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川軍再戰山西,李家鈺四十七軍轉戰晉南-四,李家鈺中條山整軍(一)(3 / 3)

李家鈺來到中條山的絳縣地區,準備建立基地。殊不料剛一駐下還未來得及休整,軍部情報參謀就在門口一聲“報告”,送來一分委員長親署的電報。

李家鈺接過來一看,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萬萬沒有想到,竟是委員長來電申斥他戰鬥不力。還說,四十七軍實兵不足五千,要飭查迅報!李家鈺看過,氣得渾身發抖。委員長那陰森冰冷的麵孔浮上心間,滿腔的熱情猶如被當頭潑上一盆冷水,晴朗的天空頓時蒙上陰雲。軍部幾個首腦也都個個臉色發青,咬牙切齒。沒想到全軍上下奮勇作戰,付出數千傷亡,在幾乎身陷絕境時,竟遭饞言陷害,無端受到這樣的申斥,真是剛躲開狼窩,又麵臨虎口。長此下去,這個兵如何帶!這個仗如何打!李家鈺憤憤之餘,立即揮筆寫就一分報告,電請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轉呈委員長。報告中將東陽關、長治的作戰情況和損失情況作了詳述,並請求給予全軍補充,否則另請派人來接替四十七軍軍長職務。

當然,李家鈺要辭職是假,反擊是真。同時也是要挾委員長,亮了一行。四十七軍離不開李家鈺,事情很明白,若此時李家鈺真的辭職不幹了,四十七軍也就散了,說不定還有不少人會分庭抗禮跑到八路軍去,委員長如何能認這個真?報告交由衛立煌轉呈,也是向衛立煌訴苦和發泄心中的不平。

衛立煌此時己在河南洛陽就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但同時還兼著第二戰區的副長官。這位被人稱為嫡係中的雜牌、雜牌中的嫡係的司令長官接到李家鈺的報告,一看就知道個中曲折,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有一次,衛立煌正在同幾個幕僚打麻將。突然,委員長的電話打到長官部來了。衛立煌拿起電話,卻不料委員長的第一句話竟是:“俊如,手氣如何?”衛立煌知道,表麵上看來,委員長是表示關切之意。實際的潛台詞卻是“任你幹什麼事,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於是,衛立煌立刻向委員長報告:李軍作戰勇敢,在保衛東陽關和長治的戰役中,全軍奮勇作戰,盡職盡力,犧牲頗大。同時又致電李家鈺,竭力安撫,並從黃河南岸運來糧食彈藥予以補充。

幸好,有衛立煌的鼎力相助,這一回合下來,李家鈺避免了一劫。這樣,全軍終於在中條山安下身來。東條山區山高水險、峰回路轉,從戰略上說,進可攻、退可守,是一個打遊擊的好地方。有了這些條件,李家鈺在這個地方一邊作戰,一邊開始整頓四十七軍。

利用戰事的間隙整軍,這是李家鈺思考了好長時間,經過這些日子的作戰,他已經認為刻不容緩了。在當時的川軍部隊中,當然也是整個國軍係統中,雖然都號稱“革命軍”,但都保留著濃厚的封建主義的色彩。以圍繞主官家族、親友、同學、師生、同鄉等關係作為圍係部隊團結和穩定的主要支撐。這在軍閥的混戰中用以防止對手挖牆腳、抽底火等防不勝防的花樣時,還算是綽有成效的。當然李家鈺的四十七軍也不例外。但是在這場規模浩大、異常慘烈的民族存亡之戰中,用這種方式鞏固起來的部隊,即使是加上愛國主義教育,顯然己大大的不適應於形勢的需要了。經過幾個月來的戰鬥生活,李家鈺己經隱約地發現了這種軍事結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種種弊端,但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所涉及的問題又實在深遠、無法觸及,不得不沿用。不過,李家鈺以身作則,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軍隊進行改革,樹立起一種新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