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下去後,首先把這個活字改進一下,用鉛來做字模。”劉華對活字發展比較清楚,無非就是泥活字—木活字—銅鐵活字—鉛活字。

“大汗恕罪,微臣愚昧,不知道大汗深意。不知道大汗可否告知,為什麼用鉛來做活字呢?”畢冬第一次在劉華麵前敢說話,可能是剛升了官,有點得意忘形,膽子大了不少。

“蠢貨,你們說泥硬還是鉛硬?哪個耐用些?”劉華對這個愚蠢的問題很鬱悶。

其實劉華也不能怪人家,從1041年發明泥活字開始,發展到1456年德國的戈登堡用鉛活字印《戈登堡聖經》,足足花了4百多年。怎麼可能讓畢家四兄弟短短三分鍾就能猜得透。

“大汗聖明!”畢春三兄弟踢了畢冬一腳,連忙拍馬屁。

“你們以前造假幣,應該會自己刻字吧。先下去用鐵做成模子,刻上反字後,澆灌鉛水,冷卻後就行了,不同字號的都請人刻上幾套。另外,皇家印刷坊還沒有造,就由畢春你負責,在江邊修建。”劉華吩咐道。

“大汗,微臣愚昧,不知為何在江邊修建作坊?離城遠了不太方便呀。”畢春說道。

“本汗是準備利用水力,改進印刷機,這樣既省人力,又能大量快捷地印刷。”上次見過這4個“人渣”後,劉華已經請木匠、鐵匠來改進老式印刷機了,要不了多久就能完成,到時這些水力印刷機印出來的書籍成本低、價格便宜,將大大推進自己的改革和中國的文明進程。現在造蒸汽機甚至內燃機,他畫出圖紙完全沒有問題。但是缺少機床做零件,汽密性無法保證,所以隻能一步一步來。好在水力機械結構比較簡單,而重慶城位於長江、嘉陵江兩江彙合處,水力機械大有可為。

“遵命,隻要印刷機到位,微臣保證1個月後印刷坊就能開張。”畢春胸脯拍得啪啪響。

---------------------------------------

畢升,徽州(今安徽歙縣,一說湖北英山縣人)人,北宋初期在書肆當雕刻工匠。宋慶曆年間(1041—1048),他根據實踐經驗,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技術。這一技術未及推廣,畢升就去世。作為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術具有一字多用、重複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時省力、節約材料等優點,比雕板印刷術有了質的飛躍,對後世印刷術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它為我國文化經濟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