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項目概況(2 / 3)

而資本對有權有職的人的侵蝕和圍獵是每時每刻的,這個過程中資本是毫不鬆懈的,是無孔不入的,個人一旦鬆懈,虎視眈眈的資本就會毫不留情的撲上來。

對吳建華這個事情,倒是讓林雲感覺到鍾胖子的能量很大,鍾胖子的馬腳是自己發現的,而利用這個馬腳去做文章的是吳建華,這個過程中鍾胖子和鍾胖子背後的人到底有沒有可能知道是自己發現的。

知道了又該如何,其實自己就是例行檢查中發現的,稍微一分析,鍾胖子就知道是自己發現的,不過呢,他現在肯定拿自己沒辦法。

就算他鍾胖子和背後的人有天大的本事,自己慎言慎行,對方也肯定是拿自己沒辦法的,經濟問題自己是絕對不可能出現,至於其他問題,也確實沒什麼文章可做。

算了,不能想太深,想太深入了,容易無法自拔,林雲理了理紛紛亂亂的大腦,把這些想法拋開了。

……

幾天以後,林雲開始正式前往即將開建的工地。

項目總工,財務人員和機料人員都是公司定的,加上林雲就是項目部的基本構架了。

總工姓何,叫何成剛,四十多歲的老總工了,經驗很豐富,但是身體不太好,無法勝任太繁重的工作,不然也輪不到林雲來出任這個項目經理。

財務是個三十左右的美女,叫鄧梅。

機料是一個小夥子,杜斌,這人林雲認識,來公司差不多三四年了,前幾年和林雲在一個項目待過,很機靈的一個小夥子。

安全科長和工程科長還待定,因為現在還是準備階段。

等選定駐地開始建設以後,才會安排人員過來。

這是一個原公路改線工程,就在省會的郊縣。

因為城市擴張和郊區天豐山景區改造即將重新開放的原因,必須解決出遊擁堵的問題,這個問題很迫切。

現在國內興起的城市周末或節假日周邊遊,原來的出入城線滿足不了周末和節假日的自駕出遊需求,堵車是常有的事情。

前年的時候這條路改擴建過,但在城鄉結合部的最後三公裏,公路兩旁棚戶區和自建房非常多,要徹底改建,就必須搬遷。

因為縣財政吃緊的問題,沒有市財政和省財政的支持,是不具備啃骨頭的實力的。

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沒錢,縣財政負擔不起,市財政沒有政策支持。

但市一級領導又要求必須想辦法,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定要改變出遊難的現狀。

主觀能動性是個好東西,縣交通局經過無數次踏勘,甚至多次租用無人機航拍,最終群策群力,研討出了可行性報告。

直接擱置了在最後三公裏經過城鄉結合部的路上想辦法的思路,而是新開辟了思路。

利用原有的入城線,最後三公裏直接割掉,改變線路,在兩座山山腳四十餘米高的位置,直接架橋連接已建成的快速環線。

一座300餘米的橋,一段500多米的連接線,一公裏不到,就解決了所有問題,而且把十幾億支出變成了五千萬。

沒有錢的時候,隻能先做能做的,所以城鄉結合部那一段的搬遷就被擱置了,不是短視,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可行性研究報告出來以後,逐層上報,領導們一看,這太好了,原本要十幾二十個億,現在所有費用五千萬不到。

然後縣裏上會,討論確定後再上報。

主管交通的市長和市交通局的領導在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一講解,全票通過,五千萬資金瞬間就到位了。

具體實施建設嘛,就落到了縣交通局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