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九十八回 黃維揮軍援徐州 軍民團結戰淮海(1 / 3)

正文-第九十八回 黃維揮軍援徐州 軍民團結戰淮海

卻說11月6日,劉峙集團所屬各兵團按照5日顧祝同在徐州作戰會議上製定的收縮計劃,在空軍的掩護下開始行動。由於船隻困難,劉峙臨時決定將第9綏靖區司令部空運蚌埠,第44軍沿隴海路西撤,改歸黃伯韜指揮,並令黃伯韜將該兵團集結於新安鎮地區,待第44軍到達後,一齊向徐州方向收縮。

11月6日晚,粟裕、陳士榘、張震等按既定方針發起淮海戰役。華野主力從臨沂、梁邱、滕縣一線向隴海路東段急進,主要突擊集團直撲新安鎮、阿湖地區的黃伯韜兵團。譚震林、王建安指揮山東兵團從臨城、棗莊線,直撲韓莊、萬年閘、台兒莊、運河一線,從東和東北兩個方向進逼徐州。陳毅、鄧小平指揮華野第3縱隊、兩廣縱隊和冀魯豫軍區兩個獨立旅,從單縣一帶向徐州以西之碭山進逼;中野主力第1、3、4、9縱隊向隴海路商(丘)碭(山)線南側地區挺進,兵鋒直逼徐州。戰至7日,華野殲滅黃伯韜兵團馬頭鎮守軍及山東保安旅王洪久部;中野第1縱隊在第3縱隊和華野第3縱隊各一部配合下,殲滅劉汝明部181師,俘虜師長米文和。

劉峙遭到解放軍猛烈攻擊,錯誤地判斷華野和中野主力意在攻取徐州,一麵急電蔣介石,要求增援;一麵調徐州以東曹八集地區的李彌兵團和徐州以西碭山地區的邱清泉兵團立即向徐州收縮,並令已進入蒙城的孫元良兵團折返徐州,加強徐州防禦,以保自身安全。

徐州告急,蔣介石急令黃維兵團東援徐州。

11月8日,黃維指揮12萬人馬,冒著陰風冷雨,由確山地區開拔東援。長長的車隊在吸飽了雨水的公路上自西向東地爬行。這支帶著坦克、重炮的大兵團,沒有膽量分兵前進,4個軍擠在一條公路上,綿延數十裏。他們的士氣低落,行軍次序混亂,為了爭奪道路,幾個單位常常吵鬧許久,才能繼續行進。沿途少不了與共軍地方部隊作戰,走走停停,向東爬行了兩天,才趕到正陽以北的紅樓地區。

黃維是黃埔軍校第1期畢業生,兵團中將司令官。江西貴溪人氏,初號悟我,後改為培我,大約是感激蔣介石知遇之恩,或取培養三軍將校之意吧。因為黃維在這之前曾任新製軍官學校校長,仿照美國西點軍校體製建校,竭力培養國民黨陸海空三軍軍官。

且說9日早晨7時許,黃維驅趕著隊伍上了路。他坐在劇烈顛簸的吉普車裏,皺著眉頭,兩眼盯著車窗外的隊伍,對副司令兼第85軍軍長吳紹周道:“我軍自確山出發,沿途迭遭共軍阻擊和騷擾,每天隻能行進50多裏。照這樣計算,我12萬人馬趕到徐州,恐怕黃花菜都涼了!而且,共軍的兩個縱隊尾隨而來,同我們比速度,企圖超越我們,阻我東去道路。”

吳紹周憤憤不平道:“唉!掃蕩豫西,我們幾十萬大軍一無所獲不說,還損失了萬把人,被共軍拖得精疲力竭,車輛和油料也損失了一些。我們的決策機關老是出差錯,國防部盡放馬後炮,叫我們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這仗怎麼打得贏呢?劉伯承用兵如神,我在大別山領教夠了。這回,他派來兩個縱隊跟在我們後麵,我看,來者不善啊!”

黃維傲慢地道:“哼!我們是五大主力之一,全套美式裝備,最精銳的18軍也不是吃素的!我就不相信共軍的兩條腿能跑過我的汽車輪子!”

吳紹周道:“襄陽失陷後,總統和國防部的判斷出現了根本性的錯誤。劉伯承、鄧小平哪裏是要西入四川,他們是要同我們爭奪中原啊!自古道:得中原者得天下!白崇禧捕風捉影,以為共軍主力尚在豫西,自作聰明地驅使我們3個兵團同共軍在豫西轉了20多天,連劉伯承主力的屁股也沒摸到,真是勞民傷財!然而,劉伯承卻以主力一舉功下鄭州和開封,搞得我們暈頭轉向。黃伯韜被攻於新安鎮地區,何基灃、張克俠又帶著兩個軍3個半師在台兒莊、賈汪地區倒戈,拆了我們的台,使徐州東北大門從此洞開。徐州這盤棋已經對我們不利,這一仗勝負難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