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之美
透過教室的窗子能夠看到幾棟別墅,清晨在稀薄的空氣中像是海市蜃樓。還有很大的高爾夫球場的綠草坪足以讓你幻想很長時間。就是這樣,這個簡單的班級,簡單的集體在這樣的映襯下一起走過了漫長的路。
從每個人的高中時代起,怕是和煉獄連結在了起來。早上很早便如同打仗一般,書桌上的書堆放的可以把自己掩埋起來,上課睡覺變成了家庭便飯。從高幾的時候開始恐慌學習的,自己都沒有一個心理準備。那個時候恨不得說是罪惡的課堂。上課和同桌玩五子棋,連曆史老師看了自己半天,居然都不知道。事後還很樂觀的覺得沒有被老師罵已經是萬幸了。大夏天在悶熱的教室裏,七十幾個人共呼吸一片空氣。當缺氧時,生活委員便往地上灑水,然後蒸發掉,然後再灑水。不知道什麼時候,蒸發掉的不僅僅有水,還有那青蔥的歲月,當你發現時間是賊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青春。高中時代是大部分人永遠抹不掉的殘酷記憶,當無力學習去爭取最後勝利而垂死掙紮時,真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崩潰。雖然不是優等生,但那種心理曆程也曾完美蛻變過。不要輕言唾棄你走過的路,畢竟是也是一步一個腳印完成的。結果也許會讓周圍的人覺得瞠目結舌,但過程唯獨你自己體會了,不是享受也是一種曆練了。現在那個最黑暗 的時光儼然已經從手中溜走了。到了這個如夢的地方,一節課你可以賞心悅目的聽完,在這裏你可以大膽發現課堂的美。
景薩喜歡沉浸在這種感覺當中,有時候上小課時,班裏沒有幾個人的時候。這時感覺是最好的。像聽專人的講座一般,聚精會神的聽著,寫著。她覺得整個世界是為她而生的。在這種感覺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拋開一切繁華,在背後自己成了自信的終結者。隻有在課堂上,在這個小天地中,自己才覺得過活的很有價值有意義。這是一個學生對課堂理解的真諦也是終極意義。景薩很感謝大學給她帶來的這一切,她可以和所有同學一樣享受著課堂的美好。不會有高中時代的影子,那種極其壓抑的影子快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景薩喜歡聽那個廊坊師範學院的女教師講的課外故事,這位女教師是給我們講現代漢語的,她似乎對書本上的知識有抵觸心理,總是給同學們講不好。一次現代漢語考試結果出來了,班上全軍覆沒,沒一個及格的。即使這樣還是喜歡她灌輸的課外知識,也許這就是一個老師的人格魅力所在。喜歡一個老師有時候並不是喜歡她給你教出了高分,而是她說的東西恰好是你喜歡的部分,契合點有時候很重要。景薩是從她那裏知道的張愛玲,便從此義無反顧的喜歡上了那朵奇葩。那位老 師有很好的普通話,在教室裏講話總是有回音,她講到陸小曼時,這種回音仿佛是一種空靈的聲音再配上那個年代的故事。儼然把人帶到了時間的年輪上。在這樣的課堂中,有提問,也不會讓人害怕答錯的提問,問題是定向的,但答案一定是百花齊放的,不怕回答錯問題這種心理終於從高中時代扭轉過來了。那個黑暗的高考前,景薩不知道夢裏夢到多少回,老師總是挑低著頭的同學回答問題,那個答案是唯一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討論這一個說法。但景薩的回答卻總有偏差。記得語文老師總是喜歡說給你們兩分鍾的時間背課文。一篇古詩隻給兩分鍾時間,一篇古文也隻給五分鍾。時間過後老師是要抽查的,所有同學都怕挑到自己,每次被嚇得心總要怦怦跳一陣,完了連鎖反映就是腿發軟。所以在高中時代,那個語文老師留給同學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給你兩分鍾時間。那個時候古文是沒記住,要記住也隻是那一會功夫記住了,過一會便什麼都忘了。景薩隻是在語文老師那學到了,兩分鍾原來能幹好多事情啊,兩分鍾真的好漫長。如果說那個時候學生是應試教育的傀儡,那現在是素質教育的幸福體驗者。在大學裏,當然不會出現那種緊張而鬱悶的感覺。老師會問:“同學們,你們眼中的幸福是什麼?”一位男同學 站起來說:“幸福就是有車有房有錢花。”一位女同學舉手回答道:“幸福是能和愛的人在一起,直到永遠。”一位微胖的女孩麵帶微笑的說:“老師,我覺得幸福就是有足夠的吃的,最好每天都能吃到肉,嘿嘿。”同學都哈哈的笑了。一個容易滿足的人光靠食物就可以來慰籍自己,以至於精神世界都可以觸及到。剩下的同學幾乎都說出了自己心目中幸福的樣子。老師最後總結說:同學們是這樣詮釋幸福的啊,有宏觀的有微觀的,但是我想告訴同學們的是,幸福必須自己去創造的,可以靠自己的智慧,可以靠自己的雙手。景薩沒有回答老師這個問題,她覺得幸福這個話題好大,大的以至於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對於不知道幸福的人而言,是不是正處於迷茫階段的人。她無法詮釋自己的幸福,也許幸福是有額度的,是需要去體驗的,用一句話真的解釋不了幸福。越是得不到到什麼越會期待,期待的那個東西就會是幸福吧。景薩忽然覺得幸福是母親的一個擁抱。她這種回答當然不會在課堂上對老師回答的。她曾經設想過很多次,如果能夠在母親的懷裏一分鍾,她會多麼的幸福。對於明天和未來,等待她的又會是什麼。幸福不會自動來敲門,隻有自己去把握,即使路途中布滿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