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穿行在太空中的那些無數的航天器與陸續建成服役的地基攔截器係統一起共同構成了中國‘國家導彈防禦網’的攔截手段。
和美國軍方的‘國家導彈防禦係統(NMD)’一樣,無論是俄國人的‘國家防空網絡’還是中國的‘國家導彈防禦網’,這些反彈道導彈防禦係統無一例外的幾乎都是按照著‘發現目標——跟蹤目標——攔截目標’三步走的模式運行的。
“彈道導彈的攔截如同發現有人對你開槍的同時,你立即拔槍對射,用你的子彈擋掉他的子彈,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有人曾經這樣打過比方來形容反彈道導彈係統攔截的低成功率。的確如此,當20世紀末期以來,美國軍方在打造自己的國家導彈防禦係統(NMD)、戰區導彈防禦係統(TMD)的時候就麵臨著這樣的困難,數次攔截實驗都宣布失敗,攔截彈對靶彈的攔截率幾乎低於20%,這一度讓美國軍方對NMD和TMD失去了信心。如果不時布什政府上台來不斷的追加NMD和TMD研發經費,全力支持建立國家導彈防禦係統、戰區導彈防禦係統,說不定NMD和TMD的結局也是如同當年的‘星球大戰’一樣半途而廢。
當第一枚日本人發射的導彈離開發射架的時候,‘國家導彈防禦網’立即的開始高速運轉起來。擔任戰備值班任務的偵察衛星在第一時間便捕捉到了正離開發射架的日本導彈,在地麵指揮中心的控製下‘國家導彈防禦網’被迅速激活,一雙銳利的‘中國鷹眼’隨即展開對日本列島的不間斷監控。
警報發出,電話連線中央辦公廳值班室、總參、西山戰略指揮中心等機構,同時第二炮兵進入一級戰備狀態,戰略核打擊力量全麵啟動,隨時核反擊。
與此同時,部署在中國本土上的遠程雷達、遊弋在各大洋的‘遠望級’衛星監控艦也同時全部進入滿功率運行狀態。
一分鍾內,所有戰備值班部門就位,攔截與反擊力量全部蓄勢待發。
淩晨4 時11分42秒,衛星紅外線監測係統率先捕捉道了日本導彈的蹤影,47枚‘櫻花A’ 中程彈道導彈正在處於上升進入大氣層的狀態。
淩晨4 時11分47秒,五星紅旗標誌的中國‘前哨9’導彈預警衛星正舒展著兩張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翼,調整著自己的角度,接過導彈預警任務的‘前哨9’將繼續跟蹤日本彈道導彈的軌跡。
淩晨4 時11分58秒,早期預警係統同時開始對日本導彈進行跟蹤監控,值班飛行中的預警機也開始捕捉信號、監控目標。
淩晨4 時12分04秒,太空中的衛星網絡以及地麵雷達站、‘遠望級’衛星監控艦發送回來的具體數據傳送到北京航空航天指揮中心,中央電腦係統立刻開始進行高速運算。確定日本導彈攻擊目標、計算相關攔截數據。
淩晨4 時12分11秒,確認目標,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日本導彈第一打擊目標;三峽大壩、秦山核電站、青島海軍基地為第二打擊目標;山西五寨、甘肅酒泉導彈基地為第三打擊目標。
淩晨4 時12分13秒,日本導彈的打擊目標區拉響警報,各種幹擾設施如同雨後春筍樣冒了出來。淒厲的防空警報聲中,人防指揮部開始有秩序的疏散市民,軍事、重大設施目標的防空部隊就位,中近程防空導彈接通電源,開始捕捉目標,高射火炮開始旋轉警戒。
淩晨4 時12分14秒,中央領導人開始按打擊預案撤離中南海,陸空兩路撤向西山戰略指揮中心。
淩晨4 時12分16秒,‘國家導彈防禦網’的大腦-北京航空航天指揮中心正式向部署在高層空間的攔截器和分布國土各地的導彈防禦基地發出攔截命令。
淩晨4 時12分19秒,遍布在全國各地的各導彈防禦基地進入最後發射倒計時,攔截導彈發射井的混凝土鋼板井蓋緩緩移開,長長的攔截導彈慢慢上升著伸出了地麵,白色的煙霧從發射井裏絲絲屢屢地冒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