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崎廉誌一挺胸:“隻有太平洋的波濤聲,才能為皇軍的雄壯軍樂伴奏!”
竹崎武誌問:“戰爭就快結束了吧?”
竹崎廉誌“嗯”了一聲,說:“很快就要占領武漢了,這樣,支那所有大城市基本上都喪失了,支那抗日運動垮掉那是早晚的事。”
1938年10月,各路日軍突破了中國軍隊的外圍防線,逼近武漢。在長江南岸地區,至10月22日,陽新、大冶、鄂城相繼失守,24日,第11軍波田支隊已推進到距武昌僅三十公裏的葛店附近,第9師團推進到武昌以南的賀勝橋,第27師團進至鹹寧東北地區。長江北岸地區,第6師團於10月21日陷浠水,24日晚占黃陂,第116師團於10月21日攻占了蘭溪,24日已推進至距武漢僅三十五公裏的陽邏附近。大別山北麓地區,日軍第2軍占領固始、潢川後,10月12日攻占信陽,然後第10師團以一部沿平漢鐵路南下,主力則在平漢路以西經應山、安陸、雲夢、應城向漢陽、漢口迂回。至10月24日,日軍已對武漢形成了東、北、南三麵包圍的態勢。與此同時,日軍為策應武漢會戰,切斷中國的國際運輸線,抽調第5、第18、第104師團及第4飛行師團組成第21軍,與海軍協同,於10月12日在廣東大亞灣登陸,10月24日占領廣州,切斷了粵漢鐵路。
10月16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決定放棄武漢,組織部隊撤退,分批撤離黨、政和地方政府機關,疏散城內的老百姓。
武漢是守不住的,中日雙方都很清楚。實際上,早在8月初,政府便發布公告,限非戰鬥人員8月以前全部撤離武漢。
華連智已經接到中央軍校特別政訓班的入學通知,這期政訓班由各部隊所挑選的中級軍官組成,學製兩年,入選的重要標準之一是“忠於黨國、忠於領袖”,目的是培養長期抗戰的軍政骨幹,據說許多入選軍官都立有戰功,或是和高官、將領有裙帶關係,毫無疑問,這批人畢業後將成為未來國民黨軍隊的政治支撐力量。華連智能被選入其中,顯然是高層關照的結果。華連智雖然內心深處對國民黨存有芥蒂,但思之再三,卻不由得他不去,而父親也是極力讚同。
華宜農非常清楚,對兒子來說,這個經曆等於是開辟錦繡前程的敲門磚,這對全家也是大有好處的。因為華連智和華連誠的原因,他們家已經被報紙稱為“抗戰模範家庭”,名聲鵲起,連企業遷往重慶之事也變得順利了許多,相關部門紛紛大開綠燈,這些都是用金錢買不到的。
同時接到入學通知的還有華連信,那是他通過武漢的八路軍辦事處申請,獲得了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入學批準。當全家風風光光地為二哥慶賀時候,他隻是將這個消息悄悄留存心中。他明白,在周圍人看來,去中央軍校,和去西北一隅的延安,不可相提並論,沒必要弄得盡人皆知。在他內心,延安雖有萬山阻隔,路途遙遠,但“寶塔映朝陽,延河閃金光”的山坳聖地,才是指引中國抗戰走向勝利的燈塔,才是中國未來的希望真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