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三十章、不是結局(二)
波茨坦會議雖然是在戰勝國之間召開的,但討論同樣艱苦。戰後的歐洲各國都已經虛弱不堪,兩百多萬強大的蘇軍目前正呆在德國和東歐廣袤的大平原上。經過戰爭考驗的蘇軍和其無數戰功卓著的將領們是壓在丘吉爾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如何抑製蘇聯的力量向西歐擴展是丘吉爾義不容辭的責任。
7月16日晚上,美國總統杜魯門收到了國內發來的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得到這個消息,杜魯門十分高興。按會議的安排,明天——也就是7月17日中午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及助手們都要到杜魯門這兒來,還要出席杜魯門主持的一個午宴。杜魯門總統覺得,這是個向斯大林進行要脅的好機會。
中午宴會開始的時候,杜魯門首先把這一消息悄悄地告訴了總是喜歡坐在他旁邊的丘吉爾。杜魯門問丘吉爾:
“首相先生:你看這個消息是否應該告訴一下斯大林元帥呢?”
丘吉爾知道杜魯門的意思,但丘吉爾終究還是丘吉爾,他狡猾地對杜魯門說:
“如果對方問你怎麼不早一點告訴他我們正在做的這件事,你怎麼回答呢?”
丘吉爾把美、英兩國已經改稱“我們”了。丘吉爾接著又說:
“你最好這樣說:我們正在等待著一種可以迅速結束戰爭的威力巨大的炸彈研製成功。”
杜魯門也很快明白了丘吉爾的意思。他笑了笑。
下午的時候,三國首腦又聚在一起討論著那些令人心煩的事。顯然,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對這些事的興趣比杜魯門和丘吉爾都高一些,所以他總是盯著某些東西不放。杜魯門覺得在這個時候把原子彈這件事透露給斯大林也許會讓他的鋒芒有所收斂。
“元帥先生,有件事我忘了告訴你,我們正在試驗一種威力巨大的炸彈,這種東西也許會使日本提早投降的。”
斯大林仍然看著由秘書送來的昨天討論的一些問題的文本,他似乎沒有聽懂杜魯門話的意思,隻是隨口回答了一下:
“哦,那就盡快試驗吧。成功之後也許我們在西伯利亞的部隊也可以用得上。”
聽了斯大林的回答,杜魯門十分沮喪,他原想用此來威脅一下斯大林,沒想到他竟然沒有聽懂。
在坐的丘吉爾也看到了斯大林的表情,他也搞不清斯大林聽懂了沒有。如果沒有聽懂,那杜魯門這句話就等於白說了。
下午的會一散,斯大林一回到自己的住處就命令立即向莫斯科詢問,蘇聯的原子彈研究到了什麼程度。他得到的回答是:
“也許等到1947年才能成功。”
斯大林十分焦急,他命令蘇聯秘密警察頭子貝利亞,不惜一切代價加快原子彈的研究,並委托他親自負責這項工作。
7月25日,是英國大選投票的最後日子,倫敦的英國保守黨總部的電報接連不斷地發到丘吉爾這兒。三國會議又恰好開到了關鍵時刻,大部分的事都已經討論過了,隻是都還沒有達成最後的協議,沒有達成協議就意味著還不能算數。呆在德國的丘吉爾還是有些坐不住了,他對經驗不足的美國總統杜魯門說:
“總統先生,我想回英國去幾天。”
這幾天來杜魯門也確實覺得有丘吉爾在身邊,讓他在對蘇聯交涉過程中少了很多麻煩。聽說丘吉爾在這個關鍵時刻要回英國去,感覺有些突然。
“什麼事?是為大選的事嗎?”
“可以這樣理解,不過不會去太長的時間,我會告訴斯大林先生,讓他稍等。最多五天,五天這不算長吧?主要是大選結束以後我也許還要對政府進行小範圍的改組,所以五天是必須的。”
丘吉爾完全沒有想到他這一去竟然會回不來了。
杜魯門聽丘吉爾這樣說,也有些無可奈何。
“那你就去吧。全體美國人民都會祝你好運的!”
丘吉爾回到英國的第二天大選結果就出來了,領導英國戰勝了德國法西斯的英雄丘吉爾意外落選。工黨領袖艾德禮當上了英國新任首相。並且以又一個沒有經驗的領導人身份替代丘吉爾來到波茨坦,參加這個討論如何最後戰勝日本法西斯以及戰爭結束以後世界秩序安排的重大會議。
無奈的丘吉爾對此的解釋是:
“英國是個英雄輩出的國家,他這樣的英雄在英國實在不算什麼,所以他落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