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做孤獨的小鴨子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有了朋友,生命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智慧、友愛,這是照亮我們黑夜的唯一光亮。”友誼是一個輕鬆的話題,不像愛情那樣既可以讓人顛狂,又會讓人癡迷;帶給人甜蜜,也帶給人憂傷;有時像火山爆發那樣讓人激情澎湃,有時又像深深的海洋那樣令人痛苦不堪。

友情像一杯香濃的茶,能讓你安靜下來,浸入你的內心深處,擁抱著你的靈魂。友情也像一陣溫柔的山風,吹去你的煩惱拂去你的憂傷,輕撫你飄曳的長發,給你安慰和體貼。友情是你孤寂時的那盞小燈,默默地陪伴著你;友情是疲憊時的一張長椅,讓你能夠歇息你困乏的腳步;友情是一麵明鏡,時常提醒著你要修整你的麵容;友情是茂盛的森林,總能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恰當的幫助……

但是朋友嗬,請一定記住:友情也是一株需要小心培植的鮮花,長久的幹旱或者無視也會使鮮花失去美麗的顏色和光彩,一味的傷害也會使友情的花朵過早地凋謝。失去了友情,人們將會是怎樣的孤獨。失去了友情,這個世界將會是怎樣地暗淡和悲涼!痛苦的時候我們找不到一個安慰的肩膀;快樂的時候我們找不到一個人來分享;孤獨的時候沒有一顆心來陪伴你,膽怯的時候沒有一雙手來鼓勵你。這樣的日子會是多麼可怕!

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然而,朋友不是偶然遇見的,而是在長期的交往中形成了心靈上的溝通,所以說:“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朋友關係雖然沒有血緣的成份,但由於它的真誠和正直的特質而顯得更加珍貴。有人說朋友是溫暖的源泉,那麼如何保持和發展朋友之間的這種溝通關係,便也成了我們能否獲得幸福的條件了。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青少年,渴望友情、渴望理解也許比起其他年齡階段,要更加強烈一些,許多的事情,父母不能傾訴,老師也難以理解,隻有朋友,尤其是那些真心相處的、知心的朋友,才能夠傾聽,也才能理解。有事情與朋友嘮叨,釋放心中的積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由於他們缺乏交際的經驗,有時候處理事情過於感性化,難免與朋友發生一些矛盾,有時候這種矛盾還特別深刻,這樣,他們又陷入另外一種苦惱之中。

如果沒有友情的普照,心靈上的孤獨寂寞恐怕是成長中的最大煩惱之一:正是有千種想法萬種思緒要表達的時候,正是有諸多問題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偏偏沒人注意傾聽,沒人施以援手,那種失落感怎不令人鬱鬱寡歡。

安東尼·斯托爾說:“倉促的世界使我們逐漸感到厭倦,相對地孤獨是多麼從容,多麼溫和。”在他看來,孤獨就不是壞事,因為這樣可以使他個人的精神世界不被世俗侵犯,他可以用他願意的節奏和方式去生活。隻是在成長的時代,少年的心靈猶為敏感、細膩、豐富,它渴望被承認、被鼓勵、被重視,孤獨感往往意味著這些要求沒有被滿足,這種缺憾終究帶來對年輕心靈的傷害。

所以說,為學不能無友哦,莫做孤獨的小鴨子!

珍惜緣分,珍惜友情

友誼,相信大家都曾經擁有,也曾經失去過,失去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不懂得友情的真正含義。友誼究竟是什麼?友誼是人與人之間長久相處建立起來的情誼,是在交往中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的。

我們都要有朋友,其實和誰做朋友,自己是可以選擇的,就要看他的性格和你合不合得來,和他相處感覺融洽嗎?因為要建立友誼就必須一心一意,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毫無誠意。人們常用“形影不離”一詞來形容好朋友之間的關係,真是再恰當不過了。不過,好朋友之間也難免有一些摩擦或一些矛盾,隻要雙方互相理解、寬容、原諒,小小的不愉快也會煙消雲散,彼此的友誼也會更加深厚。

魯迅和瞿秋白,在30年代白色恐怖籠罩下,曾結下一段崇高而感人的友誼。兩人深入交談後,都深深被對方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學識所吸引,很快成了誌同道合的朋友。當時,瞿秋白先後幾次到魯迅家過避難生活。在共同生活的日子裏,他們一起評論文章,交流學問,體現了兩人真摯的友誼。

網上相識其實是一種緣份。茫茫網海兩個素不相識遠隔千山萬水的網上人,用鼠標輕輕點擊對方的網名,就開始了一段莫名的緣分,如果能成為相知的朋友,那這種緣分又更深了一層。能在茫茫網海相遇,我想這也是冥冥之中操縱緣分的上天,借網絡搭起有緣人相遇的橋梁,所以,這種緣分應該值得爬網人好好珍惜、用心把握。在網上停留的時間越長就越感覺網上友情尤其是摯友之情的珍貴和難得。網上摯友之情,是一種沒有任何功利心的純粹友情,它不依靠雙方的事業、名利、地位、身份、履曆等功利因素,利用網絡互訴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互相探討人生真諦,實際上是獨立人格之間的一種互相呼應和認同,互相解讀彼此存在的意義,舒張生活壓力,緩解靈魂深處的孤獨感,讓彼此在滾滾紅塵中活得更加自在更加灑脫。正因為網上友情的珍貴,尤其值得網上人用愛心用真情來珍惜難得的緣分,不強求不猜疑,豁達地對待網友,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包容,精心培育並嗬護友情之花。網上摯友之交應該類似君子之交,是一種清淡單純的友誼,這種友誼的基礎應該是心靈上的互惠。多數人上網是為了宣泄日常生活中的壓力苦悶和抑鬱,為了有人能分享自己的歡樂,讓憂愁減半歡樂加倍。所以當網友獲得成功,向你傳遞喜訊的時候,你就把真誠的祝賀獻給朋友;當朋友對你傾訴心中的憂愁苦悶和煩惱,你就用一顆同情心為朋友排憂解難,把溫暖人心的勉勵話語通過冷冷的網線傳遞到網絡的另一端。往往在朋友情緒低落的時候,一封伊妹兒一聲關注一句平常的體己語,也許就能緩解朋友的苦悶助其走出低穀。歲月悠悠,往事如昨,昨夜的星辰無法輝映今天的湖光山色,因此我們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珍惜友情,珍惜網絡為我們締結的緣分,在網絡裏用真心用真情來彈奏一曲“友誼地久天長”。

有時候友情就像玻璃,一碰即碎。

小月和阿芳是深圳某中學的同班同學,她們倆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在同一個班,是真正的死黨,這麼多年來,兩個人可以說是形影不離,每天晚上,兩人都要通一個電話才能睡好覺。但兩人經過高考以後,阿芳卻不再理睬小月,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小月考上了中山大學,而阿芳隻考上了深圳大學。從小開始,小月和阿芳就是競爭對手,兩人的成績在班裏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但從來沒有因為成績的高低影響過她們的關係。本來,按照兩人的成績,基本上都隻能上二類線,但想不到高考時小月竟然超水平發揮,考出了750多分的好成績。成績出來以後,小月約阿芳出去玩,想不到阿芳毫不客氣地拒絕了她,還生氣地說:“考得高分也不用這樣‘曬命’(粵語方言,炫耀的意思)啊!”從那以後,阿芳連電話都沒有一個,小月打電話過去,她也不肯聽。後來,小月聽同學說,阿芳還在背後說,小月平時總是約她出去玩,而自己回到家裏就偷偷溫習功課,還總是裝成沒有學習的樣子,欺騙了自己。

阿芳的這種心態確實讓人難以接受。如果她這樣對待朋友,即使最要好的朋友,可能有一天終究會離她而去。

真正的友情是無私的。

當朋友取得某方麵的成就時,你應該學會欣賞他的成功。因為妒忌不僅會傷害朋友,還會使自己失去朋友。在朋友需要幫助時,你就要盡心盡力地為朋友排除煩惱,克服心理障礙,如果是學習上的幫助,你就應該把它看成是責任、義務,絕不能輕視別人,也不能生怕別人超過自己。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傾訴心聲是表達友誼的一種方式,把你的快樂、煩惱告訴朋友,一個人的快樂就變成幾個人的快樂,一個煩惱就剩下半個煩惱。我還發現個別同學中有一種“奇怪”看法:是朋友就要講“哥兒們義氣”,不講“哥兒們義氣”就是不夠朋友,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有位哲人這樣評價友誼:“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生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隻是一片繁華的沙漠。”

珍惜緣分,珍惜友情。

友情是福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說的是有個好朋友的不易;“千裏難尋是朋友”唱的找朋友的困難;“出門靠朋友”講的是朋友的重要;“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話的是看到朋友的喜悅。

朋友啊,是一支煙,煩惱的時候給你帶來一份安寧;是一壺酒,陳年的酒是佳釀,多年的友便是知音;是一塊糖,甜蜜的事情總是與你分享;是一杯茶,很多事情往往都是朋友給你提醒使你頭腦清醒。高山流水裏流淌出來的千古佳話,長江樓台上的眺望孤帆遠影,桃花潭裏種下的千尺深情,都在向我們訴說著不變的情愫。

冰心說過:“親情是左手,愛情是右手,而友情則是相伴你一生的朋友。”人生路上難得幾個知心的朋友,有了朋友需要好好珍惜。

三毛則說道:“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態,能夠偶而話起,而心中仍然溫柔,就是好朋友。”心中隻要裝著好友,無論何時話起,都會溫柔依舊。詩人說:“相識是天意,相知是人意,相加便是友誼,有情有意,我們能聚在一起,因為心有靈犀。”是啊,友情不需要誓言的表白,能用心去靜靜地體味,默默地交流,足矣!

友情是福。

心靈深處的那個角落灑滿了陽光,那是友情的光芒;心靈深處的那個窗口飄灑著友情那甜甜的馨香,那是友情的花香;心靈的那片綠蔭散著絲絲的涼意,那是友情的甘霖……心中有個深情的呼吸,那是友情的心謠。

雨季的日子,如詩一般雅,如泉一般暢,如畫一般美,如霧一般朦朧,那是一種美的朦朧,流溢在雨季的朦朧,那樣的朦朧需要你的澆灌,你的嗬護,你的安慰——友情!

友情嗬護著心的幸福。她是伴你翱翔的雄鷹,給你壯膽;她是夜空中那顆閃亮的星,給你希望;她也是人生道路上的觀眾,為你的明天喝彩!

駕著友情的船隻,我們駛向那金色的港灣;順著友情的階梯,我們走向友誼聖潔的殿堂。那裏銘刻著我們心靈的承諾,那裏寫滿了友情的篇章,那裏也留下了我們攜手共同走過的那一串串腳印……

未來的天空,因為好友的相伴,自己才不會孤獨的翱翔;明天的日子,因為友情的相隨,自己才不會一個人走。

當我們老去的時候,輕輕叩起昨日的夢,尋找生命中曾令我們感動的浮雲舊事時,我們回會發現,一生有友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小氣鬼,你還在想什麼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叫靜。16歲的時候,在離家較遠的技校讀書,班裏有十幾個同縣的同學,常常在一起玩。其實,靜是一個怕生的女孩子,但她努力配合著大家的步伐,慢慢地,小心地和同學相處著,直到可以與大家一塊兒嬉戲,這樣的日子,真的是好開心。

有一天下午,老師有事沒能來上課,所以安排自習。沒有人管!同學們便玩得瘋瘋顛顛的了。坐在後麵的M不知怎麼,開始玩起靜的頭發。她的頭發雖然很長,但是從來都是束成馬尾巴,簡簡單單規規矩矩的樣子,可是不知哪一點引起了M的興趣,他拉著靜的頭發,和別人講著一件什麼事情,絲毫沒察覺靜已經變了臉色。她被激怒了。

靜轉身打他的手,M大叫了一聲。真是惡有惡報,靜心中有幾分得意。但是,不久便看到他的手背紅了,而被靜指甲掃過的地方,印出了幾道清晰的血痕,靜嚇了一跳,自己怎麼可以這麼狠,竟然把一個男生弄傷了。

她立刻轉過身去,再也沒敢看他,他拉著靜頭發的手停了下來,他說著的話也沒有再說下去。他一定生氣了,他的手背一定開始流血了,他一定很疼吧。靜的心縮成一團,充滿了歉意。

靜好想對他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但是卻怎麼也不好意思開口。於是,她在紙上寫了一次又一次抱歉的紙條,可是卻無論如何也沒有勇氣遞出去。她退縮著,羞慚著,慌亂著,不安著,不敢承認自己犯的錯誤,她難受極了。那一堂課是她今生過得最漫長的45分鍾,靜猜想下課以後,他就會走到別的同鄉那兒把受傷的手給他們看,他還會向大家控訴自己的凶狠,他們會從此與靜疏遠。

下課鈴響了,靜把頭埋在桌上,不敢看周圍。這時,卻有一隻溫柔的手,輕輕地推推靜,又搖搖靜。靜抬起頭,是M!他笑嘻嘻地對靜說:“小氣鬼,還在想什麼呀。玩排球去不去?大家都等你呢!”他明朗地笑,好像剛才什麼也沒發生一樣,他主動找靜說話,卻一字未提受傷的事,也沒有一點責怪的意思,啊,就在那個瞬間,靜哭了。她不知道,原來男孩子可以這麼大方的呀。

一個人是不能用自己的心去猜測別人的心的,而一個女孩子更不能用自己的心去猜測一個男孩子的心,因為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同的,最大的區別是:每一個男孩子長大後都有可能變成一個男子漢,而女孩子卻不能,所以她們有時候會像駝鳥一樣把頭埋在自己的小天地裏胡思亂想,而他們卻可以從從容容大大方方地主動對你說:“小氣鬼,你在想什麼!”

友情的波折

良好的同學關係,不僅有利於生活、學習,而且有利於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中學生們都希望有一個良好的同學關係。但由於一些主、客觀原因,中學生之間難免會出現磨擦、矛盾、衝突,造成關係緊張,思想上不愉快。那麼,和同學鬧僵之後,該如何重建關係呢?

上學時期的舍友之間的感情應該是最真切、最難以割舍的,多少年以後一說起誰誰一個宿舍,多少都讓人浮想連翩,往事在心頭湧動。每每哼唱老狼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心裏都會湧動著一股暖暖的情誼。因為這首歌曲就是舍友之間情感的真實寫照。誰都渴望寢室有家的和諧融洽,讓學習之後勞累的自己有個可以休息的歸宿。誰都希望與室友親親密密,情如一家,多少衝淡一些思家的煎熬。然而事情偏偏有時不如願,今天可能兩個人在爭吵,明天又有誰在賭氣,全寢室裏也會空氣緊張。與室友難以相處怎麼辦?

與室友難以相處一般有兩種情況:回寢室便沒有“歸宿感”,甚至成了不敢回、不願回、不想回的令人痛苦的地方;二是與寢室中的某個人合不來,產生“疑鄰人偷斧”的心理,越不喜歡誰,看他每個動作,聽他每句話心理都覺得不舒服。久居同一屋簷下,有這種感覺也是很難受的。

友情的波折,就是對於一些大學生來說,也是那樣的難以處理。許多大學生總以為上了大學,摒除了升學壓力和巨大的競爭力,同學之間可以建立更親密的友誼。許多同學都是懷著極大熱情,期待與大學同學交往的,可為什麼我們會猛然發覺——找個知心朋友怎麼這麼難!

2002年11月14日千龍新聞網站貼上了這樣幾個帖子,確實值得青少年、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思考。

帖子一:虛幻與虛偽的友情歸宿

網名:1/2

年齡:18

學校:武漢某大學2002級化學係

早上從網吧出來的時候已經是7點鍾了,天灰蒙蒙的,早點攤散發著熱乎乎的香氣,但我的心卻異常寒冷。這已經是我這個星期第四次上通宵網了。每次從喧鬧的聊天室中退出,走在回寢室的小路上,總覺得周身冰冷,又要回到現實生活中了,我不喜歡這裏!

在這裏我沒有朋友,像一隻孤獨的小鴨子。同學們成群結隊地走過,而我隻能一個人孤零零地在校園裏飄來蕩去。也許是因為在人際交往中過於呆板無力,也許是不願麵對一顆顆設防的心,害怕受傷。我不明白為什麼大學同學都帶著那麼強烈的防備心態與人相處,好像周圍的人接近他們都是有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