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川軍再戰山西,李家鈺四十七軍轉戰晉南-四,李家鈺中條山整軍(一)(2 / 3)

李家鈺召來副軍長羅澤洲、參謀長魏粵奎和兩師各帶兵主官,討論全軍下一步的去向。在一間臨時作為軍部會議室的小屋裏,大家一起啃著粗糙的玉米麵作的窩窩頭。參謀長提出了全軍離開晉東西進的主張,這個意見也正合李家鈺想法,也得到眾人的擁護。因為日軍主力己經西去,西邊已成前線必有戰鬥,有戰鬥就能找到友軍和上級,有戰鬥就能參加到打擊敵人的序列中。於是李家鈺把全軍劃為三路縱隊,軍部和軍直屬隊居中,兩師各在左右,尾隨敵軍走過的路小心翼翼向西轉進。

可是,他們哪裏知道,西去的道路竟如此艱難。

過了幾天,李家鈺率軍來到臨汾南邊的候馬附近。三月二日夜,部隊正在行軍途中,全軍分成三路,李家鈺親率中路,帶領著參謀長魏粵奎和作戰參謀李卓夫、楊蔭華走在尖兵班的後麵。這裏山勢險惡,山路崎嶇,天空一片漆黑,走著走著,連向導也迷失了方向。一問向導,可他因為自己的過失懊悔不已,一著急越是言無倫次,捶胸頓足,一口山西土話結結巴巴,大家也越發聽不明白。魏粵奎拿出地圖和指北針,幾個人圍在一起用手電筒看地圖。可是周圍一片黑暗,哪裏分得清方向?正在這時,突然前麵尖兵傳來“有情況,隱蔽!”的信號。部隊立即進入隱蔽狀態。

在黑暗等待了一會,李家鈺留下魏參謀長,帶著兩個作戰參謀悄悄摸到前麵尖兵班,班長報告說,剛才遭遇日軍騎兵巡邏隊,幸好隱蔽及時,沒有被敵發現。現敵騎已離去,但天黑看不清去向。李家鈺問清了情況,立即爬在地下,把耳朵緊緊地貼在地麵。過了一會,李家鈺站起來,搓搓手:“走了,朝西北方向走了。”

軍長當尖兵!這件事讓剛從軍校畢業來四十七軍當作戰參謀的李卓夫感動不已,數十年不忘。

部隊繼續前進,在一座山坡下麵的個小村子裏,終於找到一個能聽懂四川話的人家,這才殊出意外地知道晉南的形勢己經非同原來的想象,情況早已大變。日軍不僅攻占了韓侯嶺和臨汾,而且還向南直達風陵渡,整個同浦線己經完全落入敵手,沿鐵道的兩側建立起幾道封鎖線。也就是說,山西全境除了一些山區外都成了淪陷區。

何去何從又成了大問題。李家鈺決定繼續西進越過同浦路,到呂梁山南段立足。可是當部隊乘夜越過了敵人占領的同浦鐵路,疲憊之師來到呂梁山區的一個預定的地方,天明時才發現這裏是被稱為火焰山的不毛之地,樹木不生,寸草不長。極目所至,全是光禿禿的黃土山崗,寒風吹過,便是塵土飛揚,既無水更無糧,與地形圖上的標注大相徑庭,根本無法立腳和生存。如果此時鬼子進行空中偵察,全軍毫無隱蔽之所,必將曝露無遺。再向西就是黃河,洶湧澎湃,波浪滔天,欲渡不能。如果遭遇敵軍圍攻,便是兵家大忌的背水為戰。看到這片被兵書上稱為“死地”的地方,李家鈺倒抽了一口涼氣,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各位主官也都麵麵相噓,眼睛都一起盯在軍長身上。

正在進退皆難的時候,忽然一聲大叫“軍長!”。眾人回頭一望,原來是電台台長歡喜地來報告,軍部的電台接通了軍事委員會,並得到電令:“飭即轉到同浦鐵路以東,沿太行、中條山區打遊擊。”

李家鈺頓時鬆了一口大氣。立即帶兵揮師向東,再次搶過同浦鐵路,突破敵人封鎖線,沿途不斷遭遇小股敵人,打了幾仗,除李青廷部損失稍大一點外,餘皆繳獲了不少的武器彈藥。令李家鈺尤感欣慰的是,在這裏,李家鈺的部隊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還有不少的山西青年後生爭著要參加四十七軍,同四川兵一道扛槍打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