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九十六回 君臣淮海議用兵 介石苦心選大將 (2)
10月27日,廖耀湘兵團在遼西大虎山被東北人民解放軍全部消滅後,蔣介石在東北親手丟掉了3個機械化兵團。此時,他感到東北大勢已去,危局已無法挽回,便於10月30日飛回南京,隨即召何應欽、顧祝同、翁文灝,張群等人,研究對策。在會上,蔣介石以最陰鬱和最悲觀的腔調,宣稱:“目前黨國在國共戰場上,已經處於抗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時刻!諸位應即刻設法製定一個軍政應變策略出來。”
會後,何應欽在公署同白崇禧通了電話,要他即刻來京,商談執行蔣介石《酉敬防揮電》及統一指揮中原軍事諸問題。
當日下午4時,白崇禧由漢口飛到南京,隨即趕往國防部,參加作戰會議,討論中原作戰問題。
顧祝同重申《酉敬防揮電》道:“總統已經決定由白長官統一指揮中原軍事。徐州方麵,應對陳毅部取攻勢防禦,逐次消耗共軍並鞏固徐州附近地區而確保之。第7兵團黃伯韜部、第13兵團李彌部,分別控製於阿湖、新安鎮、八義集附近機動,截擊南竄之共軍,同時應支援東海方麵之戰鬥。第2兵團邱清泉部應機動控製於碭山附近,依情況協同第12兵團黃維部,夾擊進出於黃泛區的劉伯承部。第16兵團孫元良部於劉伯承主力向黃泛區竄犯時,向宿縣、蒙城附近轉移,爾後控製於蚌埠機動。第3綏區馮治安部應以主力控製於運河以西地區台兒莊、棗莊之線,擔任守備。第4綏區劉汝明部應以主力守備商丘,一部掩護隴海鐵路東段交通商丘至徐州段。徐州剿總應加強徐州、蚌埠、淮陰防禦工事,務必堅固守備,以形成機動兵團之核心,並預為因陳毅部之南竄可能引起的各種應戰作準備。華中方麵……第12兵團黃維部並指揮第2軍、15軍,應索劉伯承、陳賡等主力進剿,如劉伯承主力越過平漢線東竄,即先機推進周家口附近,適時聯係邱清泉兵團夾擊而殲滅之……根據目前情況,第100軍不再去海州,我們預定放棄海州。劉汝明必要時亦可放棄商丘,第39軍運上海轉用於蚌埠方麵。”
接著,劉峙叫參謀長李樹正報告了剿總根據《酉敬防揮電》所作的部隊調整計劃。
何應欽道:“在京滬不保時,我們應有所準備。這時,政府應遷廣州,政府應為軍政府,軍政機構亦應縮減。關於軍事部署問題,東北部隊應撤到華北,華北應堅守唐山、天津、大沽口;徐州剿總應以一部守備青島、海州,主力則守京、滬;華中應守武漢、沙市;西北守隴中及陝南。”
白崇禧道:“我同意國防部以第12兵團轄第7軍、48軍隨第12兵團進出阜陽和太和附近。守江必守淮。我以為,中原主力應部署在淮河以南,采取攻勢防禦;徐州劉峙的幾個兵團亦應南撤,不應留在徐州挺起來挨打!”
何應欽道:“關於兵力部署問題,我向總統報告後再做決定。明天上午10點繼續開會。”
第二天上午,國防部要員及華中、徐州兩剿總長官就中原作戰問題展開討論。
何應欽見眾人說得差不多了,便走到地圖前道:“總統決定,中原決戰應以徐州為中心部署,控製徐州,鞏固江淮,屏蔽南京。中原軍事,統一由白長官指揮。在兵力部署上,劉峙部隊駐守徐州中樞和徐州以西地區。邱清泉兵團放棄商丘、碭山,撤至黃口一帶防守。津浦鐵路是我們重要的後勤補給線,必須保證暢通無阻,因此,孫元良兵團和劉汝明部應進占宿縣地區,確保徐宿間鐵路運輸暢通。馮治安、李彌、黃伯韜、孫良誠等部以徐州為中心,從臨城至窯灣以南,依托大運河組成半月形防禦陣地。李延年繼續在蚌埠組建新兵團。華中剿總之黃維兵團,準備東進徐、蚌地區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