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左翼老東陽腦的戰鬥猶為慘烈。這裏由一○六三團團長孫介卿負責指揮。孫介卿,蒲江縣人,李家鈺的表弟,指揮著周策勳的第二營和趙育裕的第三營堅守陣地。戰鬥激烈時,周營同日軍已展開多次肉搏,以大刀和手榴彈將敵人打退。周策勳營長奮不顧身指揮戰鬥,被敵人集中火力掃射,頭部、腹部多處中彈,光榮犧牲,時年三十二歲。
十七日的戰鬥進行了一整天,鬼子未能前進一步。到了當天黃昏,敵人停止攻擊,退回山麓下麵去了。
在師指揮所的師長李宗昉命令官兵抓緊時間吃飯、整理工事。官兵們也因為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也有了喘口氣的機會。但是,李宗昉卻沒有這樣的機會,他不能掉以輕心。他對目前的險惡形勢了若指掌,日本人布下的殺機正在悄悄逼近。而且經曆了這一整天的戰鬥,當槍炮聲停下來後,他內心反倒如洶湧澎湃的浪潮,不能平靜。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民族之戰,是揚威之戰,盡管自身遭受重創,但同樣給予耀武揚威的日本人重大的殺傷!李家鈺常說,“要為中國爭國格,為川軍爭省格”。李宗昉知道,還要為自己爭人格,自已當兵二十多年,真正想往的就是這樣的疆場拚殺。出川幾個月來,無時無刻不在準備著,今天終於幸得一展平生之願。先行同日本人交過手的部隊,如鄧、孫部和八路軍等,無不告誡日軍作戰凶狠,今日終於親身領教。但真正使他震憾的,是他自已的部隊,是他自已的部隊在凶狠的對手麵前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舍生忘死、前赴後繼的捐軀精神。這些兵,他已經帶了二十多年,可從未見過他們像今天那樣視死如歸和一展雄風!
天色入夜之後,敵人始炮擊。炮彈幾乎是漫無目標的在陣地上和關的前後爆炸,爆炸迸射出的火光不斷地閃爍。望著這不斷閃爍的爆炸火光,李宗昉心裏清楚,這是日本人在故弄玄虛,玩虛虛實實的遊戲。
就在今天下午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日軍派出了一支五百餘人的輕裝部隊,在漢奸的帶領下,登上崎嶇和陡峭的山路,突襲了東陽關右翼的一個小山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肅清了守衛在這裏的一個排,牢牢地控製住了這個叫做柳樹口的地方,並向西推進。柳樹口下方不遠就是黎城,而且敵人的後續部隊還不斷地在向此地移動。顯然,日本人要從這個已經撕開的口子直插黎城,以截斷定一七八師的後路,以圍殲這個在東陽關堅守了三天的這個支那師。
在太行山中,有不少這樣的小道和山口。這是當地的人們用以打獵采藥、走親串友和商賈馱送之途。以一七八師的兵力,隻能守住東陽關這樣的要道,根本沒有力量防守這樣為數不少的口子。
此時日軍對東陽關陣地的炮擊隻不過是為了拖住自己,等待從柳樹口迂回的隊伍在東陽關的背後打響,再次實施包抄合圍的戰術,把覆滅的命運罩在自已的頭上!
眼前麵臨的情況已經報告過軍部了,李家鈺已經命命駐長治的一○四師的一個團趕往黎城攔截從柳樹口抄襲而來的那股日軍。李宗昉一邊布防,一邊焦急地等候軍長的命令。
果然,指揮部裏電話鈴急促地響起來了。作戰參謀報告:“師長,軍長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