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利用蘇聯人害怕美國插手東北的心理,巧妙地運用以退為進的策略迫使蘇聯放棄了對共產黨的支持,配合國民政府接受了東北大城市。此刻,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電告已經順利接收吉林、長春、哈爾濱等城市的電文,就擺在委員長那張寬大的辦公桌上。
參謀總長陳誠站在蔣介石身側,低聲彙報著情況:“綏遠方麵,傅作義部已經攻占了綏遠全境,並擊退了聶榮臻、賀龍部隊的反撲。東北方麵,蘇俄迫於政府和國際上的壓力,已經配合政府接受了大中城市。有情報顯示,共軍已經放棄獨占東北的想法,正企圖在東北的農村建立根據地。如果真的讓他們建立了根據地,那東北的匪禍將很難清除。現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已經康複回到錦州,是不是命令杜聿明趁共軍還沒有建立根據地之際,迅速將其消滅?”
蔣介石搖了搖頭:“東北不比綏遠。綏遠隻有我們和共匪兩方,就是打起來外人也不會曉得是誰先動的手。而東北現在還有蘇俄軍隊存在,如果我們先動手,是瞞不過別人的眼睛地。當初要求蘇俄晚幾個月撤軍,實際上是希望能直接從他們手裏接收東北,沒想到現在反而礙手礙腳了。”
說罷蔣介石揮了揮手,陳誠見狀退了出去。
從蔣介石辦公室裏走出來的陳誠迎麵碰上了戴笠,陳誠雙目平視、旁若無人地走了過去。據說1943年陳誠任遠征軍司令一職時,戴笠曾經向蔣介石告密“陳誠手下一批少壯軍官組織了一個‘中國青年軍人將校團’,要將蔣介石身邊投降派清除”,陳誠因此丟掉了遠征軍司令一職。從此兩人結下了不解之怨。
戴笠離開蔣介石官邸回到軍統總部後,立即給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少將高參荊有章發了一封密電。荊有章是軍統局華北辦事處高級特工,後來的軍統沈陽站站長。
沒有人能夠說得清軍統在背地裏搞過多少鬼。
1946年1月17日,《中央日報》在顯著位置刊登了一則驚人的消息“國府東北接收官員撫順遇害”。接下來的幾天,共產黨民主聯軍如何與蘇聯紅軍相勾結,如何搶占地盤的報道接二連三地被登上了報紙。相隔不到十天,《中央日報》、《經世日報》等又登出消息稱“國民政府負責東北工礦業接收官員張莘夫一行七人係被撫順共產黨民主聯軍殺害”,並聲稱凶手已經落網。同一時間,蘇聯紅軍在東北搶劫、強奸、殺人的暴行以及拆走東北工業設備的醜行也不斷被輿論曝光,國內民眾群情激憤。
國內民眾的反蘇情緒如同行將噴發的岩漿一般,愈來愈強烈。2月11日蘇美英《雅爾塔密約》被公諸於世,如同火藥桶裏飛進了一個火星,民眾憤怒的情緒被徹底點燃了,一場大規模反蘇遊行由重慶開始,然後迅速波及全國大中城市。
美國政府、英國政府先後公開表示,蘇聯政府以“東北工業設備是戰利品”為由拆走東北工業設備是難以接受的,並表示抗議。麵對中國和國際輿論的反對,斯大林下令蘇聯紅軍撤出中國東北。
戰爭的陰霾漸漸遮住了和平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