幾個好朋友。但是在麵前五彩斑斕的高校生活中,我唯一的資本似乎也黯然失色。
每次聚餐,劉星總是慷慨地拍著胸脯說你那份我掏。學校舉辦晚會,王鈴也總是大方地搬出她的花裙子讓我挑。她們是善意的,我清楚,但她們那若有若無的優越感仍然讓我覺得不舒服,我常常在心裏怨她們多管閑事,又怪自己不識好歹。我知道其實她們都是很好的人,要不是我們之間的差距,也許可以成為朋友。
因為窮,我不能總和她們一起玩,再加上要做家教,很少有時間和同學們交流,在捉襟見肘的、為生計奔忙的日子中,我一個人孤傲而又矜持地活著,與同學間的隔膜越來越大。沒有深刻體會的人很難了解,物質上的差異就是會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造成巨大影響。
更大的錯位是來自於心理上的,同學們越是小心翼翼地想要維護我的自尊,我就越敏感。前天穿了一件奶奶縫製的小襖,王鈴嘖嘖歎道,好有民族風情呀!我立刻反駁,你是想說有鄉土氣息吧!張炎總是羨慕我長得瘦,我自我解嘲說:“沒辦法,吃不起好東西,營養不良。”到最後,同學們簡直不敢和我說話,惟恐有什麼語言上的閃失,又遭我一頓莫名的搶白。
這種錯位使我漸漸處於一種被孤立的境地。一個知心好友都沒有。我也很痛恨自己這樣,總是一副“天下人皆負我”的表情。我也急切地渴望加入到同學們的歡鬧與嬉戲中去,但每次加入都害怕受傷。我非常清楚,人與人的相處必須建立在“平衡”的基礎上,不僅是經濟上的,更是心態上的平衡。而找不到平衡點,就交不到好朋友。
友誼就在那裏等你
友誼,是人生最珍貴的感情之一。有位哲人這樣評價友誼的重要性:“得不到友情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隻是一片繁華的沙漠。”人們讚美友誼,尋求友誼,因為友誼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生活的必需。可是,友誼也不是隨意就能獲得的,有時,你苦苦追求,卻尋它不著,很令人尷尬和苦惱。
隨著“我長大了!”“我不是個小孩子了!”這種獨立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們強烈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他人能把自己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這種渴望受重視、被尊重的心理,在關係平等的同齡人中間,是最能得到滿足的。因此,同學友誼成為我們特別渴求的一種心理需要,它和父母的疼愛、老師的關愛一樣,都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心理“營養”,是我們保持健康心理的重要條件。
真正的友誼是不含嫉妒之心和狹隘之意的。真誠地為朋友的成功而祝福,真心地為朋友的進步而高興,這不是我們從那些真摯的友誼中經常可以看到的嗎?正是因為友誼的這一特性,一個人的歡樂變成了幾個人共有的歡樂,一個人的幸福成為了幾個人共同的幸福。友誼使歡樂和幸福擴大了。不僅如此,在使人能更多分享歡樂和幸福的同時,它無形中還培養了我們寬闊的胸懷和高尚的品格。
人生道路有順境也有逆境,有歡樂幸福,也有煩惱憂愁。當遭遇煩惱和憂愁時,友誼會成為增強信心、克服困難的精神力量。
小陳因為母親不幸病逝,內心受到極大打擊。她變得性格孤僻,麵容消瘦,成績下降。同班的幾個同學見了心裏非常著急,主動接近她,為她補課,並悄悄打聽到了她的生日,決定一起搞一次“秘密”行動。在小陳生日那天,當黑板上出現了“生日快樂”這幾個字時,她的心一下子溫暖了,她感激地和大家一起唱起《祝你生日快樂》歌。純潔友愛的氣氛,幫助小陳從悲傷消沉的陰影中一步步走出來,她又重新振作起來了。
在朋友需要的時候,以真摯的友誼去幫助他們排除煩惱、化解鬱悶、樹立信心和克服困難,這是友誼的最珍貴之處。而且,在學著去做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在提高自已,使自已變得能幹和優秀起來。
想一想: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這是說,友誼能使我們學習得更好。真正的好朋友,會把學習上互相幫助看成是責任,是樂事,而絕不會搞“封鎖”、“保密”,生怕別人超過自己。這種學習上的互相啟發、共同鑽研、“彼此交換”,能彌補個人知識學習中的不足,使大家的學習成績都得到提高。
一位著名的英國作家作過這麼一個比喻:“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麼,每個人隻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個思想,甚至多於兩個思想。”
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人都難免會有缺點和不足,有時甚至會犯錯誤。這時,來自好朋友的忠告、勸誡就成了一劑良藥,它能使人清醒、覺悟,並產生幡然改進的決心和力量。而當思想上出現某種疑惑,或者關鍵時刻拿不定主意、躊躇不前的時候,聽聽好朋友的分析和意見,常常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在一個充滿友誼的集體中,集體成員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彙集起來會產生一種新的力量一一團結的力量,它是集體進步最可靠的保證。看看我們周圍,凡是良好的集體一定是富有友誼這種感情凝聚力的。
流行的交友“密碼”
交朋友是有秘訣的,要想成功地突破彼此還互不了解的兩個人的“心理防線”,必須平時多注意,現在告訴你幾個很打開對方心靈的“密碼”。
密碼一:真誠平等。真誠,就是真實誠懇,不虛偽;平等,就是不因對方學習成績的高低、能力的強弱、條件的好差等看高或看低對方,而是完全把對方看成與自已平等的人。隻有真誠,才能贏得對方的信賴,雙方才會互相闖開心扉;隻有平等,才會有雙方在人格上的互相尊重,友誼才能建立起來並保持下去。
密碼二:互幫互諒。友誼有很豐富的內容,互相關心和互相幫助是它最基本的內容。沒有相互間的關心和幫助就能建立友誼,就像沒有播種就能收獲一樣是不可能的。友誼還有一個內容叫“諒解”。麵對朋友間難免會產生的一些小小的摩擦,如果每人都有一顆寬容之心,善於理解和原諒對方,小小的不愉快就會在諒解中煙消雲散,友誼經過考驗後會更加牢固。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例如,對同學偶爾的評頭論足,不要過分在意,耿耿於懷。因為這可能隻是他一時失口,並無惡意,也不想與你結怨。所以,如果你能以一種高姿態去看待它,矛盾就容易化解。要學會適當彌補過去。注意,要適當!如果你通過反省,意識到矛盾的原因主要是你引起的,就應該積極地彌補。這時最需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隻指責對方的不足是不正確的,但過分地表示歉意,卻可能會強化對方的錯覺,反而不能諒解你的苦心。正所謂:過猶不及。
密碼三:真心對別人感興趣。你要是真心地對別人感興趣,兩個月內你就能比一個光要別人對他感興趣的人兩年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
風靡世界的魔術大師華哲斯頓從未上過一天學,從小靠從鐵路旁的標牌上學會識字。但他前後40年在世界各地為6000萬名觀眾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公認是魔術師中的魔術師。我請華哲斯頓先生告訴我他成功的秘訣。他說,他懂得的魔術手法跟其他同行一樣多,並沒有什麼特別。但他有兩樣東西卻是別人所沒有的:一是他能在舞台上把自己的個性顯示出來;二是他了解人類的天性:喜歡別人對自己感興趣。他說:“許多魔術師會看著觀眾對自己說,‘瞧,台下一群傻子,略施小技就可以把他們騙得暈頭轉向。’而我上台前總對自己這麼說:‘我很感激,這麼多人來看我的表演,是他們給我提供了一種我所喜歡的生活。我要用最大的熱情和最高明的手法來滿足他們的期望。’”信不信由你,這就是有史以來最受觀眾歡迎的魔術師的成功秘訣。
同樣,哈佛大學校長查爾斯·伊裏特博士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傑出的大學校長,也是因為他無限地對別人尊重、感興趣。一天,一個名叫克蘭頓的大學生到校長室申請一筆學生貸款,被批準了,克蘭頓萬分感激地向伊裏特道謝。正要退出時,伊裏特說:“有時間嗎?請再坐一會兒。”接著,學生十分驚奇地聽到校長說:“你在自己的房間裏親手做飯吃,是嗎?我上大學時也做過。我做過牛肉獅子頭,你做過沒有?要是煮得很爛,這可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呢!”接下去,他又詳細地告訴學生怎樣挑選牛肉,怎樣用文火燜煮,怎樣切碎,然後放冷了再吃。“你吃的東西必須有足夠的分量。”校長最後說。
了不起的哈佛大學校長!有誰會不喜歡這樣的人呢?
密碼四:共同追求。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用來比喻誌趣相投的人自然地互相呼應,結合在一起。人與人之間能不能建立起親密的友誼,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就是有沒有共同的追求。共同追求是精神的紐帶,把人與人緊緊地聯結在一起。
“劉鄧大軍”的統帥劉伯承同誌和鄧小平同誌的友誼廣為流傳。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這支由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的部隊,南征北戰,威震天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兩位老一輩革命家之間至深至厚的友情,也被傳為美談。抗日戰爭期間,一次,鄧小平率領部隊冒險通過敵人封鎖線去執行任務,留守的劉伯承十分擔心他的安全。在鄧小平通過封鎖線的那天晚上,劉伯承親自到師部作戰科值班室等待電話。夜深了,同誌們一次次勸他回去休息,他堅決不肯,說不見消息不睡覺。等呀等,還不見電話來,劉伯承就在室內來回走動……一直到天快亮時,報告鄧小平已安全通過封鎖線的電話打來了,劉伯承這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氣……另一次部隊過黃泛區,頭上是敵機在轟炸,腳下是沒膝深的爛泥地,又深又滑,每走一步都很困難。鄧小平攙扶著比他年長十幾歲的劉伯承,一步一個腳印,艱難跋涉幾十公裏,終於到達了目的地。難怪人們會說“劉鄧不可分”、“劉鄧之間難以放進一個頓號”。正是對共同理想的執著追求,對共同事業的深情摯愛,使這兩位老一輩共產黨人結下了終生的友情。
讓同學們喜歡你
一個女孩走進心理谘詢室,微笑中又有幾分憂慮:“醫生,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怎樣讓同學們都喜歡我?”
醫生笑了:“你能把這個問題講得具體一點嗎?比如,你碰到了什麼具體的難題,有什麼具體的故事。”在心理谘詢中,常有來訪者自己概括問題卻又定位不準時情況,因而醫生啟發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