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馳騁鄂豫皖-七、三軍會師(2 / 3)

許繼慎(1901—1931),安徽六安土門店人。在安徽省立師範讀書時,就積極投身“五四”運動,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是安徽學生界的領導人物。1921年初,他首批加入安慶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秋,他遭反動當局通緝而逃亡上海,在上海大學旁聽。1924年春,他考入廣州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青年軍人聯合會”的骨幹。畢業後,他在國民革命軍中工作,從排長逐級升至葉挺獨立團參謀長,兩次參加東征及汀泗橋、賀勝橋、攻打武昌等著名戰役。大革命失敗後,他到上海中共中央機關工作。1930年春被派往鄂豫皖工作。6月下旬,許繼慎、曹大駿率紅2、3師攻占流波疃,全殲守敵500餘人;繼又在下浮橋與國民黨潘善斎新編第5旅遭遇,斃傷俘敵副旅長以下近千人;接著,許繼慎指揮紅2、3師以圍點打援戰術,在金家鋪、英山地區全殲國民黨軍韓傑旅,創造了鄂豫皖紅軍建立以來一次殲敵的最高記錄。許繼慎率部攻占英山縣城後,繼又攻占羅田。紅軍連戰皆捷,國民黨軍聞風喪膽,談許色變!許繼慎中等身材,方臉盤,濃眉大眼,穿一身灰布軍裝,十分精明強幹。他性子急躁,愛發火,但他也很謙虛質樸,嚴己寬人。在黨的小組會上,不論幹部、戰士,都敢於向他麵對麵提出意見。他對待同誌們的批評,總是笑嘻嘻地說:“大家提得對,急躁是我的毛病,以後堅改!” 1972年4月,周恩來在一次黨的會議上講:許繼慎是個好同誌,是有戰功的,紅四方麵軍的戰鬥作風,就是猛打猛衝,這與許繼慎同誌的帶領和培養是有一定影響的。張國燾把他殺了,可惜!(王宏坤《紅1軍第一次會合》,見《艱苦的曆程》第157頁。)6月初,許繼慎與軍政委曹大駿完成了對紅32、33師的改編後,便在皖西積極作戰。紅2、3師在戰鬥中很快發展到1800餘人。7月底,副軍長徐向前寫信給許繼慎,提出紅1軍3個師應早日實現會師的意見。許繼慎、曹大駿采納了徐向前的建議,隨即率紅2、3師由皖西日夜兼程西進。8月22日,紅2、3師到達四姑墩,與徐向前率領的紅1師實現了曆史性的會師,全軍官兵5000餘人,實現了鄂東、豫南、皖西三塊革命根據地武裝力量的統一指揮,開創了創建與發展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新局麵。徐向前高度讚揚許繼慎說:“紅1軍3個師捏攏在一起,許繼慎同誌立了一大功!”紅1軍勝利會師後,許繼慎和徐向前等以勝利之師,采取包圍迂回戰術,殲滅了尾追而來的國民黨新編第25師148團,擊潰另外兩個團,取得了會師後的首戰勝利。

這期間,中共黨內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思想占據了統治地位,把“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看成是中國革命“決定勝負的力量”,製定了組織全國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和集中全國紅軍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中共中央命令紅1軍團攻打南昌;紅2軍團發動地方暴動,進逼武漢;紅3軍團占領大冶,切斷長武路;紅1軍切斷京漢路;同時還命令其他各路紅軍就近進攻中心城市;提出“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冒險口號。1930年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將黨團工會的領導機構合並成中央行動委員會,作為全國暴動的最高領導機關。鄂豫皖特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亦決定組織“以城市為中心的地方總暴動”,將紅1軍前敵委員會與鄂豫皖特委聯合組成“平漢特別區行動委員會”,提出“打到武漢過中秋”的行動口號,並相應合並了地方黨團工會,成立了各級“行動委員會”。

9月中旬,紅1軍根據特委的要求,沿京漢路東側北上豫南作戰。全軍兵分兩路,徐向前率紅1師在鄂東,許繼慎與軍政委曹大駿率紅2、3師在皖西、豫南;兩路紅軍先攻廣水,後攻信陽,均遭失利,紅1軍受到不小損失。當時,中共長江總行動委員會嚴令紅1軍不惜犧牲,向京漢線大舉出擊,全力配合以武漢為中心的全國總暴動,提出“截斷長江水,打到武漢過中秋”等口號。鄂豫皖特委也要求各縣行動委員會“一支槍也要集中到紅軍中去”,並組建了兵多槍少,訓練無素,戰鬥力極其低下的部隊;將根據地的青壯年全部編入補充軍,年老的男子編入守備隊;同時,鄂豫皖特委還貫徹中共中央的“反富農路線”,把軍隊和地方機關中大批家庭稍富裕的幹部、戰士清洗出革命隊伍,對他們的家屬不給生活出路,使其四處流浪,生活無著。這樣一搞,部隊戰鬥力受到極大的損傷,也影響了根據地的安定。在皖西,六安中心縣委為了執行中共中央“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冒險計劃,組建了隻有300多支槍卻有1700人的皖西獨立師,並大舉南下。獨立師用大刀、長矛在與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激戰中損失慘重。9月中旬,皖西國民黨潘善齋新編第5旅以及六霍地區大批反動武裝共5000餘人大舉進攻皖西蘇區,獨立師與敵交戰月餘,傷亡過半,隊伍被打垮,皖西根據地淪入國民黨軍之手。國民黨軍和地主武裝對蘇區群眾實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僅在霍山東北鄉就有500戶人家被殺絕;霍山縣被國民黨軍殺害的中共幹部和群眾竟達14000餘人!