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周末,他在睡覺前突然聽到西部印刷公司正在招聘工人。星期一淩晨5點,他第一個來到西部印刷公司的門口。7點鍾時,員工們陸陸續續前來上班,他找到了工頭,請求給他一份工作。那個工頭很欣賞他那份樸實和勤懇,但無法安排這個來自鄉下的、沒有任何經驗的毛頭小夥子任何一個合適的工作,他們隻需要排印鉛字的熟練工人。但那個工頭還是說:“還是讓他試試吧,也許他能讓我們都嚇一跳。”老板很快知道了這件事情,當即把工頭臭罵了一頓,並且對工頭說,等賀拉斯第一天的活幹完之後就讓他滾蛋。然而當第一天工作結束以後,賀拉斯卻提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他幹的工作比任何一個老工人都多,出錯率卻最少。
十年之後,格裏利創辦的《紐約人報》,成為全美國最好的周報。稍後創辦的《小木屋》,發行數量達到了九萬份,創造了當時報紙發行量的奇跡。
下一步,他又創辦《紐約論壇報》,僅僅六周之後,他的訂戶達到了一萬一千戶。格裏利的創業之路從此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麵。
從故事中可以看出,若是沒有老板的偶爾相助,或許今天的賀拉斯?格裏利就不是今天的賀拉斯?格裏利了,可見貴人相助的重要性;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賀拉斯?格裏利在得到貴人相助後,依靠自己的努力與奮鬥,既酬謝了老板的知遇之恩,也同時為自己贏得了後半生的機遇。他主要的還是依靠自己。
擁有一顆健全的心,樂觀對待人生,積極進取,全力以赴,鍥而不舍,就會得到命運的垂青,成為生活的主角,贏得輝煌的未來。保羅?艾倫是一位音樂愛好者,同時對天文學也充滿特別的興趣,一有空不是沉浸在音樂裏,就是對著天空發呆。因此,在同學之間,他被視為一個不善交際的人。
不過,他也不是沒有朋友,比他低兩個年級的一位金發男孩,就經常到班裏來找他,因為他父親是圖書管理員,金發男孩要通過他借一些最新的電腦書籍。
在借書還書的過程中,艾倫喜歡上了那個金發男孩,於是經常跟他出入於學校的計算機房,與金發男孩一起玩編程遊戲。從“三連棋”一直玩到“登月”,臨畢業時,他也成為一個僅次於金發男孩的計算機高手。
1971年春天,艾倫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學習航天;次年,那位金發男孩進入哈佛,學習法律。兩人雖然不在一個學校,但經常聯係,金發男孩繼續跟他借書,他繼續跟他探討編程問題。1974年寒假,艾倫在《流行電子》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介紹世界第一台微型計算機的。他興奮異常,因為在中學時,那個金發男孩就經常在他麵前抱怨,計算機太笨重了!要是小到家裏能放下就好了。
艾倫拿著那本雜誌去了哈佛,見到那位金發男孩,說,能放在家裏的計算機造出來了。
金發男孩當時正為“是繼續學法律,還是搞計算機”而苦惱。當他看到《流行電子》雜誌上的那台所謂的家用電腦後,說:“你不要走了,我們一起幹點正經事。”
艾倫沒有走,在哈佛所在的城市——波士頓住了下來,並且一住就是8個星期。在這8個星期裏,他和金發男孩沒日沒夜地工作,用Basic語言編了一套程序,這套程序可以裝進那台名為Altair8008的家用電腦裏,並且能像汽車製造廠的大型計算機一樣工作。
當他們帶著這套程序走進那家微型計算機生產廠家時,竟然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答複,給他們3000美元的基價,以後每出一份程序拷貝,付30美元的版稅。
艾倫和金發男孩喜出望外,再也沒有回到學校。3個月後,一家名為微軟的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在波士頓注冊,總經理是那金發男孩——比爾?蓋茨,副總經理是保羅?艾倫。
現在微軟公司已成為世界上的一個巨無霸,總經理比爾?蓋茨已成為人所共知的世界首富。艾倫在總經理的巨大光環下,雖然有些黯淡,但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也名列前五位,個人資產210億美元。
前不久,有人寫了一本書,稱保羅?艾倫是一位“一不留神成了億萬富翁”的人,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有一句話說:“和狼生活在一起,你隻能學會嗥叫,和那些優秀的人接觸,你就會受到良好的影響。”與一個注定要成為億萬富翁的人交往,自己怎麼可能成為一個窮人呢?你與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第五節樹立威信,讓他人甘心服從
美國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在給某大學心理學係的學生們講課時,向學生介紹一位從外校請來的德語教師,說這位德語教師是從德國來的著名化學家。試驗中這位“化學家”煞有其事拿出了一個裝有蒸餾水的瓶子,說這是他新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有些氣味,請在座的學生聞到氣味時就舉手,結果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對於本來沒有氣味的蒸餾水,為什麼多數學生都認為有氣味而舉手呢?
這是因為有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權威效應”。所謂“權威效應”,就是指說話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則所說的話容易引起別人重視,並相信其正確性,即“人微言輕、人貴言重”。
在現實生活中,利用“權威效應”的例子很多:做廣告時請權威人物讚譽某種產品,在辯論說理時引用權威人物的話作為論據等等。在人際交往中,利用“權威效應”,還能夠達到引導或改變對方的態度和行為的目的。
在企業中管理中,這種應用也有很多。作為一名管理者,就應該有自己的威信,該嚴肅的時候就要嚴肅。否則當你的下屬犯了錯誤也不會得到相應的懲罰,製度就將不健全。你應該有的訓話,也被看成是兒戲,一切的東西都被看成是玩笑。那麼你這樣的領導人是極其不合格的。
在中國的曆史上,魏國國君曾經有一天要求其大臣對他進行評價,大臣們都說國君是慈愛惠施(所謂“慈愛”就是對大家都特別好,而“惠施”就是經常獎賞底下的臣子)。聽到這樣的評價後,魏王很高興。但其中有一個大臣卻對這樣的評價大潑冷水,認為如果魏王繼續這樣做的話最終隻會落得亡國的下場,其理由是,國君由於慈愛所以對下屬犯的錯誤並不予以懲罰,並且即便是臣子沒有功勞也給予賞賜,長此以往,國家必亡。
魏王受到批評是因為他沒有使用他的職位帶來的硬權力,所以,沒有威望,這樣下屬和臣子必然不拿他的話當回事,時間長了就起反叛之心。
因此,你在帶領別人的時候,要讓所有人看到你的威望,做出很好的表率,大家要覺得你是個很好的榜樣和領袖人物。
“權威效應”的普遍存在,首先是由於人們有“安全心理”,即人們總認為權威人物往往是正確的楷模,服從他們會使自己具備安全感,增加不會出錯的“保險係數”;其次是由於人們有“讚許心理”,即人們總認為權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會規範相一致,按照權威人物的要求去做,會得到各方麵的讚許和獎勵。
麥哲倫是舉世聞名的航海家,他正是由於獲得了西班牙國王卡洛爾羅斯的支持,才完成了環繞地球一周的壯舉,證明了地球是圓的,改變了世人天圓地方的觀念。麥哲倫是如何說服國王讚助並支持自己的航海事業呢?原來,他邀請了著名的地理學家路易?帕雷伊洛一起去勸說國王。
當時,由於哥倫布航海成功的影響,許多騙子認為有機可乘,都想掛著航海的招牌,騙取皇室的信任從而騙取金錢,所以國王對一般所謂的航海家都抱有懷疑態度。可是與麥哲倫同行的帕雷伊洛久負盛名,是公認的地理學權威,過往不僅尊重他,更加信任他。帕雷伊洛向國王曆數麥哲倫環球航海的必要性及種種好處,讓國王心服口服的支持了航海。國王正是由於相信權威的地理學家,才相信了麥哲倫,正是權威的作用,促成了這舉世震驚的成就。
其實,在麥哲倫環球航海結束後,人們通過無數研究發現,當時帕雷伊洛對世界地理某些認識是不全麵甚至是錯誤的,所得出的一些計算結果也和實際有偏差。但這一切都無關緊要,國王正是由於權威暗示效應——專家的觀點不會有錯——陰差陽錯的成就了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的偉大成功。
由此可見,下一次在勸說別人支持自己的行動和觀點時,適當的利用權威效應,可以節省不少的精力,還會獲得很好的收效。
威信不高的領導幹部,開展工作便會如同逆水行舟,時不時遇到人為的阻力與壓力,常常會陷入說話無人聽,做事無人跟尷尬境地。從一定程度上講,領導工作就是一個發揮自身威信所產生的力量的工作,領導藝術就是不斷提高自身威信的藝術,而一個不善於樹立個人威信的領導是很難受到群眾認可,很難創造出優良業績的。更深入地講,威信應是領導幹部的生命。
在企業中,就可以利用“權威效應”去引導和改變下屬的工作態度以及行為,這往往比命令的效果更好。因此,一個優秀的領導肯定是企業的權威,或者為企業培養了一個權威,然後利用權威暗示效應進行領導。當然,要樹立權威就必須要先對權威有一個全麵深層的理解,這樣才能正確地樹立權威,才能讓權威保持得更加長久。
領導的一言一行都被下屬人員看在眼裏,領導怎麼做,下屬就喜歡跟著怎麼做。領導怎麼想,下屬也就喜歡朝著這個方向想。因為領導在心目中是正確性的標誌,領導都做了,那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了。因此,一個領導如果做得好,那麼在下屬心目中就是一個好榜樣,做得不好,那就是下屬推脫責任的好人選。
那麼作為一名領導,應該在哪些方麵注意自己呢,首先要培養自己的思想魅力。其次,要培養自己的人格魅力,再次,要養成激情和理性的風格。
對激情魅力來說,馬雲在IT界絕對是個標誌性的人物,他帶領下的阿裏巴巴連續5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的B2B網站。時下大紅大紫的馬雲在對事業充滿激情的同時,始終保持著罕見的理性,這不能不讓人肅然起敬。香港陽光衛視2005年11月26日的《楊瀾訪談錄》播放了楊瀾與馬雲的對話。當楊瀾說“有人也說馬雲非常聰明”之後,馬雲說:“我覺得我真的不聰明。我從小讀書、各種小孩玩的技巧,我都不在行。別人把你當英雄,你可千萬別把自己當英雄,那可能麻煩就大了。英雄是別人說的,名氣是別人給的,對吧?”
綜上所述,要當好一個領導是不容易的,要培養出自己的威信,讓員工覺得你可信賴,可學習,願意跟著你幹。提高自己的能力,培養自己的魅力才能夠讓員工死心塌地,否則就會產生員工的“謀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