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黎明,天還沒有完全的亮,一絲的魚肚白已然的泛出在東方的地平線處,一切顯得那樣的安靜祥和。
4 時12分52秒,在遠程相控陣雷達導引下,第一批攔截導彈發射。
令人心悸的顫抖,巨大的煙塵中,一枚枚‘HQ-22’、‘HQ-30’中遠程防空導彈呼嘯而出,灼人的火焰從導彈尾部噴出,耀眼的火光映照著黎明,如同雷擊雲中的閃電風暴一樣忽明忽暗。大地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發出陣陣痛苦的呻吟聲。極速上升的導彈速度越來越快,沒多久便消失在蒼穹中。
為了力求最大限度的攔截成功率,中國‘國家導彈防禦網’除了地基防空力量外,還在大氣層內外部署有大量的動能攔截器,從而形成對來襲彈道導彈的點麵兩層防禦係統。
4 時13分04秒,編號為‘後羿032’的大氣層外動能攔截器最先和來襲日軍導彈遭遇。在發動機低沉的怒吼聲中,‘後羿032’迅速的變軌,調整自己的角度。
‘後羿’大氣層外動能攔截器研製於上個世紀末期,屬於彈道導彈攔截的初期型武器。其大概的作用原理是布置在近地軌道,當來襲的彈道導彈在爬升飛行到拋物線的頂點時,在地基控製中心引導下,調整撞擊角度後的‘後羿’便會如同一顆自太空隕落的流星一樣飛速的撞向來襲的彈道導彈,攔截擊毀目標於太空外層。
如同春節的禮花一樣,在地球的大氣層外,一朵接著一朵絢爛的煙花不斷的盛開,橙紅色爆炸的火光點綴在淡藍色的大氣層上,異樣的美麗。沒有人不去驚歎這朵朵毀滅之花的美麗。
4 時13分19秒,大氣層外的動能攔截器攔截完成,47枚‘櫻花A’ 中程彈道導彈有十四枚被擊毀在近地軌道內。
緊接著呼嘯而來的中國防空導彈也已經展開攔截。‘HQ-22’、‘HQ-30’中遠程防空導彈在地基遠程相控陣雷達和‘遠望級’衛星監控艦的引導下,與高速下隕的日本導彈發生火光電石般的碰撞。
天空中不斷的傳來陣陣滾雷般的悶響,如果有人留意還可見到天穹的盡頭之處的點點閃光,就像夏夜裏雷雨一樣,在那遙遠的天邊泛出的陣陣閃電。
4 時13分34秒,第一波導彈攔截完成,突破外層攔截的33枚‘櫻花A’彈道導彈中的21枚被成功攔截,但殘餘的12枚‘櫻花A’在突破‘國家導彈防禦網’的兩層攔截防線後,依舊高速向各自目標飛去。
北京航空航天指揮中心,氣氛更加的緊張了,軍官們注視著大屏LCD的目光更加的凝重了。大屏幕上那些殘存的紅色延伸曲線,此時分外的刺眼,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幾乎能夠清楚的感覺自己的心髒聲。
4 時13分41秒,第二批次攔截導彈發射。
日本導彈的打擊目標:北京、上海、三峽大壩、秦山核電站、青島海軍基地、山西五寨導彈基地等重點城市、國家設施、軍事基地已經全麵進入A級戰鬥狀態。布防在這些重要目標周圍的中近程防空導彈部隊在雷達引導下,紛紛為自己守護下的城市、設施、基地撐起一張巨大的保護盾。
天空中,那些高速呼嘯而下的‘隕星’已經開始彈頭與推進器的分離。密集的防空導彈攔截下,伴隨著低沉的爆炸聲,多枚日本導彈被擊毀,但還是有三枚‘櫻花A’彈道導彈從‘恢恢天網’中鑽出。
“彈道確定,兩枚目標三峽大壩,一枚青島海軍基地”
作為‘國家導彈防禦網’的心髒-北京航空航天指揮中心統籌著全國的導彈防禦力量,當那些漏網之魚依然頑固的撲向自己目標的時候,航空航天指揮中心內的大型計算機立即計算出相關數據,準備最後的絕殺攔截。
雖然三峽大壩擁有較高的抗打擊能力,足夠承受多枚重磅炸彈的直接命中打擊,而且在戰爭爆發之初,三峽水庫就已經開始降低水庫水位,但是無論怎麼樣,誰也不想最糟糕的事情發生。
不要說三峽大壩本身的價值了,如果大壩被炸毀,盡管已經降低了蓄水,但水庫內依然較高水位的長江水傾倒下來的時候,荊江是無論如何也容納不了極速傾灌下來的滔滔江水的,一旦千裏江防被毀,那麼整個江漢平原也就會在一夜之間淪為萬傾澤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