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八章 探子(1 / 2)

第九十八章 探子

武笠輕輕的關上房門,心中充滿了尊敬,在他的記憶中似乎還從來沒有對一個人如此的尊敬過。身為一個小小的上尉,官職在他之上的人數不勝數,但武笠從未將任何一名高官放在眼裏。對於婁縣長、徐自鳴之流,他永遠都是充滿了不屑,永遠談不上尊敬。

但他知道鐵胡漢不同,很早以前武笠就知道許多關於鐵胡漢的事情,而在今天看到鐵胡漢本人之後,他立刻斷定鐵胡漢一定是個蒙古人,或許這突然升起的尊敬就是源於這些吧?但武笠寧可相信,他對於鐵胡漢的尊敬是來源於鐵胡漢的知識,別看鐵胡漢隻是一個小小的參謀,可是在整個東北軍部,論才華、論學資,能與鐵胡漢相提並論的人幾乎沒有。當然,論脾氣臭、毛病多、架子大,也沒幾乎沒有。這個老頭子,就算是對衛總司令也照樣愛理不理,沒人管得了他。

但盡管如此,鐵胡漢還是衛總司令花了很大的人情從南京請到東北來的,據說為了這事南京的那位老頭子還老大的不樂意。

事實證明,從東北戰局來講,把鐵胡漢調到東北還是正確的。共軍為什麼對長春圍而不打?一方麵是長春城高牆固,而另一方麵就是因為長春城外是鐵胡漢親自指揮建造的環形暗堡。共軍不會一次都沒有進攻過長春,但最終選擇了圍而不打,這其中必有環形暗堡的功勞在內。

這一次鐵胡漢能出現在同昌,止少對於武笠來說是喜出往外。錦州的重兵、山海關的援軍都在武笠的預料之中,而這鐵胡漢則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如果說同昌城現在已經是穩如泰山的話,那鐵胡漢的到來,就又在這泰山的外麵加了一層鐵桶。隻要環形暗堡建成,不要說城外的四個團共軍,就算是四十個團,想打下同昌也非是易事。

而且武笠還很清楚一點,同昌不比長春,同昌距離山海關更近,關裏的援軍會很快到達同昌。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也許就在一個月或更短的時間吧?雖然據說沈陽的衛總司令與湘軍團的廖長官有些小小的不和,可是大敵當前,廖長官的軍團想必仍然會星夜兼城支援同昌吧?

也許一個月都不到,如果是武笠領兵的話,就算路上有共軍的重重封鎖,但武笠自信從山海關打到同昌,一周足矣。

也就是說,隻要守住同昌一個月,援軍一到,共軍將不攻自破。如果廖長官的大軍已到,共軍還敢圍而不退的話,哼哼,裏外夾擊之下,管保城外的共軍片甲不留。

所以武笠的輕輕的關上房門,他不希望他的任何動作引來鐵胡漢的不快。如果因為他的原因,讓鐵胡漢隨手在環形暗堡的圖紙上改了一個坑道的走向,那是武笠不能原諒自己的。隻是武笠沒有想到的是,二哥居然會與這鐵胡漢相談甚歡。剛剛一開門的時候,武笠就聞到了二哥身上的酒氣,那酒氣對於武笠來說似曾相識,所以才他提醒二哥最好能問一問有關扁方的事情,有些事大蘭子非常想知道,而武笠也同樣非常想知道。

武笠緩緩的從閣樓上走回春在樓的天井之中,許多聲音傳到他的耳朵裏。前廳酒宴上的捐款還沒有結束,隻是整個酒宴的氣氛因為這捐款已經變得不那麼熱烈了。武笠粗略的估計了一下,到眼下為止,已經捐得各種財物折合大洋少說五萬有餘,武笠到是真沒想到這小小的同昌城裏居然還有這麼油水,這就難怪婁縣長動不動就要“縣太爺有請”一番了。

閣樓裏鐵胡漢與支君義似乎還在談著什麼,隻是聲音太低,這讓武笠聽不太清楚。但他相信二哥不會有事,雖然眼前一個人都沒有看到,但是在走上二樓的時候,武笠至少發現了四處暗哨,這說明胡司令對鐵胡漢的保護還是非常到位的。因為他是新任的偵察連長,所以那些暗哨才沒有出來攔他。

當然,這一切都不是武笠想聽的聲音,還在尋找一種聲音,一種他剛剛明明聽到,但現在卻又消失的聲音。

在二哥走出大廳的時候,武笠就很敏銳的發現有一個人影跟了出來。而那人影雖然隻是匆匆一瞥,但武笠感覺到那個人影很眼熟,他一定在哪裏見過那個人影。

象今天晚上這麼大的酒宴,同昌城裏在大小商戶盡在其中,再算上春在樓的夥計與商戶們的跟班、保鏢等等,參加的少說有三百人左右。雖說現在同昌城裏沒有人不認識武笠,可是武笠不認識的人就多了,光憑一雙眼睛他也無法分出到底誰是哪家鋪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