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人性依賴,終讓你任人宰割(2 / 3)

1966年,馬特琳出生於美國的一個商人家庭。父親是汽車商人,母親是珠寶店經銷員,一個哥哥是股票和證券經紀人,另一個哥哥是餐館的服務員,她是家裏唯一的女兒。但在瑪莉·馬特琳出生剛18個月的時候,一次高燒奪去了她的聽說能力。這對她來說是異常殘酷的。但她並沒有因為從小就伴隨自己的殘疾而喪失生活的信心和樂趣。相反,她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她8歲加入伊利諾州兒童劇院,9歲時就開始正式登台表演。她還能時常在電影中被邀請用手語扮演聾啞角色。她利用這些演出機會不斷鍛煉自己,提高演藝。

正是因為她的努力,女導演蘭達·海恩絲拍電影時,才毫不猶豫地決定由她擔任女主角--薩拉的扮演者。

結果,在全片中沒有一句台詞,全靠極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動作,馬特琳成功地揭示了主人公自卑和不屈、消沉和奮鬥的內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絕,最終一舉折桂,從而成為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以來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獎獲得者,也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一個聾啞影後。

她相信,她的心和所有人一樣健康。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我的成功,對每個人——不管是正常人還是殘疾人,都是一種激勵。不能坐等和指望蒼天,一切都取決於自己。做任何事情不要太過於依賴別人。要學著自己堅強一點,依賴別人不如靠自己。這次給我們心靈深處埋下個種子,不要依賴別人要靠自己,企求別人沒有人會理你。要真正去靠自己的本事做事。

第三節獨立自主,開發潛在能力

作為群居動物,每個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群體當中。既然生活在群體當中,那麼,周圍人們的意見和看法對自己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很多時候,周圍人們的意見和想法對自己有著啟發和幫助作用。但是也有很多時候,周圍人們的意見和想法會動搖自己的抱負、意誌和決心。

作為一個具有正常思維的人,誰都不會漠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我們謹言慎行就是不願意授人以柄。很多時候,他人的議論,他人的說道,他人的觀點,他人的態度都會對自己的心情和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賽場上的啦啦隊員無疑會影響到運動員的成績,至少也會影響到運動員的士氣。他人的意見往往也是我們自己行為的鏡子,我們總是在別人的目光中調校著自己人生坐標。

可是,當我們認準了目標,並決心要實現這個目標時,就不能太在意旁人的說法和看法。如果老是被別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行動,如果讓自己活在別人的目光和唾液裏,如果缺乏主見,一輩子匍匐在別人的腳下,那我們也許一輩子都將一事無成。

湯姆養了100隻鵝。每天他都把鵝帶到外麵去放,希望這些鵝長大後,能夠賣個好價錢。可是有一天,突然死了20隻。於是,他跑到一個牧師那裏,說自己的鵝死了,請教怎樣牧鵝。那位牧師專注地聽完湯姆的敘述,就問道:“你是什麼時候放牧的?”

湯姆說:“我每天一大早就去放牧。”

“哎呀,這純粹是個不吉利的時辰!要下午放牧!”

湯姆很感謝牧師的勸告,高興地回了家。可是三天後,他跑到牧師那裏。

“牧師,我又死了20隻鵝。”

“你是在哪裏放牧的?”

“我就在我們家門口的小河的右岸。”

“哎呀,錯了!要在左岸放牧。”

過了三天,湯姆再次來到牧師那裏,帶著哭腔對牧師說:“牧師,昨天又死了20隻鵝。”

“不會吧,我可憐的孩子。你給它們吃了什麼啊?”

“喂了苞穀,苞穀粒。”牧師坐著深思良久,開始發表見解:“你做錯了,應該把苞穀磨碎喂給鵝吃,苞穀粒太大,鵝消化不了。”

第三天,湯姆有點不快、但又充滿希望地敲開了牧師的房門。“唔,又碰到什麼新問題啦,我的孩子?”牧師得意地問道。

“昨晚又死了20隻鵝。”

“沒關係,隻要充滿信心,常到我這兒來。告訴我,你的鵝在哪裏飲水?”

“當然是在那條小河裏。”

“真是大錯特錯,錯上加錯!不能讓它們飲河水,要給它們喝井水,這樣才有效。”

湯姆再次敲開牧師的門進來時,牧師正埋頭讀著一部厚厚的古書。“向您問好,牧師。”湯姆帶著極大的尊敬說道。

“上帝把你召到我這兒。看,甚至現在我都替你的鵝操心。”

湯姆哭著說到:“又死了20隻鵝,牧師。現在我已經沒有鵝了,我以後該怎麼辦啊。”

牧師長時間地沉默不語。深思許久後,他歎息道:“我還有幾個忠告沒對你說呢,多可惜啊!”

故事裏的湯姆由於隻聽了牧師的意見,自己沒有去思考問題的關鍵所在,導致自己的鵝接二連三的死了。

如果能夠獨立思考、富於主見,而非事事聽從別人的意見,犯了錯誤、付出代價也是值得的。因為每個人長腦袋是用來思索的,不是用來戴帽子的。所以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很有好處。

我們說,自以為是、剛愎自用那是愚蠢。但是唯唯諾諾、隨波逐流那是窩囊。膽小怕事的“駝鳥人”和人雲亦雲的“鸚鵡人”永遠都不會走近成功。縱觀中外曆史,無論經濟還是政治,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人有主見,處事敢決斷,將內心的潛能徹底激發出來。

洛克·裏昂茲是紐約空軍噴射機防衛隊隊員馬丁·裏昂茲的兒子。洛克5歲時,有天和母親開著小貨車行經阿拉巴馬的鄉間小道上。他悠閑地睡在前座,腳則舒服地放在母親凱莉的大腿上。

凱莉小心地將小貨車從兩線的鄉村小路麵轉向狹窄的小橋。沒想到路上有個坑洞,使整輛車滑出路麵,向路邊衝出,右前輪也因此凹陷。由於害怕整個車子翻覆,凱莉趕緊用力踩油門,把方向盤轉向左邊,試圖把車子拉回路上。但是事與願違,洛克的腳被卡在凱莉的腿及方向盤中。因此車子失去了控製。

小貨車跌跌撞撞掉到20尺下的峽穀中。一直到車子掉入穀底,洛克才醒了過來:“媽咪,發生什麼事了?車子怎麼四腳朝天?”

凱莉滿臉是血,不辨東西。車子的變速杆插進了她的臉,從額頭到嘴唇被撕裂。牙齦殘破,臉頰損毀,肩膀也被壓碎。一段粉碎的骨頭竟從她的腋下穿出。整個人則被支離破碎的車門壓得動彈不得。

而洛克則奇跡般的毫發未傷,他嚷著:“媽咪,我會帶你出去。”他從凱莉的下麵爬了出來,經由車窗離開了小貨車,並嚐試著將母親拉出車子,但凱莉一動也不動。凱莉在昏昏沉沉中隻是哀求:“讓我睡一下吧!”洛克則大聲喊叫:“媽咪,你要支持住,千萬別睡著啊!”

洛克又鑽進了小貨車,並將凱莉推出車子的殘骸。又告訴凱莉,他將爬到馬路上去攔車子求救。由於害怕在黑暗中,沒有人會看到這麼小的男孩,凱莉拒絕讓洛克單獨前往。母子兩人隻好慢慢地爬上堤防,洛克用瘦小的身軀將二倍半重的母親往上推。就這樣一寸一寸有如蝸牛爬行。凱莉感到如此疼痛,幾乎要放棄希望,但洛克始終鼓舞著她。

為了鼓勵凱莉,洛克告訴媽媽想想《小火車》的故事。其實這是個典型的童話故事,敘述小火車雖然隻有小小引擎,卻能爬上陡峭的山頭。為了提醒凱莉振作起來,洛克則重複故事中提到的“我相信你能做到,我相信你能……”。

仿佛過了一世紀,他們終於爬到了路邊,洛克才有亮光看清母親受重創的臉。他開始淚流滿麵,揮舞著雙手,對著駛過的貨車呼喊:“停下來,請停下來!”向司機懇求:“請帶我媽咪到醫院。”

總共花了8個小時,縫了344針來整合凱莉的臉,雖然她如今看起來和以往大不相同;過去她有筆直的鼻子,薄薄的嘴唇以及高高的顎骨,現在則是扁鼻、闊嘴、塌頰。但臉上留下很少疤痕,而且已經痊愈。

洛克的英勇事跡成了大新聞。但這個有膽識的小男孩,卻很謙虛地認為自己沒有做什麼事。他說:“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我隻是做了該做的事,任何人在當時都會那樣做的。”凱莉則感動地說:“如果不是洛克,我可能早就因流血過多而死了。”

一個人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成功的關鍵取決於他的思考的方式與想法是否與行動一致,還有就是他麵對失敗的態度,做一個強者並不是隨便說說的那麼簡單!尤其是生活在當今世界的人,你必須有著成熟的心態,豐富的閱曆,強大的自信心、愛心。成功在近處,成功就在你身邊。但是,首要的前提是你必須始終看準目標而且努力的接近目標,否則,一切都是枉然。起點低沒有關係,因為有希望才要堅持。夢想在明天,但通往明天的路就在腳下,你要有成功者的心態,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把封閉的心扉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

人一定要靠自己,你的事業、你的家庭、你的一切都要通過努力而得到的。

第四節尋找命中貴人,背靠大樹好乘涼

生活中總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有著雄厚的背景,甚至根本用不著做任何努力,就可以有著比別人更豐厚的回報,他們上名校,吃穿豪侈。看到這樣,我們是不是總在自怨自艾,為什麼我沒有那樣的運氣?

不錯,依靠貴人,人生可以少奮鬥很多年,而回報卻是豐厚的。即使沒有貴人依靠,有時,隻要有一次貴人相助,我們的生命軌跡或許就會有大的不同。

“格裏利,你別再穿著那套邋遢的衣服進城了。我幫你到服裝店訂做一套新的吧?你應該穿得整齊一點。”斯雷特先生說。格裏利仔細打量著自己的衣服,好像第一次發現它們破爛似的,他回答說:“謝謝你,斯雷特先生,我父親正在開創一個新環境、新事業,我必須盡力幫助他。”

格裏利和父親從佛蒙特州遷移到賓夕法尼亞州,作為伊利湖《政府公報》的代理人,他每月可以從斯德雷特法官手裏領到一百三十五美元的薪水。但一連七個月,他每月隻給自己留下十五美元,而把其餘的全部交給了父親。他還要給父親看守羊群,免得它們遭到餓狼的襲擊,多少個夜晚他都隻能在野地裏露宿。

到二十一歲時,他毅然決定到紐約去尋求發展。他把一堆破破爛爛的衣服打成一個包袱,用一根木棍挑著,就出發了。他步行六十英裏,穿越大森林,來到了布法羅,再乘一隻獨木舟順流而下,來到了奧爾巴尼,然後改坐駁船繼續前進。1831年8月18日,在太陽躍出地平線的時候,他終於抵達了紐約。整個漫長的六百英裏的旅程,他一共隻花費了五美元!

他選擇了一個最便宜的旅館住下,價格是每星期二點五美元。對他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一份工作。他每天都在大街上遊蕩,仔細搜索張貼在各個角落的招工廣告。他走進一幢幢大樓,逢人便問是否需要人手。可是每一個人都對他說:“不,我們不需要。”他那古怪的外表和衣衫襤褸的慘狀,很容易被人誤認為是一個逃跑的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