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二十、最美的旋律
李穎看到因了軍訓的交往碰撞磨合,劉青牛力關係剛剛有了一點兒緩和,突然又生芥蒂。她很快想到,小朋友們人格的完善,友愛的加深,必須有文化知識作保證。知識是通向道德和友愛的階梯,愚蠢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德行和深沉的友愛。
李穎教授小朋友的知識,緊緊把握的一點兒,就是喚起興趣。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喚醒和激勵。喚起小朋友的興趣,激起他們上進的信心。
李穎喚起小朋友學習語文的興趣,主要在作文上下工夫。她批改作文不是揮動手中的紅筆,叫學生的作文處處見紅,叫學生的作文滿篇都是“傷痕”,“鮮血淋淋”。她知道把學生的作文改得麵目全非,一味挑毛病,是給學生“放血”,“放氣”,隻能放掉學生學好作文的信心和希望。相反,她給學生批改作文,從來都是從正麵著眼,在學生作文中給學生找“閃光點”。就是一篇相當糟糕的作文,她也要千方百計地給學生找出“閃光點”,哪怕是一個用得好的詞,一句出彩的話,也要給予肯定鼓勵,讓學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增強學生作文的信心。李穎教學生作文,從不讓學生在教室裏閉門造車。每次作文,都是要學生寫他們親身經曆親自觀察,獨具慧眼的觀察:如有一次,劉老太和鄰居打架。李穎立刻停課帶領學生去看。當然李穎不是白看,她和婦女主任一起勸架。之後李穎就以《勸架》為題讓學生作文。學生的作文就言之有物了。
劉青寫一篇《棗園趣事》,是記述他與牛力衝突磨合友愛的故事。這篇作文在李穎指導下幾易其稿,參加禾苗網全國少兒征文大賽,獲二等獎。爺爺高興,劉青老爸聽到後,高興地帶一萬元趕到姊妹崮小學感謝李穎感謝學校,還請了三桌酒席。劉青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光榮,一下就喜歡上了語文。
蕭燕按照媽媽說的要獨具慧眼地觀察你身邊的人和事。蕭燕看到王爺爺每天都趕一群羊從學校門口經過。羊羔羔咩咩呼喊,羊媽媽聲聲回應。羊群白雲一齊向前湧動。羊群一天天在擴大。王爺爺也一天天富起來,忽然有一天,王爺爺腰間掛上了手機。那時,正好是星期天。蕭燕劉青也跟著王爺爺去放羊。村裏專門給王爺爺劃出一個地場放羊。那個地場很是寬闊。王爺爺放羊就從容多了,他從容地斜歪在一塊臥牛石上,望著天上飛翔的鳥雀,吸著雜花散灑的香氣,聽著羊羔清甜的叫聲,心中高興,放開嗓門兒唱起《沂蒙山小調》。他唱一會兒,突然被什麼觸動,就打開手機和他相好的女人通起話來。王爺爺話語溫柔。那一刻,王爺爺沐浴在陽光裏,沉浸在幸福中。王爺爺幸福甜蜜地和他相好的通完話,又用手機和住縣城的李老栓聊起足球。剛剛與李老栓聊完足球,他的手機就響起來了。這次,是買羊的客戶打來的。蕭燕看到這一切,心情分外感動,回到學校,跟媽媽說了。李穎鼓勵她寫成文章。蕭燕很快寫出散文《手機》。李穎給蕭燕修改後寄出,很快在《少年文學》上發表了,不久,又被這家雜誌的讀者投票,評為最受歡迎的作品。蕭燕一下子萌生了要當作家的願望,格外喜歡學習語文。興趣的喚起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學至於樂,則自不己,故進也。”
牛力在李穎的啟發下,寫一篇《鳥媽媽和它的小寶寶》。牛力親曆了鳥媽媽愛小鳥和小鳥不幸身亡的事件,覺得腦子裏堆滿柞樹葉子,嘩啦嘩啦拽出一片又一片,拽個沒完,還一片比一片鮮亮逼真。李穎將他的作文投寄到縣報,縣報在《校園文苑》上很快給發表了,還得到了十元的稿費。十元雖不值半條狗腿錢;可牛老邪樂得一蹦八丈高,吆喝得全世界都知道,我兒子的文章上報了!我兒子得了稿費了!我兒子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呀!他也給學校一萬元作為酬謝,請了六桌客,比劉青老爸搞得還牛氣。牛力那個美呀,從來沒有過的美!哎呀,我的媽呀,原來,作文寫得好,竟是這樣的讓人露臉呀。我要寫好作文,我要學好語文。從此,他見了語文課本覺得格外的親切。
數學是極抽象的東西。有些小朋友一上數學課就愁得要死要活。李穎盡量想辦法讓小朋友參入體驗,以期使小朋友學起數學不感到枯燥無味。
縱是這樣,牛力一上數學課心裏就塞上一團亂麻,煩得罵爹罵娘,恨不得將數學課本撕掉。
牛力語文學習成績上去了,數學卻學得一塌糊塗。牛老邪著急上火,恨不得把牛力打碎重造。牛老邪碰到李穎,求她給牛力的數學抓抓緊,吃吃小灶,日後一定重謝。
李穎不想讓一個小朋友掉隊。李穎外出取經,潛心學習教育心理理論,很快摸索出一套教學方法。沒想到她那個方法一下把牛老邪惹惱了。事情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