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舊事
當支君義向鐵胡漢提起瑞雲扁方的時候,鐵胡漢多少有些感到意外,同時也對支君義的見多識廣表示歎服。要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瑞雲扁方這種東西的存在,雖然它曾經十分顯赫。
不過支君義並沒有說出關於大蘭子的事情,隻是說曾經聽說過這種東西,想向鐵胡漢討教一下。
鐵胡漢又拿起酒杯在鼻子下麵聞了聞,看來這已經是鐵胡漢的一個習慣性動作了。
“不瞞老弟說,這事若是問到別人身上,還真要為難一番,不過老哥哥我到是略知一二。這瑞雲扁方算想來,能有數十年不曾出現了,老弟你就算是能聽到這件東西,都不太容易。”鐵胡漢象是陷入了深思,“這是宣統皇帝當年賜給蒙古烏哈爾王的東西……”
說著,鐵胡漢有意無意的看了一眼支君義,卻發現支君義的表情並不顯得如何驚訝,到是對支君義暗暗佩服。換成普通人一聽說什麼“皇家之物”,都立刻兩眼放光、刨根問底,而支君義居然如此泰然,這份心力就是尋常年輕人達到的。卻不知,支君義已經聽武笠說過這扁方的來曆了。
“那一次宣統皇帝對烏哈爾王的賞賜共有三十六件,每一件都價值連城,與其他的物件比起來,這小小的扁方似乎算不上什麼。”鐵胡漢看來對這瑞雲扁方的確所知甚多,“可是誰也想不到,傳到後來烏哈爾家就剩下這一件小小的扁方,其他的大多被其他部族瓜分了。其實許多蒙古貴族,都是在大清朝倒下之後才沒落的,可是這烏哈爾一家卻是比大清朝倒得還要早。”
聽到這裏,支君義暗暗惋惜,如果大蘭子真的是烏哈爾王的後人,那她的家族到是頗多坎坷。
“老弟不必歎惜。”看到支君義的樣子,鐵胡漢微微一笑,“別說一個家族,在咱們華夏古史之中,就算是皇朝更替也是常有的事。宣統時烏哈爾家還顯赫一時,可是當時的蒙古部族部落眾多殺伐不斷,就算是北京城也管不了許多。何況想想宣統一世,自家的事情還忙不過來,哪有心思去理會大草原上的事呢?”
雖然支君義對烏哈爾王一家知道得很少,但對宣統還是有所了解的。鐵胡漢說得沒錯,宣統這一輩子,想管好自己都不容易,還有功夫去操心別人家的事?縱觀大清朝,除了康熙大帝還算是能壓服蒙古草原之外,其他的皇帝誰有康熙那兩下子?
“不過話又說回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在清末時烏哈爾王一族算是徹底敗落了,可是終究是王族,哪怕是敗落了,也是尋常百姓所比不了的。”鐵胡漢繼續說道,“相傳烏哈爾王的後人將家裏最後的財寶藏在了一個非常隱秘的地方……”
還是和財寶有關?支君義覺得這個故事稍稍顯得有點老套了。象這種沒落貴族藏寶的故事,自從大清朝倒台之後,差不多天天都能聽說。別說烏哈爾王這種到如今已經沒有名號的王族了,就是有名有姓的,還傳著多少家呢?但大多是以訛傳訛,也沒聽說誰挖了財寶發了家。當然,誰要是挖了貴族財寶還能四處去宣揚啊?
“哈哈,我也覺得有點老套。”鐵胡漢笑道,看支君義的樣子,就算支君義不說,鐵胡漢也知道支君義在想些什麼,“咱們就當是把酒閑聊吧。”
“鐵大哥請講。”支君義說道,他也象鐵胡漢那樣,把酒杯端起來在鼻子下麵聞了聞。雖然隻是那麼一聞,一股烈氣還是直衝頭腦。支君義突然心中一動,人家都稱鐵胡漢為“端公”,莫不是就因為鐵胡漢總是端著酒杯不喝?雖然知道不可能是這個原因,可是這麼一想,支君義自己都覺得有意思,不由笑了一聲。
鐵胡漢還以為支君義也同意他的說法,於是也笑了笑繼續講道:“不過聽說,在那烏哈爾家的寶藏裏,卻沒有埋下這個瑞雲扁方,而是把這個扁方做為一種信物,將來可以使用扁方找到烏哈爾家的寶藏。”
這到是讓支君義不由不仔細聽下去了,別人以為是傳說,可是瑞雲扁方現在就插在大蘭子的頭上,他可是知道的。難道鐵胡漢講的事情是確有其事?
所謂匹夫罪,懷璧其罪。還好在同昌這個小地方,沒幾個人知道瑞雲扁方的事情,或者就算知道了也不認識。但萬一要是被鐵胡漢這種行家看在眼裏,這一個小小的扁方不是要給大蘭子帶來殺身之禍?
“所以,後來無論是江湖大盜,還是那些軍閥豪強,都想盡了辦法想要奪到這瑞雲扁方。”鐵胡漢的話就象是要證實支君義心中所想一樣,“烏哈爾一族之後的幾代人都處處被人追殺,為的就是這傳說中的烏爾哈王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