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山城風雨-第十九章 山城風雨(3)(1 / 2)

第十九章 山城風雨-第十九章 山城風雨(3)

去年年底,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發出了豔電,響應日本首相近衛文麿的“調整中日邦交根本方針之聲明”,即所謂善鄰友好、共同防共、經濟提攜的“近衛三原則”,轉道越南河內去了上海,公開投靠日本人,一時輿論大嘩。這件事對華連智的觸動極大,在他印象裏,高層官員中汪精衛是鼓吹抗日的積極分子,也是開戰後激進的“焦土抗戰”的號召者,身為中國國民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二號人物,卻做出了如此投敵行徑,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一早,天氣有些悶熱。華連智到街市上閑逛,正巧遇到了華連孝和一群同學在演街頭話劇,演的是汪精衛被處決的戲,以鼓舞民眾,隻是誰也不肯演這個大漢奸。一個同學看到華連智,大喊:“汪精衛有了,有了。”要華連智臨時客串一下汪精衛這個角色,原來他看華連智是個英俊小生,而汪精衛號稱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他來演這個角色再好不過,眾人一起鼓掌。

華連智一聽頓時大怒,拂袖而去,華連孝從來沒見二哥發這麼大火,趕緊讓同學們閉嘴。

其實,華連智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發這麼大的火,不就是演一出戲嗎?他從報童那買了份報紙,想平靜一下心情,不料這一看報,心卻險些跳到嗓子眼了。

隻見報紙上登載的一條消息是:“上海灘驚天血案,夏啟益被刺身亡”,評論說夏啟益擔任日偽“興亞和平促進會”的會長,為虎作倀,為日軍收購糧食、棉花、煤炭、藥品,鼓吹各行各業與日本人“共存共榮”,乃是漢奸賣國賊,實是死有餘辜。這條消息很簡短,沒有詳情介紹,他趕緊四處奔走,見到報紙就買。

此時天過正午,烏雲密布,很快下起了細雨,整個山城籠罩在煙雨之中,猶如水墨畫一般。

華連智來到一家茶館,無心觀看雨景,隨口要了一壺茶水和一碟油炸花生米,疲憊地靠在竹椅上,一張一張地翻看著厚厚一疊報紙。

窗外雨聲淅淅瀝瀝,像有人在他心中彈著一支幽怨的樂曲,震顫著他的心弦。

這一上午他沒幹別的,光顧著滿街買報紙了。但是,凡是報道此事的報紙篇幅都差不多,對刺殺夏啟益的經過和行刺者都沒有詳細描述,隻知道事情是兩個多月前發生的,夏啟益遇刺重傷,又拖了個把月才死,前不久日偽當局才發了訃告。

夏啟益是夏知秋的叔父,卻原來也做了漢奸,那究竟是誰殺他呢?而現在的夏知秋情況又怎樣?華連智憑直覺感到,她和這事有關聯。他心急如焚,真是懊悔欲死,不該留下她一個人在上海做地下工作。

正在心焦之時,隻聽後麵桌子上坐下了兩個人,一人說:“小段,俗話說得好:‘嘴是江湖腳是路’。我們這些走江湖做買賣的,嘴要甜,腳要勤,你可要記住了。像你這樣,做事偷懶,吃飯端大碗,那可不行。”

聽著聲音很熟悉,但華連智神不守舍,沒多加理會,忽然肩膀被人一拍,他回頭一看,見那人居然是老同學司徒樹羽!

華連智又驚又喜,站起來和他緊緊握手:“司徒兄,有兩年沒見麵了吧。”

司徒樹羽笑著說:“是啊,抗戰軍興,朋友故舊四散,想不到在重慶見麵了。”打量了他一番,“喲,穿上軍裝了,可真是投筆從戎了。”

華連智端著茶水坐到司徒樹羽的桌旁,說:“兩年來跟你們不通音訊,也不知道你現在幹什麼呢?”

司徒樹羽說:“在跟著我叔叔做藥材生意。”

華連智見他臉上頗有風霜之色,問:“怎麼做起生意來了?很辛苦吧?”

司徒樹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到處在打仗,我還能幹什麼?隻有販點藥材和山貨混口飯吃。小本營生,比不得你家做大買賣的喲。天南海北到處跑,不點苦靠什麼吃飯?好在也慢慢習慣了。”

他接著大略說起了來重慶做生意的情況。原來川、滇、黔都是中藥材和山貨的重要產區,重慶就成了這些貨物的主要集散地,不少全國知名的老藥號都在此設有倉庫和店鋪。各地運來的藥材、山貨大量堆放在這裏,以待出售,外地來此購買的貨物也在此等待車船運至省外。

華連智問:“在重慶生意好做嗎?”

司徒樹羽還沒回答,身邊那個姓段的夥計卻學著四川話插嘴說:“好個重慶城,山高路不平,口吃兩江水,認錢不認人。”

華連智和司徒樹羽相視一笑,又問:“現在到外地的路好走嗎?”

司徒樹羽搖頭說:“不好走,從國統區到日占區,一路關卡,盤查很多,但話也說回來,有錢能使鬼推磨,老總們隻要給錢就能放行。能拿到上好的貨,錢還是能賺一點,如果看不準貨,那就血本無歸。”他說到這,微微一笑,“別光說我,也談談你的情況嘛。我在報紙上見過你的報道,你可是跟蔣委員長都合影過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