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開始推演!(1 / 2)

首先是正在對峙的地方,馬良雖然派出隊伍攻城試探,而對手也是穩紮穩打,並沒有貿然出擊,而是持續堅守。

“公子,如果是觀戰的話,現在沒有必要去盯著交戰的地方。”馬謖笑著說道:“剛剛三爺說了那麼多,無疑是表明,正麵交手,不管是對那一方而言,都不是最好的計劃,所以關鍵其實還是在於外部的變化!”

“那我們應該去看雙方的什麼行動呢?”薑軍聞言,開口詢問道。

馬謖微微一笑,開口解釋道:“從表麵上看,無疑是秦國占據優勢,而剛剛三爺分析過,秦國的不安定因素有幾項。一個是韓國是否會出現反複,另一個則是合縱策略,會不會導致多國圍攻的局麵出現。”

“首先,我們就要看韓國野王以及其他地方是什麼反應了。”馬謖笑道。

前262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占領了野王,韓桓惠王割上黨給秦國求和,上黨人既不想被秦統治,又無力抗秦,郡守馮亭率一郡軍民降趙。趙國接受上黨,並遣名將廉頗麾重兵進駐長平拒秦,雙方發動長平之戰。

桓惠王九年,秦拔韓陘,城汾旁。桓惠王十年,秦擊韓於太行,韓上黨郡守以上黨郡降趙。公元前262年,秦國出兵攻伐韓國的野王。野王投降秦國。韓國上黨郡與本國的聯係被切斷。韓桓惠王懼怕秦軍兵鋒,決定主動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息戰禍。上黨郡守卻不願降秦。韓桓惠王於是派馮亭接替上黨郡守遂行降秦的相關事宜。

馮亭上任後,也不願降秦。他率眾獻郡於趙國,意欲利用趙國的力量抗擊強秦,以保全韓國。趙孝成王喜出望外欣然接受,封馮亭為華陽君仍為上黨郡守,派平原君趙勝領5萬趙軍接收上黨。公元前261年,秦國派軍進攻韓國的緱氏、綸,震懾韓桓惠王;派左庶長王齕領兵進攻上黨,意欲一舉兼並。趙國派廉頗領兵20萬救援上黨。

所以說,聯係韓國就在兩個方麵,一個是韓國本身,也就是和韓桓惠王聯係,無疑,這就是整個韓國的動向,將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另一方麵自然就是野王等城池的動向。秦軍如今是在野王和上黨之間,如果能夠策反他們,形成犄角之勢,無疑會對秦軍帶來很大的影響。

另一方麵則是周邊各國,也就是所謂的合縱各國。

但是,因為地圖的限製,想要派遣使者也到不了較遠的燕國、出國或是齊國等,唯一和趙國、秦國、韓國臨近的就是魏國。

所以,唯一可能出兵的也就是魏國,一旦魏國出兵,基本上秦國就是必敗無疑了。

薑軍點點頭,這番說法就是之前薑三爺分析的情況的深入。

“如此,就先看看兄長是如何治理野王等韓國郡城的!”馬謖笑道。

眾人聞言,卻是看向那個位置。

不過,沙盤推演乃是以軍事為主的對決,政治方麵也僅僅是略加涉及。

沙盤幻境會通過選手各方麵的動作自動衍生出種種變化,卻不是誰能夠操縱的。

眾人並沒有直接看到馬良究竟是針對這些人民采取了什麼策略,但是說起收買人心這方麵的手段,馬良作為追隨劉備入川的一夥人,本身就有著大量的經驗。

雖然不知道過程,但是眾人看著野王等城池的情況,隱約就能夠看到城池之中的人民氣勢的轉變。

這種氣勢不是一個人武道的氣勢,而是百姓氣運集結之後散發出來的氣勢。

“這個看不出什麼,看看韓國本土方麵!”薑軍笑道。

韓桓惠王韓厘王之子。在位時,韓非多要求推行法治。韓桓惠王二十七年,鄭國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國,勸說秦王興修水利工程,是為鄭國渠。

韓桓惠王時期,韓國政治混亂,法律、政令前後不一,群臣吏民無所適從。韓桓惠王實行改革。繼續推行申不害提倡中央集權的主專製體製,主張以“術”治國。申不害所講的“術”,主要是指國君任用、監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君臣之能者也。”國君委任官吏,要考察他們是否名符其實,工作是否稱職,言行是否一致,對君主是否忠誠,並根據考察的結果進行賞罰,提拔重用忠誠可靠之臣,貶除狡詐奸滑之人。最好采取隱密的權術,表麵上不露聲色,裝作不聽、不看、不知,使臣下捉摸不透國君的真實意圖,實際上卻可以聽到一切、看到一切、知道一切,這樣就可以做到“獨視”、“獨聽”,從而“獨斷”。韓桓惠王時期,推行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需要指出的是,申不害的改革有很大的局限性,效果遠不如魏、秦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